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x线基本知识问答
2013-06-08 | 阅:  转:  |  分享 
  


1.何谓医学影像学?

医学影像学是在放射诊断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除传统X线检查法外,尚包括CT、MRI、DSA、ECT、B超和热像图等成像技术。这些成像的应用原理和方法虽不相同,但以影像诊断疾病是共同的,这些成像技术的关系非常密切,结合在一起,可以取长补短,互相补充,进一步扩大了检查范围,提高了诊断质量,并且逐步形成了现代医学影像学体系。在医学影像学的推动下,还促进了介人性放射学的发展,使医学影像学和治疗学更加紧密地结合,扩大了影像学科的临床应用领域。



2.X线是怎样发生的?临床应用的X线有哪些特性?

高速运行的电子群突然受阻,便发生X线。X线发生装置主要有X线管、变压器和操纵台。X线管阴极灯丝通电后产生电子群,变压器向X线管两端提供高电压,驱使电子群向阳极高速度运行,并撞击在阳极靶面上,其动能转换为99.8%的热能和o.2%的X线。临床应用的X线特性如下。

(1)穿透性:和X线管管电压有关,管电压愈高,产生的X线波长愈短,穿透性愈强,穿透性是X线成像的基础。

(2)荧光效应:X线可激发荧光物质,产生肉眼可见酌荧光,这是X线透视的基础。

(3)感光效应:X线可使胶片感光,形成潜影,经显影、定影处理后产生影像,这是X线摄影的基础。

(4)电离效应:X线对人体电离的程度与吸收的X线量成正比,这是X线防护和放射治疗的基础。

(5)生物效应:生物细胞特别是增殖性细胞经一定量的X线照射后可能产生抑制、损伤、甚至坏死;X线治疗就是利用生物效应的特性。



3.透视和摄片各有何优缺点?

(1)透视的优点:①可任意转动病人进行多轴透视观察。②可观察活动器官的运动功能。③操作简单、费用低廉。④立即可得检查结果。⑤可在透视监护下进行介入性操作。

(2)透视的缺点:①细微病变和厚实部位不易被透视观察清楚。②不能留下永久性纪录。

(3)摄片的优点:①影像清晰,反衬度较好。②适于细微病变和厚密部位观察。③留有永久性纪录,供复查对比、会诊讨论之用。

(4)摄片的缺点:①不便于观察活动器官的运动功能。②技术复杂,费用较高。③出结果时间较长。

由上可知,透视的优点是摄片不足之处,而摄片的优点正是透视的缺点。二者只有取长补短,配合使用,才能充分发挥其诊断作用。



4.常用的特殊摄影有哪些?各有何主要用途?

(1)体层摄影:通过体层摄影装置摄取指定层面的体层像,主要用于:

①明确平片上难以显示和重叠较多的病变。②观察病变内空洞、钙化及肿块边缘情况。③检查支气管狭窄、闭塞或扩张。

(2)软线摄影:利用发射软射线的钼靶X线管进行软组织摄影,例如乳腺摄影。



5.造影检查的常用对比剂有哪些类型?主要适于何种造影检查?

对比剂分为两大类:高密度对比剂有钡剂和碘剂,低密度对比剂为气体。

(1)钡剂:为医用纯硫酸钡粉末,配制成不同浓度的混悬液,可口服或灌肠,主要应用于食管和胃肠道造影检查。

(2)碘剂:①无机碘剂:刺激性较大,现基本不用。②有机碘剂:品种繁多,分为离子型(如泛影葡胺等)和非离子型(如碘海醇、碘普胺、碘帕醇等)。泛影葡胺常用作心血管和静脉、。尿路造影。离子型对比剂具有高渗性,可引起毒副反应。非离子型对比剂具有相对低渗性、低粘度、低毒性等优点,减少了毒副反应,适用于血管造影和CT增强扫描。③碘油:碘化油用于子宫输卵管造影和肝癌介入治疗。

(3)气体:为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由于影像新技术的出现,这种对比剂现已少用。



6.如何进行碘剂过敏试验?

使用碘剂造影前,应常规做碘过敏试验,可采用下列方法之一。

(1)皮内试验:取30%试验用造影剂皮内注射0.1mL,10~15分钟后局部红肿范围超过1cm,或伴有“伪足”形成者为阳性。

(2)结膜试验:将造影剂1—2滴滴人眼结合膜囊内,3~4分钟后眼结合膜充血和有刺激征者为阳性。

(3)舌下试验:以造影剂数滴滴于舌下,5分钟后感唇麻舌胀者为阳性。

(4)口服试验:5%~10%碘化钾溶液5~10mL口服,每天3次,连续2—3天。阳性反应包括结合膜充血、流涎、恶心、呕吐、手麻和皮疹等。

(5)静脉试验:30%试验用造影利lmI。静脉注射,观察1分钟,阳性者有恶心、呕吐、荨麻疹等,严重者可出现休克。

值得注意的是碘剂过敏试验阴性者,造影过程中仍有可能出现严重反应,故应加强防范。



7.碘剂过敏反应有哪些表现?如何防治?

碘剂过敏反应分为轻度反应和重度反应。

(1)轻度反应:可有荨麻疹、面潮红、流涎、喷嚏、流泪、胸闷、气急、腹痛、恶心、呕吐和头昏头痛等症状。轻度反应多在短时间内自行缓解,无需特殊治疗处理。

(2)重度反应:①喉头和支气管痉挛,引起气喘和呼吸困难。②神经血管性水肿,可见大片皮疹,皮肤、粘膜出血及肺水肿等。③过敏性休克、昏迷、抽搐等。④心脏停搏。

重度反应需紧急治疗,对神经血管性水肿者可肌内注射异丙嗪25~50rng。喉头或支气管痉挛者,皮下注射或肌内注射0.1%肾上腺素o.5~1.0mL,或氨茶碱0.5~1.5g或喘定1~2g置于生理盐水或葡萄糖液2000—4000mL中静脉滴注。静脉滴注氢化可的松100~400mg或肌内注射地塞米松5~10mg,以抑制机体的过敏反应。除此以外,根据情况予以输氧、气管插管、人工呼吸、心脏按压、抗癫痫和抗休克治疗。

(3)碘剂过敏的预防措施:①仔细询问过敏病史和药物过敏史,做好碘过敏试验。②经静脉注射碘剂造影时,先注入lmL造影剂,观察1~2分钟,无不良反应再继续注射。③用药量根据病人体重、年龄和体质情况而定,不可随意加大造影剂用量。④造影检查前口服泼尼松或氯苯那敏,造影前1小时再肌内注射苯海拉明50mg,可减少大剂量和快速注射造影剂的危险性。⑤对高危人群宜使用非离子型造影剂。



8.如何正确书写X线检查报告?

