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黄石鉴定秘诀
什么是田黄?怎样识别田黄
田黄石最近因为各大电视台的鉴宝栏目,名声鹤起!看起来很小的石头,动不动就是几十万甚至上百千万,弄得我们老百姓非常振奋,玩石的不玩石的,懂的不懂的都在关注着,都在幻想着自己也有个这样的石头该多好~能一夜暴富该多好等等~这些都是人之常情,特别是像现在这样经济不景气的时候,很多人突然间闲下来了,就开始幻想着~田黄石很有名!连坐飞机坐火车也能听到一般老百姓在讨论!再有中国这么大的国度,仿冒的是出了名的!各种造假,,中国人的智慧在这里表现得淋漓尽致!各行各业都有假货,冒牌货!这些无非就是欺骗不懂的人(也是利用了这些人的捡漏心理)来达到自己致富的目的而已。特别提到的是田黄石的仿造(假货)是所有宝石里最多的!这些假田黄在福州(樟林村等)已经形成了产业链,批量生产假田黄(当然生产假田黄的人大部分是以工艺品的价格卖给商家的,只有某些不法商家,把这些假田黄工艺品当真田黄卖给无数想一夜暴富的人)市场上的99%的田黄都是有问题的。田黄石贴吧里也是一样!今后各位如果遇见了自己认为是田黄宝贝的,价格又是很便宜的(至少自己认为是捡漏的)那么就得当心了!因为你所见到的田黄,已经倒手无数次才让你看见的!所以真田黄被你发现并让你捡漏的可能性为零!目前市场上有很多号称(田黄)的有几种1)福建寿山田黄石2)浙江昌化田黄石3)印尼金田黄4)其它我们所指的田黄都是寿山田黄,寿山田黄是明朝开始被人文墨客使用着,但是当时的价格不怎么贵,到了清乾隆时期(特别是乾隆晚期)由于乾隆皇帝的一个梦,再加上太监们的推崇,才被皇帝给看上,并且认为是上天给予的宝石,这才名漫天下的~由于挖掘地多(上到皇帝下到文人)所以到清晚期的时候田黄石已经开采绝了~(这里指的不是完全没有了,而是好田黄,大田黄没有了)田黄石没了,但是需求又大,所以以前不被认为是田黄的掘性石现在也被认为是田黄了目前关于田黄有两种理论:1)田黄是寿山溪(坑头溪)旁几亩田地里出的黄色掘性石(田石中的黄色石头)2)不仅要满足以上条件,也要满足一定标准的(如六德)美丽的田石这两种理论区别就在于鉴定标准的宽与严~?台湾和香港等地的田黄收藏家们对田黄的标准要求是很高的,中国大陆的一些资深藏家的要求也是很高的,但是由于资源枯竭,市场需求又大,所以田黄石的标准一直在下降,中国最权威的鉴定机构-总厂的标准也在下降,这个是事实。以上铺垫了很多背景,就是为了写下面的内容的对于田黄石小弟我将用一些实际的田黄石照片一一解释一下!(会不断更新)
先从田黄石的皮开始~田黄石普遍都有皮,但是也有极少数的(不到1%)是没有皮的,不管原因是什么(有可能是皮被溪水磨光了)这种无皮的田黄是存在的,不过99%以上的田黄都是有皮的田黄石的皮按厚度来分的话分成1)厚皮2)正常皮3)薄皮按颜色来分的话1)黄皮(正常)2)白皮3)乌鸦皮(黑皮)黄皮(如图)白皮(如图)乌鸦皮(如图)
接下来就是田黄石的表面特征(原石毛孔)现在一般田黄石的雕刻品多多少少都会留皮(表面毛孔)来表示这个是真田黄(不是仿品)田黄石的表皮(表面特征及皮)是鉴定田黄石的很重要的依据之一
接下来就是田黄石的质地(肌理)质地好的如田黄冻及田黄晶
上点真田黄照片(可以参考)
回复
7楼
2012-07-3012:12
封?|
删除?|
yuaihe1018
铁杆会员8
