配色: 字号:
小儿过敏性紫癜的“瘀毒”及其治疗
2013-05-21 | 阅:  转:  |  分享 
  
南京中医药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小儿过敏性紫癜的“瘀毒”及其治疗

姓名:陶宇翔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中医儿科学

指导教师:赵智强

20090601

南京中医药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摘要

目的:本课题从“瘀、毒"来探讨小儿过敏性紫癜的发病机理及相关治疗,以探寻并建立

新的中医病因病机及治疗学理论,使从“瘀、毒’’论治成为重要思路,以进一步提高临床

疗效,减少并发症,缩短病程,减少复发。

方法:收集江苏省中医院儿科2007年至2008年的,J,JL过敏性紫癜住院病例,制定病例选

择标准,筛选出合格病例49例;观察病例中符合“瘀、毒"的各种临床表现,并探讨“瘀、

毒"在本病中的致病机理;从处方的药物组成、配伍着手,总结出常用药物及代表治法;

分析各治法机理,统计各治法的配伍关系,探寻从“瘀、毒"论治在本病的具体应用。

结果:本病的临床表现符合“瘀、毒”的致病特点,“瘀、毒"贯穿病变始终,病程中“毒"

多兼挟他邪如风、热、瘀、湿等致病。“毒”的针对性治疗,包括解毒(凉血解毒、清热解

毒、燥湿解毒、祛风解毒、活血解毒)、排毒(利尿泄毒、通腑泄浊)、抗毒(益气、养阴),

其中凉血解毒、清热解毒、燥湿解毒、利尿泄毒四种治法较为常用。“瘀"的针对性治疗,

包括活血化瘀、通络散结,常与清热、凉血、止血等配伍使用,其中尤以与清热与凉血治

法配伍为多。此外,根据病情兼挟,伍以行气止痛、祛风除湿、祛风解表、消食和胃、祛

痰等治法。

结论:“瘀、毒"是本病的重要致病因素之一,本病的中医治疗强调“瘀、毒"的针对性

治疗,提高临床疗效。

关键词:,J,JL过敏性紫癜;瘀;毒;解毒:排毒;抗毒;活血化瘀

ABSTRACr

Abstract

objective:ThissubjectstudythepathogenesisandtreatmentofHenoch-Schonleinpurpuraof

childrenfrom“blood-blacktoxin”,inordertolookfornewtheoryofpathogenyandtherapeutics

in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ItCanmaketreatmentby“blood—blacktoxin’’becomeanew

way,forthatimprovingclinicalcurativeeffect,reducingthecomplications,shortingcourseof

thedisease,reducingrecrudesce.

Method:WecollectthecasesofpatientswhoareinhospitalofTCMinJiangsuProvincefrom

2007-2008,andestablishstudyingstandards,andscreen49casesuptostandardintheend;We

observethecoincidencebetweenthesymptomsofthecasescollectedand“blood-blacktoxin”,

studypathogenesisof“blood-blacktoxin”;Weextractprescription,andsumupdrugsin

commonuseandrepresentativetherapeuticsofthat.Weanalysetheinternalprincipiumofthe

therapeutics,statisticthematchrelationofthetherapeuticintheprescription,inordertoseek

applyingoftreatmentby“blood-blacktoxin”.

Resuits:Clinicalmanifestationsofthediseaseinlinewiththecharacteristicsof“blood.black

toxin’’.and‘‘blood-blacktoxin’’runthroughalltheCOUrseSofit.‘‘toxin’’usuallycausethe

diseasealongwithwind,heat,blood-blackandwet.Thespecialtherapeuticsof“toxin’’including

detoxification,drainingtoxinandresistingtoxin.Theyareusualcoldbloodanddetoxification,

clearingheatanddetoxification,eliminatingdampnessanddetoxification,diuresisand

detoxification.Thespecialtherapeuticsof“blood·black’’includingactivatingbloodcirculation

todissipatebloodstasis,freeingchannelandresolvinghardlump,theyusuallymatchwithclear

heat,coldblood,arrestblood,particularlyintheareasofheatandcoolingbloodtreatmentfor

many.Furthermore,weusealongwithothertreatmentaccordingtostate.

Conclusion:“blood-blacktoxin”isoneofpathogenyfactors.Chinesemedicinetreatmentofthis

diseaseemphasizethespecialtherapeuticsof“blood—blacktoxin”,inordertoimproveclinical

efficacy.

Keywords:Henoch·-Schonleinpurpuraofchildren;blood--black;toxin;detoxification;draining

toxin;resistingtoxin;activatebloodcirculationtodissipatebloodstasis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

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

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

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需亲笔)签名:再承搠力矽年6月矽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

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南京中

医药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

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保密口,在一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本学位论文属于不保密口。

(请在以上方框内打“√”)

学位论文作者(需亲笔)签名相嗜锄力哆年6月纱日

导师(需亲笔)签年6月匆日

南京中医药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日IJ吾

过敏性紫癜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以小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血管炎综合征,多急性起

病,以非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关节炎或关节痛、腹痛、胃肠道出血及肾脏症状为主要临床

表现。多数患儿以皮肤紫癜首发,少数患儿以消化道或关节症状为首发,而后出现皮肤紫

癜。本病多发于学龄儿童,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以冬春季发病为多,夏季较少。其病因

尚不完全清楚,可能的诱发因素中,感染为第一位,约为33---,60%111。另外,还有接种疫

苗,食用鱼、虾、蟹、蛋、牛奶,使用抗生素等药物及植物花粉、昆虫咬伤等多种过敏因

素所致。

目前,治疗过敏性紫癜尚无特效药。西医治疗主要应用抗生素、抗过敏药、激素和免

疫抑制剂等,尽管取得了显著的疗效,但疗程较长且副作用大,如激素依赖、应用激素所

造成的柯氏综合征、免疫功能下降、继发感染以及肝、肾损害等。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外界环境变化,污染加剧及气候变异等,本病的发病率有上

升趋势,且复发率增高,病因日趋复杂,病情亦缠绵难愈,中医药治疗本病取得了一定的

疗效,且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故如何进一步探寻新的中医病因病机及治疗学理论,以缩

短病程,提高疗效,减少复发等,便成了中医临床医师们的研究目标。

第一部分中医药研究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第一部分中医药研究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1.中医药研究现状

过敏性紫癜是以皮肤出现瘀点、瘀斑,压之不褪色,常伴关节痛、腹痛、鼻衄、齿衄,

甚则呕血、便血、尿血为主要临床表现的,l,JL常见病、多发病,属于祖国医学血证范畴。

根据其发病特征及临床表现,相当于中医古典医籍中所记载的“发斑"、“斑毒’’、“葡萄疫"、

“肌衄"、“血溢’’、“紫癜风”、“紫斑”等病证范畴。本病常反复发作,且病变累及肾脏时,

病程多迁延,可持续数月,甚或数年,少数发展为慢性肾炎,或死于慢性肾功能衰竭。

近年来,中医药对过敏性紫癜的研究,可概括为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1.1病因病机学研究

1.1.1病因研究

(1)外邪侵袭

肖达民12】认为外感六淫之邪是,J,JL过敏性紫癜的主要病因之一。小儿脏腑娇嫩,易受

外邪侵袭,其中尤以风邪为主。风为百病之长,多袭人肌表而致病。小儿肺常不足,腠理

不密,卫外不固,易为六淫所侵,且小儿多有“阳常有余"、“传变迅速"等特点,感邪后

每易从阳化热化火,火热与气血相搏,伤及脉络,迫血妄行,外溢肌肤为紫癜。

吴晓勇【3】亦认为感受外邪,尤其是感受风热毒邪为最常见的病因。风为百病之长,善

行多数变,每多夹热夹湿为患,风热毒邪侵淫腠理,深入营血,燔灼营阴,或素体阴虚,

血分伏热,热毒燔炽,致脉络受损,血溢脉外,发为紫癜。

李荣平14】认为外感六淫是主要病因之一,其中以风邪央热、夹湿、夹毒最为多见,伤

及肺卫,内搏营血,灼伤脉络,血溢脉外而发紫癜。

黄岩杰【5l认为热邪灼伤血络,迫血妄行,溢于脉外,是发生皮肤紫癜、呕血、便血、

尿血最重要的病因病机,其中致病热邪包括了外感风热之邪、湿热之邪,或恣食辛辣肥甘

所产生的热毒之邪。

杨秀萍【6】认为本病属风热犯血,络伤血溢所致。

徐庆吉等【7J亦认为本病与湿邪关系密切,具有病程长,缠绵难愈,易复发之特点。其

临床表现除紫癜外,多伴有与湿相关的征象,如关节肿痛、呕吐、乏力、纳差、腹痛、水

肿、舌苔白腻或黄腻、脉弦滑等表现。

(2)瘀血阻络

王烈【8J认为无毒不生斑,有斑必有瘀,皮肤紫癜即是血瘀之象,腹痛关节痛是瘀血阻

络不通所致。

李景泽【9J认为本病的病机关键是血瘀和络损。其发病机理为血瘀于脉络之内,造成脉

络损伤,使血液渗出脉外。气滞血瘀日久进一步耗伤气血阴津,造成瘀血和络损的进一步

加重,而使本病反复发作,缠绵难愈。

康兴霞【10】认为本病病变之初属六淫之邪扰动血络,血分伏热,热毒内盛,煎灼津液,

津亏不能使血行或血受煎炼丽成血瘀;或由于热毒迫血妄行,离经之血而为瘀。病久伤iF,

2

南京中医药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脾肾两虚,血行无力而致血脉瘀阻。瘀血蓄积日久而蕴毒,邪毒能致瘀,邪毒附着瘀血则

