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行测白金课堂五:20道资料分析题讲解
2013-05-31 | 阅:  转:  |  分享 
  
201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白金一号手册



--------------------------------------------------------------------------------



行测白金课堂五:20道资料分析题讲解



在公务员考试的行测考试中资料分析试题主要着重考察考生对文字、图形、表格三种形式的数据性、统计性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推理与加工的能力。针对一段资料一般有若干个问题,考生需要根据资料所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计算,才能从问题后面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符合题意的答案。资料分析主要题型有文字分析类、统计表分析类、统计图分析类以及综合资料分析类四种题型。本章精选20道资料分析,试题内容涵盖了历年《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真题的主要类型,附以精确的解析、基础知识补充,旨在培养广大考生快速、准确的答题资料分析的能力。

一、文字分析类试题

1982年全国第三次人口普查的材料表明,在我国每平方公里的平均人口为107人,比1964年的74人/平方公里增加了33人。我国是世界上人口密度较高的国家,但人口分布很不平衡。大陆29个省、市、自治区中,沿海11个省、市、自治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302.6人,比1964年的232.7人,上升了37.8%;内地18个省、市、自治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71.4人,比1964年的47.3人,上升了50.9%,其中人口稀少的新疆、西藏、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从每平方公里7.2人,增加到11.8人,上升63.9%。

1、从第二次人口普查到第三次人口普查,人口增加的趋势为()。

A.人口密度越稀的地区,人口相对增长幅度越大

B.农业越发达的地区,人口相对增长幅度越大

C.人口在原来密度的基础上,增长的幅度大致相同

D.工业相对落后的地区,人口的绝对数量增长较快

2、根据第三次人口普查的资料,1982年我国的人口比1964年增加约()。

A.27.6%B.33.4%

C.44.6%D.50.1%

3、根据1964年人口普查的结果,我国当时的人口约为()。

A.6亿5千万B.7亿1千万

C.7亿4千万D.7亿8千万

4、西藏自治区的人口从1964年到1982年增加了()。

A.60%B.64%

C.70%D.无法统计

5、从1964年到1982年,全国人口平均每年递增()。

A.2.1%B.2.4%

C.2.5%D.2.6%







参考答案及解析

1、A【解析】这道题相对来说还是比较简单的,只需要从资料中找出相关的数字来进行大小比较就可以了。由题干知人口密度高的地区上升了37.8%,人口密度居中的地区人口增加了50.9%,人口稀少的地区上升了63.9%,可见人口密度越稀少的地区,人口相对增长幅度越大,故选项A正确。

2、C【解析】根据数据资料,1982年我国的第三次人口普查中,我国每平方公里的平均人口为107人,比1964年的每平方公里74人增加了33人,所以我国1982年的人口比1964年的人口增加的水平为:33÷74≈44.6%。故本题应该选C。

3、B【解析】根据1964年的人口普查结果,我国每平方公里的人口为74人。根据地理常识知道,我国的领土面积为960万平方公里,所以我国1964年的人口约为:9600000×74≈7.1(亿),即我国1964年的人口约为7亿1千万。

4、D【解析】文章资料中并没有给出西藏自治区的相关人口数目,文章中人口稀少的地区包含了西藏,但同时也包含了新疆、青海、宁夏、内蒙古等地区。所以无论是1982年还是1964年的西藏自治区人口都无法知道,其增加的幅度也不能统计。故选D。

5、A【解析】1964年的全国人口为平均每平方公里74人,到了1982年,全国人口为平均每平方公里107人,如果设平均每年人口递增X,则74(1+X)的18次方就等于107,运算的结果为X≈2.1%,故本题选A。