规范化的X线诊断报告书应当包含以下的内容:

(1)一般项目:病人姓名、性别、年龄、X线号、检查和报告日期、住院或门诊号、申请科室、病室和床位、检查方法、投照部位和位置、照片顺序等均应逐项填写清楚。

(2)叙述部分:应在全面观察基础上,分清主次,按顺序描述异常X线所见,与诊断有关的阴性结果也应加以说明。复查时应与原片进行对比。需要时辅以简明示意图。

(3)诊断意见:应以X线表现为依据,结合有关的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和逻辑推理,以得出客观的诊断结论。临床和X线表现典型者肯定诊断,X线缺乏特征性时可结合临床诊断,临床和X线均无特征性而难以下结论时可提出某种或某些诊断可能性,以及进一步检查的建议。

总之,X线检查报告书是一份重要的临床档案资料,必须认真书写,要求文字简洁,语句通顺、表达准确、字迹端正,并且要用正楷签名。



9.如何做好X线检查时的防护?

(1)工作人员的防护:①充分利用各种防护器材,例如铅围裙、手套和防护眼镜等。②控制原发射线,例如选择适当的曝光条件,缩小照射野,透视前暗适应,间断透视缩短曝光时间等。③减少散射线:例如加强X线管的消散措施,按标准设计机房,扩大散射线的分散面并削弱其强度。④定期健康检查。

(2)受检病人的防护:①皮肤至焦点距离不得少于35cm。②非投照野用铅橡皮遮盖,尤其是生殖腺和胎儿,避免对怀孕妇女进行腹部照射。③缩小检查野,减少照射次数,避免短期内多部位重复检查。



10.何谓选择性血管造影?何谓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1)选择性血管造影:是指经皮穿刺动脉或静脉置人导管,在电视屏监护下,将导管选择性送人靶血管内,注射造影剂进行血管造影的方法。由于是向靶血管内直接注射,造影剂用量较小,血管显影清晰,诊断质量提高,并可进行血管介入性治疗操作。

(2)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是利用电子计算机处理数字化的影像信息,以消除重叠的骨骼和软组织影,突出血管影像。数字减影是DSA的基础。DSA检查方法有两种:静脉法(1VDSA)和动脉法(1ADSA)。

IVDSA又分为中心静脉法和周围静脉法,前者是将导管置人腔静脉或右心房注射造影剂;后者是直接穿刺周围静脉,注射造影剂。IADSA也分为选择性或非选择性血管造影法。非选择性血管造影置导管于主动脉内;选择性血管造影置导管于靶动脉内。IADSA因为减少了血管的重叠,能显示较小的血管,造影剂用量减少,毒副反应降低,影像质量进一步提高。



11.试述何谓电子计算机体层摄影(CT)及其适应范围。

CT是利用X线对人体扫描所获取的信息,经电子计算机进行数字化处理并重建图像,比传统X线检查方法的密度分辨率显著提高,能够分辨各种软组织结构间的微小密度差异,因而扩大了X线的检查范围,提高了图像质量,并促进了现代医学影像学的发展。CT扫描的适应范围主要是:

(1)检查颅内疾病:如脑外伤、出血、梗塞、肿瘤、感染、变性和先天性畸形等的诊断,同时也可诊断某些脊椎、椎间盘和椎管内疾病。

(2)检查眼耳鼻喉疾病:如对眼眶、鼻窦、鼻咽、喉部、中内耳等疾病诊断很有帮助。

(3)检查胸部疾病:可早期发现肺癌及肺、胸膜和纵隔的原发和转移瘤,但需在胸部平片基础上有目的地进行。

(4)检查腹部和盆腔疾病:常需与B超结合进行检查。



12.简述磁共振成像(MRl)及其临床应用价值。

MRI是利用原子核在磁场内所产生的信号经计算机重建图像的新一代成像技术,可使某些CT扫描不能显示的病变成像显影,当前MRI的临床应用日益广泛,其主要用途如下。

(1)颅内疾病特别是鞍区、后颅窝和脊髓病变的显像明显优于CT。

(2)直接显示心脏大血管内腔,观察其形态学变化,可在无创伤条件下进行。

(3)骨关节和肌肉系统疾病的显像比CT清楚。

(4)对纵隔、腹部和盆腔疾病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但对肺部和胃肠道疾病的诊断作用有限。

(5)增强MRI能进一步提高其敏感性,造影剂可采用Gd-DTPA。



13.与CT相比较,MRI有哪些优缺点?

(1)MRI的优点:①除显示解剖形态变化外,尚可提供病理和生化方面的信息,其应用前景更加广泛。②软组织的分辨率比CT高,图像层次丰富。③可取得任意方位图像,多参数成像,定位和定性诊断比CT更准确。④无骨骼伪影干扰。⑤消除了X线辐射对人体的危害,且无碘剂过敏之虞。

(2)MRI的缺点:①成像速度比CT慢,费用高。②骨皮质病变和钙化病变的显像不如CT有效。③安装有假肢、金属牙托和心脏起搏器等病人不宜行此项检查。④可出现幽闭恐怖症。



14.何谓介入放射学?包含哪些内容?

介入放射学是在医学影像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学科,由Wallace在1976年所倡导,其核心是将影像诊断和治疗有机地结合起来,应用非手术方式为病人解除疾苦。介入放射学分为血管介入法和非血管介入法两大类。

(1)血管介入法:①经导管栓塞术:用以控制大出血、动静脉瘘、动脉瘤、血管畸形的治疗以及内科性脾、肾切除等。②经皮血管形成术(PTA):用以治疗动脉硬化、纤维肌发育不良、大动脉炎和肾移植术后动脉吻合口狭窄等。③血管内药物灌注:例如灌注血管收缩剂控制食管静脉曲张、胃及十二指肠溃疡以及结肠憩室炎的出血,灌注抗癌药物治疗恶性肿瘤。④心脏介入性治疗:例如球囊导管扩张二尖瓣狭窄和肺动脉瓣狭窄,经导管栓塞动脉导管未闭和修补房间隔缺损等。⑤其他:例如经颈静脉行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TIPS),就是治疗门脉高压的一种新方法,即在肝静脉与门静脉之间,放置支撑器,分流门静脉血流人体静脉。

(2)非血管性介入法:①穿刺活检:用于胸腔、腹腔、骨骼、眼眶、甲状腺和乳腺等的活检。②抽吸引流:用于胆道和尿路阻塞、囊肿、脓肿和血肿引流,并可经引流管或造瘘口灌注药物治疗。③结石处理:胆道和尿路结石的溶石、碎石和取石。④椎间盘突出症:经皮髓核切吸术。⑤立体定位丁刀治疗等。



15.X线摄影为何要使用滤线器,使用中应注意些什么?

