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政治第二轮复习专题二十三:探究类问答题
2013-05-24 | 阅:  转:  |  分享 
  
·2011届新课标高中总复习(第2论)政治(湖南)探究类问答题步骤一:选题。确定论题,离不开对所给材料的仔细研读。研究
课题的选择必须要与研究对象具有相关性,这种相关性要以所学知识为基础,突出分析、认识客观事物的实践能力;研究课题的选择还必须注意其重
要性,这种重要性是以其社会价值为标志的,因而它与政治学科关注社会热点的要求具有一致性。步骤二:论证。围绕选题,观点明确
,论述集中,不能泛泛而谈。对于选题的论证可以从正、反两个方面入手;在选择论证材料时,要遵循材料服务主题的原则。步骤三:
作答。切忌单靠背景材料所提供的信息直接答题,要注重学科间知识的相互联系,充分运用有关的经济学知识、哲学知识、政治学知识、时事知识、
其他学科知识以及生活经验等,分析材料,理出解决问题的思路,组织答案。我们组织答案时还要做到文字通顺、简明扼要、条理清晰、结构符合逻
辑。(2010·江苏·37)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的举办引起了校园世博热,同学们纷纷上网“逛”世博。一个世博专题网页
引发了某同学的兴趣和思考,他发帖提出了自己的问题。以下是该网页的部分内容。【世博之梦】1893年,郑观应
最早提出了在中国举办世博会的设想。1910年南洋劝业会召开时,更有人提出中国应在不久的将来举办“全球大博览会”。对于积贫积弱的近代
中国而言,这些设想只能是遥不可及的梦想。2010年上海世博会是中国举办的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综合性世界博览会,也是首次
在发展中国家举办的世博会。举办世博会,对中国而言,可谓“百年梦圆”。发帖为什么中国人举办世博会的梦想今天才得以实现?
(1)请你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帮助他解答疑问。解析: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举办引发校园世博热为背景,
以综合探究的方式,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该问有两个限制性的要求:一是从《经济生活》的角度,二是帮助发帖者解答疑问。为此要结合世博
会的举办,分析“百年梦圆”的经济原因。【答案】经济全球化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世博会的举办是我国积极参与国
际经济竞争与合作的结果;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提高了我国的综合国力,为世博会的举办提供了物质基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够发挥国
家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办大事的优势。【世博之魅】世博会被誉为世界经济、科技、文化的“奥林匹克”盛会。从1
851年英国伦敦的第一次世博会开始,人类找到了一种大规模文明交流的新形式。世博会成为多国文化融汇和最新科技展示的平台,也是一个国家
文化软实力集中展示和提升的重要途径。上海世博会对中国的意义,不仅在于向世界展示中国发展的巨大成就。更重要的是要充分利用
世博会的影响,大力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发帖如何以世博会为契机进一步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跟帖经济发展了,文化软实力就自然提升了。(2)请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评析跟帖中的观点,并针对发帖中的
问题提出你的看法。解析: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举办引发校园世博热为背景,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分析问题的能
力。解答本问,首先是肯定,经济发展对提高文化软实力的决定作用;其次是否定,要认识到提高文化软实力的其他条件。解答本问的关键:一是注
意设问的限制性,要求从文化生活的角度分析;二是对基础知识的熟练掌握和运用,从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文化创新与
继承、科学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等角度展开探究与论证。【答案】①跟帖认识到了经济发展对提高文化软实力的决定作用,但没
有认识到文化软实力的提高还需要其他条件。②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还要:充分发挥世博会的产业引领功能,更好实现文化与经济、政治的交融发展
,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充分发挥世博会的文化交流与传播功能,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充分利用世博会的文化融汇契
机,既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又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实现中华文化的创新;充分发挥世博会的文明推动功能,提高国民的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
道德修养,培育既有民族性又有世界性的民族精神。【世博之愿】“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
,246个国家和国际组织以其特有的方式生动地展现了该主题。中国江苏馆则以“园林+园区=家园”的特色,构建了对世博主题的独特诠释。
发帖本届世博会倡导的理念有哪些?跟帖绿色低碳环保理念(3)请你再列举两个理念,并依据唯物辩证
法原理,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如何践行。解析: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举办引发校园世博热为背景,以综合探究的方式,考查学生分析
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本问属于限制性的设问,要求依据唯物辩证法原理。并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如何践行本届世博会倡导的理念。因此,践行举措
要联系校园实际,具有可操作性。解答本问的关键:一是注意设问的限制性,要求从唯物辩证法角度分析;二是对基础知识的熟练掌握和运用;三是
对答题规范的掌握。即在阐述教材理论时要有理有据,又要结合中学生的实际。答案要求:列举的理念要吻合所列材料中反映的信息
,依据的唯物辩证法原理要贴切,践行举措要联系自身实际、具体可行。参考答案示例:①创新理念。辩证的否定观要求我们树立创新
意识。我们要不断优化学习方式,积极参加研究性学习,提高创新能力。②合作理念。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我们要
树立合作意识,积极参加合作学习和社团活动,提高合作能力。(2010·北京·38)物联网将使我们的世界更加智能化
。通过物联网,主人在路上能够遥控家中的电器做家务;顾客在超市能够了解商品的生产和流通过程的主要信息,假冒伪劣商品将无从遁形;企业信
息监控中心能够自动协调生产过程;农作物会“主动”发出该浇水、该施肥的各种信息。物联网还将促进新技术的研发,加快相关产业的成长,推动
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结合上述材料,运用《经济生活》中的相关知识,分析物联网对个人消费、企业经营和国民经济发展可能带来
哪些方面的影响。提示:本问以物联网的发展为背景,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难度适中。认真阅读材料,从材料中总结答案内容是做好本问的关键。回答此问应注意以下两点:第一注意答题的角度,其角度为《经济生活》;第二注意从个人消费、企业经营和国民经济发展三方面组织答案。答题时应紧紧抓住材料,从材料内容中总结出答案内容。
献花(0)
+1
(本文系资深兔子看...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