跟大家分享一点经验(经验分享看过的不用看了):有人说,我的职位500:1,我的职位1000:1,甚至更高,这些数字看上去十分吓人,但我始终坚信一点,除非专业特别冷门的职位,否则无论多少人报名,真正能与自己竞争的只有个人而已是的,就是个人。这个人必然是聪明的,勤奋的,复习准备十分周到的,只有他们有资格与你一同进入这场角逐,而你的目标,就是从这十个人中脱颖而出,而其他那几百几千人都是浮云。用最少最零碎的时间复习学会快速阅读,不仅在复习过程中效率倍增,在考试过程中更能够节省大量的时间,提高效率,而且,在我们一眼多看几个字的时候,还能够高度的集中我们的思维,大大的利于归纳总结



二、统计表分析类试题









1993-2003年某国国内生产总值指数





说明:本题中指数的计算方法为:当年的数值与上一年数值的比乘以100。举例来说,假设第一年的数值为m,第二年的数值为n,则第二年的指数为100×(n/m)。

6、假设1995年的国内生产总值为200亿,那么1996年的国内生产总值为()。

A.179.1亿B.207.6亿

C.215.2亿D.223.4亿

7、与上一年相比,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最快的年份是()。

A.1994年B.1996上

C.2002年D.2003年

8、第三产业的指数超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年份有()。

A.5个B.7个C.9个D.11个

9、2003年与2001年相比,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了()。

A.25.6%B.27.2%C.6.5%D.24.3%

10、下面不正确的叙述是()。

A.1995年的国民生产总值比1993年高

B.1995年的第二产业生产总值比1994年高

C.1994年的第三产业生产总值比1993年高

D.1996年的农(林、牧、副、渔)业生产总值比1993年高







参考答案及解析

6、D【解析】设96年的总值为X,那么由表格可以得出下列等式:X/200=111.7,得出结论。

7、C【解析】从表中说明可知,计算公式为:(n-m)/m=n/m-1,由图知,1994年100n/m=96.9,计算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是负增长,同理1996年增长10.2%,2002年增长13.7%,2003年增长11.9%。

8、C【解析】由图可知,除了1993年和1998年外,第三产业的指数都高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9、B【解析】设2003年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X,2002年为Y,2001年为Z,那么100X/Y=111.9,100Y/Z=113.9,由此可知X/Y=1.274所需要计算的为(X-Z)/Z=X/Z-1=0.27。

10、D【解析】本题可用排除法。A项设1995年总值为X,1994年为Y,1993年为Z,则100X/Y=107.6,100Y/Z=98.1,计算出X/Y=1.076×0.981=1.056,说明X比Y大;同理可以得出B、C项的说法都是正确的,因此本题选D。

三、统计图分析类试题

2008年,上海市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全年实现生产总值(GDP)13698.1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1.8亿元,增长0.7%;第二产业增加值6235.92亿元,增长8.2%;第三产业增加值7350.43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比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









2001-2008年上海市生产总值以及按可比价格计算的增长速度

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在全市生产总值中,公有制经济增加值7431.48亿元,比上年增长8.1%;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同比增长11.7%,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5.7%。其中私营及个体经济增加值3116.49亿元,增长13.2%,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2.8%。

11、2007年上海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

A、43.4%B、45.5%

C、51.6%D、53.7%

12、与2007年相比,2008年上海市价格指数()。

A、有所上升B、有所回落C、保持一致D、无法判断

13、2007年上海市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

A、45.7%B、47.6%

C、54.3%D、56.4%

14、根据所给材料判断,下列选项中一定正确的一项是()。

A、与2007年相比,2008年上海市三大产业中第三产业增加值的增长速度最快

B、按照2008年的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2011年上海市实现生产总值将会超过两万亿元

C、与2007年相比,2008年上海市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有所降低

D、以上三项均不正确

15、如果不考虑价格因素的影响,2002-2008年间上海市全市生产总值同比增长速度超过10%的年份有()。

A、3个B、4个C、6个D、7个







参考答案及解析

11、C【解析】这道题需要注意的是看清所求的是2007年第三产业比重,由所给资料知道“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比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所以只要求出2008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即可。2008年上海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7350.43÷13698.15×100%≈53.7%,所以2007年上海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3.7%-2.1%=51.6%,所以选择C选项。

