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外科感染
2013-06-08 | 阅:  转:  |  分享 
  
十、外科感染



1.试述外科感染的特点。

①多为混合感染。②局部症状明显。③受累组织或器官愈合后形成瘢痕组织,影响功能。



2.什么是特异性感染?

特异性感染是指某些特殊致病菌如结核分枝杆菌、破伤风杆菌、梭状芽胞杆菌等引起的感染。



3.什么是非特异性感染?其特点如何?

外科常见化脓性致病菌所引起的化脓性感染为非特异性感染,如疖、痈、丹毒、急性乳腺炎、急性阑尾炎等。其特点为:①同一种致病菌可引起几种不同的化脓性感染,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可引起疖、痈、脓肿、伤口感染等。②不同的致病菌可以引起同一种病,如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埃希菌都可引起急性蜂窝织炎、软组织脓肿等。



4.试述各种细菌感染的脓液特点。

(1)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脓液稠厚、黄色、不臭,常发生转移性脓肿。

(2)链球菌感染:脓液稀薄、淡红色、量多,易引起败血症,但一般不发生转移性脓肿。

(3)大肠埃希菌感染:脓液稠厚、有粪臭。

(4)铜绿假单胞菌感染:脓液淡绿色,有特殊的甜腥臭。

(5)变形杆菌感染:脓液具有特殊的恶臭。



5.简述浅部组织常见的化脓性感染。

(1)疖:疖是单个毛囊及其周围组织的急性化脓性感染,病菌以金黄葡萄球菌为主。临床可见局部皮肤有红肿痛的小硬节,中心处可形成脓栓。早期应给予促使炎症消退的治疗,化脓后应及早揩脓,必要时给予抗生素治疗。

(2)痈:痈是邻近的多个毛囊及其周围组织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好发于皮肤较厚的颈背部。病人常有程度不等的全身感染。病变局部可出现多个脓点,周围组织反应严重。治疗应早期使用足量有效的抗生素。局部可用50%硫酸镁湿敷等,如治疗无效则应及时切开引流。在静脉麻醉下做“+”或“++”形切口引流,切口线应超出病变边缘皮肤,清除已化脓或尚未成脓、但已失活的组织,然后填塞o.9%氯化钠注射液纱条。术后24小时更换敷料。以后每天更换敷料,促进创面收缩愈后。较大的创面在肉芽组织长出后,可行植皮术以加快修复。

(3)丹毒:丹毒是皮肤淋巴管网的急性炎症感染,为乙型溶血性链球菌侵袭所致。好发部位是下肢与面部。临床起病急,有畏寒、发热、头痛、全身不适等。病变多见于下肢,表现为片状皮肤红疹、微隆起、色鲜红、中间稍淡、境界较清楚。下肢丹毒反复发作导致淋巴水肿,甚至发展成“象皮肿”。治疗应卧床休息,抬高患肢。局部可以50%硫酸镁溶液湿热敷。全身应用抗生素,如青霉素静脉滴注等。

(4)浅部急性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是病菌从皮肤、粘膜破损处或其他感染病灶侵入淋巴流,导致淋巴管与淋巴结的急性炎症。浅部急性淋巴管炎沿淋巴管蔓延。浅部淋巴结炎好发部位多在颈部、腋窝和腹股沟,致病菌有乙型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葡萄球菌等,可来源于口咽炎症、足癣、皮肤损伤以及各种皮肤、皮下化脓性感染。急性淋巴管炎多有全身反应,如发热、畏寒、头痛、不适等。急性淋巴结炎表现为局部淋巴结肿大,有疼痛或剧痛,少数可形成脓肿。治疗时应注意对原发病灶的治疗,需要时可给予抗生素,脓肿形成后应予以引流。

(5)手部急性化脓性感染:手的解剖和功能均十分复杂,手部急性化脓性感染属常见疾病,甲沟炎、脓性指头炎、手掌侧化脓性腱鞘炎、滑囊炎和掌隙间感染等,临床上均为常见。致病菌主要是金黄葡萄球菌。感染大多由外伤引起,针刺、剪指甲等轻微外伤也可导致严重感染。症状因感染部位而不同,治疗需及时,常需早期、大量给予抗生素,化脓后需充分引流,必要时应请专科医师协助处理。



6.简述全身性外科感染的含义。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和对感染病理生理的进一步认识,当前国际通用的全身性外科感染是指脓毒症和菌血症。

(1)脓毒症:是指因感染引起的全身性炎症反应,体温、循环、呼吸有明显的改变者,用以区别一般非侵人性的局部感染。

(2)菌血症:是脓毒症中的一种,即血培养检出病原菌者。但其不限于以往多偏向于一过性菌血症的概念,如拔牙、内镜检查时血液在短时间出现细菌,目前多指临床有明显感染症状的菌血症。



