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论文张爱玲《金锁记》
2013-06-08 | 阅:  转:  |  分享 
  
《金锁记》中张爱玲女性视角下的人性关注

电气工程系127班李志良2012190709

摘要:在《金锁记》中张爱玲以女性作家的视角将人性关注的笔触伸到了传统中国最为禁忌和敏感的地方:情爱和金钱。曹七巧常年带着黄金枷锁关在与情爱隔绝的牢笼里,她是压抑的情欲和变态的金钱欲支配下的女奴。人性中的真、善、美在她身上逐步消失殆尽,丑、恶、毒成为她的本性。张爱玲以一个女性的思维和感受叙述了曹七巧的故事,将旧时代里女性的一些真实心声推到了世人面前,这与男性作家站在反封建的立场上叙述女性的悲剧不同,与男性对女性的同情和怜悯也不同。张爱玲无关时代的创作使自己的作品远远超越了时代,将特定时代的风貌和特定时代下的人性、人的生活百态不显山、不露水地描绘了出来。张爱玲对女性心理游刃有余的把握,以及她用女人的眼光对男性的打量,使她触碰到了血淋淋的现实人性。

关键词:张爱玲《金锁记》曹七巧女性视角人性



张爱玲生于末代衰败的官宦之家,长于十里洋场上海,成于战争,伤于风云莫测的政治,死于异域之邦美国。她的创作丰富了汉语文学,同时也使一个时代多了一个不同角度的剪影。她接受过良好的教育,母亲和姑妈留过学,这样她接受了很多关于人性、人权、女权的思想,这些为她写出一个个个人主义下的女性悲剧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金锁记》是张爱玲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发表的一篇中篇小说,是张爱玲广受好评的作品之一。《金锁记》最能体现张爱玲文学创作的风格,以及她独有的思想观念。在《金锁记》里她用文字精确转述了一些精于细微的女性心理,同时,在刻画男性形象时她表达了对日常生活中平庸的男性们从心底里的嗤之以鼻。在陈述女性命运悲剧时身为女性的张爱玲又表现出了超越悲悯的冷静。她个人主义支配下的创作,使人读完《金锁记》后内心受到强烈的撞击。

封建社会最为忌讳的就是情爱,对情爱讳莫高深,而同时封建社会最为放纵的也是情爱。女人是不可以明目张胆地追求情爱的,然而追求情爱又是人的本性,这种本性得不到适当的引导,适当的宣泄和合理的处理压抑在个人的精神中,长此以往,人性就畸形和变态了。爱情和婚姻是一个生命最需求的养分,缺乏这种养分成长的生命个体多多少少都会畸形,尤其对于一个囚禁在家、别无寄托的女人来说爱情婚姻不幸,剩下全部的生活就都显得没有意义了。

在《金锁记》中张爱玲以女性作家的视角将人性关注的笔触伸到了传统中国最为禁忌和敏感的地方:情爱和金钱。曹七巧常年带着黄金枷锁关在与情爱隔绝的牢笼里,她是压抑的情欲和变态的金钱欲支配下的女奴。人性中的真、善、美在她身上逐步消失殆尽,丑、恶、毒成为她的本性。张爱玲以一个女人的思维和感受叙述了曹七巧的故事,将旧时代里女性的一些真实心声推到了世人面前,这与男性作家站在反封建的立场上叙述女性的悲剧不同,与男性对女性的同情和怜悯也不同。张爱玲无关时代的创作使自己的作品远远超越了时代,将特定时代的风貌和特定时代下的人性、人的生活百态不显山、不露水地描绘了出来。张爱玲对女性心理游刃有余的把握,以及她用女人的眼光对男性的打量,使她触碰到了血淋淋的现实人性。“她真实的可怕”。

张爱玲的作品里没有教条、批判之类的东西,有的只是她所写那个时代里浓浓的人情味,即便那人情味是压抑的。朱光潜先生曾经说:“在文艺作品中人情味就是人民所喜闻乐见的东西。有谁爱好文艺而不求其中有一点人情味呢?”【1】“无论在中国还是在外国,最富于人情味的主题莫过于爱情。”【2】《金锁记》是再平凡不过的饮食男女的故事。写了主人公曹七巧对现实婚姻不幸的苦闷、由个性好强、强烈自尊而生的嫉妒和刻薄、矛盾的爱情观和变态的金钱观下的可笑又可恶的言行。文章没有时代的重大问题、没有揭露社会弊病的目的(不写当时惊天动地的大事革命、战争、社会变革带来的利弊)。所写的只是一些凡人原原本本的生活(姜公馆上下男女老少的日常生活状态,吵嘴、闹别扭、分家、娶媳妇、生孩子),全是人的基本生活,生活本来的样子。思想没有多么地深远、多么地悲天悯人。所有的思想和人物心理就只是真实生活中人为自己的打算,人最真实的心理活动。正是张爱玲的这种不带使命感、不带批判、不带任何揭露意图的创作,让她的作品意义深远。傅雷曾经说:“《金锁记》是张女士截止目前为止的最完满之作,颇有《狂人日记》中某些故事的风味。至少也该列为我们文坛最美的收获之一”。【3】

张爱玲的人性关注,关注的便是人基本的情爱需求。她所写的都是时代中最平凡的男男女女的情爱,只是她笔下的情爱,没有感人肺腑和惊天动地,情爱就跟逛街选衣服一般。《金锁记》是一个有着不幸婚姻的女子的情爱渴望,但这篇文章里是没有情爱的,它是得不到爱情的人的苦闷。假如得到爱情是天堂,那么《金锁记》所写的是一帮用去往天堂的幻想“一级一级走到了没有光的所在”的人。【4】在这个关注的过程中张爱玲无意中写出了旧时代女人完整的不幸。旧时代的女人经济上不独立,又无事可干,成为专业的“女结婚员”,可是这又是不能自主的,在男权社会里听从于封建家长的安排。女人是不成人的,受压抑的,人性便在压抑中扭曲,扭曲的人性又去毁灭更多的人性,甚至是人的生命。没有人权的阶级社会,黑暗、恐怖就这样在恶性循环中形成了,比起刻意而为的揭露、批判,张爱玲的这一剂药对深深麻痹的国民而言药性才猛。

一女性对女性存在的审视

从《红楼梦》开始到新中国成立前文学作品中的女人是万艳同悲、千红一哭的命。但凡写到旧社会的黑暗,批判封建社会的吃人性,往往先唱的就是女人的苦命戏。相对于男性作家的书写而言,张爱玲笔下的女性悲剧是另一番模样,人物更显得丰满,也更贴近女人的真实生存状态,更接近女性真实的内心世界。

看张爱玲笔下的曹七巧能让人看到窒息。一个行为是个疯子,内心又不疯,甚至还有些纯粹的女性,大家庭的生活、家长的绝对权威、包办婚姻、男尊女卑的伦理秩序最终将她变成了一个恶毒的魔鬼。曹七巧作为一个人那些本能的、人性的东西,万分的想要却又只能拼着命压抑在心底,这是悲的,可是她刻薄、没有公德心的一张嘴又是可恶的,她逼死儿媳,断送儿女的幸福,她还是狠毒的。她是的的确确有可恨之处的可怜人。

鲁迅曾说:“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凭借蒙太奇的作用,享有时空的极大自由,构成与实际生活中的时间空间并不一致的时间和空间。







献花(0)
+1
(本文系紫苑867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