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聆听——互相沟通的钥匙
2013-05-23 | 阅:  转:  |  分享 
  
聆听——相互沟通的钥匙

人际交往的关键之一,是能否认真听取对方的讲话。这个看起来普通的问题,却反映出你对别人的尊重与否,假如对方在认真给你讲某件事情,而你却心不在焉,目光四顾爱听不听,显然,对方会受到心理上的委屈和对你的不满。今后你再有事情与他商量,他就会敬而远之。即使你是他的长辈或者上级,他也会始终抱有成见,而对你貌合神离。

平时我们很少去想“聆听”的问题,似乎这是不言而喻的事。然而,正是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却经常困扰我们,使人们相互之间的沟通不顺畅,甚至造成人际关系中许多不必要的龃龌。同样自己在与别人谈话的时候,如果对方若无其事地东张西望或手里做着别的事,我们就会感到不舒服,心想:他在听我说吗?他怎么不好好地听我说呢?……这种因为对方不认真聆听而产生的反应,如果在夫妻之间、父母与子女之间产生,就会一点一点地伤害感情,关系逐渐疏远;如果在机关、公司里发生,就会造成上下级关系紧张;如果顾客因为售货员不好好倾听而产生反感,这笔生意恐怕就做不成……

这些简单的事实,说明在所有人类的沟通行为中,“聆听”可能是最容易被忽略的,也是最难做好的。然而,话是说给别人听的,有说有听才是交谈。换句话说,只有当“说”的人与“听”的人共存的时候,才构成沟通行为;只有二者都处于良好的状态的时候,才是好的、能达到目的的沟通。说起来就是这么简单,其内涵却是十分丰富的。

我们常常会有各种感受想向别人倾诉,而且希望别人听自己讲。如果对方认真聆听,我们的倾诉愿望能够如愿以偿,心灵就会获得极大的享受。这是人正常心理活动的需求。因此我们尤其喜欢那些愿意听我们讲话的人,他(她)愿意听我讲,就是尊重我,就是愿意与我做感情交流,我们容易信任这样的人,喜欢和这样的人交朋友。

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听众”,这是千真万确的,古今中外概莫能免。相反,“不听”就不亚于惩罚。在19世纪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时代,有一种对犯错误的人进行惩罚的方式―――关在一间空屋子里,不许和别人说话,也不许别人来听他说话。无需几天,被关的人就会遭受精神崩溃的痛苦。凡受过这种惩罚的人都说,这种折磨比挨打痛苦得多。

今天,我们依然可以看到类似的情况,很多人实际上自觉不自觉地用“我不听你说”来惩罚别人;同时也受到别人同样的惩罚。2011,9,11





献花(0)
+1
(本文系孺子牛1015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