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认知疗法新进展
2013-05-31 | 阅:  转:  |  分享 
  
131DowneyRIII…:Sleep,1992;15(1):58~63

141LamarcheCH…:Sleep,1997;20(9):724~

733

151MericaH…:EurJNeurosci,1998;10(5):1826

~1834

认知疗法新进展

湖南医科大学(附二院)精神卫生研究所(410011)黄薛冰张亚林

摘要:认知疗法是当前国际上影响较深、应用较广的心理疗法之一;大量研究

肯定了它的疗效。本文重点介绍认知疗法的新进展及目前尚存在的一些问题。

认知疗法形成于20世纪70年代,最初

由A1T1Beck提出。简单的说,认知疗法认

为个体的认知过程决定了其心境和行为;治

疗通过纠正个体不良认知,达到改善个体情

绪和行为障碍的目的。

认知治疗作为一种心理治疗体系,其流

派众多,在理论、操作上各有侧重,大概可

分为四派:Beck的认知治疗;Ellis的合理情

绪疗法(RET);认知行为疗法(CBT);及

出现较晚的认知分析治疗(CAT)。其中,认

知行为疗法是应用最多最广泛的;而认知分

析治疗因结合了认知疗法和精神分析理论,

在今后发展中大有潜力。

认知疗法与其他心理疗法相比,因为其

操作程序的科学性及不排斥药物的应用,很

容易被许多持生物学观点的临床家接受,被

广泛应用。

一、认知治疗应用新进展

11治疗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

Freeman曾对1990年代以前认知治疗的适

应症作过总结〔1〕,而幻觉妄想等症状被认为

是认知疗法的禁区。认知疗法用于精神分裂

症是近年来在英国开展的。因为精神分裂症

用药物治疗后仍可有许多残留症状,除了残

留幻听、妄想,还有情绪上的苦恼和社会功

能的丧失,造成精神残疾。认知派学者认为

在妄想观念的保持中,正常心理过程起到作

用。认知疗法用于精神分裂症的特点即它针

对的是正常而非异常的心理过程,如对有幻

听的患者,认知学者认为继发妄想的产生与

幻听的内容无直接关系,而是由于患者试图

从异常体验中找出正常的涵义。患者苦恼的

程度和行为问题也是由对声音所持信念决定

的,而不是由声音内容决定的。认知疗法直

接着手于患者的错误信念及其证据,消除错

误信念即可减轻症状。进行该领域研究的有

Chadwick〔2〕和Drury〔3〕等。他们的结果显示:

在残留期,治疗后患者的焦虑情绪和妄想改

变显著,妄想改变又可减轻苦恼,增加适应

性行为,而且还减少了幻听。在急性期,认

知疗法对阳性症状消失的速度和程度有正面

影响,并可减少残留症状,促进自知力恢复,

减少不良情绪,改变精神病性思维。

21对心理素质不良者进行预防干预:精

神疾病的发生往往有人格基础。通常认为人

格是难以改变的。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的研

究表明认知疗法可能改变个体的某些人格特

点。Roberts〔4〕对患行为障碍的患者应用认知

行为治疗,发现治疗后患者的MMPI分值与

治疗前相比有很大改变,尤以男性显著;张

亚林〔5〕的研究也发现应用认知疗法后,焦虑

症患者的EPQ量表的N分值有显著下降。

因此,对性格有缺陷的儿童或青少年可在学

校内以集体治疗的形式,通过教育训练,完

善性格,改变应对措施,提高个体对挫折的

心理承受能力。Puskar〔6〕对有抑郁倾向的青

少年进行了10周的心理教育的集体干预,发

现不仅减少了抑郁的发生,而且改善了应对

·611·第27卷第2期,2000

?1994-2009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

行为。Clarke的研究也证明了干预的有效

性。但Cirillod〔7〕对50名高中学生予以为期

10周,每周2小时的社会认知干预,目的是

增加青少年避免暴力行为的信念,却未取得

疗效,因此,这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对

于易发生行为问题的成人,可以给以自控能

力的干预训练。Holbrook〔8〕使用认知行为疗

法训练监狱中的罪犯学会控制其愤怒情绪,

以减少报复性的侵犯行为,收到较好效果。

Aderson也进行了类似的研究,取得满意的

结果。

31帮助个体渡过危机:认知疗法还可用

于危机干预。Hengeveld〔9〕对有反复自杀企图

的妇女给予了短程(8周)集体形式的认知治

疗,认为可以缓解自杀行为的出现。Foa〔10〕对

遭受性或非性侵袭的妇女进行了为期4次的

认知行为治疗,发现与未接受治疗的对照者

相比,治疗组只有10%而对照组却有70%的

妇女出现了慢性应激障碍,五个半月后的随

访发现,治疗组抑郁情绪明显低于对照组。

另外,认知疗法尚大量应用于综合性医

院中。有许多学者应用认知疗法(集体或个

人的形式)帮助各类疾病患者(如乳癌、HIV

携带者或AIDS患者及一般住院病人)接受

患病现实,缓解不良情绪,提高应对措施,最

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Stuart〔11〕报告不但

可减轻患者因疾病引起的不良情绪,还可加

强患者对治疗的顺从性。

41促进精神障碍患者康复和预防复发:

精神障碍患者经过长期病程后多数会出现认

知功能的损害和智力衰退。据学者报告,认

知疗法可提高患者的言语性和非言语性认知

功能,改善适应能力,防止人格衰退与生活

功能丧失,巩固疗效,有效的预防精神残疾。

治疗一般采用集体干预或家庭及配偶间的干

预形式,以社区为重点进行〔12〕。

在认知疗法的新进展中,值得注意的还

有中国对它的改造发展。湖南的杨德森、张

亚林〔5〕从中国传统的老庄哲学中提取精髓,

创立道家认知疗法,治疗神经症及精神应激

性障碍;用顺其自然的道家思想去改变患者

不适宜的认知观念,以达到调节负性情绪、矫

正不适行为,和防病治病的目的。张亚林将

之用于治疗焦虑症,发现近期以药物治疗为

主,可较快地缓解症状,远期靠道家认知疗

法可维持和增加疗效。目前,道家认知疗法

正在全国进行推广应用,并受到众多国家,尤

其是东南亚国家的注意。

二、目前对认知疗法常见的批评

认知疗法经过三十年左右的发展已日趋

成熟,但无论是理论或操作上也还存在一些

缺陷,通过复习文献,可以将当前认知疗法

中的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概括为以下几方

面:

11在理论方面,未明确认知与症状的关

系:根据抑郁的认知理论,认知偏差引起抑

郁症状:认知改变引起症状的改变,这样看

来认知先于症状,是症状出现的原因。但有

些学者发现抗抑郁药物治疗也可引起抑郁患

者的认知改变,而认为“认知现象是抑郁症

的症状表现并非原因”。发现认知治疗和药物

治疗可带来同样的症状改变,似乎也可以认

为,前者,认知变化是治疗起效的媒介。后

者,认知改变是症状改变的结果。这种逻辑

关系上的颠倒大概说明了认知和症状是相互

作用的。早在1977年,Rush就进行了这方面

研究,他比较治疗早期认知疗法和药物治疗

的疗效,发现两种治疗对症状改善幅度并无

不同,但在认知治疗组;认知的评估可预示

其后情绪和症状的变化,情绪和症状的评估

却不能预示其后认知的变化,认为这是间接

支持了抑郁的认知理论,但因为药物组中并

未出现这种预示关系,故证据并不充分。有

待更深入的研究。

21认知治疗的疗效评价:在认知治疗的

疗效评价中尚存在某些不足。一个是对照的

问题。评价认知治疗的疗效一般是以药物治

疗作对照。但在实验中,药物使用受实验设

计的约束。一方面是药物剂量的固定,不能

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调整;另一方面是实验

·711·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

?1994-2009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

一旦结束,药物即停止使用,但临床上常常

是需要维持治疗的,这就影响了随访的结果。

并且许多研究中,认知治疗组的医患共处时

间大大多于对照组,有人提出也许是给予病

人的关注而不是治疗本身引起疗效。还有随

访的问题。在进行随访评估时,往往不考虑

退出率;但在心理治疗中,退出的损耗是一

个显著现象,Cuijpers〔13〕报道心理治疗中平

均退出率是25%,如果不考虑退出造成的影

响,结果就会偏向治疗有效。另外就是对疗

效进行的评估通常不是由治疗者完成,就是

由患者自评,盲法评估的很少,这就难以保

证评估的客观性。这三点问题使人们对认知

疗法的疗效产生质疑,尚需解决。

31采取恰当的治疗形式:认知疗法一般

采取个体或集体治疗形式,有研究认为个体

治疗的疗效优于集体治疗;也有研究认为二

者间无差别。Beck(1983)提出对社交退缩

型人格和自主型人格患者应给以不同形式的

疗法。因为社交退缩型人格者(sociotropy)重

视人际关系,在人际交往遭拒绝时易罹患抑

郁;自主型人格(autonomy)重视人格独立

和个人成就,当个体遇到失败时,对抑郁的

易患性增加。因此,应根据患者的人格特点

与以相应的治疗形式。社交退缩型(又称社

会依赖型)患者予集体认知治疗,自主型患

者予个体认知治疗,效果较好。Robert〔14〕的

研究验证了Beck的假设。另有Beutler〔15〕报

道应付方式属外归因型的和低防御型的患者

在几种心理疗法比较中,对认知疗法效果较

好,而内归因的患者对支持性、自我指导性

心理治疗反应较好,表明不仅要根据患者人

格特点选择疗法,而且要根据患者人格特点

安排治疗方式,才能有的放矢,取得最大疗

效。

三、小结与展望

认知疗法与其他心理疗法奉行的“三不

原则”不同,认知疗法要求治疗者以权威性

的指导者的面目出现,这正符合我国传统的

医生角色;认知疗法强调“通情达理”,也与

儒家精神一致,故很容易为我国治疗者接受

并积极应用。认知疗法的重点在于改变认知,

个体认知的形成与个体生存背景、文化背景、

遭遇的生活事件都密不可分。在进行认知治

疗时,不仅要考虑患者所处的环境、婚姻、家

庭关系,对于我国这样的不排斥“拿来主

义”的国家而言,更要考虑到民族性格与文

化特点。在今后的发展中,除了保证操作的

科学性,拓宽应用面,也要注意理论的完善

和丰富。

参考文献

11FreemanA…:ComprehensiveCaseBookof

cognitiveTherapy,1~31Plenumpress,New

York,1992

21ChadwickP…:BrJPsychiatry,1994;164:190

~201

31Drury…:BrJPsychiatry,1996;169:393~401

41RobertsG…:Adolescence,1990;25:989~996

51YalinZhang:EmpathyandHumanRelationship.

683~712GomundangPrintingCompany,Taegu,

1998

61PuskarKR…:JChildAdolescPsychiatrNurs.

1997;10:18~28

71CirilloKJ…:Adolescence,1998;33:319~330

81ClarkGN…:JAmAcadChildAdolesc

Psychiatry,1995;34:312~321

91HolbrookMI…:PsycholRep.1997;81:623~

626

101HengeveldMW…:IntJPsychiatryMed.1996;

26:83~91

111FoaEB…:JConsultClinPsychol.1995;63:

948~955

121RobertDI…:JClinPsychology,1991;48:787

~797

131BeutlerLE…:JConsultClinPsychol.1991;

59:333~340

141StuartS…:GenHospPshchiatry,1997;19:42

~50

151CujiepersP:IntJGeriatrPsychiatry,1998;13:

41~48

·811·第27卷第2期,2000

?1994-2009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

献花(0)
+1
(本文系sino张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