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曹刿论战复习
2013-06-08 | 阅:  转:  |  分享 
  
曹刿论战复习
1、成语:?
一鼓作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勇气。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一下子把事情做完。??
???辙乱旗靡:车迹错乱,军旗倒下。形容军队溃败?????????
2、主旨:?
本文通过写曹刿对长勺之战的论述以及弱鲁战胜强齐的史实,表现了曹刿卓越的政治才能和军事才能,说明了只有取信于民和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把握好作战时机,才能取得战争胜利的道理。?
3、人物:?
鲁庄公:
不足之处:性格急躁,不懂军事,缺乏政治才能,遇事慌张鲁莽,总将希望寄托在神灵身上,不能够冷静的思考与分析问题,
优点:他能够敬天保民、善待臣工、忠于职守、从谏如流,知人善用,是一个少有能虚心听取他人意见的明君。
??曹刿评价?
??政治上远见卓识,敢于进谏,善于进谏,以民为本来决策战争,在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有强烈的责任心与爱国热情;在军事上,指挥从容镇定,胸有成竹,面对不利局面,冷静与睿智,善于把握战机,详查敌情,计谋出众,做事谨慎,对战场形势的判断洞若观火,是一个极为不凡的指挥家形象。
二、文学常识:
《曹刿论战》选自《左传》,相传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左传》原名《左氏春秋》亦称《春秋左氏传》是根据鲁史编写的编年体史书,保存了我国自公元前722年以下200多年间的许多史料。
三、课下重点句子翻译,词语解释:
1、肉食者:古代享受宫膳食肉待遇的高官(卿大夫)。
2、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高官们会谋划这件事的,你又何必参与呢??
间:参与肉食者鄙:高官们见识浅陋。鄙:(见识)浅陋
4、何以战:靠什么作战??以:用,凭,靠5、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衣食一类安身立命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享受,一定把(它)分给别人。弗:不专:专有徧,通“遍”普遍。7、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祭祀用的的牛、羊、丝织品,我不敢(向神)虚报,一定对神说实话。?牺牲:古代祭祀用的纯色体全的牛、羊、猪等牲畜。加:超过实际情况,虚夸,所报不实。信:诚信。意思是对神说实话。
8、小信未孚:小的信用不能得到(神灵的)信任。孚:受到……信任福:降福
9、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大大小小的案件,既使不能一一明察,一定按照实际情况处理。案:案件10、忠之属也。可以一战:?这是尽职尽责的一类事情,可以凭借这个条件作战。11、公与之乘:庄公和他共坐一辆战车。12、公将鼓之:庄公将要击鼓进攻齐军。?鼓:击鼓这里指击鼓进军13、败绩:(军队)溃败
14、驰之:驱车追赶齐军
15、轼:古代车厢前面用作扶手的横木。16、夫战,勇气也:作战靠的是勇气
17、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击第一通鼓,士兵的勇气振作,击第二通鼓士兵的勇气衰退,击第三通鼓士兵的勇气就竭尽了。再:两次,第二次
18、盈:充满。这里指士气旺盛。
19、难测:难于估计,推测
20伏:埋伏,伏兵
21、靡:倒下

?四、段意和层意
第一段:写战前,曹刿拜见鲁庄公,对战前政治准备的分析。
层意:1、写曹刿求见鲁庄公的背景和原因
2、写曹刿见鲁庄公后两人的对话,突出表现曹刿对备战条件的认识(取信于民事作战的先决条件)
第二段:写战中,曹刿指挥战斗的经过。
第三段:写战后,曹刿阐明取胜的原因。
五、习题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D)
A、再而衰再接再厉B、弗敢加变本加厉
C、三而竭举一反三D、问其故无缘无故
2、《曹刿论战》以曹刿的活动为线索或以长勺之战的过程为线索,反映了鲁庄公政治上的昏庸无能(这表现在他轻信近臣的拥护,把战争取胜的希望寄托在近臣的拥护和神灵的保佑上)和军事上的急躁轻进(不察敌情就想“鼓之”“逐之”)。
3、曹刿是一个深谋远虑,有卓越军事才能的人。
