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张家港凤凰民俗之白龙雨神
2013-05-27 | 阅:  转:  |  分享 
  
白龙雨神



龙是中华民族先民图腾的综合神化物,它有鱼、蛇、狮虎、鹿、牛马等形象组合而成的圣物,成化中华民族一种精神的象征。但它在农耕文化中,又是雨神。风调雨顺是农业生产最好的自然环境,多雨成涝,少雨成灾。河阳民俗为五月十三日小白龙生日,并且有《河阳宝卷》中的《龙王卷》记述其故事。故事大意是常熟北门外穆家庄,穆子近娶妻白氏在河边洗衣,看到水面上有一粒白蒲枣,捞起来吃了就有孕,五月十三日生下了小白龙。而后又在虞山北造了白龙庙。若遇干旱,民间即到庙内求雨。倾刻满天乌云起,三寸大雨落来临。于是逐步的变成了雨神。

但是,其他地方有白龙雨神,却是三月十八为生日。据清代顾录的《清嘉录》记载:“十八日为白龙生日。前后旬日,阴晴不常。乡民以是日雨卜白龙之归,谓归省母,则农有秋。”即三月十八若下雨,则是白龙归来看望母亲,而且本年秋熟会大丰收。据《岁时琐事》记述:三月十八日,龙湫山与吴之阳山,多云雾雷雨,俗传为白龙生日。相传东晋隆安中,有缪氏女产白龙,事甚神异。土人建龙母庙於山之颠。熙宁九年始迁於澄照寺。这里都记录了白龙的生日是三月十八日,而且此日雨否是卜知一年农耕的丰歉,都和下雨有关。河阳一带的小白龙传说,有原始先民的图腾印记。同讲的是小白龙,却是生日不同,而且相传的年代相差数百年。这种风俗可能在南北朝时已形成。

宋胡伟写了《白龙庙碑》云:“每岁三月十八日,龙归省母。前期旬日,天气肃寒,四山烟雨,乍晴复合。正诞之辰,龙必见形,或长身寻丈,隐显於众山之上,或小如蜥蝎,依於庙貌,暴风雷雨,澍沟号木,则其也。”记得很神,真的看到小白龙的显身。《常昭合志》谓五月十三日为白龙生日,白龙瞟娘,必主雷雨。

白龙下海是走的西讓塘,龙每一回望母亲,便成一湾,留恋亲情,共回望了七十二次,因此西讓塘至长江有七十二个瞟娘湾。虞山上有尤殿,河阳桥南原有小白潭与白龙庙。每当五月十三日香客云集,祈求一年农业的丰收。干旱时把神像扛出来,搭了车廉彬,进行祭示及求雨的活动。并且当天讲唱《龙王卷》祈求天公下雨。据民间宝卷记载:“圣像用沉香木雕刻,凡时逢旱灾,年成受损,百姓就请龙王菩萨出会求雨。那日县太爷会张贴布告,诸如城镇乡村不准动荤,俟求雨之后再开市坊。有众人用三牲祭品供龙王。”四乡百姓则高唱河阳山歌“龙王老爷救凡人,十方善姓把香焚。祈求风调并雨顺,五谷丰登永长春。”

假如求雨仪式结束,三天还是艳阳高照,则把龙王的神像扛在场地上暴晒,让龙王吃不消,亲自去天庭玉皇大帝开恩下雨。

五月十三的求雨风俗,在全国其他地区也有。据危致明的《岳阳风土记》中说:“五月十三白龙生日,是日雨,则岁丰。”这里说明了风俗也会被人带走进行传播,然后在一定范围内得到认同,于是一直传承并逐步的传播开来。

(虞永良)

献花(0)
+1
(本文系张家港凤凰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