胶结成为瘀毒,而瘀毒内蕴为本病致病之标。

孔飞111l认为瘀血是小儿过敏性紫癜的主要病理基础,并分别阐述了因热致瘀、因湿致

瘀、气虚致瘀、阴虚致瘀、久病致瘀的形成机理。从中医和西医两个方面阐发了瘀血在过

敏性紫癜中的重要地位,同时探讨了从瘀论治的方药。

(3)正气亏虚

姚亚南等【12】认为本病乃正气虚衰,瘀血阻滞所致。若脏腑功能失调,脾肾不足,摄血

无力;肝肾阴虚,内热从生,迫血妄行;心脾两虚,血行无力,都可导致血液不循于常道

而溢于肌肤脉外,久之则瘀血阻滞,气血运行不畅。故正气的虚衰与瘀血的形成,二者互

为因果,相互致病,导致病情缠绵难愈。

黄岩杰15】认为正气亏虚是紫癜发病的内因。阴虚火旺,虚火亦可伤及血络,致血溢于

脉外;另外,气虚不能统摄血液,亦可使血不循常道而溢于脉外。若素体阴虚者,病程日

久,致阴虚火炎,血随火动,溢于脉外,而致紫癜的反复发作。但紫癜色红不著,较稀少,

或伴有不同程度的尿血。若素体气虚者,日久可出现脾虚不能统血,气弱不能摄血,以致

紫癜色淡红,反复发作,体倦乏力,纳差、便溏,甚或全身和双下肢浮肿。

总之,多数学者认为感受外邪、瘀血阻络、正气亏虚为主要病因。病变过程中产生的

瘀,既是病理产物,又可作为新的病因而进一步加重病情,瘀贯穿于本病的全过程。

1.1.2病机研究

近年来,众多医家在继承和发展古代医籍的基础上对本病也进行了更为深入的系统研

究,从不同角度探讨了本病的病因病机。相关研究综述如下:

(1)风热外侵,热伤血络

郑会吲13J认为外感风热之邪及服食药物、食物多为动风之品,以致风湿热毒入营动血,

脉络损伤,血不循经,溢出脉络,而见皮肤瘀点、瘀斑,腹痛便血,小便红赤。本病病机

不外风、热、瘀三端。

孑L昭遐【14J根据过敏性紫癜发病急,变化多,初起多有外感风热症状,关节痛游走不定、

皮肤紫癜常伴瘙痒等临床表现,认为本病当属“风";其早期色多赤紫,鲜如锦纹,或伴

吐衄下血,则属“热、火”。他认为本病的关键在于“风、热、瘀’’。

(2)热毒炽盛,血热妄行

熊辅倒15】提出,热毒邪气损伤血脉,血热妄行,血从肌肤腠理溢出脉外,瘀积于肌肤

之间,使皮肤呈现紫癜,其中热邪可自外入,亦可自内身生,但都必然挟有外侵之毒邪,

所谓“毒邪”即现代医学所指的各种不同类型的致敏因素。

冯胜奎等116J认为本病与毒、瘀关系最为密切,无毒不生斑,有斑必有瘀,邪毒内侵为

发病之外因,正虚为其内因。邪毒内侵,或灼伤络脉,迫血妄行;或致气滞血瘀;或损伤

脏腑致气虚血亏、失于行血摄血,血液外溢为其病机。

喻闽凤117J根据临床观察,认为顽固性过敏性紫癜与热毒、瘀血有关。

3

第一部分中医药研究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孙轶秋等【18l认为外感时邪是诱因,强调“风、热、湿、毒、瘀”为患,其中“热、瘀"

是关键。由于外感时邪,热毒内伏,化火动血,络伤血溢,湿热互结,瘀阻脉道,水液内

停而发为本病。

王烈【81认为本病总括起来是因“毒’’所致。邪毒滞中,胃热炽盛,熏发肌肉,血不循

经而成紫癜。本病早期发病较急,以皮肤紫癜为主,多见发热咳嗽,咽红咽痛,紫癜颜色

鲜红,呈丘疹或红斑,或有痒感等,此皆为“毒"邪侵及机体的l临床表现。

(3_)湿热内蕴,闭阻经络

吴康衡【19】受中医古文献“疹出于肺’’、“斑发于胃"的启发,结合临床所见皮肤瘀点

瘀斑以四肢及其伸侧阳明经所过之处为甚,认为本病为脾胃湿热所致。小儿脾胃功能薄弱,

复因不节肥甘厚味之品,湿热内生,两邪相搏,热伤血络,血溢脉外则可见皮肤瘀点瘀斑

或便血、尿血;湿阻气机,气滞血瘀,滞于肠道则腹痛,郁于关节则红肿热痛,屈伸不利。

湿热缠绵不易速去,故临床可见紫癜反复迁延。

刘宝厚【加J特别强调湿热对本病所起的重要作用,认为紫癜性肾炎多属湿热为患,湿热

不除,蛋白难消。湿热缠绵难除,故临床可见紫癜反复迁延。

韩文…亦认为湿热下注,久聚为瘀毒,络脉损伤为其主要病机。

黄俊玉【221将本病病机概括为外感风热之邪与内伏脾胃湿热邪毒合而为病。

H)正气亏虚,瘀血内阻

姚亚南等112】认为本病多虚瘀相互为病,虚有气、血、阴、阳之变,瘀有寒、热、湿、

郁相兼,各证常相互夹杂为患,其病势缠绵。

康兴霞110l认为本虚乃发病之本,瘀血贯穿于疾病的始终,瘀毒内蕴为致病之标,本虚

瘀毒为病机的关键。

虽各医家对本病病机认识的侧重点不一致,但多集中在“风、热、湿、毒、瘀、虚",

且“瘀"贯穿于本病的始终。

1.2辨证分型

各医家对本病病因病机的认识侧重点不同,分型各异:

黄岩杰等15J根据热、虚、瘀的病机特点,将本病分为热伤血络、阴虚火旺、气不摄血

三个本证证型和风热、热毒、湿热、血瘀四个标证证型。孙淑芬【冽根据瘀、热的病机特点,

分为风热兼瘀型、热毒兼瘀型、虚火兼瘀型三型。徐庆吉等171从湿论治,将本病分为风热

夹湿,络脉损伤型、湿热痹阻关节型、湿热中阻型、阴虚湿热型。李景泽【9】根据血瘀和脉

络损伤的发病机理将本病分为五型:风热伤络型、风寒客络型、湿热血瘀型、寒湿血瘀型、

气虚血瘀型。许德军l驯治疗本病分三型:脾胃湿热型、脾虚失摄型、胃阴不足型。宋氏【25】

治疗本病临床分两型:风热型、湿毒型。李荣平14J根据病变特点不同将本病分为五型:(1)

风热伤络型:患儿先有风热表证,继发紫癜,或在紫癜病程中外感风热而使病情加重;(2)

血热妄行型:感受热邪或素有内热致热毒炽盛,邪热由气分直逼血分致紫癜;(3)湿热

痹阻型是以紫癜伴关节肿痛为主要症状者;(4)胃肠积热型为紫癜伴腹部阵痛者;(5)

4

南京中医药人学硕士学位论文

肝肾阴虚型:紫癜反复不已或尿血经久不已。

临床常见分为以下几型:

1.2.1风热伤络型

患儿多伴有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临床表现为:发热咽痛,咳嗽,鼻衄,全身不适,

纳食差,皮肤紫癜,颜色鲜红,或痒,或腹痛,或关节肿痛,或尿血,舌尖红,苔薄黄,

脉浮数。

1.2.2血热妄行型

症见皮肤瘀斑密集,或融合成片,色深紫红,伴发热,面赤,咽干痛,渴喜冷饮,多

伴鼻衄,关节肿痛,大便干燥,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数有力。

1.2.3湿毒内阻型’

多犯人体下部也,常见关节肿痛,下肢浮肿,纳食不香,神倦乏力,大便不爽或溏泄,

舌苔多腻,脉滑。

1.2.4瘀血阻络型

患儿病程较长,紫癜已成,反复发作。常见腹痛或关节疼痛明显,或活动障碍,皮肤

紫癜紫暗或紫红,或瘀斑成片,舌暗红或有瘀斑,脉涩或弦。

1.2.5气不摄血型

多因禀赋不足,或疾病反复发作,则气不摄血,脾不统血,血失统摄,不循常道,多

见于过敏性紫癜中后期。临床表现为病程长,紫癜反复发作,迁延不愈,瘀点瘀斑隐约散

在,色较淡,伴面色少华,神疲乏力,食欲不振,头晕心悸,舌淡,脉细无力。

1.2.6阴虚火旺型

病程久,紫癜时发时止,色暗红,低热,心烦少寐,潮热盗汗,头晕耳鸣,大便干燥,

小便黄赤,舌红,少苔,脉细数。

1.3治法与用药

1.3.1清热解毒法

李彩霞【2们、李瑞婷阳、奚延宁【281均采用清热解毒凉血法治疗本病。李彩霞以黄芩、板

蓝根、连翘、蒲公英、威灵仙、生地、赤芍、丹皮、茜草、紫草、仙鹤草、旱莲草、白鲜

皮、地肤子、自茅根、珍珠母、甘草、大枣、花生米为主方治疗72例,痊愈61例,好转11

例,总有效率100%。李瑞婷以蝉蜕、浮萍、蔓荆子、防风、荆芥、丹皮、赤芍、生槐花、

紫草、白茅根、川芎、茜草、生地、红花、当归、炙甘草为主方治疗本病42例,总有效率

97.6%,全部患者服药期间,未见不良反应。奚延宁治疗本病35例,以白茅根、板蓝根、

紫草根、茜草、生地、石斛各159,赤芍、槐花、玄参、丹皮、地榆、黄芩、栀子为主方,

痊愈33例(94.3%),见效时间为3.14天,多数为7天左右。

朱莉娜【29】应用清热解毒凉血化瘀法选用银翘散合犀角地黄汤(银花、连翘、草河车、

牛蒡子、苦梗、水牛角、生地、赤芍、丹皮、紫草等),若外邪未净的佐用疏表之品(荆

芥、薄荷、芦根)治疗过敏性紫癜30例,痊愈19例,好转11例,治愈率63.4%,好转率36.6%,

5

第一部分中医药研究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无无效病例。耿笑雁【驯以犀角地黄汤加减治疗48例,J,JL过敏性紫癜,基本方为水牛角、生