12、A【解析】材料第一段就交代“2008年,上海市全年实现生产总值(GDP)13698.1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7%”,而通过图表可以得知2007年上海市实现的生产总值,不考虑价格因素的话,2008年上海市实现生产总值增速为:(13698.15-12188.85)÷12188.85×100%≈12.4%>9.7%,所以2008年上海价格指数较2007年肯定有所增加。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选项A。

13、D【解析】2007年上海市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7431.48÷(1+8.10%)÷12188.85×100%≈56.4%,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选项D。

14、A【解析】A选项正确,总增长速度为9.7%,第一产业与第二产业增速都不到9.7%,则第三产业一定超过9.7%,所以A正确;B选项错误,按可比价格计算,2008年上海市实现生产总值增速为9.7%,为了计算简便,按照10%来计算,2011年其生产总值约为13698.15×1.13≈1.8万亿元<2.0万亿元,所以B选项错误;C选项错误,由上题可知,2007年上海市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56.4%=43.6%<45.7%所以C选项错误;而D选项就肯定错误了,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选项A。

15、D【解析】不考虑价格因素的话,就是利用图中每年实现的生产总值直接计算,很容易判断出2002-2008年每年增长速度均超过10%,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选项D。







四、综合资料分析类试题

根据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注:2006年北京市总人口数为1197.6万人,2007年为1213.3万人,2008年为1229.9万人。













16、2008年北京市老年人口的男女性别比为()。

A:0.574:1B:0.823:1

C:0.919:1D:1.044:1

17、2008年北京市7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占老年人口的比重比2007年多()个百分点。

A:0.6B:1.2

C:2.8D:3.2

18、与2007年相比,2008年北京市60-69岁的老年人多了()。

A:2万人B:2.4%C:3.4万人D:3.4%



19、下列选项中,哪个是2008年北京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年龄构成图?()















2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2006~2008年,北京市老年人口逐年递增

B:2006~2008年,北京市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逐年递增

C:2006~2008年,北京市分年龄段老年人口在各年龄段都逐年递增

D:2006~2008年,北京市人口老龄化现象加剧







参考答案及解析

16、C【解析】由表格可知,2008年北京市男性老年人口为104.4万人,女性老年人口为113.6万人,性别比为104.4:113.6≈0.919:1。故答案为C。

17、A【解析】由条形图可知,2008年北京市7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老年人口的比重为115.9/218×100%≈53.2%,2007年为:110.5/210.2×100%≈52.6%,则所求应多53.2-52.6=0.6个百分点。故答案为A。

18、B【解析】2008年北京市60~69岁的老年人有102.1万人,2007年北京市60~69岁的老年人有210.2-110.5=99.7万人,多102.1-99.7=2.4万人,2.4/99.7×100%≈2.4%。故答案为B。

19、C【解析】由表格可得,2008年北京市老年人口为218万人,60~69岁老年人口为102.1万人,所占比例为102.1/218×100%≈47%,明显小于50%,可以判断C项正确。故答案为C

20、C【解析】由条形图可得2006~2008年北京市老年人口分别为202.4万人、210.2万人、218.0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分别为202.4/1197.6×100≈16.9%、210.2/1213.3×100≈17.3%、218/1229.9×100%=17.7%,A、B正确;由条形图可知:2008年9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小于2007年,C错误;由A、B项可知北京市人口老龄化现象加剧,D正确。故答案为C。



因此,公务员的行测考试中,资料分析在内容上来说,不变的是文字资料,改变的是表格资料,摒除过去单一型表格给出数据,真题表格数据涉及方面广,类型多,难度相对增大,考生提取数据须认真以避免错误,还有就是广大考生应在公务员考试的准备中加强资料分析的练习,在保证正确率的同时,提高速度。最后中政教育专家祝大家成公上岸,静候佳音!







献花(0)
+1
(本文系mournerx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