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牛蛙疾病_与防治
2013-05-26 | 阅:  转:  |  分享 
  
症状:病蛙精神不佳,无食欲,弹跳无力,两后腿和趾部充血并有浮肿感,前肢充血,体表腹面及
颌下皮肤有出血点和血斑,腹部膨大,腹腔内有腹水,肝、肾肿胀。临死前病蛙有呕吐和拉血便情况。牛蛙红腿病病原研究华中农业大
学规划教材《名特两栖爬行动物的养殖》,牛蛙的红腿病由病毒引起。王伟俊主编《淡水鱼病防治彩色图说》,主要是乙酸钙不动杆菌和嗜水气
单胞菌。杨先乐主编《特种水产动物疾病的诊断与防治》,病原为嗜水气单胞菌。厦门出入出境检验检疫局龚艳清,台湾牛蛙红腿病病原的
鉴定:主要为豚鼠气单胞菌(Aeromonascaviae)。自Emerson(1905)等首次定名红腿
病以来,已从蛙中分离到气单胞菌、粪产碱菌、假单胞菌等几种细菌,Clorioso等认为嗜水气单胞菌(Aerononashydrop
hila)可能是主要病原体,病毒、真菌和厌氧菌与红腿病无关;肖克宇等认为不动杆菌属细菌是主要病菌,气单胞菌、假单胞菌与红腿病无关;
胡成钰认为该病病原体为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caleoaceticas)和嗜水气单胞菌。牛蛙红腿病病原研究
流行: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冬眠后易发生,温度在20℃时病情最严重,夏季发病率偏低,发病后死亡率可达
90%以上。防治:蛙池用生石灰带水清塘,养殖期间应定期(10天)施放强氯精0.3mg/l或优氯
净0.4mg/l,用于预防。治疗时,须更换池水或用含氯消毒剂消毒池水,将病蛙捞出,用10%的食盐水浸浴10
~20分钟,每日1次,连续3天;治疗期间,对尚能摄食的蛙,可投饲药饵氟哌酸20~50mg/kg体重,连喂3~5天。一、牛蛙红腿病
牛蛙红腿病防治研究王晓清、肖克宇等湖南农业大学学报1999、2对两个蛙场自然发
生的红腿病的牛蛙进行现场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庆大霉素、卡那霉素、链霉素、土霉素、四环素、红霉素为牛蛙红腿病病原菌高度敏感药物。以腹
腔注射庆大霉素、用红腿净浸泡治疗效果最佳;以红腿净浸泡结合口服土霉素治疗效果较好;发病前用药物预防比出现病症时用药效果要好。牛蛙
红腿病病原菌敏感药物的筛选胡成钰南昌大学水利渔业2001、2对嗜水气单
胞菌和乙酸不动杆菌共同敏感的抗菌药物主要有卡那霉素、氯霉素、土霉素、诺氟沙星和新霉素;消毒药物中,强氯精效果最好。二、牛蛙爱德华
氏菌病病原:是迟缓爱德华氏菌病的野生型。症状:病蛙神志萎靡,无食欲,全身肿胀,腹部膨大。肝肠等内脏常与腹壁粘连,有腹水,肝脏明
显肿大,,其上有点块状出血,尤以右叶肝较显著。去腿部皮肤,肌肉通常呈淡黄色。二、牛蛙爱德华氏菌病防治:本
病致病菌对强氯精、二氧化氯比较敏感,尤其对市售商品氯制剂,含助剂、增效或表面活性剂的其效果更优于强氯精。三、牛蛙腐皮病症状:发
病初期,牛蛙的头部和背部皮肤出现干燥的白花纹。之后表皮开始腐烂、脱落、露出肌肉。胃系膜有丝状充血,肠壁薄而透明,肝、肾、肿大。病蛙
通常食欲不振,喜离水上岸。本病常与红腿病并发。三、牛蛙腐皮病流行:本病在各不同规格的牛蛙上均可发生,而
以幼蛙的发病主率较高。水温25~32℃为流行高峰。外伤、营养不良和水质恶化是此病的诱因。防治:尽力避免蛙
体受伤,饵料中加复合维生素。发病池可用强氯精、优氯净等含氯消毒剂全池泼洒。四、牛蛙旋游病症状发