X线通过人体后,产生波长更长、方向不定的续发射线即散射线。原发射线的能量越大,穿透的组织越厚,投照的条件越高,所产生的散射线也就越多。散射线同样具有荧光和摄影作用,可使胶片感光,使影像的反衬度和清晰度下降。为了减少和消除散射线在投照中产生的不良影响,最有效的办法是使用滤线器。使用滤线器应注意如下事项:

(1)滤线器有平行式和聚焦式之分,使用聚焦式滤线器时,应注意面向焦点方向,不可反置,以免大量的原发射线被吸收。

(2)滤线栅放置应平行于片盒,其中点应对准胶片中心,使胶片感光均匀。

(3)焦—片距一般不大于或小于滤线器半径的25%。

(4)X线中心线应对准滤线栅横径之中点投照,倘若X线中心线偏离滤线器中点4cm投照,X线将被吸收20%左右,偏离8cm时X线被吸收50%以上。

(5)倾斜角度X线投照,应沿滤线器铅条纵行方向倾斜,以免原发射线与铅条成角被吸收。

(6)X线通过滤线栅后被部分吸收,故应适当增加曝光条件。

(7)使用单向活动滤线器,调节滤线器的移动速度,使其移动时间比曝光时间略长。



16.X线摄影为何要使用增感屏?使用时应注意些什么?

(1)增感屏是X线摄影不可缺少的辅助设备,具有以下作用:①增加X线对胶片的感光作用。一张使用增感屏投照的X线照片,其感光作用90%以上是由增感屏增益,而X线直接感光作用不足10%。②可显著地提高影像的反衬度。③减少X线管的负荷,并相应地扩大X线机的应用范围。④曝光时间缩短,有利于肢体固定,减少活动器官对影像清晰度的影响,同时也减少了病人和工作人员所受X线辐射量。

(2)增感屏容易损坏,在使用时应倍加爱护,否则,不仅缩短使用寿命,而且使照片上出现伪影。使用中应注意的事项:①增感屏应放置在空气相对湿度为65%~80%的通风干燥处,防止受潮发霉,影响增感效果。②高温可使增感屏的作用下降,而且易产生燥裂,故应存放在10~C~35~C室温中。③避免因强光直接照射而导致加速增感屏的老化。④在气温和湿度过高条件下,胶片应随装随用,防止胶片与屏面粘连。⑤增感屏应经常保持关闭状态并立放,以防污染,并定期清洁保养。如果屏面损坏或老化,应及时处理或更换。



17.什么叫做感光效应(PE)?它和哪些投照因素有关?

感光效应是指X线对胶片感光作用的大小,显示为胶片上曝光的强弱。影响感光效应的主要因素是管电压(V)、管电流I、曝光时间t及焦—片距(D),它们之间的关系是:PE=I·t·Vn/D2

即感光效应(PE)与管电流(I)、曝光时间(t)以及管电压(V)的n次方成正比,而与焦—片距(D)的平方成反比。



18.X线管焦点、受检体和胶片间相互关系如何?

根据X线的几何学投影原理,在X线投照中,应使X线管焦点、物体和胶片三者中心在同一条直线上,中心线垂直于被检物体和胶片,照射野恰好能包括被检部位。它们之间的关系是:P=[d/(D—d)]·F

式中户为模糊半影大小,d为物—片距,D为焦-片距,F为有效焦点面积的大小。由式中可见,焦—片距越大,照射到胶片上的射线越接近于平行,物体投影放大率越小,影像越清晰;物—片距越小,产生的半影小,影像越清晰。故X线摄影中,要求被摄肢体或病灶尽量靠近胶片。焦—片距一般为75~100cm。心脏摄影为减少心脏放大失真,宜采取180—200cm远距离投照为宜。物-片距加大,影像放大,其放大率约等于焦—片距与焦—物距之比值,此为放大摄影的原理。



19.简述X线摄影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1)阅读申请单,核对病人姓名、性别、年龄,明确检查部位和目的要求。

(2)确定投照位置,选择适当大小胶片,安置好照片标记如X线号、日期、左右、顺序等。

(3)做好投照前的准备,除去影响投照部位的衣物,腹部摄影还应清洁肠道。

(4)摆好投照位置,病人肢体放置力求稳定舒适。选择适当的焦—片距,对好中心线。

(5)根据投照肢体厚度及病人的年龄、体质情况,选择适当的投照条件。

(6)根据投照部位合理选用滤线器或其他滤线设备。

(7)投照胸腹部时,应训练病人呼吸和屏气动作。

(8)启动机器,调节控制台上各旋钮,核对表针指示情况。曝光过程中应密切注意机器仪表指针工作状况,以便及时发现机器故障。

(9)较复杂的投照,应待X线片冲洗出并符合诊断要求时,再让病人离去。出现误差,应及时补照。

(10)填写摄影记录和各项技术条件并签名。



20.怎样制定X线摄影的曝光条件?

制定曝光条件要根据电源情况、机器性能、投照部位的组织结构和病理状态而定,可按下列具体情况实施:

(1)根据投照部位确定X线量。例如躯干和腹部为150~250mAs(毫安秒),头颅为100~200mAs,四肢和肺部为10~50mAs。

(2)根据病理状况增减千伏值。例如骨质疏松、气胸、肺气肿等应适当降低千伏值;而对骨质硬化、胸腔积液、胸膜肥厚等要增加千伏值。

(3)体重较大或体格强壮者应适当增加mas,小儿和老年人应适当降低mAs。

(4)使用遮线筒、滤线器投照应适当增加mas,不用增感屏投照应加大mAs。

(5)焦—片距不同,应适当升降mAs和千伏值。

(6)石膏固定部位投照应增加千伏值。

(7)其他如胶片感光速度、增感屏增感作用、显影液新旧和温度高低,均不同程度地影响摄影条件,并作相应的调整。



21.何谓X线照片的黑化度?它与哪些因素有关?

黑化度系指照片上的黑白度或密度,即X线片经过摄影处理后所表现的黑化程度。一张好的X线片黑化度应当适中,能清楚地显出组织的细微结构。黑化度过高或过低,都不能满意地显示出组织结构的影像。例如骨骼照片的密度太低,只能看到其轮廓,分辨不出骨小梁结构。密度太高的胸片,肺内病灶被浓黑的肺野所遮盖而不能显示。影响黑化度的主要因素是管电流,mAs增加,黑化度增加;其次是管电压、焦—片距和显影条件。



22.何谓X线照片的反衬度?它与哪些因素有关?

