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邹忌讽齐王纳谏练习题精选
2013-06-08 | 阅:  转:  |  分享 
  
《邹忌讽齐王纳谏》复习资料



一、解释下列词语。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

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

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

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

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二一词多义

1、朝

朝服衣冠(早晨)

皆朝于齐(朝拜)

于是入朝见威王(朝廷)

2、孰

孰视之,自以为不如(通“熟”,仔细)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谁,哪一个)

3、之

1)齐国之美丽者也(的)

2)问之(代词,他)

3)吾妻之美我者(取消句子独立性)

4)俆公不若君之美也(比)

5)孰视之(代词,指俆公)

6)暮寝而思之(代指这件事)

7)吾妻之美我者(结构助词,不翻译)

8)朝廷之臣莫不畏王(的)

9)由此观之(代词,指这件事)

10)臣之妻私臣(的)

11)王之蔽甚矣(不翻译)

12)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的)

13)数月之后(无意义)

14)燕,赵,韩,魏闻之(代词,指上面这件事)

4、于

a.欲有求于我也(向......)

b.能谤讥于市朝(在)

c.皆以美于徐公(比)

5.上

a.受上赏(第一等的)

b.上书谏寡人者(进献.)(书——文书、奏章)

6、间

时时间进(断断续续地)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夹杂)

7、美

吾妻之美我者(认为…….美)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美丽)

8、下

乃下令(颁布,下达)

受下赏(下等)

9、若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如)

门庭若市(像)



三、成语:门庭若市

门原形容宫门里进谏的人多得像在集市一样十分热闹现在形容来的人很多非常热闹

我与城北徐公相比,谁更美?

②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您美极了,徐公哪能比得上您呢?

③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对着镜子审视自己(的形象),更(感觉)远不如(徐公美)。

④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我妻子说我美,(是因为)偏爱我。

⑤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宫里的王后嫔妃和亲信侍从,没有谁不偏爱大王。

⑥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所有的大臣、官吏和百姓,能够当面指责寡人过错的,得上等奖赏。

⑦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能够在公共场所议论指责寡人让我听到的,得下等奖励。

⑧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言,也没有什么可进谏的了。

⑨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燕国、赵国、韩国、魏国听说这件事,都到齐国朝见(齐王)。

⑩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在朝廷上战胜别国。

11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命令刚刚下达,许多官员都来进言规劝,宫门庭院就像集市一样喧闹。



五问答



1、邹忌以己身之事设喻类比国家大事,讽劝齐威王纳谏,写出三组类比的句子。

①臣之妻私臣—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②臣之妾畏臣—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③臣之客欲有求于臣—文中说“王曰:‘善。’”这里的“善”表明了齐威王什么态度?表明了齐王对邹忌劝谏的肯定(或“赞同”)(或表明了齐王接受邹忌劝谏的态度)。

因为写了后来,齐威王的一个“善”字就抵得了一大段描写。这一略一详,略得余味无穷,详得具体生动。(意对即可)

6、本文先写邹忌在与徐公比美的过程中悟出直言不易的道理,接着写邹忌以切身经历设喻讽谏齐王,最后写齐王纳谏及其结果。

7、邹忌成功说服齐王纳谏的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着这样的启示?

答:启示我们:说话要注意对象,要讲究方式方法,要委婉得体。或:我们在劝说他人时力求语言委婉,用语得体,充分尊重被劝说者,使之受得启发、明白道理,从而愉快地接受意见。



8、从文中看,齐国能“战胜于朝廷”的原因有哪些?

答:答:①有邹忌这样敢于并善于进谏的大臣。②齐威王虚心纳谏,兴利除弊,修明政治。

9、邹忌是由一件家庭琐事联想到国家政事的。这件家庭琐事是什么?