地、牡丹皮、赤芍药、金银花、连翘、地榆、紫草、槐花、茜草根,总有效率为97.9%。

郑祖德等【31】用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汤药加雷公藤多苷(1mg,/kg)治疗,疗程3"-''6个月,

观察了23例过敏性紫癜肾炎(APN)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治疗组缓解期lgG、

IgA均低于对照组,CD3+细胞高于对照组,提示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法有利于调节机体免

疫功能的作用。

喻闽风【17】观察临床不少病例病程缠绵,皮肤紫癜面积大,反复发作,鲜红、暗红皮疹

此起彼伏,顽固难愈,常法难以收效而迁延反复,常与热毒、瘀血有关,治疗宜清热解毒,

勿见血止血;宜活血行血,勿见血止血。

1.3.2凉血散瘀法

徐斌【32】认为本病血热、瘀血为主要病理,以凉血散瘀为治则,自拟凉血消癜汤(生地、

紫草、忍冬藤、土茯苓、玄参、丹皮、赤芍、蚤休、蝉衣、生大黄粉)治疗36例,结果:

痊愈25例,显效5例,好转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4.44%。

王庆显等【33】从瘀热论治,应用桃核承气汤加味(桃仁159,大黄109,桂枝159,黄芩

log,柴胡159,白芍159,紫草159,芒硝59)治疗本病取得满意疗效。

张亦群【341自拟清热凉血汤治疗41例过敏性紫癜,方用生地129,银花船,连翘99,土

大黄159,乌梅99,蝉衣39,丹皮99,赤芍99,仙鹤草159,生山楂159。与对照组(口服

阿莫西林、扑尔敏)相比,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具有极其显著性差异。

王自彬等135】认为本病以“热、血、肺、肾"为主,采用清热凉血为治则,自拟青黛饮

(青黛、紫草、白及、乳香)分型辨证加减治疗,并提示以皮肤紫癜为主,不融合成片者,

宜从肺治;紫癜融合成片者,宜从胃治:紫癜反复出现,宜从脾治;肾型紫癜宜从肾、从

瘀治。

张玉琴【36】采用清热凉血化瘀法治疗过敏性紫癜20例,痊愈18例(占90%),好转1例(占

5%),无效l例(占5%),有效率为95%。基本方:防风、荆芥、生山栀、白芍各69,紫

草129,丹皮89,鲜生地、茯苓各129。随症加减:腹痛加木香69,乌药69,便血、呕吐加

桑枝、牛膝各99;血尿、蛋白尿加大蓟、小蓟、石韦、芡实各99。水煎服,每日1剂。

1.3.3清热利湿法

吉训超137】等根据岭南地区气候炎热,湿润多雨以及4,JL过敏性紫癜的发病特点,认为

本病初期多为风热央湿。作者在辨证治疗的基础上,配合应用淡渗利湿的中药,如藿香、

贯众、蝉蜕、防风、土茯苓、地肤子、泽泻、猪苓、萆薜、薏苡仁、芦根、茯苓、茵陈等,

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徐庆吉等【71从湿辨证论治,运用清热利湿、凉血利湿、育阴利湿等祛湿之法治疗小儿

过敏性紫癜68例,治疗后64例治愈,总有效率94.1%。

黄俊玉【22】对风热夹湿证用泻脾散(藿香、防风、栀子、石膏、甘草)为主,随症加减

而获良效。

6

南京中医药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王树纠矧等用中药清利湿热法为主治疗过敏性紫癜患)L25例,基本组方:黄连39,黄

芩109,丹皮109,半枝莲159,益母草159,蝉衣59,生地黄109,灯心草19,当归109,丹

参209。结果:治愈20例,好转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

1.3.4祛风清热法

洪建划39】认为风、热、瘀为本病的主要病因病机特点,予祛风清热,活血化瘀为主的

治法治疗患)L42例,结果:治愈30例,显效9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2.8%。基本方:防

风3----99,麻黄3"--6岛蝉蜕5~15岛丹参6一''209,丹皮3~9舀赤芍3---99,紫草10~30吕连

翘5"~159,牛膝4---129,甘草3’--69。

钱正修等【删运用金蝉脱衣汤(桂枝2—39,防N,69,蝉衣39,银花99,连翘99,苍术

4.59,苡仁109,茵陈99,猪苓99,赤苓99,郁金69,赤芍99,红枣3枚)治疗风热湿型过

敏性紫癜,取得较好疗效。

1.3.5益气摄血法

许笃聪…应用补气摄血法治疗病程长、病情反复、西药治疗无效的患者21例,基本方:

黄芪159,党参159,白术109,当归109,陈皮109,紫草89,炙甘草59,黄连39,大枣3枚。

兼阴虚者加生地、女贞子;合并关节症状者加牛膝、薏仁;合并肾脏病变者加白茅根。结

果痊愈17例,好转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0%。

高沫丽等【42I运用加味归脾汤治疗37例过敏性紫癜,设对照组(予维生素C、氟美松、

钙剂治疗),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疗效优于对照组。

卢昌义【43】以补中益气汤加味治疗39例过敏性紫癜,总有效率为92.3%。

任媛媛等【删用黄芪注射液治疗过敏性紫癜80例,其皮肤症状、关节症状、消化道症状

和肾脏损害在治疗后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常规抗炎、抗过敏及对症处理),疗效具有

显著性差异。

1.3.6滋肾养阴法

本病病久不愈,耗伤阴血,气随血耗,或因反复大量服用激素等药物耗伤肝肾之阴。

阴虚则火旺,血随火动,离经妄行而致皮肤紫癜时发时止,迁延不愈。故治当滋肾养阴,

降火凉血。

徐刚【45l用滋阴降火,凉血活血法治疗d,JL顽固性过敏性紫癜,疗效满意。基本方:生

地、山药、丹皮、山萸肉、知母、黄柏、丹参、川芎。

贺文I删以补肾健脾,益气养阴法治疗脾肾两虚型34例。药用:生地、熟地、山萸肉、

生山药、茯苓、泽泻、车前子、丹皮、枸杞子、女贞子、旱莲草、黄芪、党参、甘草、丹

参、仙鹤草、当归,阴虚火旺者去党参、黄芪,加麦冬、黄柏、知母、五味子、太子参,

治疗后有效率76.47%。

1.3.7其他

李荣平【47】用中药辨证治疗过敏性紫癜60例,急性期以祛风清热,凉血止血(主方:何

首乌10,生地209,蝉蜕69,炙僵蚕209,全蝎3~59,紫珠草109,阿胶珠109,血见愁109,

7

第一部分中医药研究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丹皮lOg,墨旱莲lOg,金银花藤lOg,青风藤lOg,徐长卿5"--''lOg,甘草59);恢复期以滋

阴清热,化瘀止血为主法(主方:何首乌lOg,生地209,玄参69,北沙参lOg,麦冬109,

紫丹参lOg,参三七lOg,丹皮lOg,赤芍lOg,紫珠草lOg,墨早莲lOg,徐长卿5一-lOg,甘

草59)。对照组58例(口服扑尔敏、VitC、VitP、潘生丁),结果:治疗组显效54例(90%),

有效6例(10%);对照组显效45例(77.6%),有效8例(13.8%),无效5例(8.6%),

治疗组显效率高于对照组。

许德军【2q认为初期以驱邪为先;久病或复发治从虚、瘀:善用大黄,功专效著;活血

化瘀贯穿始终。

冯晓纯等【镌】将小儿过敏性紫癜单纯型分为3期治疗,共32例。初期:选用I号方:蝉

蜕、地龙、防风、白鲜皮、连翘、丹皮、赤芍、葛根、威灵仙、地肤子。极期:选用1I号

方:紫草、白薇、黄芩、水牛角、茜草、白茅根、小蓟、生地黄。恢复期:选用Ⅲ号方:

黄芪、党参、鳖甲、黄柏、知母、当归、丹参、鸡血藤,以常规量。结果:痊愈27例,有

效5例,总有效率100%。

2.存在问题及对策

2.1存在问题

纵观古代相关文献及现代中医药研究文献,发现大多数医家认识到“瘀"在本病中的

重要致病作用,且认为瘀贯穿于本病的全过程。而部分医家亦认识到本病“毒"的存在,

但对“毒”的针对性研究较少,尚未形成较系统的理论。具体涉及到以下问题:

本病中“毒"是否存在?其临床特点与产生根源如何?其病机形式与兼夹怎样?与

“瘀"的关系如何?其治疗内涵与用药配伍如何?