X线照片的反衬度系指照片上明暗之间的亮度差。组织密度差别小,影像的反衬度差;密度差别愈大,其对比度愈鲜明。影响照片反衬度的主要因素是管电压。千伏值升高,X线的穿透力增加,反衬度下降。千伏值过低,X线穿透力不足,影像的反衬度降低或丧失。其次是管电流的大小,黑化度过高或过低,显影不足或过度,都使反衬度下降。此外,散射线的影响、X线胶片变质、红灯下暴露过久均使反衬度下降。



23.试述医用X线胶片和激光胶片的大致结构。

单面药膜的胶片由保护层、乳剂层、结合层和片基组成,感光物质位于乳剂层。用于普通X线摄影的胶片为双面药膜,在片基的背面依次还有结合层、乳剂层和保护层。激光胶片为单面药膜,在片基的背面有防光晕层。



24.医学影像全面质量管理的内涵是什么?

所谓医学影像全面质量管理,就是全员参与,充分发挥组织管理和专业技术的作用,建立一整套严密完整的质量保证(qualityassurance,QA)体系和质量控制(qualitycontrol,Qc)体系,以达到合理的最低辐射量和最低医疗费用,确保影像质量、机器设备质量、放射防护质量、人员工作质量,并使成本管理等处于最佳运行状态。

(1)质量保证(QA)是一个整体性概念,即通过有计划的系统活动,力求在尽可能减少X线辐射剂量和医疗费用的同时,不断改进医学影像技术,以获得最佳影像质量来满足临床诊断的需要。

(2)质量控制(QC)是质量保证的一个完整部分,是一系列独立的技术步骤以确保影像质量的满意,即通过特定的方法和手段,对影像诊断设备及其附属设备的各项性能指标进行检测和维修,以及对影像制作过程进行监测和加以校正,从而保证获得高质量的影像。



25.什么是数字图像?它是如何形成的?

影像中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的系列亮度是离散的,每个像素点都具有确定的数值,这种由数字量组成的图像就是数字图像。它具有密度分辨率高,可进行多种后处理和存储、传输、复制方便的优点。首先成像主体对连续的模拟信号在一个空间点阵上进行离散取样,然后通过模/数转换器将采集所得到的模拟信号进行量化处理,即把原来连续变化的灰度变成量值上离散的灰阶等级,编码送入计算机内运算、处理和储存,最终还是要通过数/模转换器将计算机内部代表灰度等级的这些二进制数值转变为视频电压,形成模拟的视频影像供人判读。



26.根据平板探测器的类型,数字化X线摄影系统(DR)分为哪几种?

(1)直接数字化X线成像(DDR):为非晶硒平板探测器。

(2)间接数字化X线成像(1DR):为非晶硅平板探测器。

(3)CCDX线成像:为电荷耦合器件(CCD)探测器,多用于DSA和胃肠X线机。

(4)多丝正比电离室X线成像:它的探测器由多丝正比电离室和数据采集系统组成,无需模/数转换器,主要用于胸部X线摄影。



27.什么是PAGS?简述其工作原理。

(1)PACS的含义:是图像存储与传输系统(picturearchivingandcommu-nicationsystem)的英文首字母组合。一套完整的PACS必须包括:①数字化图像的采集。②网络的分布。③数字化影像的管理及海量存储,④图像的浏览、查询及硬拷贝输出。⑤与医院信息系统(HIS)、放射信息系统(RIS)的无缝集成。

(2)PACS的工作原理:由不同来源的成像设备产生病人的诊断及相关信息,通过网络(如局域网)把图像传送到数据库,图像在数据库的管理和控制下以不同形式储存,通过自动路由或预提取,将图像自动送达指定的工作站点,或通过网内不同工作站以一定的方式查询、检索,图像从存储数据库中通过网络传送至终端显示器,即可观看到同一病人的多幅图像,或同时观看来自不同成像设备的多幅图像。它遵从的国际标准协议有DICOM3.0技术标准(用于图像数据交换)和HL7技术标准(用于文本数据交换)。



28.试述CT成像的基本原理。

CT是用X线束对人体某部一定厚度的层面进行扫描,由探测器接收透过该层面的X线,转变为可见光后,由光电转换变为电信号,再经模拟/数字转换器转为数字,输入计算机处理。经数字/模拟转换器把数字矩阵中的每个数字转为由黑到白不等灰度的小方块(像素),并按矩阵排列,即构成CT图像。



29.什么是矩阵和像素?

矩阵是由纵横排列的直线相互垂直相交而成,一般纵行线数与横行线数相等,各直线之间有一定的间隔,呈栅格状,其实它只是一个数学概念。矩阵中被分隔的小单元称为像素,它是数字图像的最小单位。视野不变,矩阵越大,像素数目就越多,像素尺寸变小,图像的空间分辨率不断提高,但密度分辨率会逐渐下降。



30.什么是密度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

密度分辨率是指在低对比度下,图像对两种组织之间最小密度差别的分辨能力。空间分辨率是指在高对比度下,密度分辨率大于10%时,图像对组织结构空间大小的鉴别能力。常用每厘米或每毫米的线对数表示。



31.何谓窗口技术?

窗口技术是指在所有灰度等级的全量程中显示某部分的灰阶,用以增强观察者感兴趣的那部分灰阶的对比度。所有数字图像都有此功能,如CR、DR、DSA、CT以及MRI等。它是通过调节窗宽和窗位来实现的。窗宽表示显示信号强度值的范围。窗宽越大,图像层次越丰富;窗宽越小,图像层次越少,对比度增加。窗位是指图像显示过程中代表图像灰阶的中心位置。窗宽一定时,窗位越高图像越黑,窗位越低图像越白。



32.什么是CT值?

CT值表示的是一种相对密度,它以某种物质的衰减系数与另一种参考材料(水)的衰减系数相比较而得出,单位为HU。其公式如下:CT值=。其中μ为被测物质的吸收系数。各种物质的吸收系数可查表获取,例如骨皮质的吸收系数为2.0,空气的吸收系数为0,水的吸收系数设定1.0。1000为分度因数。



33.什么是部分容积效应?