邹忌向他的妻、妾与客提出自己与徐公谁美的问题

10、由于感情的不同及身份地位的差异,其妻、妾、客回答问题时的语气有差别。有何不同?请从原文中找出并说明其感情色彩。

①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感情色彩是由衷的赞美,口气亦毋庸置疑。

②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

感情色彩是讨好,口气有点勉强。

③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

感情色彩是礼貌、尊重,口气有点客气。

11、面对妻、妾、客的程度不同,或真或假的赞美,邹忌的态度如何?(用现代汉语回答)

面对赞美,邹忌并未得意忘形。可见邹忌很有自知之明。

12、邹忌是如何“讽”齐王的?

邹忌入朝后,并未单刀直入向威王进谏,而是以“闺房小事”谈自己的体会,然后以类比的方式委婉进谏。

13、讽谏的结果如何?

齐威王接受了谏言,发布政令,广开言路,悬赏纳谏。

14、邹忌与徐公的比美中悟出的治国道理是什么?

要广开言路、虚心纳谏,让人们敢于说真话,才能兴利除弊,做到政治清明,国势强盛,在朝廷上战胜别国。

15、邹忌是如何看待妻、妾、客对自己的评价?

他认为妻是“私我”、妾是“畏我”、客是“有求我”,故不可信。可见他有自知之明。



16、本文用“”一词既描写了进谏人多的场面,又说明齐国确实有许多积弊。

答:门庭若市。

17、“王之蔽甚矣”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结合文章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概述。

答:由于“私王”“畏王”“有求于王”,导致身边的人对王从不讲真话。(符合文意即可)

18、从文中看,齐威王除“蔽”取得了什么效果?

答:在内,“虽欲言,无可进者”;对外,燕、赵、韩、魏“皆朝于齐”(“战胜于朝廷”)。

文章写齐威王下令后有哪些变化?从这些变化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经历了由开始“门庭若市”,继而“时时而间进”,最后“无可进者”的变化过程。

启示:齐王纳谏后朝政弊端越来越少,说明广开言路的重要性。

19、本文中的“王之蔽甚矣”是一种谏,《曹刿论战》中的“忠之属也”也是一种谏,《捕蛇者说》中的“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可以认为是另一种形式的谏,进谏者都关注到了民意或民生。对此你是怎么理解的?

答:《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王之蔽甚矣”,要求齐王广开言路,听取民声、关注民意;《曹刿论战》中的“忠之属也”要求鲁庄公取信于民;《捕蛇者说》中的“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是希望统治者关注百姓的疾苦。

23、本文首先叙写了邹忌与徐公比美的情况,然后写邹忌由己及君,说明“王之蔽甚矣”的事实(用原文回答);接着叙写齐王纳谏的态度、决心和措施;最后写邹忌讽齐王纳谏后取得了巨大成效(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24文学常识选自《》由西汉编订

《邹忌讽齐王纳谏》

1、下列句中朗读停顿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惫。B.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C.臣\诚知\不如徐公美。D.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2、下面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我孰与城北徐公美B.宫妇左右无不私王

孰视之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C.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D.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3、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2分)

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2分)宁波

①臣诚知不如徐公美②今齐地方千里

7、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2分)

原文: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译文:

8、邹忌善于进谏,齐王虚心纳谏。请借用《出师表》中一个四字词语来概括齐王的行为。(2分)

9、邹忌劝谏齐王的策略,高明在哪里?(2分)



【答案:6、①确定,的确②土地方圆(2分。每格1分。)7、译文;众大臣官员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过失的,受上等奖赏。(2分。其中关键词“面刺”1分。)8、察纳雅言(开张圣听咨诹善道)(2分)9、高明在用暗示、比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齐王,使他乐于接受(或高明在现身说法,使齐王容易接受)。(2分)】





10.下边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资阳

A.今齐地方千里(地域,表处所)B.朝服衣冠,窥镜(察看)

C.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当面)D.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偏爱)

11.与例句中加点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A.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B.暮寝而思之C.臣之妾畏臣D.何陋之有

12.文中邹忌从与徐公的比美中,悟出的治国的道理是:(3分)