4、齐鲁长勺之战是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取胜原因有三:一.是战前的政治准备:取信于民(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二.是善于捕捉进军反攻的时机——彼竭我盈;三.是追击时机的判断正确:辙乱旗靡。
5、《曹刿论战》各部分之间注意过渡和照应,文章结构严谨、周密。
6、《曹刿论战》一文的中心是表现曹刿的政治远见和卓越的军事才能,说明必须取信于民,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掌握战机,才能取得战争胜利的道理。
7、“远谋”一语是“论战”的中心,贯穿全篇,而鲁庄公的“鄙”又自始自终衬托曹刿的“远谋”。
8、文章详略得当。文章详写曹刿关于战前准备和战机把握以及战后论述取胜的原因的言论,略写战争过程,从而表现了曹刿的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和军事上杰出才能,而对表现中心无关的内容,如战争的起因、战争的规模,军事装备情况,战争的激烈程度,战后的处理等都略而不提。
9、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有:赤壁之战、牧野之战、官渡之战、淝水之战、巨鹿之战、城濮战役。
10.曹刿认为取得人民的信任与支持(即取信于民)是作战取胜的先决条件。也就是文中鲁庄公所说的“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这句话的译文是:“大大小小的案件,我即使不能一一了解清楚,也一定根据实情来处理。”这一句话所表达的意思其实与孟子在《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所说的“人和”是一个意思即:希望统治者能够赢得最大多数人的支持,得民心者得天下。??11、曹刿认为“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在战前曹刿与鲁庄公的论战中,鲁庄公的“鄙”表现在哪里?曹刿的“远谋”又表现在哪里?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答:鲁庄公把战争取胜的希望寄托在少数人的支持和神灵的保佑上。曹刿认为取信于民是获胜的保证。??12、本文多处将鲁庄公与曹刿进行对比描写,请找出其中一例,分析这样写的好处。(举出1例,即可得2分对比的好处1分)????战前:鲁浅陋;曹有远谋??(战时:鲁不作调查,急躁冒进;曹实地调查,抓准时机??战后:鲁茫然不知???曹细说原委)??通过对比,突出曹刿指挥作战的军事才能。)(1分)??13、曹刿的“远谋”体现在哪里?用自己的话从政治和军事两方面简要说说。(2分)??答:(1)政治方面:认为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2)军事方面:善于把握进攻和追击的时机。(或:适时出击,适时追击)??14、谈谈“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①为下文写庄公作铺垫②衬托曹刿的远见卓识
15、文章第2段主要内容是什么?
齐鲁两国长勺之战的概况。??16、文章第3段主要内容是什么?
战后曹刿论述战斗取胜的原因。??17、文章第2段通过曹刿的言行表现了曹刿怎样的品质(或才能):
表现了他胸有成竹、指挥从容、善于把握战机。??18、文章结尾一段表现了曹刿哪些方面的才能???作战中善于把握战机,注意观察敌情,做到知己知彼。??19、就曹刿和鲁庄公的对话,联系全文,说说曹刿在对话中表现出来的主要思想。??只有尽心尽职才能取信于民,只有取信于民,得到人民的支持,才是战争取胜的基本条件。??2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D)??A、曹刿与鲁庄公的对话,表现了曹刿的远见卓识。??B、曹刿与同乡人的对话,表明从“请见”的原因。??C、“齐师伐我”中的“伐”是攻打的意思。??D、鲁庄公和曹刿都认为“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是作战的先决条件。??21、曹刿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一点是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略作分析。??(1)有爱国心与责任感。??祖国被侵伐时,立即“请见”,去参与“肉食者谋之”的事,并主动要求作战。??(2)对作战的条件有深刻的见解。??把国君“忠”其事,取信于民作为取胜的先决条件,有“远谋”,其见解显然高于“肉食者”??(3)有很高的说服他人的说话技巧。??与地位相当的乡人说话,直接解答疑虑,简洁明快。与国君商讨问题,循循善诱,启发、分析,促其领悟。(答案不限于以上所列三点;答出一点,言之成理,语言通顺,就可得满分)??22、用自己的话说说,曹刿为什么否定了“公”前两次的回答?