部分容积效应是指在同一扫描层面内,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密度的组织时,其所测得的CT值是它们的平均值,而不能真实地反映其中任何一种组织的真实CT值。可以通过减薄层厚来减轻部分容积效应。



34.解释螺距的定义。

螺距的本义是指相邻两螺圈之间的距离,在螺旋CT中被定义为扫描时移床速度与准直宽度之比,是一个无纲量的数值,用公式表示:螺距=移床速度/准直宽度(移床速度是指单位时间内X线球管每旋转一周检查床所移动的距离,单位为mm/s)。



35.何谓延时时间?列出腹部脏器CT扫描时的一般延时方案。

从开始注射对比剂到扫描开始的这段时间称为延时时间。

腹部CT扫描:对比剂总量80~100mL、注射速率为2~3mL/s。肝脏、脾脏常采用三期扫描,动脉期延时25~30秒,门脉期延时60~70秒,平衡期延时85—90秒。若怀疑肝血管瘤,则扫描将延时3~5分钟或更长。胰腺采用双期扫描,胰腺期延时35~40秒,肝脏期延时65~70秒。肾脏扫描通常扫三期,皮质期延时25~30秒,皮质髓质期延时60~70秒,肾盂期延时3~5分钟。



36.什么叫CTA?

CTA即CT血管造影。其基本原理是在以螺旋CT进行一次连续快速的容积扫描的同时,静脉快速推注对比剂,使血液增强。所采集的容积数据,用计算机进行三维图像重建而使血管显影。常用的三维重建技术包括容积显示(VR)、最大密度投影(MIP)、表面阴影显示(SSD)等显示方法。



37.什么是T1,弛豫时间和T2弛豫时间?

弛豫是指高能态自旋质子释放电磁波,恢复到激励前平衡状态的过程。

(1)Tl弛豫时间:被称为纵向弛豫时间,是指纵向磁化矢量恢复至平衡态的63%时所经历的弛豫时间。

(2)T2弛豫时间:又称横向弛豫时间,是指横向磁化矢量衰减至其最大值的37%时所经历的时间。



38.什么是重复时间(TR)和回波时间(TE)?

(1)重复时间(TR):是指脉冲序列执行一次所需要的时间,也就是从第一个RF激励脉冲出现到下一周期同一脉冲出现时所经历的时间。

(2)回波时间(TE):是指第一个射频脉冲到回波信号产生所需要的时间。短TR和短TE产生Tl加权图像,长TR和长TE产生T2加权图像,长TR和短TE产生质子密度加权图像。



39.列表简述人体不同组织TlWI和T2WI上的灰度特点。

图略



40.何谓MRA?试述其常用成像方法之特点。

MRA即磁共振血管造影。利用各种磁共振技术使血管显影,可观察血管的形态、大小、分布,还可用于测量血流速度。MRA方法有:一种不需要使用对比剂,又分时间飞越法(TOF)和相位对比法(PC)。另一种需要注射对比剂,即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CE-MRA)。



41.什么是BOLD脑功能成像?

BOLD脑功能成像即血氧水平依赖性成像。通过MR信号反映脑血氧饱和度及血流量的变化,间接反映神经元的能量消耗,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神经元的活动情况。采用外刺激法,用平面回波序列检测脑血氧饱和度及血流量的变化,从而显示特定的与刺激相关的脑功能部位。



42.什么是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是一种基于显示细胞水平水分子运动状态的技术。人体组织中水分子在体内呈侧向运动(布朗运动),DWI就是在常规MRI序列的基础上,在X、Y、Z轴3个互相垂直的方向上施加弥散敏感梯度,从而获得反映体内水分子弥散运动状况的MR图像。



43.什么是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是利用组织中水分子弥散的各向异性来探测组织微观结构的成像方法,是通过观察随弥散梯度脉冲方向改变而发生波动的弥散值大小来标记和描绘水分子的各向异性。脑白质的弥散在平行神经纤维方向要比垂直纤维走向得更快一些,即弥散最快的方向指示纤维走行的方向。



44.什么是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

答: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即Gd-DTPAT2。灌注成像。当注入顺磁性对比剂(Gd-DTPA)后,应用EPI技术测出对比剂通过脑组织所引起的T2。下降的时间密度曲线,从而反映局部脑血流灌注情况。主要评价参数:①峰值时间(PT)。②平均通过时间(MTT)。③局部脑组织血容量(rCBV)。④脑组织血流量(rCBF)。



45.什么是磁共振波谱分析?

磁共振波谱分析是利用MR中的化学位移来测定分子组成及空间构型的检测方法,可检测细胞内许多与生化代谢有关的化合物,提供细胞内化学代谢的信息。把兴趣部位的MRS灰阶化,即成为磁共振波谱成像(MRSl)。1HMRS主要用于观察脑的代谢情况;31PMRS主要用于观察心肌和前列腺的代谢情况。



46.磁共振水成像是指什么?

磁共振水成像(MRH)系采用快速自旋回波等序列,利用重T2WI和脂肪抑制、流动补偿等技术,而使水呈高信号,并经三维重建显示含水器官如胰胆管、泌尿系、椎管、内耳淋巴囊、涎腺管、输卵管图像及精囊曲管图像等,小肠及结肠注水后也可显示。



47.磁共振检查的禁忌证有哪些?

(1)带有心脏起搏器、神经刺激器、胰岛素泵、人工心脏瓣膜等的病人。(2)带有动脉瘤夹者(非顺磁性如钛合金除外)。(3)有眼内金属异物、内耳植入金属假体、金属假肢、金属关节、铁磁性异物(弹片等)者。(4)妊娠3个月内的早期妊娠者。



48.何谓骨龄?有何临床意义?

骨骼生长发育过程中,骺软骨出现二次骨化中心和骨骺线消失的时间称为骨龄。测量骨龄可了解骨骼的生长发育状况。与正常标准骨龄相比较,可提示骨骼生长发育过程的过速或迟缓。骨龄迟缓常见于克汀病、侏儒症、佝偻病、慢性营养不良等。骨龄提前见于肾上腺皮质增生或肿瘤、生殖细胞瘤和血友病等。正常骨龄因种族、地区和性别而有所差异,故正常标准有一定的范围,应用时应充分考虑这些因素。



49.关节的基本解剖结构包括哪几个部分?试说明在X线上所见到的关节间隙包括哪些结构?

关节的基本解剖结构包括关节骨端、关节囊和关节腔。在X线上所见到的关节间隙包括:①关节软骨。②关节盘。③潜在的关节腔及少量滑液。



50.试述骨骼常见的几种基本病变。

骨骼常见的基本病变有:①骨质疏松。②骨质软化。③骨质破坏。④骨质增生硬化。⑤骨膜反应。⑥软骨钙化。⑦骨质坏死。⑧骨骼变形。⑨骨内矿物质沉积。



51.长骨囊状膨胀性病变有哪些可能性?

(1)良性肿瘤:如巨细胞瘤、内生软骨瘤、非骨化性纤维瘤、软骨粘液样纤维瘤和血管瘤等。

(2)恶性肿瘤:软骨肉瘤、浆细胞瘤、网织细胞肉瘤和转移瘤等。

(3)其他:骨囊肿、动脉瘤样骨囊肿、嗜酸性肉芽肿和骨结核等。



52.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可采用哪些测量方法诊断?