答:

13.文中画线的句子在表达上的作用是:(3分)

答:

14.将下边这两个句子译为现代汉语。(4分)

①我孰与城北徐公美?译:

②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译:



【答案10.A(2分)11.B(2分)12.要广开言路,虚心纳谏,让人们敢于说真话,这样才能实现大治。(3分,答对其中一方面即可)13.使用排比句,营造了一种步步逼近的语势,一环扣一环,给人以无可辩驳的感觉,有力地论证了中心论点。(3分,从语势与论证关系上谈即可)14.①我与城北徐公相比谁更美?②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在朝廷上战胜别国。(4分,每小题2分,重点落实“孰与”“谓”“于”等词,译句符合句式特点即可)】



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嘉兴

(1)臣诚知不如徐公美(2)臣之妻私臣

(3)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4)时时而间进

16.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皆以美于徐公(2)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18.从选文中看,齐国能“战胜于朝廷”的原因有哪些?请你从中概括出一条对我们的学习有指导意义的建议。(3分)



【15(1)确实,实在(2)偏爱(3)过失,过错:(4)间或,偶然。16(1)认为;(2)说。17、命令刚下达,大臣们都来进言劝谏,门前、院内像集市一样。18第一问:一是有邹忌这样的敢于直诔且善于劝谏妯忠臣,二是齐威王巷于采纳群盲。第二问答案开赦,盲之戚理即可。答案示例:(1〉要虚心地向师长、同学征求学习方面的意见。(2〉要虚长、同学提出的学习方面的批评和建议。(3〉在学习过程中要敢于挑战权威,大胆质疑。(4)要敢于、替干指出老师在教(3分)】





(2007年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白云区)

1.下列句子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①孰视之,自以为不如②君言多务,孰若孤

B.①王曰:“善。”②京中有善口技者

C.①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②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D.①能谤讥于市朝②朝而往,暮而归

2.翻译与解读。(7分)

(1)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3分)译文:

(2)文章写齐威王下令后有哪些变化?从这些变化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4分)



【1、C(偏爱)2、(1)一年后,即使有人想进谏,也没什么可说的了。[意合即可,3分]、

(2)经历了由开始“门庭若市”,继而“时时而间进”,最后“无可进者”的变化过程。启示:齐王纳谏后朝政弊端越来越少,说明广开言路的重要性。[“变化”与“启示”各2分,共4分])】

补充一:课文简析

一、内容概述:本文记述了邹忌从与徐公比美中悟出治国的道理,进而讽劝齐王纳谏,使齐国大治的故事。表现出邹忌足智多谋,善于辞令,实事求是,头脑冷静,善于观察、思考。反映了他“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坦荡胸怀。也反映出齐王是一位有魄力的君主。他深知收买人心的重要,勇于听取不同意见,对于邹忌的讽谏,他闻过则喜,并立马付诸行动,更难能可贵的是他能根据人们对朝政的批评议论,进行大胆的政治改革。

二、结构简析:第一段主要写邹忌与徐公比美以及邹忌的冷静思考。说明邹忌头脑清醒,不为奉承所迷惑。善于思考、实事求是。

第二段写邹忌入朝讽谏。体现了邹忌的真知灼见和深谋远虑。

第三、四段写齐王纳谏及齐国大治。从侧面表现邹忌的精明能干、治国之才。

三、写作特色:本文没有复杂的故事情节,也没有尖锐的矛盾冲突,却鲜明的塑造了邹忌这个有头脑、有才能的谋臣形象,这得益于文章既有正面描写(如邹忌的冷静思考),又有侧面描写(如通过齐王纳谏和齐国磊治表现邹忌在治国安邦中的作用)。此外,本文在语言上运用众多排比句式,不仅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更造成一种步步进逼的语势,给人以无可辩驳之感,有力阐明“王之蔽甚矣”的论点。



























献花(0)
+1
(本文系江渚清风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