2.2对策

从“瘀、毒’’来进一步探求本病的发病机制,可奠定新的病机学基础,以进一步指导

临床治疗,提高疗效。

从临床研究入手,收集江苏省中医院儿科住院病例,制定病例选择标准,通过辨析发

病诱因、临床症状、体征、病程、辅助检查等,探讨本病“瘀、毒"的临床表现,证实

“瘀、毒"存在的客观性,探讨“瘀、毒"的致病机理及病机形式;分析治疗本病的主

要方药,从处方药物组成着手,总结常用药物,探讨各治法机理;从临床角度揭示“瘀、

毒"的治疗内涵与用药规律,探讨活血化瘀法、解毒法、排毒法、抗毒法在本病中的具体

应用,为确定各法治疗本病的临床价值,扩大其应用范围提供依据。

8

南京中医药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二部分研究内容与方法

1.研究内容

(1)根据“瘀、毒"致病与临床特点,观察病例中符合“瘀、毒’’的具体临床表现情况,

探讨“瘀、毒"存在的客观性。

(2)结合病史、临床表现等,分析本病中“瘀、毒"的成因、病机学特点及其存在形式。

(3)探讨“瘀、毒"的治疗内涵。

(4)结合临床处方用药,探明各治法及配伍关系。

2.研究方法

(1)参照“瘀、毒"的诊断参考标准,统计所收集病例中各临床表现符合“瘀、毒"的

情况,得出本病中“瘀、毒"存在的客观性。

(2)统计病例中的处方用药,筛选出治疗“瘀、毒"的相关药物,按药物功效进行分类,

总结出各类常用药物。

(3)按药物功效推测主要治法,统计各治法的种类及配伍规律。

3.研究目标:

建立以“瘀、毒"为主的新的中医病因病机及治疗学理论,使从“瘀、毒’’论治成为

重要思路,以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减少并发症,缩短病程,减少复发。

4.病例来源

收集江苏省中医院儿科2007.2008年病房收治的过敏性紫癜患儿49例,其中男性22

例,女性27例,年龄最小者2岁,最大者14岁。中医证型结果为:风热伤络17例,血

热妄行23例,阴虚火旺4例,气不摄血5例。

在辨证分型的基础上,采用中药方剂口服治疗。治疗期间可配合使用潘生丁、维生素

C。有皮肤紫癜严重、瘙痒明显者可用扑尔敏、西替利嗪、葡萄糖酸钙;有关节痛、腹痛

明显者,可酌情对症处理。

5.选择标准

5.1诊断标准

5.1.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5年6月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

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紫癜的诊断标准:

(1)紫癜诊断标准:

①病前1.3周有发热,上呼吸道感染及全身不适等症状。

②全身或四肢皮肤、粘膜出现瘀点、瘀斑,可见点状或斑块状出血,出血斑点,压之不褪

色,鲜红色或深红色丘疹、红斑,大小不一,皮肤紫癜多见于肢体,尤其下肢伸侧,常呈

对称分布,分批出现,并可反复发作。

③紫癜的特点略高出皮肤表面,有时融合成片,重者可融合成大泡,中心可有出血性坏死,

结痂、脱落后遗有色素瘢痕;皮疹数日后渐变为紫色、棕色而消失;可伴腹痛或关节酸痛

等症。

9

第二部分研究内容与方法

④可伴有低热、鼻衄、齿衄等症状,或对称性关节肿痛,严重者便血、尿血、蛋白尿、浮

肿等,甚至颅内出血。

⑤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功能和出、凝血时间均无异常,毛细血管脆性试验部分患者可呈阳

性。

(2)证候诊断标准:

①风热伤络:起病较急,皮肤紫斑色较鲜红,尤以腰部以下(臀部及双下肢)为多,呈对

称性分布,略高出皮肤,或有痒感。伴有发热、腹痛、关节酸痛等症。舌尖红,苔薄黄,

脉浮数。

②血热妄行:起病较急,皮肤骤见青紫或鲜紫色点状或斑块状瘀点瘀斑,此起彼伏。身热

烦渴,面红升火,大便秘结,或见腹痛,可伴有齿衄、鼻衄,甚或便血、尿血。舌质红绛,

苔黄燥,脉数有力。

③气不摄血:病程较长,皮肤紫斑反复发作,色暗呈乌青斑块。面色白光白,神疲乏力,

食欲不振,头晕目眩,心悸少寐。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④阴虚火旺:皮肤有青紫点或斑块,时发时止。手足烦热,颧红咽干,或午后潮热,盗汗,

心烦少寐,大便干燥,小便黄赤。伴有齿衄、鼻衄。舌红,少苔,脉细数。

5.1.2西医诊断标准:

参考美国风湿病协会1990年的诊断标准,制订如下:

(1)过敏性紫癜诊断标准:

①可触性紫癜,与血小板减少无关。

②发病年龄<20岁,首次症状发作时患者年龄<20岁。

③肠绞痛。

④组织活检示血管壁有粒细胞,组织学显示微动脉和微静脉壁有粒细胞。符合2条或2条

以上即可确诊。

(2)临床分型:

①皮肤型:又称单纯型过敏性紫癜,紫癜仅见于皮肤,是最常见的一种;

②关节型紫癜:又称许兰型,皮肤紫癜伴关节肿胀、疼痛症状;疼痛呈游走性,多累及膝、

踝、肘、腕等关节,关节症状一般数日内自行缓解,痊愈后不遗留关节畸形及功能障碍。

此型又称“风湿性紫癜"。

③腹型紫癜:又称亨诺型,除皮肤紫癜外,伴有腹绞痛,呕吐、腹泻、粘液样便、便血,

腹部可见肠蠕动波、压痛,但无肌紧张和反跳痛。胃肠道症状和皮肤症状可先后出现也可

同时发生。

④肾型紫癜:又称紫癜性肾炎型紫癜,一般于紫癜出现后1.8周内发生,发生率约1%.6%,

皮肤紫癜伴有肾脏症状如蛋白尿、血尿和管型尿并且有血压增高及浮肿症状,称为紫癜性

肾炎。少数演变为慢性肾功能不全。

⑤混合型紫癜:上述两型或三型症状交叉出现或合并出现,形成复杂的临床表现。或以上

10

南京中医药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四型中同时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表现存在者。

5.2纳入标准

(1)符合上述中西医诊断及中医证候分类标准的过敏性紫癜患儿。

(2)年龄在2岁到18岁之间。

(3)中医药治疗作为主要治疗手段。

5.3排除标准

(1)年龄不符合纳入病例标准。

(2)重度营养不良,伴有其它全身性疾患者(心脏病、肝脏病),对药物过敏或不适应者。

(3)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各种严重感染所致的出血、败血症,血液系统疾病所致出血者。

(4)临床资料不全严重影响观察结果者。

6.“毒"的诊断参考标准

参考《中医毒邪学说与疑难病治疗》(赵智强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8月第1

版)中“毒"的致病特点,并结合本病的临床实际情况拟定:

6.1暴戾性

起病急,传变迅速。

6.2多发性

除皮肤紫癜外,亦可出现恶心呕吐、腹痛、关节痛、尿血、浮肿等症状。

6.3内损性

有脾、肾、肠等多脏器功能受损的表现,如腹痛、便血、尿血、浮肿等。

6.4顽固性

病程长,病情反复发作。

7.“瘀"的诊断参考标准

参照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学术会议制订(1999年9月在厦门工

作会议修订):

(1)舌质紫暗或舌体瘀斑、瘀点,舌下静脉曲张瘀血;

(2)指纹紫滞(3岁以下);

(3)固定性疼痛或疼痛拒按;

(4)病理肿块(包括内脏肿大、炎性或非炎性包块、组织增生及外伤性血肿等);

(5)血管异常,人体各部位的静脉曲张,血管扩张,血管痉挛,血管阻塞,血栓形成;

(6)面部、口唇、齿龈及眼周晦暗或发青,唇及肢端紫绀;

(7)脉涩、结代或无脉,心律不整,心电图有心律失常等;

(8)血不循经而停滞及出血后引起的血瘀或异常出血,如血尿、鼻衄、皮下瘀斑、

黑粪或血性腹水等;

(9)肌肤异常(皮肤粗糙、肥厚、鳞屑增多、硬肿);

(10)肢体麻木或偏瘫;

第_二部分研究内容与方法

(11)血瘀型疳积,血瘀型单纯性肥胖等;

(12)面色不泽,晦暗无华;

(13)理化检查:具有血液循环瘀滞表现。

凡具备以上一项即可诊断血瘀证。

8.观察项目

8.1发病诱因

感染、食物、药物、花粉、预防接种。

8.2临床表现

8.2.1症状

腹痛:剧烈、隐痛、不显、无

关节痛:剧烈、隐痛、不显、无

衄血:鼻衄、齿衄、鲜红、暗红、淡红、未见

呕血:鲜红、暗红、血块、未见

便血:鲜红、暗红、血块、未见

尿血:鲜红、暗红、未见

其他症状:咽痛、咳嗽、咳痰、皮肤瘙痒等

8.2.2体征

神志:清楚、嗜睡、谵妄、昏迷

精神:正常、倦怠、萎靡、烦躁

发热:温度(腋温)、无

紫癜:初发、反复发作

感觉:伴痒感、较轻、明显、无

数量:散在、融合成片、密布

颜色:鲜红、暗红、紫暗、淡红

形态:针点样、豆粒样、片状、伴风团、瘀点瘀斑

部位:全身密布、足踝部、双下肢、臀部、躯干、双上肢、面部

浮肿:眼睑、双下肢、足跗、胸水、腹水、无

舌质:正常、红、绛、瘀斑、紫气

舌苔:薄白、薄黄、黄腻、白腻、黄燥

脉象:和缓、浮数、滑数、细数、涩、细弱

8.3病程

8.4辅助检查

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幽门螺杆菌抗体检测等检查结果。

9.统计方法

以频数表、百分率或构成比描述。

12

南京中医药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三部分研究结果

1.诱因

表3.1紫癜的发病诱因情况

Table3.1thecauseofpurpura

11

诱冈E呼吸道感染食致敏食物接种疫苗无明显诱因

病例数76135

2.临床表现

表格3.2紫癜具体表现情况

TIable3.2theclinicalmanifestationofpurpura

具体分布颜色形态数量感觉

表现全身双下肢双下肢鲜红暗红紫暗瘀点片状稀疏密布瘙痒

及臀部

例数9281125167371128208

注:病例中入院时伴有皮肤紫癜者48例。

表格3.3伴有腹痛、关节痛者具体情况

Table3.3thesymptomsofbellyacheandarthralgia

■■■■■■■■■■●■■■■■■■■■●■■■■■■■■■●■■■■●■■■■■■__●■■■■■■■■■■■■■■●●■■■■■●●●■■■■■■■一11Im■■■■■■■■■■■■■■■■■■●■■■■■■■■■■■■■■■●■●■■■■■■■■-