(1)帕金(Perkin)方格:通过双髋“Y”形软骨中心作一横线,再由髋臼外上缘作该线的垂线,将髋关节分为4个象限,正常时股骨头骨骺应位于内下象限内。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时,股骨头骨骺位于外上象限。

(2)沈通(Shenton)线:正常时闭孔上缘与股骨颈内缘连成一自然圆滑的弧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时,此弧线不连续。

(3)髋臼角:先作髋臼上下缘的切线,再通过双侧“Y”形软骨作直线,两线的夹角即为髋臼角。正常时髋臼角在新生儿小于34°,3岁时为20°,成人为10°。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时,髋臼发育不良,髋臼角可达50~60°。

(4)髂颈线:髂前下棘下方外缘与股骨颈外缘正常连成一弧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时此线不连续。



53.X线如何诊断脊椎滑脱?

一般为第5腰椎向前滑脱,在腰骶椎侧位片上应用迈尔丁(Meyerding)

法测量,将第1骶椎上缘平分为4等份,根据第5腰椎后下缘所处位置,分为一至四度滑脱。脊椎斜位上,根据椎弓有无崩裂可将脊椎滑脱分为真性和假性滑脱,后者由于椎间小关节松弛、脱位或破坏所致。真性脊椎滑脱存在椎弓崩裂,斜位片上显示椎弓峡部有带状裂隙负影,有时候侧位及正位片亦能显示。



54.长骨骨折移位如何判断?分析骨折应注意些什么?

(1)长骨骨折移位判断:长骨骨折移位是以骨折近端为准,来确定骨折远端的移位方向,包括①横行移位:指向前、后、内、外的平行移位。②纵行移位:沿纵轴方向的重叠和分离移位。③成角移位:骨折端纵轴线相交成角,角尖指示成角的方向。④旋转移位:骨折端沿纵轴旋转,可根据解剖标志判断旋转方向和程度。

(2)骨折分析注意事项:包括①骨折的部位和类型。②骨折移位情况,是否累及关节。③骨折的性质是外伤性、疲劳性或病理性。④新鲜或陈旧骨折:陈旧骨折应注意有无骨痂形成,有无骨折愈合不良、不愈合或畸形愈合,有无合并骨坏死或感染等。



55.椎体压缩见于哪些情况?如何鉴别?

(1)外伤:好发于胸腰椎,椎体呈楔形压缩,密度增加,或有碎骨片分离,椎间隙正常。

(2)结核:好发于胸椎,其次为腰椎,相邻椎体受累,椎骨破坏,椎体压扁呈楔形,椎间隙变窄,椎旁或腰大肌冷脓肿形成。

(3)转移瘤:单个或多发椎骨破坏,多发呈跳跃式,椎体和附件同时受累,椎体压缩呈楔形,椎间隙通常正常。

(4)老年性骨松变:广泛性骨质疏松,椎体压缩程度不一,由轻度楔形至典型鱼尾状,椎间隙正常。

(5)椎体骨软骨炎:好发于下胸椎,单椎受累,呈扁平银币状,前后径加宽,密度增高;椎间隙正常,修复期可变窄。

(6)其他:化脓性脊椎炎、嗜酸性肉芽肿、巨细胞瘤、血管瘤、骨髓瘤和骨肉瘤等,但很少见。



56.何谓颈椎病?X线表现如何?

颈椎病系指颈椎退行性变。由于椎间盘、小关节软骨退行性变,引起骨质增生和韧带钙化,压迫和刺激脊神经根、脊髓和椎动脉,产生相应的临床症候群。

颈椎病的X线表现:以颈5和颈6为明显,椎体缘及小关节突骨质增生,椎间孔变小、变形,椎间隙变窄,椎管狭窄,颈韧带钙化,颈椎生理曲度变直或后突。



57.试述骨缺血性坏死的好发部位及其X线表现。

骨缺血性坏死常见于股骨头骨骺、胫骨结节、月骨、舟骨、庶骨头、椎体和椎体骺板等处,其X线表现和病期有关。

(1)坏死期:早期局部软组织肿胀,关节间隙可稍宽,随后骨质密度增高。

(2)修复期:病骨产生裂隙、不规则分节或碎裂。

(3)愈合期:病骨密度和结构恢复正常,可遗留骨骼变形及继发骨关节病。



58.急性化脓性骨髓炎的X线表现如何?

急性化脓性骨髓炎发病10一14天内,X线表现正常,或有轻微的骨质疏松、骨膜反应和软组织肿胀。此后,在干骺端出现斑点状骨质破坏区,伴有薄层状骨膜反应。病变进展时骨质破坏区融合扩大,广泛累及骨松质和骨皮质。由于骺板阻隔,骨骺很少受累。骨质破坏区有时可见小片死骨。骨膜增生反应明显,呈葱皮或花边状,少数呈垂直状或“袖口征”,骨质破坏区周围有轻度骨质增生反应。



59.试述关节结核的X线表现。

关节结核分为滑膜型和骨型两种。

(1)滑膜型:较常见,多累及大关节。早期表现为关节肿胀,病变发展时关节面边缘出现虫蚀状骨质破坏,上下关节面同时受累。进而整个关节面破坏,关节间隙变窄,可发生关节半脱位,邻近骨骼骨质疏松明显,肌肉萎缩。除非继发化脓感染,一般无骨质增生。晚期病变愈合后,多遗留纤维性关节强直。

(2)骨型:继发于骨骺或干骺端结核,故早期即有明显的骨质破坏和关节肿胀。以后可见关节间隙不对称性狭窄,关节面骨质破坏。



60.列表说明在X线上如何鉴别脊椎结核和化脓性脊椎炎。

图略



61.列表比较良性和恶性骨肿瘤的区别。

图略



62.列表比较骨囊肿与骨巨细胞瘤的区别。

图略



63.骨肉瘤分为哪几型?各型X线表现如何?

(1)溶骨型:以骨质破坏为主。X线表现呈虫蚀状、斑片状或不规则大片状溶骨性破坏区,边缘模糊,骨质增生和骨膜反应不明显,肿瘤骨少见,易发生病理骨折,软组织肿块明显。

(2)成骨型:以肿瘤骨形成和骨质硬化为主。X线表现为斑片状、磨砂玻璃状或弥漫性肿瘤骨形成及骨质硬化,骨骼增粗变形,层状或垂直骨针状骨膜反应明显,可出现“袖口征”,软组织肿块不如溶骨型明显。

(3)混合型:兼有上述两型的特点。骨质破坏区内伴有棉球状、象牙质样肿瘤骨形成及骨质硬化,骨膜反应亦较显著,“袖口征”常见。此型临床多见。



64.列表比较多发性骨髓瘤与骨转移瘤的区别。

图略



65.类风湿性关节炎X线表现如何?

