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5:03G101-1页67中,右上角的“1-1”剖面中所表示上部墙体的插筋做成“U”型的,有什么道理,能明示说 明以下吗,实际上,现场的施工很难做的(KZL的箍筋、拉钩,有时还在KZZ范围内,KZZ的箍筋和梁的交 错钢筋等等),都是经过甲方和设计院同意,在KZL上直接插筋到梁底部,在KZZ和墙的范围参照42页“图1” 下插1.2La,实际都做成1.2LaE,不知道这样做是否合适? A:在03G101-1修编过程中,我国《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还没有最终定稿,所以图集给 出了比《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要求更严格的构造要求。定稿后的《高层建筑混凝土 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第10.2.13条规定:“框支梁上墙体竖向钢筋在转换梁内的锚固长度,抗震设 计时不应小于laE,非抗震设计时不应小于la”。既然有明确的表述,设计与施工只要认真执行这个规定即可, 可以不去选用(03G101-1)(现浇混凝土框架、剪力墙、框架-剪力墙、框支剪力墙结构)67页这个比规程更严 格的“标准设计要求”。在后来出台的平法图集中,也推出了与03G101-1页67不同的几款构造,大家在设 计与施工中可于参照。
Q6:04G101-3中的57页,基坑构造中,如果基坑边存在钢筋混凝土墙体时,墙的纵向钢筋是否也象前面中 的表示一样插至坑底部,这样是否太长了? A:剪力墙洞边竖向钢筋与筏板上部下弯的竖向钢筋插空排布,自基坑顶面起插到基坑内满足锚固要求;剪力墙 另外一侧的竖向钢筋,自筏板顶面起够la即可。 给出这个构造的理由: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的锚固需要混凝土有足够的握裹能力,所以邻近坑边的剪力 墙竖向钢筋不需自基坑顶面起开始计算锚固;而远离坑壁的剪力墙竖向钢筋说处的位置,筏板混凝土可以给这 部分钢筋提供有效的握裹能力,因此从筏板顶面开始计算锚固长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