临床症状腹痛关节痛

剧烈隐痛无膝关节踝关节四肢关节

例数271012973

注:伴有腹痛者37例,占总例数的75.51%;关节痛者19例,占总例数的38.77%。

表格3.4其他出血情况

Table3.4thesymptomsofotherbleeding

●■■■■■■■■■■●■■■■●■■●■■■■■■■■■■●●■●■■●■■■■●■■■●●■■■■■■●__●■■■■■■■■■■■●■■●■■■■■■■●●■■■■■■■■■■■■■■■■●■■■■■■■■■■■■■■■■■■■■●■■■■■■■■■■■■一1■■■■■■■■■■■■■■■■■■■■■■■●■■■■■■●■●■■■●■■●■■■●■■一

部位便血尿血衄血

13

第三部分研究结果

表格3.6其他症状

Table3.6othersymptoms

其他症状呕吐腹泻咽痛咳嗽咳痰发热

注:所收集的病例中反复发作者33例,约占总例数的67.34%。

4.用药情况

本研究病例共使用162首方剂,中药99味,药物总频次2098次。现根据药物的功效

将与“瘀、毒"相关的药物及其出现频次进行分类(参考《中药学》,雷载全主编,上海

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年6月第1版)。

4.1治“瘀"相关药物分类:

清热凉血类:

活血化瘀类:

凉血止血类:

化瘀止血类:

丹皮155

川牛膝110

制大黄10

白茅根9

茜草21

生地153

鸡血藤59

川芎5

槐花1

蒲黄2

4.2与“毒"相关的药物分类:

4.2.1具有解毒功效的药物:

清热解毒类:大青叶64银花藤44

牛蒡子19连翘15

风尾草3半边莲2

凉血解毒类:紫草123水牛角113

荔枝草6地榆1

活血解毒类:益母草1

赤芍138

丹参43延胡索10

虎杖38

银花5

栀予2

大小蓟50

鱼腥草33

蒲公英5

板蓝根1

玄参8

燥湿解毒类:黄柏81黄芩16黄连1

祛风解毒类:徐长卿63白鲜皮22

4.2.2具有排毒治疗意义的药物(该类药物具有促使邪毒向体外排泄的作用):

利尿类:六一散46薏苡仁19茯苓16泽泻8

六月雪4车前子3泽兰3玉米须2

荠菜花2石韦1竹叶1

14

南京中医药人学硕士学位论文

泻下类:生大黄9

4.2.3具有抗毒治疗意义的药物(该类药物具有扶助正气、提高机体抗邪能力以防毒邪内

损的作用):

补气类:白术11黄芪2太子参1

养阴类:白芍54知母16旱莲草11女贞子8

5.治“瘀"相关药物所占比例

用治“瘀”相关药物频次之和所占总常用药物频次之和的比例,来衡量相关治疗用药

的分量及意义。

药物总量:2098治“瘀"相关药物:716其他药物:1382

图3-1与“瘀”相关药物占用药总量的百分比

Chart3·-1perc:cntumofthemedicinecorrelativewithblood··black

注:根据统计,治“瘀"相关药物占总用药的34%。

6.治“毒’’相关药物所占比例

用治“毒"相关药物频次之和所占总常用药物频次之和的比例,来衡量相关治疗用药

的分量及意义。

药物总量:2098治“毒”相关药物:933其他药物:1165

图3.2与“毒”相关药物占用药总量的百分比

Chart3-2percentumofthemedicinecorrelativewithtoxin

15

第三部分研究结果

注:根据统计,治“毒”相关药物占总用药的44%。

7.治“瘀、毒”相关药物占总药物的比例

药物总量2098治“瘀、毒”相关药物:1649其他药物:449

图3-3治“瘀、毒”相关药物占用药总量的百分比

!!础‘3唑!“mmo—fthemedicinecorrelati—vew—ithbl哩兰吐…生

口i可F面巧蔽面司

·玉地麴塑』

注:根据统计,治“瘀、毒”相关药物占总用药的79%。

8.药物构成比

8.1治“瘀”相关药物的构成比

治“瘀”相关药物;716

清热凉血类:446活血化瘀类:237凉血止血类}10化瘀止血类:23

图3.4治“瘀”相关药物构成比

Chart3_4thocomposingofthcmedicinecorrelativewithblood—black

“—匕j。口清热凉血类!■活血化瘵类f0凉血lE血类口化癀JP血类

注:清热凉血类、活血化瘀类、凉血止血类、化瘀止血类分别占63%、33%、1%、3%

其中清热凉血类占太部分,其次是活血化瘀类。

8.2治“毒”相关药物的构成比

治“毒”相关药物:933

具有解毒功效的药物:716具有排毒治疗意义的药物:114具有抗毒治疗意义的药物

103

南京中医药大学磺士学位论文

图3-5泊“毒”相关药物构成比

Chart3·5thecomposingofthemedicinecorrelativewithtoxin

注:解毒类、捧毒类、抗毒类分别占77%、12%、11%,其中解毒类占大部分。

9.治法

从临床资料来看,本病除了。瘀”的针对性治法(清热凉血法、活血化察法、凉血止

血法、化瘀止血法)及“毒“的针对性治法(解毒法、捧毒法、抗毒法)外,尚蕴古其它

治法。现将各治法出现频次统计如下(以每例中出现的治法进行统计):

凉血解毒:49清热解毒:43燥湿解毒:35祛风解毒:28

活血解毒:1利屎泄毒:30通腑泄浊:5养阴:26

益气:7清热凉血:49活血化瘀:41化瘀止血:10

凉血止血:7行气止痛:28祛风湿:12祛风解表:11

祛痰:8消食和胃:4

以上各治法总频次为398,其中“毒”的针对性治法为224(解毒法:156,排毒法:

35,抗毒法:33),占总治法的56%。4瘀”的针对性治法为107,占总治法的27%。“瘀、

毒”的相关治法占总治法的船%,可见。瘀、毒”的针对性治疗是非常重要的。在各种治

法中,凉血解毒、清热凉血、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燥湿解毒、利尿泄毒六种泊法较常见。

10.配伍

在收集的49例病侧中,由于病程阶段不同,以及兼挟症状的不同.具体治法配伍亦

不同。现将主要治法配伍统计如下:

第三部分研究结果

表格3-8配伍类型统计表

Table3-8matchingtypeofmedicine

药物配伍类型组方个数

解毒+排毒+抗毒+清热凉血+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解毒+排毒+抗毒+清热凉血+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祛风湿

解毒+抗毒+清热凉血+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解毒+抗毒+清热凉血+活血化瘀

解毒+排毒+清热凉血+活血化瘀

解毒+清热凉血+活血化瘀

解毒+排毒+抗毒+清热凉血+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祛风解表

解毒+排毒+抗毒+清热凉血+活血化瘀+祛风湿

解毒+排毒+抗毒+清热凉血+行气止痛

解毒+排毒+清热凉血+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解毒+排毒+清热凉血+活血化瘀+祛风解表

解毒+清热凉血+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解毒+排毒+抗毒+清热凉血+活血化瘀+祛风湿+祛风解表

解毒+排毒+清热凉血+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祛风湿+祛风解表

解毒+清热凉血+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祛风湿+祛风解表

解毒+排毒+清热凉血+活血化瘀+祛风湿+祛风解表

解毒十抗毒+清热凉血+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祛风解表

解毒+抗毒+清热凉血+活血化瘀+祛风解表

解毒+排毒+抗毒+清热凉血+活血化瘀

解毒+排毒+抗毒+清热凉血+祛风湿

解毒+排毒+清热凉血+行气止痛

解毒+抗毒+清热凉血+祛风解表

解毒+抗毒+清热凉血+行气止痛

解毒+清热凉血+活血化瘀+祛风湿

解毒+排毒+抗毒+清热凉血

解毒+清热凉血

如表所示:配伍方式都以解毒、清热凉血、活血化瘀为核心配伍,其与排毒、抗毒、行气

止痛配伍最多。

18

5

4

4

4

3

3

2

2

2

2

2

2

1

1

1

l

l

1

1

1

l

1

l

l

l

l

南京中医药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第四部分讨论与结论

1.毒瘀临床表现

1.1毒:

1.1.1致病暴戾

毒邪致病,多来势凶猛,发病急剧,传变迅速。从所收集的病例中看出,发病多因上

呼吸道感染,或服食致敏食物而迅速起病。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且有“肺常不足"

的生理特点,导致d,Jt,腠理不密,卫外不固,易为外邪所侵。其中尤以风邪为主。风为百

病之长,风邪可以夹带其它致病邪气侵袭机体,使病情具有多样化。风性善行而数变与本

病紫癜起病急、常分批迅速出现、此起彼伏、变化莫测的特点相符。

1.1.2病损广泛

本病临床表现多样繁杂。邪热伤络,络伤血溢,溢于脉外,流于肌肤则见皮肤紫癜;

病邪侵犯四肢骨节,痹阻筋络,则见关节疼痛;损及胃肠道,阻碍气机,则见腹痛、呕吐

腹泻;伤及肠络,则见便血;伤及肾络,则见尿血。所收集的病例中,伴皮肤紫癜者48

例,腹痛者37例,关节疼痛者19例,便血、尿血各1例。

1.1.3病程缠绵

毒邪致病,病情顽固,病期冗长,易于反复。若小儿先天禀赋不足或久病体虚,毒邪

易乘虚而入,正气无以抗邪,致病情反复,经久不愈。所收集的病例中,有33例病情反

复,约占总例数的67.34%。大部分患者的病程在半个月以上,更长者可达一年以上。

1.1.4内损脏腑

本病可损及心肝脾肾肠等多个脏器的功能,导致恶候出现。病邪使心肝脾功能受损,

血行不循常道而外溢肌肤,重则衄血、便血;伤及肾脏,则见尿血、浮肿;伤及肠络,阻

碍气机,可致剧烈腹痛:流注失常,可见关节肿痛,屈伸不利。

1.2瘀:

1.2.1瘀阻皮下

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气血未充,卫外不固,外感六淫之邪,邪热入里与气血相搏,热伤