类风湿性关节炎常累及四肢小关节,一般为双侧对称性多关节受累,主要X线表现如下。(1)关节周围软组织梭形肿胀。(2)关节间隙早期稍增宽(积液),关节软骨破坏后变窄。(3)关节面骨质侵蚀变模糊,且不规整。(4)关节软骨下骨质吸收、囊变。(5)关节邻近骨质疏松,可有层状骨膜增生。(6)晚期四肢肌肉萎缩,纤维性关节强直、半脱位或全脱位。



66.试述强直性脊椎炎的临床和X线表现。

(1)临床特点:强直性脊椎炎多发生于30岁以下男性,一般始于双侧骶髂关节,经腰椎向上发展蔓延。临床症状主要为腰背痛、脊柱僵硬、低热、血沉快、血清类风湿因子试验多为阴性。

(2)X线表现:早期可见双侧骶髂关节边缘模糊,关节间隙稍宽。尔后间隙变窄,关节面虫蚀状或小囊状骨质破坏。晚期出现骨性关节强直。脊椎改变为小关节间隙模糊消失,椎体前缘上下角骨炎,增生硬化形成方形椎,韧带及椎间盘纤维环钙化,椎体两侧骨桥形成,脊柱呈竹竿样变形,伴广泛性骨质疏松。髋关节和耻骨联合受累时,有类似于骶髂关节的骨质改变。



67.何谓退行性骨关节病?何谓肺性骨关节病?

(1)退行性骨关节病:亦称为增生性或肥大性骨关节炎,是关节软骨退行性变所引起的慢性骨关节病,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原发性的原因未明,多见于40岁以上病人;继发性继发于炎症和损伤等。主要X线改变为关节间隙变窄,关节面硬化,边缘骨质增生,关节软骨下骨质小囊样变。此外,还可出现关节内游离体、关节半脱位等改变。

(2)肺性骨关节病:本病为一种继发性肥大性骨关节病,多继发于胸内肿瘤和慢性肺病,主要X线表现有:①骨膜新骨形成,以长骨远侧端明显;

②指(趾)端早期软组织肿胀,进而末端增粗,晚期指端骨质吸收萎缩;③受累骨邻近关节炎性改变。



68.肺门与肺纹理是怎样形成的?其X线表现如何?

肺门和肺纹理都是由肺血管、支气管及淋巴组织等构成的复合影像,而以肺动脉和肺静脉为主要成影。

(1)肺门:在正位上位于肺野内带第2~第4前肋端之间,左侧比右侧略高1~2cm。右肺门上部主要是由右上肺静脉投影形成,下部由右下肺动脉形成,其宽度正常成人不超过15mm。上下两部以钝角相交,称为肺门角。左肺门主要由左肺动脉弯曲成弓形,称为左肺动脉弓,与其上方的主动脉弓相对应。侧位上两侧肺门重叠,位于气管分叉的前上疗,呈边界清楚或不清楚的结节影。

(2)肺纹理:是由肺门向周围肺野放射分布的树枝状影,在向外延伸过程中,逐渐分支变细,至肺野外带肺纹逐渐消失。通常下肺野肺纹比上肺粗,右下肺纹比左下肺多,右下肺尚可见略呈水平走向纵隔的下肺静脉影。



69.如何诊断肺门增大和肺纹增多?

(1)正常肺门:大小变异较大,且无统一的诊断标准。肺门异常可出现如下表现:①肺门增大可通过测量或自身对比法确定。②肺门结构异常,如右下肺动脉干增粗、肺门角变浅、肺门区结节影等。③肺门影模糊,密度增高。

(2)肺门增大:常见原因有原发或转移性淋巴结肿大、良性或恶性肿瘤、动脉或静脉血管扩张等。正常肺纹亦缺乏客观判断的标准,肺纹增粗X线表现是:①肺纹不伴随向外周延伸而逐渐变细。②肺野外带肺纹增多。③肺纹分布不均匀,走行不规则,边缘模糊,管壁增厚呈“车轨征”。

(3)肺纹增多:常见于慢性支气管疾病,肺循环异常,肺纤维化,间质性肺病和淋巴管炎。



70.肺叶和肺野有何不同?

(1)肺叶:肺叶由叶间裂所分隔,右肺有两个叶间裂,斜裂在侧位上由第4胸椎体下缘向前下斜行,止于前肋膈角后方2~3cm处;水平裂起自斜裂中部,水平向前稍向下倾斜直达前胸壁。斜裂前和水平裂上方为右上肺叶;水平裂下方为右中肺叶;斜裂后下方为右下肺叶。左肺只有斜裂,斜裂前上方为左上肺叶,后下方为左下肺叶,左上肺叶的舌段相当于右中肺叶。

(2)肺野:肺野与上述肺叶的划分法不同,是从第2和第4前肋端下缘各画一条水平线,将左右两肺人为地分为上、中、下肺野,以便于描述病变的所在部位。右中肺野病变,可能位于右上、中或下肺叶,需要根据侧位胸片上的解剖关系定位。



71.肺部基本病变有哪些?简述其病理基础和X线表现。

(1)渗出病变:为急性炎症反应,肺泡内液体渗出所致肺实变。X线表现为大小、数目不一的斑片状模糊影,可融合发展成大叶实变,并见支气管充气征。病变消散吸收快且完全。

(2)增殖病变:为慢性肉芽肿性炎症。X线上呈密度增高的斑点状阴影,排列为腺泡或梅花瓣状,边界清楚,无融合趋势。

(3)纤维病变:为炎症修复期表现。X线上呈索条状影,排列不规则。广泛肺纤维化呈大片不均匀高密度影,弥漫间质性肺纤维化两肺广泛分布纤维索条、网织状或蜂窝状阴影。

(4)钙化病变:在组织坏死变性基础上有钙盐沉积。X线上呈边缘锐利的致密影,大小形状不一,呈斑点、片状、结节、大块或弧形影。

(5)肿块病变:由肿瘤组织或炎性肉芽肿所致。X线上良性肿块的边缘光滑,生长缓慢。恶性肿瘤边缘不规则,有分叶、毛刺征,生长快。转移瘤呈多发大小不一的结节影。

(6)空洞与空腔:肺部病变坏死液化后,经支气管引流排出,便形成空洞。肺内腔隙病理性扩张,称为空腔。空洞和空腔X线上均表现为大小和形状不一的透亮区,可分为无壁、薄壁和厚壁空洞,后者壁厚3mm以上。空腔壁菲薄。空洞或空腔内如有液体潴留,可见液平面。