这是因为“公”把战争取胜的希望第一次寄托于近臣的拥护,第二次寄托于神灵的保佑。
六、开放性试题??1、根据上文有关内容,发挥合理想像,在“齐师败绩”前简要补写出战斗的经过(可以运用文中原有的字词灵活组合或用自己的话叙述)。??公鼓之,齐师士气已竭。(意思对即可,可用现代文回答。)??2、“一鼓作气”流传至今已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成语,但却有人常常把它误写成“一股作气”、“一鼓足气”等。想一想,你怎样运用文中的知识来帮助人们避免这些错误。??不设统一答案。(合理解释“鼓”和“作”的意思)??3、学习这篇文章之后,你能从曹刿或鲁庄公身上获得什么启示或明白什么道理?(结合文章说理由)(4分)??从曹刿身上获得启示:可从远见、爱国、责任感等方面说??从鲁庄公身上获得启示主要是反面的、领导与人民的关系方面说。??3、曹刿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一点是什么?请结合上文略作分析。??(1)有爱国心与责任感。祖国被侵伐时,立即“请见”,去参与“肉食者谋之”的事,并主动要求参战。??(2)对作战的条件有深刻见解。把国君“忠”其事、取信于民作为取胜的先决条件,有“远谋”,其见解显然高于“肉食者”。??(3)有很高的说服他人的说话技巧。与地位相当的乡人说话,直接解答疑虑,简洁明快;与国君商讨问题,循循善诱,启发、分析,促其领悟。??(答案不限于以上所列三点;答出一点,信之成理,语言通顺,就可得满分)??4、你是否赞同曹刿“夫战,勇气也”这一观点?请谈谈你的理由。??开放性试题,谈出自己的看法,并对自己的观点作简要阐述,言之成理即可。??5、参考“示例”,根据所给词语中加点字的意思,另写一个含这个字的成语。(3分)??[示例]遂逐齐师——随波逐流??(1)既克——??(2)夫大国,难测也——??(3)望其旗靡——??答案:(1)克敌制胜(攻无不克)??(2)深不可测(高深莫测、莫测高深、心怀叵测、居心叵测、天有不测风云)??(3)望风披靡(所向披靡、所向风靡、望风而靡)??6、有人说,“长勺之战”的胜利,曹刿功不可没;但从某种意义上说,鲁庄公也有一定的功劳。你的看法呢????本题是开放题,可从“有功”“无能”或“兼而有之”三个角度来答题,能自圆其说即可。从“有功”方面答:鲁庄公知人善任,用人不疑,虚心听取曹刿的意见,作为决策者,有一定的功劳。也可从“无能”方面答:鲁庄公是个平庸的国君,作为统治者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他把战争的希望寄托在施行“小惠”和祈求神灵的保佑上,说明他政治上、军事上的无能,完全依靠曹刿的才能才取得这场战争的胜利。也可以把“有功”“无能”结合起来答。??7、文中曹刿的形象,令人敬佩。请写出中国近代史(1840-1949)上,你最敬佩的一位爱国将领,并用一句话加以评价。??爱国将领:??评价:??8、读了这则短文,鲁国获胜给你启示最深的一点是什么呢?请联系生活实际简要谈谈你的看法。??鲁国获胜的主要启示有:??(1)获胜的根本是取信于民,获得人民的支持。??(2)战争中要善于分析敌情,把握战机。??(3)统治者应善于听取并采纳群众的意见……

??9、选文阐明了弱国在对强国的战争中所应采取的战略战术原则是什么?请再举出一个我国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10、学习这篇文章后,你能从曹刿、鲁庄公身上获得什么启示或明白什么道理?(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理由)??从曹刿身上获得启示:可以从远见、爱国、责任感等方面说。??从鲁庄公身上获得启示主要是反面的、领导与人民的关系方面说。
献花(0)
+1
(本文系江渚清风首藏)
类似文章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