接---继续以上我上传的有总厂证书的田黄石,颜色都不深,严格讲都是上板田一般我们分田黄有几种1)坑头产,也叫坑头田(比较熟的坑头田也被认为是田黄,广义上讲属于上板田)形成时间较短(和真正的田黄相比)大概是几十万年光景2)上板田,颜色较浅,这里多产白皮(银包金)田黄,桂花黄田黄等形成时间有100-200万年光景(价格来讲比中下板正田便宜一些,但是比坑头田贵不少?3)中,下板田(正田),比较标准的田黄,颜色浓厚!(也叫熟度够了)非常滋润,4)其它杂田(如硬田,焦下田等)润度不够,颜色深,价格比上板低一点5)溪管田,是溪中的田黄,非常通透(因为很多杂质被溪水冲走了)比价罕见,价格不贵!这里指的溪管田不是溪蛋!我们通常所指的溪蛋是芙蓉溪蛋,本质和溪管田不同,溪管田,坑头田,上中下田,硬田,焦下田等都是高山石质地,和芙蓉溪蛋是完全两码事~
上一个银包金田黄
上一个上板乌鸦田(黑皮)乌鸦皮是因为田黄所在的土壤里有黑色物质,常年累月和田黄在一起互相交换成分,所以田黄表面发生了乌鸦皮(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在清代的时候,乌鸦皮及各种皮都认为是田黄石的杂质~所以老田黄雕刻品很多都是不留皮的
上一个中板田黄(熟度够的)颜色较深
继续!关于田黄,还有一个重要的判定根据,就是田黄的格,田黄的格大多数是红色的,是田黄石经过摩擦及移动过程当中裂开的部分渗如异物形成的格.有个格是灰色的,也有黑色的(数量少)有些未入行的新手会在网上搜田黄特征的时候,会搜到一些错误的信息(如血丝一说)说只有田黄才会有血丝等等,这些恰恰就是藏假贩假的人的一家之言,实际上血丝恰恰就是染色的痕迹.请看假田黄学说中的血丝:以后凡是遇到这种血丝的石头,我们都可以直接判死刑了呵呵现在我上一个标准的格(红色)请对照:现在再上几个有红格的田~请参照上面的田黄就是典型的上板田,不过红格很明显古人说无格不成田,但这个也不是绝对的,石头难免会有裂成为格,但是很多田黄是没有格的,恰恰无格的田黄是好田黄(因为格是裂痕,是田黄的伤疤)
一般雕刻家都会利用这些格来进行雕刻(就是艺术处理)如
除了红格,还有一些灰褐色的格如图格的颜色主要还是受田黄所处的地理土壤成分的影响比较大,有些年代比较久的格会自己融合,形成一种痕迹如
---继续---现在开始讲田黄石的另一个重要识别特征(萝卜纹)萝卜纹行家话叫(丝),其实萝卜纹就是石头内部的纹路,一般天然的石头都具有纹路,所以不是什么新奇的,很多人夸大了萝卜纹的作用,甚至都说有萝卜纹的是田黄,,没有萝卜纹的不是田黄等等。。。这些都是错误的。既然石头是天然的,多少都会有一些纹路,只不过先人在研究田黄的时候发现石头内部的纹路像萝卜切开后的纹路,所以才取了这样的名字罢了!由于目前对田黄的进一步研究及了解,萝卜纹不仅有萝卜丝的形态还有很多种,甚至也有没有萝卜纹的田黄,有的时候萝卜纹也认为是田黄内部的杂质,所以有些顶级的田黄是没有丝的,当然这种田黄比较少,还有一种就是像枇杷黄和接近硬田的那种田黄由于质地不是很透,所以萝卜纹看不清楚。萝卜纹的形成有2种理论,一种就是萝卜纹是2次生成的(简单说是田黄埋到地下之后形成的),另一种是萝卜纹是原生矿自带的,就是本来就有的,我个人觉得这两种都有道理,应该是2种的结合吧,原因是,有些萝卜纹是由于田黄的皮延展形成的纹路(简单讲就是皮生成的时候一起生成的,就是2次形成)有的萝卜纹是石头原来就有的(一般情况下这种萝卜纹都比较细)接下来上图说明!
Y型萝卜纹
根恕状萝卜纹
网状萝卜纹
筋型萝卜纹
根须型萝卜纹
流水型萝卜纹
田黄的粽粒纹
Yuaihe1018作
文章出处:http://tieba.baidu.com/p/175893735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