7.简述全身性外科感染的常见致病菌。

(1)革兰染色阴性杆菌:常见为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变形杆菌,其次为克雷伯菌、肠杆菌等。该类感染一般比较严重,可出现三低现象(低温、低白细胞、低血压),较易发生感染性休克。

(2)革兰染色阳性球菌:金黄葡萄球菌感染倾向于血液扩散,可形成转移性脓肿。表皮葡萄球菌感染发病率明显增高。肠球菌感染一般耐药性较强。

(3)无芽胞厌氧菌:无芽胞厌氧菌普通细菌培养无法检出,近代由于厌氧培养技术的提高,发现腹腔肿、阑尾脓肿、肛旁脓肿、隆胸、脑脓肿、会阴部感染等,均常含有厌氧菌。常见的无芽胞厌氧菌有拟杆菌、梭状杆菌、厌氧葡萄球菌和厌氧链球菌。

(4)真菌:外科真菌感染以白假丝酵母菌、曲霉、毛霉、新型隐球菌等为常见,属于条件性感染:①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可造成一般细菌感染后的二重感染。②重病者使用免疫抑制剂、激素等,使免疫功能降低,易致真菌感染。③长期流置静脉导管。真菌可经血行扩散,一般血培养不易发现,易漏诊或误诊。真菌感染后易导致血管栓塞和组织进行性坏死。



8.试述毒血症、菌血症、脓血症和败血症的定义。

(1)毒血症:是指由于大量毒素进入血液循环,可引起全身中毒症状。

(2)菌血症:是指少量致病菌侵入血液循环内,而又被人体防御系统所消灭,不引起全身中毒反应。

(3)脓血症:是指局部化脓性病灶的化脓性细菌栓子间歇地进入血液循环,并可在身体各处组织或器官内产生转移性脓肿。

(4)败血症:是指细菌自局部病灶进入血液循环中,迅速大量繁殖,产生大量毒素,可引起严重全身中毒症状。



9.试述破伤风的病理生理改变。

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杆菌所产生的外毒素所致的毒血症。外毒素包括痉挛毒素和溶血毒素两种。

(1)痉挛毒素:进入血液后与血清球蛋白结合,达脊髓前角灰质,引起全身横纹肌紧张性收缩,产生阵发性痉挛,最初出现是嚼肌痉挛,以后顺序为面肌、颈项肌、背腹肌肌群、四肢肌群、膈肌、肋间肌等收缩痉挛。

(2)溶血毒素:可引起局部组织坏死和心肌损害。



10.破伤风的预防措施有哪些?

(1)主动免疫:注射破伤风类毒素。①基础注射:3次。第1次0.5mL,以后2次各为lmL。两次之间,间隔4~6周。②强化注射:第2年再注射lmL,以后每5~10年再重复强化注射1次。

(2)被动免疫:伤员过去若未曾做过主动免疫,应予被动免疫。注射破伤风抗毒素(TAT)1500U,或注射人体破伤风免疫球蛋白250—500U。



11.试述破伤风的治疗原则。

(1)消除毒素来源:彻底清创,清除坏死组织和异物,敞开伤口引流,用3%过氧化氢冲洗伤口。

(2)中和游离毒素:T.A.T.2万~5万U,加人5%葡萄糖注射液500~1000mL中静脉滴注,每天1次,共3~5天。

(3)控制和解除痉挛。

(4)保持呼吸道通畅:如抽搐频繁,应早期做气管切开。

(5)防治并发症:补充水和电解质。

(6)应用青霉素可抑制破伤风杆菌,预防肺部并发症。



12.试述气性坏疽的临床表现及诊断要点。

(1)临床表现:①患肢胀痛剧烈。②局部肿胀明显,压痛剧烈。③病情进一步发展,局部肌肉坏死,流出稀薄恶臭的浆液性血性分泌物。④伤口周围皮肤有捻发音。⑤全身中毒症状明显,如高热、脉搏快速。⑥进行性贫血。

(2)诊断要点:①典型临床表现。②伤口分泌物涂片检查有大量革兰阳性杆菌。③白细胞计数减少。④X线照片显示病肢肌群间有气体。⑤细菌培养出产气荚膜杆菌可确诊。



13.试述气性坏疽的治疗原则。

(1)彻底清创:切除所有坏死组织和无生活力的肌肉,彻底敞开伤口引流。

(2)高压氧治疗:可提高组织含氧量,抑制气性坏疽杆菌的生长繁殖,疗效显著。

(3)大剂量有效抗生素的使用:如青霉素1000万U/d,甲硝唑2g/d。

(4)支持疗法:输血,纠正水、电解质代谢失调,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饮食。



14.试述清创术的要求。

清创术的要求是:①清除伤口内的污物和异物。②彻底止血。③切除失去活力的坏死组织























































献花(0)
+1
(本文系qq1122787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