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历史选修1(1_2_3专题)知识点
2013-06-06 | 阅:  转:  |  分享 
  


梭伦改革

一.背景:1.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平民与贵族的尖锐矛盾致使雅典面临着深刻的政治危机。2.工商业奴隶主阶级的兴起,促进了雅典社会的政治改革。3.基伦暴动和德拉古立法都未能解决雅典社会的复杂矛盾。4.公元前600年左右的萨拉米危机,使平民开始酝酿暴动。5.梭伦当选为首席执政官,立志改革,振兴城邦。(其中1.2.为根本原因,4.为直接原因或导火线)

时间:公元前594

二.内容:经济方面:1.颁布《解负令》,取消了债务奴隶,保护了平民的基本权益,经济上的独立,为平民享有政治权利提供了物质保障。2.发展工商业,提倡学习手工技艺,鼓励外邦移居雅典,鼓励进口谷物。

政治方面:1.把雅典公民按土地收入多少分为四个等级,并确定了相应的政治权利。2.创立了四百人会议。3.组建民众法庭,实行陪审员制。

三.影响:(积极)1.梭伦改革打击了贵族的实力,它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乃至西方民主政治的基础。2.消灭了债务奴隶制,稳定了小农经济,确保了雅典公民经济上的独立,为雅典民主政治提供了物质基础。3.扩大了享有政治权力者的范围,通过权力的重新分配,越来越多的人享有政治权力。4.促进了工商业奴隶主阶层的崛起,巩固了贵族奴隶主、工商业奴隶主、平民三足鼎立的多元的社会格局,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社会基础。5.梭伦的政治改革完善了雅典的国家制度,为普通公民参与国家政治活动提供了制度保证,为雅典民主政治建立了可靠的制度保障。(消极)1.其中庸原则决定了改革的不彻底性。2.贵族在国家政权中占据绝对优势,下层平民未能享有充分的权力。3.世族制度残余和贵族势力仍然存在。4.贵族和平民的矛盾未能得到根本解决。





商鞅变法:

一.背景:春秋时期,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产生,秦国已使用铁制农具,社会经济发展较快,这不仅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和土地私有制的产生过程,而且还引起社会秩序的变动。公元前384年,秦献公即位,下令废除人殉的恶习。次年又迁都。秦孝公即位以后下令招贤。商鞅自魏国入秦,秦孝公任他为左庶长,开始变法。春秋战国时期是奴隶制崩溃、封建制确立的大变革时期,在这一时期,铁制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逐步推广,导致奴隶主的土地国有制,逐步被封建土地私有制所代替。

时间:公元前356(第一次),公元前350(第二次)

性质:地主阶级的封建化改革

二.内容:前期:1.实行什伍、连坐制度。(A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加紧对人民的剥削。B加强对人民的控制。C保证了国家的兵源)2.奖励耕织,重农抑商。(提高了人民的积极性,稳定小农经济)3.奖励军功,按军功大小给予赏赐。(A提高了军队战斗力。B打击了贵族的特权,确立了地主阶级的优势)

后期:1.废井田,开阡陌。(A提高生产积极性,增强国家实力。B推动地主经济的发展)2.推广县制,废除分封制。(加强了君主专制)3.统一度量衡。(促进经济的交流,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4.移风易俗,禁止私下行贿,奖励对国家有贡献的人,推行“分异”令。5.焚诗书明法令。(轻视教化,压制人民思想,摧残了文化)

三.影响:1.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的世袭特权,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加强了新兴地主阶级的中央集权制度。2.商鞅施行的严刑峻法和文化高压政策,对秦国也有消极影响。





孝文帝改革:

一.背景:1.北魏的崛起以及统一黄河流域。2.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社会改革迫在眉睫。3.冯太后和孝文帝深受汉族先进文化的影响。

二.内容:1.推行均田制。2.整顿吏治,实行俸禄制。3.迁都洛阳。

三.影响:1.孝文帝改革使常年遭受战乱的北方发展了农业生产,经济得到恢复。孝文帝迁都洛阳,使洛阳成为北方乃至全国的政治、经济中心,成为历史上显赫一时的国际性商业城市。2.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推动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3.孝文帝改革使北方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局面,为隋唐大一统和经济文化的高度发展奠定了基础,在中国民族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献花(0)
+1
(本文系忆丶梦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