血络,溢于脉外,渗于皮下,则见皮肤紫癜。

1.2.2瘀阻脏腑经络

邪甚伤及脏腑经络,致络伤而血溢。肺络伤则见咳血;胃络伤则见吐血;膀胱络伤则见尿

血;肠络伤则见便血。血热伤及肠络,络脉不通,气机受阻,则见剧烈腹痛。瘀血阻滞关

节,不通则痛,故见局部关节肿痛,活动不利。

1.2.3瘀血内停

疾病迁延同久,耗气伤阴,可致气虚阴伤。气虚则统摄无权,气不摄血,血液不循常道而

溢于脉外;阴虚则火旺,血随火动,溢于脉外,脉络瘀滞,病程缠绵,疾病难愈。“败血"、

“恶血"久留体内,克伐正气,致阳气虚衰,推动无力,血行滞缓,则成瘀血。离经之血

凝聚于脉道,又可加重出血或使出血反复,“犹如河道淤塞,其水必溢”,如此反复出血和

19

第四部分讨论与结论

瘀血内阻互为因果,相互影响,恶性循环可致紫癜反复发作。如《血证论》云“凡事物有

根者逢时必发,失血何根,瘀血即成根也,故反复发者,其中多伏瘀血"。

2.毒瘀成因

2.1毒:

2.1.1病邪炽盛:《素问·五常政大论》王冰注:“夫毒者,皆五行标盛暴烈之气所为也”,《诸

病源候论·毒疮候》:“此由风气相搏,变成热毒"。本病初期多为感受六淫之邪,但来势凶

猛,常超过患儿机体的抗病能力,此时邪已成毒。所收集的病例中,多数患者除了皮肤紫

癜外,同时伴有腹痛、关节痛,甚者出现尿血、便血。

2.1.2病邪久滞:病邪经久不除,蕴积为患,其致病之性愈强而成毒。本病风邪客于肌表,

久而不解,可酿成风毒。湿邪内停日久,失于蒸化,蓄于体内而成湿毒。热蕴日久,亦可

蓄积成毒。外感六淫之邪,滞于体内,六气皆易从火化,亦可化火成毒。邪化为毒,或因

盛而变,或因滞而成,都是在原有病邪基础上,其致病性得到了极大的加强,但又保留了

原有病邪的某些特点。

2.1.3正虚不足:热毒之邪内舍营血,伤及阴液,加之素体脾肾亏虚,血液生成乏源,以

致阴津耗损,正气亏虚。正虚不能达邪,则邪气猖獗,灼津炼液,耗血伤气,化毒凝瘀,

毒瘀交结,阻滞脉络,随着病情的迁延,正愈虚则邪愈横,邪愈盛则正愈耗,互为因果,

形成恶性循环,终致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气血大损、虚象毕显、缠绵难愈之病理变化。

2.2瘀:

2.2.1搏血为瘀:热邪灼伤血络,与气血相搏,迫血妄行,血不循经而为瘀。正如《证治

汇补》中所云:“热则伤血,血热不散,里实表虚,出于肌肤而为斑”。《金匮要略》亦云:

“风伤皮毛,热伤血脉,……热之所过,血为之凝滞’’。吴又可称之为:“热更不泄,搏血

为瘀。”149】本病致病的热邪包括外感风热之邪、湿热之邪,或恣食辛辣肥甘所产生的热毒

之邪。

2.2.2离经为瘀:《血证论》中云:“凡离经之血,与营养周身之血已睽绝不合……此血在

身,不能加于好血,而反阻新血之化机。"叶天士谓之:“离络留而为瘀。"【50】中医亦有“离

经之血便是瘀’’之说。由于离经之血常易瘀阻于内,瘀血滞留,致血行障碍,血不归经,

可使出血加重或反复出血。

2.2.3血败为瘀:热入营血,“遇热营卫相干,血为浊败,……聚为瘀血"(《诸病源候论》),

留于脉中。

2.2.4血滞为瘀:若素体脾肾亏虚,加之邪伤正气,气血亏虚,血行无力,亦可致血脉瘀

阻。

2.2.5血稠为瘀:六淫之邪扰动血络,血分伏热,热毒内盛,煎灼津液,津亏则血液黏稠,

血行不畅,血受煎炼而成血瘀。何廉臣【51l谓之:“因伏火郁蒸血液,血液煎熬成瘀。”

现代研究发现【52】,过敏性紫癜无论全血黏度还是血浆黏度均增高,反应红细胞聚集能

力的血沉和血沉方程K值亦增高,红细胞压积增大,提示本病患儿存在明显的高黏滞血证。

南京中医药人学硕上学位论文

本病属免疫反应性疾病,免疫复合物在循环和沉积于血管壁的过程中,可引起血管内凝血,

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这点与中医的瘀血概念非常相似。

3.毒瘀存在形式

3.1毒:

毒邪极少单独致病,具有依附与兼挟他邪的属性。外来者,常依附六淫;内生者,常附

着于痰浊、瘀血、积滞、水湿等病理产物。本病的“毒’’多依附于风、热、湿、瘀而致病。

3.1.1挟风

从所收集的病例可见,本病初期多见恶风发热,鼻塞流涕,咳嗽咽痒,咯痰,脉浮数

等风邪袭表的症状。如表2.2所示:有部分患儿可见皮肤瘙痒等风邪致病的特征。风为百

病之长,六淫以风为首,其他诸邪多依附风邪侵入人体,毒邪亦不例外,常兼挟风邪入侵。

本病发病急,变化快,皮肤紫癜此起彼伏,出没无常,常伴瘙痒,关节肿痛,游走不定等,

均符合风邪“善行而数变”的特性。

3.1.2挟热

热毒之邪与气血相搏,灼伤血络,以致迫血妄行,血不循经,溢于肌肤而出现皮肤紫

癜。正如《小儿卫生总微方论》所言:“小儿诸溢血者,由热乘于血气也,血浮热则流溢,

随气而上,从鼻出者为鼻衄,从口出者为吐血,少则为唾血,若流溢渗入大肠者,则为便

血,涌入小肠而下者为溺血”。所收集的病例中,可看到皮肤紫癜颜色鲜红、腹痛剧烈、

关节红肿疼痛、舌红、苔黄、脉数等热象,甚者伴有尿血、便血等,此皆毒挟热邪所致。

若热毒内蕴,久留不去,血随火动,血不循经而出现各种血证。

3.1.3挟湿

从所收集的病例中观察到,部分患儿可见眼睑浮肿、双下肢及关节浮肿、恶心、呕吐

等症状,此皆可归因于湿邪所致。毒挟湿邪入侵,与脏气相搏,脏气受损,不能化气行水,

水液停聚,泛溢肌肤,而成水肿。从斑点好发部位来看,虽是阳斑,但却多发于双下肢,

这一发病特征符合湿性趋下的特点,正如《内经》指出“伤于风者,上先受之,伤于湿者,

下先受之"。湿毒中阻,脾胃升降失常,则可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本病病情缠绵难愈,

并易于复发,此与湿热内伏血分有关。

3.1.4挟瘀

本病可因热毒灼伤脉络,迫血妄行,血液外溢成瘀;或因饮食不节,损伤脾胃,气血

不足,血行无力而成瘀;或久病气阴亏虚,阴虚火炎,虚火灼络,血随火动溢于脉外而成

瘀。临床资料可见皮肤紫癜颜色暗红或紫暗,呈瘀点、瘀斑,咽喉疼痛等症状。毒、瘀互

结,瘀滞于咽喉,则见咽痛;瘀毒闭阻经络,血行不畅,不通则痛,则可导致关节疼痛;

气血瘀滞肠络,中焦气血阻遏则可见腹痛、便血;邪热移于下焦,郁而不去,灼伤下焦之

络,则见尿血;瘀毒在里,可使病情反复发作,迁延日久。

3.2瘀

瘀亦多兼挟风、湿、热、毒邪而致病。瘀兼挟风邪、毒邪的表现在前面已论述,现分

21

第四部分讨论与结论

述挟热、挟湿的情况。

3.2.1挟热

多数医家认为过敏性紫癜的发生多由于患儿素体热伏血分,加之外感六淫之邪或疫疠

之气,与营血相搏,灼伤血络,血不循经,溢于脉外,发为紫癜。李用粹在《证治汇补》

里也曾说“热极沸腾发为斑……热则伤血,血热不散,里实表虚,出于皮肤而为斑",明

确说明紫斑的发生是由于热邪郁于皮肤,与气血相搏,血行失常,溢于脉外而发。而小儿

为稚阴稚阳之体,外邪更易入里化热,故紫癜多见于d,Jt,。热为阳邪,易耗血动血,易于

成瘀。王清任更形象地说明了热邪导致瘀血过程,他在《医林改错》中说:“血受热则煎

熬成块。’’

3.2.2挟湿

湿为阴邪,其性重浊,易阻遏气机,损伤阳气,其性趋下,易袭阴位。过敏性紫癜的

患儿紫癜多发于双下肢(膝关节以下),伴关节疼痛、活动不利,易反复发作,严重者可

见水肿,这均与湿邪性质相一致。患儿饮食不节,过食辛辣刺激或虾蟹等动风之品,食之

不化而成湿;或素体脾虚,运化失司,水谷不化津液,反化为水湿,水湿郁久化热,湿热

互结,熏发于肌肤,血液外溢而成紫癜。湿邪困阻中焦,碍气伤阳,阳气不布,则血行不

畅,“气行血行,气滞血瘀",故日久成瘀,瘀血阻滞,导致津液外渗而为湿,湿瘀互为

因果,终致湿瘀互结。因此湿盛则瘀重,瘀重则湿更难化。正如朱丹溪所言:“血受湿热,

久必凝浊。"

4.毒瘀的治疗

“瘀、毒"是本病的重要致病因素之一,在本病的中医治疗中应蕴含“瘀、毒”的针

对性治疗,以提高临床疗效。

4.1“毒"的针对性治疗:

4.1.1解毒

从统计结果看,解毒法在本病的使用频率最高。解毒泛指解除体表或体内之“毒",

是治疗因“毒"致病的基本手段。解毒法包括直接祛邪和选用解毒药治疗。毒邪易依附于

他邪而兼挟致病,故直接祛邪即寓解毒之意。直接祛邪,使毒少依附,易于分解。选用解

毒药,进行针对性解毒治疗。

本病有血热妄行的征象,瘀血蓄积日久而蕴毒,毒邪能致瘀,邪毒附着瘀血则胶结成

瘀毒,故治疗当以清热凉血解毒为重点。药物主要选用水牛角、丹皮、生地、赤芍、紫草、

大小蓟、地榆、荔枝草等。若热毒炽盛,迫血妄行,血从肌肤腠理溢出脉外,瘀积于肌肤

之间,使皮肤呈现青紫斑点或斑块而形成紫癜。热毒极盛,损伤多处血络,又可见衄血、

尿血、便血等。故清热解毒亦为本病的重要治法之一。清热解毒药物多选用金银花、连翘、

蒲公英、大青叶、银花藤、炒山栀等。如咳嗽、咽痛等症状较重者,则伍以牛蒡子、板蓝

根、鱼腥草等药,加强清肺络之毒。本病可因外感风热邪毒蕴于肌表血分所致。《金匮要

略·水气病脉证并治》日:“风强则为瘾疹,身体为痒。”风毒侵入肌肤,从表证直伤血络,

南京中医药人学硕士学位论文

治疗可用祛风解毒药直接透邪外出,使毒从表而解。本法多用于病程早期,风热伤络或皮

肤痒甚者,可伍以疏风解表、祛风止痒药。药物多选用徐长卿、白鲜皮、蝉衣、地肤子、

僵蚕、防风等。若因湿毒入侵,导致肺脾肾功能失调,水液停聚而浮肿;或湿毒流注关节,

致关节肿痛,活动不利。此时可予祛风湿解毒之品,或伍用祛风湿药。

4.1.2排毒

排毒是指驱使毒邪向体外排泄,顺应病势或脏腑气机升降机能,促使邪毒从口鼻、汗

腺、尿道、大肠等器官向J,I-丰IIE泄。本病排毒的方法主要为利尿泄毒及通腑泄浊。

利尿泄毒:“毒"蓄三焦、膀胱可致小便不利。毒邪与风、湿、热相合侵袭,可导致

肺失宣降,脾失转输,肾失开合,终至膀胱气化无权,三焦水道失畅,水液停聚,泛溢肌

肤,而成水肿。水肿日久不愈,气机壅塞,水道不利,易致湿浊不化,水毒潴留。故治疗

可因势利导,使毒从尿解。常用的药物有:泽泻、石韦、玉米须、六月雪、六一散、车前

子、荠菜花、淡竹叶等。

通腑泄浊:本病毒邪壅聚于脏腑,导致经络血脉不畅,从而影响机体气化,气机不利,

又加重毒邪瘀积。通腑既可疏导有形之积粪,又可引热下行,使邪出有路。本法适用于“毒"

蓄积胃肠所致腑气不通,升降失常,浊毒内结者。药物常选兼有解毒和攻下功效的大黄。

4.1.3抗毒

抗毒法是指用扶助正气的方法,提高机体的抗毒能力,减轻毒邪对机体的损害程度。

本病常因,J,JL素体正气亏虚,外邪入侵所致。而病久不愈,则耗气伤阴,故以益气、养阴

之法扶助正气,增强机体的抗毒能力。

益气法:患儿先天禀赋不足,气血亏虚,或久病耗伤正气,正气亏虚,无以抗邪,治

当益气养血,培补正气,以达到抗毒、托毒的目的。常用药物有黄芪、太子参、白术等。

养阴法:热毒炽盛,消灼阴液,耗伤营阴,或者由于长期使用大量激素,造成肝肾阴

虚,加之小儿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从而出现阴虚火旺的表现。阴虚火炎,虚火灼络,血

随火动溢于脉外成瘀。邪毒、瘀血、虚火互结,使病情更重。治疗当以滋阴降火,在解毒

的同时兼予养阴,减轻热毒对阴分的损伤。药物常选用白芍、旱莲草、女贞子、知母等。

4.2“瘀”的针对性治疗:

4.2.1治疗方法:

(1)轻宣络瘀:

本法适用于瘀血阻塞络脉,阻碍气血运行之轻症,症见:皮肤紫癜,量少色浅,舌质

暗滞等。治疗宜轻宣络瘀,常用药物为川芎、鸡血藤等。

(2)活血化瘀:

本法适用于瘀阻经脉,血滞为瘀,症情较重者,症见:皮肤瘀斑,量多色暗,或腹痛,

或关节肿痛,舌质瘀斑,脉涩等。治疗宜活血化瘀,常用药物为赤芍、丹参、J11牛-膝、制

大黄、蒲黄、延胡索等。

4.2.2治疗意义:

第四部分讨论与结论

(1)清化并施,祛除热瘀:由于热毒侵入营血,多致瘀血,故治疗上常于凉血解毒方中伍入

化瘀之品,这是其一。

(2)流通血脉,以行药势:盖凉血解毒之品,必赖营血运载,其效力方可行周身,以彻热毒、

凉营血、复津液。然热邪伤津搏血,血脉留滞,甚或瘀结,必有碍药力运载。而其中伍用

活血流动之品,可冀流通血脉,祛除瘀塞,使大剂凉血解毒之品,藉血脉鼓动,通行周身,

以奏其效。

(3)祛除瘀邪,助血归经:热伤脉络,追血妄行虽是热病出血主因,然与瘀也不无关系。王

清任【53】屡治热病血证,曾深有省悟:“血不退还血管,皆因血管内有瘟毒烧炼,血凝阻塞

血之道路。”瘀致出血,其理有二:①瘀阻脉管,血不能循常道,故溢出脉外;②瘀结脉

道破损处,脉管不能修复,营血经破隙处时时渗出。在临床表现上,前者出血量多势急;

后者出血量少势缓。因此,其中伍入化瘀之品,祛除瘀邪,尚有助于“通其经隧之途,使

营气复其故道也。”【删

(4)瘀化邪孤,毒热易解:热毒侵入营血,多不易外解,除其病位深在外,也与热瘀搏结,

邪火固密相关。柳宝诒【55】曾指出:“热附血而愈觉缠绵,血得热而愈形胶固……治之者,

必须导去瘀血,俾热邪随瘀而下。”因此,凉血解毒方中伍入活血药,可使瘀化热松,邪

无所依,易于解除。

(5)流动营血,以防药弊:凉血解毒方药,性凉而寒,且多兼生津之效,虽能凉解营血分热

毒,恢复己耗津液,但亦有寒凝冰伏、滋腻恋邪之弊,既易遏热,又常致瘀,正如章虚谷

【56J所谓:“凉药闭其邪于血脉之中";“得凉润腻补,血虽暂止,瘀遂结于络中。"故方中参

入化瘀流动之品,使血流生生不息,则热不易为凉遏而冰伏脉中,血也不为寒而瘀滞脉道。

张锡纯157l治热病出血,往往重用生地,且伍以三七,其理即在于此。他说:“恐妄行之血

因凉而凝……三七善化瘀血,与生地黄并用,血止后自无他虑。"

5酒己伍与用药

5.1解毒法、清热凉血、活血化瘀法贯穿始终

本病多因外感六淫之邪化火成毒,或血热壅盛,灼伤脉络,迫血妄行而成瘀,“瘀、

毒"贯穿于本病的始终,故治疗当以解毒、清热凉血化瘀为核心。初、中期多选用凉血化

瘀解毒之品,药如:水牛角、生地、丹皮、赤芍、紫草、银花、连翘、牛蒡子、大青叶等;

后期多选用活血解毒之品,药如:益母草、丹参、川牛膝、鸡血藤等。

5.2多法伍用

“瘀、毒’’多兼挟他邪致病,故治疗中需多法伍用。兼风邪者,加用祛风解表药如徐

长卿、白鲜皮、蝉衣、地肤子等祛风止痒;兼湿邪者,多加用化湿药如苍术、藿香、佩兰

等,或予利尿之品,使湿毒从尿解;兼热邪者,伍以清热解毒。

5.3顾及兼证

凡兼风热表证者,可加荆芥、防风、薄荷等疏风清热;兼挟咽痛、咳嗽咯痰者,可酌

情加牛蒡子、板蓝根清热解毒利咽,半夏、桑白皮等止咳化痰;因湿阻中焦而伴有恶心、

南京中医药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呕吐等胃肠道症状者,可加藿香、佩兰、厚朴等燥湿和胃;若风湿留注关节,致局部肿痛,

活动不利者,可选用秦艽、苍术等祛风湿,止痹痛;腹痛剧烈者,可加用延胡索、木香、

川楝子、枳实等行气止痛:皮肤瘙痒者,可予地肤子、蝉衣、白鲜皮等加强祛风解毒;若

脾虚纳差者,可加用陈皮、砂仁、鸡内金、焦楂曲等运脾消食。

5.4顾及病位及体质

根据病位采用不同的排毒方法,顺应病势,或透达、或疏利,因势利导,引毒外出。

如热毒蕴咽,咽喉肿痛较甚者,治拟辛凉解毒,透表达邪;“毒’’蕴下焦者,可清利小便;

“毒’’蓄积胃肠所致腑气不通,升降失常,浊毒内结者,可通腑以泄浊。根据患儿的体质

情况予以抗毒治疗,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久病气阴两虚者,以益气养阴之法扶助正气;

若出现阴虚火旺表现者,宜滋阴降火;脾虚不能摄血者,宜健脾益气。

第五部分结语

第五部分结语

本课题通过对2007.2008年江苏省中医院儿科49例过敏性紫癜住院病例的回顾性研

究,分析了本病的临床表现、治疗常用药物、治法、配伍等,研究结果发现:本病的临床

表现符合“瘀、毒"的致病特点,“瘀、毒"贯穿病变始终,病程中“毒’’多兼挟他邪如

风、热、瘀、湿等致病;“瘀"多兼挟风、热、湿、毒等邪致病。“毒"的针对性治疗,包

括解毒(凉血解毒、清热解毒、燥湿解毒、祛风解毒、活血解毒)、排毒(利尿泄毒、通

腑泄浊)、抗毒(益气、养阴),其中凉血解毒、清热解毒、燥湿解毒、利尿泄毒四种治法

较为常用。“瘀"的针对性治疗,包括活血化瘀、通络散结,常与清热、凉血、止血等配

伍使用,其中尤以清热与凉血治法为多。此外,根据病情兼挟,伍以行气止痛、祛风湿、

祛风解表、消食和胃、祛痰等治法。

由于诸多因素限制,本课题尚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样本量尚小,取样范围局限,在

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意义及价值。但从病因学、病机学及治疗学探讨了本病“瘀、毒"的

相关问题,丰富了中医病因病机与治疗学理论,为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提供了思路和方法。

南京中医药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参考文献

【1]BlancoR.Martinez·TaboadaVM,Rodrignea—Valverdev,etal.Henoch-Schonleinpurpurainadulthood

andhfldhood,Twodifferentexpressionsofthesamesyndrome【J】.ArthritisRheum,1997,40:59--64.