病初期,病蛙在水面作间歇性旋转,随后出现头向一侧歪斜,眼球突出和双目失明现象。成蛙亲蛙在出现症状后2~3天死亡。蝌蚪患病时,腹部膨
大,腹部、后肢有出血斑点,在水中旋转式仰游,随即死亡。四、牛蛙旋游病流行情况:本病通常发生于夏季
,蝌蚪、成蛙均可发生。当前主要流行于长江中下游一带,病情来势猛。据调查,池中饵料残渣过多和水质恶化易引起此病的发生。防治
方法:本病系神经系统疾病。可用交沙霉素或氨卞青霉素拌饵投喂3天,再用硫酸四环素或土霉素拌饵投喂3天。这样
交替使用,有较好效果。一、鳖病毒性出血病病原:是一种无膜球状病毒,暂称中华鳖病毒(Trionyxsinensissph
erovirus,TSSV)或中华鳖病毒(TSV)。一、鳖病毒性出血病防治:1、鳖放养前用生石灰、或用含氯
制剂8~10mg/l带水清塘消毒。2、购进鳖时严格检疫。3、每半月泼洒1次强氯精或
优氯净,定期投喂氟哌酸等投菌药物。4、发病池应立即用强氯精、优氯净0.3mg/l全池泼洒,并混饲投喂大青叶和板
蓝根煎剂。二、鳖白板病病原:本病病原有病毒和细菌两类。即中华鳖球状病毒;厌氧单胞杆菌,嗜水气胞菌、迟缓爱德华氏菌和普遍变形杆菌
。二、鳖白板病三、鳖细菌性败血症症状:病鳖腹甲出现斑块充血,严重时充血斑块连成一片。大多病鳖颈部红肿,严重时失去伸缩能力
,体腔内有腹水,肠道充血、发炎,肝脏肿脏,大多为土黄色;脾、胆、心等也有肿大或充血现象,卵巢和卵充血。三、鳖细菌性败血症流行:
四、鳖腐皮病症状:病鳖的四肢、尾部、头部、背腹甲、裙边等任何部位的皮肤上均可发生溃疡。之后溃疡面扩大,表皮脱落,严重
时露出肌肉,四肢腐烂。脱落。有时端正鳖整个身体出现疙瘩状痂皮形腐烂。形腐烂。流行:本病几乎整年均可发生,主要流行季节在5~1
0月,7~8月是此病流行的高峰季节。高密度囤养池中,鳖的发病率较高。成鳖、亲鳖患此病后,如不再发生续发性感染,则可自愈,但对稚鳖、
幼鳖则可引起大批死亡。此外,此病常与白斑病、疖疮病和细菌性败血病并发,死亡率明显升高。四、鳖腐皮病五、鳖疖疮病症
状:病鳖初期,背甲、腹甲或四肢、裙边出处出现芝麻大小的白点,随后增至黄豆大小,里面有豆渣样物,稚幼鳖疖疮很少再发展并即死亡
;种成鳖的疖疮则继续扩大,并渐隆起。随着病情发展,疖疮溃破或结成痂疮,痂疮下烂成孔洞,孔洞深时可窥见内脏。患此病的鳖活动减少,
摄食少或停止,最后衰竭死亡。五鳖疖疮病流行:本病在温室养殖时,四季均可发生,室外养鳖的流行季节为
4~10月,而以5~8月为高峰。发病率可在20~50%。六、鳖白斑病病原:毛霉菌(Mucorsp.)。症
状:疾病初期,鳖的背甲、裙边和四肢出现白色斑点,此后渐扩大,形成片片白斑。蔓延到嘴、颈脖和尾部。病灶部位表皮坏死。病鳖烦躁不安。在
水面独自狂游,摄食停止,数天后即明显消瘦,裙边萎缩旋即死亡。六、鳖白斑病七、鳖水霉病症状:病鳖体表,包括背甲、颈脖和四
肢等部位长有灰白色绵毛状菌丝体,严重时病鳖犹如覆盖一床破棉絮。病鳖烦躁不安,食欲减退,鳖体消瘦,终至死亡。七、鳖水霉病流行:
此病大多发生于早春和晚秋,但严重的颈脖水霉病则出现于夏季,水霉病可直接导致稚、幼鳖死亡。八、鳖固着纤毛虫病
症状:病鳖体表,包括背腹甲、四肢、尾部和部有很多棕黄色或土色绒毛状物,手摸有滑腻感,病鳖较呆滞,食欲减退。
渐消瘦而死亡。八、鳖固着纤毛虫病防治:保持良好水质避免此病发生的最好方法。治疗可用新洁尔灭0.5m
g/l和高锰酸钾5mg/l先后泼洒,或用2.5食盐水浸浴病鳖10~20分钟,每天1次,连续2天,有一定杀灭效果。九、鳖水蛭
病症状:水蛭主要寄生在鳖的四肢、颈部、裙边及尾部,肉眼可见。寄生数达数十条时,鳖反应迟钝体色
苍白,食欲减退,不愿下水,常继发细菌病。九、鳖水蛭病防治:预防方法同腐皮病。治疗用新诺明(0.
