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播种与苗情特点
1、面积稳定,主体品种依然突出
2011年秋播计划小麦面积110万亩,截止到11月底全县小麦播种基本结束,面积与上年持平。品种布局上仍以烟农19为主,种植面积约占60%,种植面积虽较上年减少约10万亩,但主体地位依然突出。济麦22、淮麦23、徐麦30等抗性强、增产潜力大的品种的面积进一步扩大,面积约占35%万亩。品种布局趋于合理,良种覆盖率95%以上。
2、稻茬小麦播种迟、播种进度慢、播期长
今年旱茬麦从9月底开始播种,到10月12日播种结束,播期较去年提前约5天,基本上都在适播期内播种,且播种进度快,播种质量好。但占总面积约70%的稻茬麦由于水稻成熟、收获、腾茬普遍较常年晚10天左右,加之10月下旬以来的秋收秋种期间多次遭遇过程性降水天气影响,降雨量约是常年同期的两倍,空气湿度大、土壤含水量高,严重影响水稻收割和小麦播种,使稻茬麦播期拉长,结束期推迟。我县常年稻茬麦应在11月初播种结束,但今年由于水稻收割期较迟,加之连阴雨影响,直到11月底才基本播种结束,播期是近年来最长和最晚的一年,较去年晚15天左右。播种质量也有所下降。
3、苗情特点
截止到12月5日,全县已出苗面积约80万亩,其中旱茬麦平均亩基本苗为22.6万,亩总茎蘖数71.3万,叶龄5.8,苗高29.6厘米。稻套麦亩基本苗28.9,叶龄5.6,苗高21厘米。亩总茎蘖数68.6万,已出苗稻茬破土小麦基本苗32.4万/亩,与去年相比,旱茬麦基本苗增加4.3万,稻茬麦基本苗略低于去年。由于今年10月上中旬温湿度适宜,有利旱茬麦播种出苗,基本上达到一播全苗但基本苗偏高,群体偏大。稻茬麦由于播种晚,因抢播,烂耕烂种现象较普遍,部分田间出苗不均匀,部分晚播的目前还没有出苗,苗情较差。
二、存在问题
1、播量高、群体大
受去年严重干旱,出苗率低,群体不足因素的影响,部分农户播量较去年有所增加,根据调查,已出苗或正在出苗田块总体基本苗偏高,播量偏大。特别是旱茬麦平均基本苗达22.6万/亩,比去年亩增加4.3万,部分早播播量偏大田块茎蘖数已达到80万/亩以上,已现旺长趋势。
2、苗情不平衡性突出
一是由于今年播期较长,整个小麦播期长约2个月,比常年长约半个月,早晚播苗情差异较大,适期早播的旱茬麦叶龄已达6叶左右,群体达80万/亩以上,而晚播稻茬麦还没有出苗;二是部分早播旱茬麦出现旺长现象,表现茎叶、叶鞘过长,叶蘖不同生,分蘖缺位。据调查,全县旺长麦面积约8万亩,占小麦总面积的7%左右;三是两头苗比例高,全县一类苗占31%,比去年高6个百分点,三类苗占49.5%,比去年高2.5个百分点,二类苗低约8个白分点。旱茬麦总体生长正常,苗情较好,局部有旺长趋势。稻茬麦苗龄较小,11月中下旬播种的尚未齐苗,局部甚至还未出苗,极易形成弱小苗,冻害和后期高温逼熟风险较大,不利高产稳产。
3、稻茬麦烂耕烂种面积较大
今年水稻后期退水过晚,田过烂,加之11月下旬以来连阴雨天气较多,无法凉田,造成稻茬麦烂耕烂种面积较大,初步调查,全县烂耕烂种面积约20万亩,是近年来烂耕烂种面积最大的一年。
4、草害发生普遍,局部田块虫害较重
今年由于小麦播种期间土壤湿度大,温度较高,麦田杂草普遍发生较重。红蜘蛛在中西部部分地区大发生,危害严重,部分严重田块已出现苗麦叶片变黄白色、生长停滞现象。局部田块地下害虫危害较重,造成局部缺苗断垄。
5、部分田块沟系不配套
特别是旱茬麦沟系配套差,有的甚至没有沟系,将不利于排灌,特别是在雨涝时,极易造成渍害。东南片稻茬麦烂耕烂种后又连阴雨,未能及时开沟,大部分田块雨后出现积水,局部已形成渍涝。
三、管理意见
目前小麦将进入越冬期,但截止到目前,全县仍有约30万亩晚播麦未出苗或未齐苗,甚至还有局部田块没有播种,对安全越冬极为不利。因此,当前要以“促壮防冻、安全越冬”为中心抓好冬前和越冬期间小麦田间管理,促进晚播弱苗的转化促壮和安全越冬工作。
1、强化沟系配套防止湿害
从11月28日开始,截止到12月7日10天中,阴雨日达7天,全县平均降水达55公厘,稻茬麦田普遍积水,涝渍严重,局部已出现烂种烂芽现象。当前要充分发动群众,突击开沟降渍,特别是东南片稻茬麦区,要加大开沟密度,强化沟系配套,降低渍害,防止烂种烂芽。套播麦要在土壤含水量适宜时及时利用机开沟覆土防冻,确保安全越冬。
2、因田因苗补施促壮肥
对于因抢播未施底肥或底肥不足的田块,要尽早补施苗肥或分蘖肥,确保基苗肥施足9-10公斤/亩纯氮,促进出叶、分蘖,为壮苗足穗大穗奠定基础。施肥以施复合肥加尿素为宜,确保氮磷钾配比合理,避免单一施用氮肥造成抗寒力下降。对基本苗适中、长势正常的一、二类苗目前无需追肥,以控制无效分蘖发生,重点在春后追施拔节孕穗肥。
3、适时化除防草害
冬前化除要抓住晴暖高温时机进行,选准药剂,尽早化除,掌握在平均气温50C以上,用药后7天内不遇到00C以下霜冻低温,提高化除效果,避免药害。单子叶杂草可选用6.9%骠马或15%麦极等防治,双子叶杂草可选用使它隆、巨星等防治,单双子叶杂草混合发生的可将相关药剂进行复配使用。
4、镇压覆盖冻害
适当镇压覆盖,可有效的控旺、防冻、保墒,要针对不同类型小麦田块,采取相应的镇压覆盖方式。对于稻草还田量较大的麦田,土松易失墒,遭遇寒流易吊根死苗,通过镇压可密实土缝,提高保墒防冻能力。对稻套麦可通过开沟复土和覆盖有机肥,覆盖表土根系,既可保苗安全越冬,又可提高土壤肥力。对于旺长麦田通过镇压可抑制旺长,降低基部节间,提高防冻抗倒能力,镇压时注意选择在天气晴暖无冻无露水时进行。
5、化学调控防旺长
化学调控是控制旺长的有效措施之一,对于适期早播且有旺长趋势、群体过大,除了采取控肥控水措施外,要在冬前抢晴抢暖或在来年返青到拔节前喷施矮壮丰、矮苗壮等化控制剂,达到控上促下、促壮防冻、防倒的效果。
6、做好护青工作
要严禁冬季在麦田进行放牧啃青。
连云港论坛www.lygbbs.com
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