【2】肖达民.中医药治疗过敏性紫癜的思路与方法.新中医,2001,33(12):6.8.

【3】吴晓勇.试论过敏性紫癜的中医病因病机与治疗,四川中医,2005,23(2):25-26.

【4】李荣平.紫癜的辨证施治.四川中医,2000,18(9):6-7.

【5】黄岩杰,刘霞.从热、虚、瘀辨证论治小儿过敏性紫癜.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5,20(2):37-38.

【6】杨秀萍,李莉.中西医结合治疗,bJL过敏性紫癜疗效观察.四川中医,2005,23(1):79-80.

【7】徐庆吉,王金英.从湿论治过敏性紫癜68例探析.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7,21(8):25.26.

【8】金钟大.王烈教授治疗过敏性紫癜经验.中国临床医生,2001,29(2):21.

【9】李景泽.过敏性紫癜病机及其辨证治疗的探讨.黑龙江中医药,2005,19(4):6.

【10]康兴霞.本虚瘀毒——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基本病因病机.吉林中医药,2005,25(5):4.

【11】孔飞.从瘀论治d,JL过敏性紫癜.中医儿科杂志,2008,4(3):9—11.

【12】姚亚南,顾松杰,王晓峰.扶正化瘀治疗复发性过敏性紫癜.甘肃中医,2005,18(4):22-23.

【13】郑会强.辨证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性肾炎38例.新中医,2005,37(1):76-77.

【14】孔昭遐,王成华.脱敏化斑汤治疗过敏性紫癜35例.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98,17(6):11-13.

【15]范宏涛.熊辅信治疗过敏性紫癜经验小结.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1,22(6):5.6.

【16】冯胜奎,赵文学,叶纯,刘正洁,陈艺革.复方中药治疗过敏性紫癜30例疗效观察.新中

医,2008,40(1):58-59.

【17】喻闽风.d,Jt,顽同性过敏性紫癜从瘀从毒论治.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1,13(3):100

【18】孙轶秋,韩新民,叶进等.凉血化瘀饮治疗小儿紫癜性肾炎39例.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1994,7(1):54.

【19】新渝.吴康衡治疗过敏性紫癜的经验.中医杂志,1996,37(12):721.722.

【20]许筠.刘宝厚教授治疗“紫癜性肾炎”经验.甘肃中医学院学报,1999,16(2):2.3.

【21]韩文.四妙丸加昧治疗过敏性紫癜6例.山东中医杂志,2005,24(1):28.

【2215E振海.黄俊玉从脾肺论治d,JL过敏性紫癜的经验.河南中医,1994,14(5):284-286.

【23]孙淑芬.从瘀热论治小儿过敏性紫癜102例.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1,24(6):70.71.

【24]许德军.过敏性紫癜辨证述要.山东中医杂志,2001,20(11):649.650.

【25]宋祚民,李建.中医临床证治系列讲座(第2讲)过敏性紫癜.中级医刊,1996,31(20):49.50.

【26]李彩霞,白启强.清热解毒凉血法治疗过敏性紫癜72例.陕西中医,2006,27(12):1518.1519.

【271李瑞婷.疏风清热凉血散瘀法治疗过敏性紫癜肾炎42例.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8(5):86.

【28】奚延宁.清热凉血化瘀法治疗过敏性紫癜35例.陕西中医,2005,26(12):1306-1307

【29】朱莉娜.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法治疗d,JL过敏性紫癜30例.北京中医,2000,(2):38.

【301耿笑雁.犀角地黄汤加减治疗d,JL过敏性紫癜48例.河北中医,2002,24(3):196-197.

【31]郑祖德,叶宁.清热活血法对过敏性紫癜性肾炎免疫功能影响.南京中医药人学学报,1997,13(4):211.

【32]徐斌.凉血消癜汤治疗过敏性紫癜36例.江苏中医,1997,18(12):22.

27

参考文献

p3]t庆显.从血瘀证论治,J,JL过敏性紫癜188例.中医杂志,1993,34(8):499.

【34】张亦群.清热凉血汤治疗过敏性紫癜41例.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01,15(1):32-33.

【35】王自彬,江超,刘正兰.青黛饮治疗过敏性紫癜120例.山东中医杂志,1997,16(6):254.

【361张玉琴.清热化瘀法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20例.安徽中医临床杂志,1999,11(1):56.

【37]吉训超,樊杜英,陈小云,劳美铃小儿过敏性紫癜多为风热夹湿.江西中医药,2008,39(3):45-46

【38】王树红,王青.清利湿热法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25例.中国中医急症,2007,16(6):743—744.

【39】洪建英.,J、儿过敏性紫癜辨治之我见.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31(2):203,205.

【40]钱正修,陶红.金蝉脱衣汤治疗过敏性紫癜11例的疗效分析.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00,23(4):35.

【41】许笃聪.补气摄血法治疗过敏性紫癜21例.福建中医药,1997,280):24.

【42]高沫丽,张淑军,张会岭.加昧归脾汤治疗过敏性紫癜37例疗效观察.中国社区医师,2002,18(12):33.35.

【43】卢昌义.补中益气汤加味治疗过敏性紫癜39例.吉林中医药,2000,21(3):23.24.

【44】任嫒嫒,杨丽.黄芪注射液治疗过敏性紫癜的疗效观察.现代医药卫生,2007,23(6):882.

【451徐刚小儿顽同性过敏性紫癜治验.上海中医药杂志,1998,(2):30.

【461贺文.辨证治疗过敏性紫癜120例临床观察.山西中医学学报,2006,7(6):40.

【47】李荣平.中药辨证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60例.辽宁中医杂志,2007,34(4):455-456.

【48】冯晓纯,黄文曼.三期分治小儿过敏性紫癜32例.长春中医学院学报,1997,13(64):29.

【49]浙江省中医研究所《瘟疫论评注》第一版74页人民卫生出版社1977年

f50]清·叶天士《临症指南医案》第一版137页上海科技出版社1965年

f51]清·何廉臣《重订广温热论》第一版162页人民卫生出版社1983年

[521tN保,秦艳,李丽芳等.过敏性紫癜患儿血液流变学改变.中华儿科杂志,1997,35(2):101

【531陕西省中医研究所革委会等《医林改错评注》第一版128页人民卫生出版社1976年

【54]杨达夫《集注新解叶天士温热论》第一版35页天津人民出版社1963年

【55]清·柳宝诒《温热逢源》第一版71页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年

【56]清·章虚谷《医门棒喝》13页,31页,蠡城三友益斋精校石印发行1909年

【571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第二版625页河北人民出版社1977年

南京中医药大学硕上学位论文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陶宇翔,赵智强.从肝论治女性病案三则.中华现代中医学杂志,2008年第4卷第3期,277-278页.

杭州舒逸电器有限公司是专业研发、生产、销售“东井”品牌除湿机、工业除湿机、加湿机、超声波加湿器、抽湿器等电力工具柜专用除湿机、转轮除湿机、文件档案图书消毒柜、防磁柜、防潮箱、空气消毒机等空气净化设备的生产型企业。十多年的技术经验,在国际空气环保除湿和加湿设备领域一直处于领先地位,目前公司拥有一批知识结构合理且技术经验丰富的老团队,其中大专以上文化的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占70%左右。是国际除湿机行业自主开发生产的厂家之一。

东井除湿机采用日本除湿工业新理念,旨在完善东井品牌的国际化效应,东井除湿机生产仍在不断地向规模化方向发展。本公司在研制、开发、生产和销售除湿机产品方面一直处于国内优势地位。杭州舒逸电器有限公司全面贯彻ISO9001质量体系,生产的冷冻除湿机采用国际品牌压缩机,微电脑智能控制,集静音、省电、高效于一体,具国内领先水平每年都有新的品种推向市场,公司产品的设计按照国家除湿机行业标准生产,不断改进和提升各类机器性能。

东井品牌的国际化是公司全体员工的追求,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和专业的精工制作是本公司的经营目标。我们以过硬的技术,完美的售后服务,让东井品牌在国内外市场得到更广泛的认可,让客户满意,是东井品牌的经典之所在!稳定的质量与优良的服务深得客户的信赖,现公司诚招全国经销商和OEM服务。东井产品售后承诺:·整机一年免费保修·异地购机,全国统一售后服务标准东井除湿机欢迎你的咨询!

除湿机,工业除湿机,抽湿机,加湿机http://www.chushijichina.com

献花(0)
+1
(本文系chuwyc45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