2g/kg)、或磺胺异恶唑(0.2~0.4g/kg)拌饵投喂,6天为一个疗程。手术治疗,挑去病鳖疖疮硬壁后,在疮
口上涂抹红霉素软膏,放在湿润的河沙上晒背30分钟。1、进池稚幼鳖时可用3~4%的食盐水浸泡5分钟。
2、福尔马林全池
泼洒10mg/l,也可用0.05%的食盐加0.05%的小苏打全池遍洒。防治:流行:此病可
在成鳖中出现,但发病率不高,而对稚幼鳖可造成大批死亡,死亡率高达60%以上。可周年发生,以4~6月和9~11月为甚。病原:主要为
水霉科中的水霉、绵霉、丝囊霉(Aphanomycessp.)和霜霉科中的腐霉(Pythiumsp.)等。防治:
与白斑病类似。可用食盐、小苏打合剂和福尔马林防治。平时应在饲料中加维生素E,以增强稚、幼鳖对真菌的抵抗力。
病原:包括累枝虫、聚缩虫和钟形虫等多种纤毛虫。流行:无明显流行季节,在水质较肥的稚、幼鳖培育池中易发生。病原:主要是鳖穆
蛭、扬子鳃蛭。病原:主要是乙酸钙不动杆菌和嗜水气单胞菌。一、牛蛙红腿病讨论讨论参考资料参考资料
流行:本病对幼蛙、成蛙均可感染,无明显发病季节,通常水温在20℃以上时较易流行。病原:为奇异变型杆菌(
Proteusmirabilis)和克氏耶尔森氏菌(Yersiaiskristensenii)。脑膜炎
脓毒性黄杆菌(Flavobacteriummeningosepticum)。病原end症状:鳖病身体浮肿,背甲和腹甲有
点状或斑块状出血。通常颈部肿胀,口和鼻有流血现象。咽喉内部常充血,胸腔和腹腔中常有血色腹水。腹腔、胸腔内有大量积水颈
内壁、食道、肠、胃充血,肝、脾充血发乌病鳖口、鼻渗血咽部鳃状组织糜烂流行:每年5~10月为流行季节,水温25~30℃为
高峰流行期。温室养殖的稚幼鳖、越冬后的种鳖、成鳖在复苏后或转入室外鳖池后也容易发病。病鳖肠道充血,肝脏土灰色,有点状充
血。症状:病鳖腹甲苍白。鳖体浮肿。部鳃状组织肿大,肝脏土黄色或淡黄色,明显肿胀。腹腔中有腹水。少数雄鳖有生殖器外露现象。
流行:此病以250克左右的鳖易流行,主要流行季节在5~6月。从温室转入室外养殖后易发生此病常呈突发、急性暴发死亡。
防治:1、彻底清塘,避免不同来源种鳖混养。2、鳖种放养时应保持水温基本一致,最好温差小于3
℃。3、一旦发病可用大黄1.5mg/l和硫酸铜(0.7mg/l)混合剂全池泼洒或庆大霉素(10万单位/kg鳖
体重),可缓解病情。病原:嗜水气单胞菌、温和气单胞菌和鼠气单胞菌等。颈脖肿大,并充血卵上充满血丝肝脏肿大,土灰色,有红色
淤血块颈脖内壁充血肠充血发炎,含脓状液鳖细菌性败血症1、在春秋发病高峰季节,10~15天施放强氯精或
优氯净0.25~0.4mg/l。2、发病池须立即遍洒强氯精等消毒剂,然后内服庆大霉素(10万单位/kg鳖体重
),每天1次,连喂6天为1个疗程。全国都有发生,以种鳖、成鳖和亲鳖
更易发生。水温25℃为发病盛期。发病后死亡率在40%左右。防治:病原:主要是气单胞菌,也有报告从腐皮病灶处分离到假单胞菌和
粪产碱杆菌(Alcaligenefaecalis)并可重复腐皮症状,表明腐皮病可由多种细菌引起。病鳖背甲皮层大面积剥离病鳖
背甲斑块状腐烂四、鳖腐皮病病鳖颈脖皮肤溃烂,露出肌肉病鳖后肢、尾部溃烂1、放养前的鳖种要确保健康无伤,入池前用20mg/l的高锰酸钾浸洗30分钟。2、放养密度合理,规格整齐,亲鳖要注意雌雄合理搭配。3、坚持定期用含氯消毒剂消毒,约10天1次。4、发病池除用消毒剂消毒池水外,尚须在饲料中加入氟哌酸(0.01~0.02g/kg),连续投喂6天。5、病重的鳖可注射金霉素,剂量20万国际单位/kg,连续2天,第2天注射量减半,隔离养殖。防治病原:嗜水气单胞菌、普通变形杆菌(Proteusvulgaris)和产碱杆菌。隆起的疖疮疖疮溃破疖疮穿孔鳖疖疮病症状疖疮开始愈合,留下洞穴疖疮愈合后留下黑色疮疤鳖疖疮病症状
献花(0)
+1
(本文系放飞梦想201...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