72.简述慢性支气管炎X线检查的目的和X线的表现。

慢性支气管炎为临床诊断的疾病,凡慢性咳嗽、咳痰,伴有(或无)哮喘发作,1年累计发病超过3个月,连续2年即可确立诊断。

(1)X线检查目的:①排除其他有类似症状的慢性肺部疾病,例如结核、肺癌、支气管扩张等。②了解慢性支气管炎的程度和发展演变过程。③了解有无并发症和合并症发生,从某种意义上讲,比慢性支气管炎疾病本身更为重要。

(2)慢性支气管炎的X线表现:①早期可无异常改变。②以后出现两肺门影增大、密度增高。肺纹增粗增多,扭曲变形。支气管管壁增厚,呈“车轨征”。③局限性、疱性或弥漫性肺气肿改变,伴有桶状胸、滴状心和扁平膈等表现。④并发症表现可有肺部感染、肺纤维化、支气管扩张和慢性肺性心脏病。



73.试述一侧肺野密度增高的常见原因及其X线表现特征。

(1)胸腔积液:患侧肺野密度增高,肺尖可稍淡,肋膈角和膈肌面被遮盖,胸廓增大,肋间隙增宽,纵隔向对侧移位。

(2)肺不张:患侧肺野密度增高,胸廓变窄,纵隔向患侧牵引移位,对侧代偿性肺气肿。

(3)大叶性肺炎:患侧肺均匀或者不均匀性密度增高。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可见肺气囊,可并发脓气胸。纵隔一般无移位。

(4)肺硬变:系晚期肺结核大量肺纤维化和肺萎缩所致破损肺。X线表现大片不均匀浓密影,伴多个纤维性空洞,患侧胸廓塌陷,气管、纵隔向患侧移位,对侧肺可见结核播散病灶。

(5)胸膜肥厚:有胸膜炎、外伤或手术史。患侧肺野密度不均匀性增高,胸膜钙化,膈肌变平固定,胸廓塌陷,纵隔向患侧移位。

(6)肺发育不全:自幼开始发病,肋骨细小,肺野密度一致性增高,胸廓萎陷,纵隔向患侧移位,对侧肺代偿性肺气肿。肺动脉和支气管造影显示该侧肺血管和支气管发育不良。



74.何谓中叶综合征?X线表现如何?

右肺门肿大的淋巴结压迫或穿破中叶支气管,引起中叶肺不张和慢性炎症,称为中叶综合征,其X线表现如下:

(1)正位胸片上,右肺门下部肺野密度增加,右心缘模糊或消失。

(2)前弓或后仰位片上,右心膈区出现一尖端朝外、基底连于右心缘的三角形密度增高影,边界清楚。

(3)右侧位胸片上,中叶部位显示窄带状高密度影,与心影相重叠,边缘平直或凹陷。



75.何谓机化性肺炎?

慢性未消散性肺炎如有大量纤维组织增生,便形成机化性肺炎。根据病程及机化程度可分为3型:

(1)未消散肺炎伴机化:肺炎病灶边缘日趋清楚,周围有纤维条索影,伴胸膜肥厚。

(2)机化性肺炎:纤维增生更加显著,密度更加致密,体层摄影病灶内可见小透亮区,代表支气管扩张或小脓腔形成。”

(3)炎性假瘤:呈圆形、卵圆形或不规则肿块,边缘光滑或有粗毛刺,密度高且不均匀,可见小透亮区或钙化影。



76.试述间质性肺炎的X线表现。

间质性肺炎由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急性者多发生于麻疹、百日咳或流行性感冒等病毒感染,慢性者为慢性支气管炎或肺尘埃沉着病所致。病变主要累及支气管及其周围组织以及肺泡壁和间隔,并沿肺间质内淋巴管蔓延,引起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小支气管炎性狭窄引起肺气肿、肺炎和肺不张。其主要X线表现如下:

(1)两侧肺门增大、增浓,肺纹间散布纤维条纹影,交织成细网状。

(2)网纹间可出现圆形小点影,称为网结病灶,代表肺间质纤维化。

(3)网纹间夹杂小片状影,代表肺炎或肺不张。小囊状透亮区代表肺气肿。



77.肺脓肿是怎样形成的?其X线表现如何?

肺脓肿是由化脓菌感染所致的坏死性肺炎,感染方式不同,X线表现亦不同。

(1)吸入性感染:①急性肺炎期呈大片实变影,边缘模糊。②脓肿形成期出现空洞及液面,多发者呈蜂窝状透亮区。③恢复期脓腔缩小或纤维性闭合,伴有胸膜肥厚粘连。

(2)血源性感染:由脓毒败血症引起,X线上两肺野散布大小和数目不等的圆形或斑片状模糊影,有的可见脓腔液面。

(3)直接蔓延:由膈下脓肿或肝脓肿穿破膈肌所致。X线上见患侧膈肌升高,肺底大片致密影,其中可见脓腔液面,伴有胸腔积液和胸膜肥厚。



78.肺结核分哪几型?各型X线表现如何?

(1)原发型肺结核(I型):系初感性肺结核,X线上有两个亚型:①原发综合征:由原发灶、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3者构成哑铃状或双极征。②胸内淋巴结核:表现为肺门肿块或肺门增大模糊,或合并纵隔淋巴结肿大。

(2)血行播散型肺结核(Ⅱ型):根据结核菌播散人血液循环的数量和速度不同分为两个亚型:①急性粟粒型结核:早期肺野呈磨砂玻璃样,随后两肺弥漫分布1~2mm大小、形状一致的小结节影。②慢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肺部病变呈分布不均、大小和形状不一的结节影,新老病变混杂。

(3)继发型肺结核(Ⅲ型):为成年结核最常见的类型,包括浸润病变、干酪病变、增殖病变、空洞、结核球以及纤维、钙化等多种不同性质的病变。常见的有浸润型肺结核和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①浸润型肺结核:X线表现为锁骨下浸润、结核性肺炎、空洞性结核和结核球。浸润型肺结核的3个显著特征是:两上肺发病,多形性病变和慢性病程经过。②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为晚期肺结核改变。X线表现特点包括纤维厚壁空洞,大量肺纤维化,反复支气管播散和并发症改变如胸膜肥厚、肺气肿、支气管扩张和肺性心脏病等。

(4)胸膜结核(Ⅳ型):包括①干性胸膜炎。②渗出性胸膜炎。③结核性脓胸等。



79.支气管肺痛有何X线表现和转移征象?

(1)支气管肺癌起源于支气管和肺泡上皮及腺体,组织学分为鳞癌、未分化癌、腺癌和细支气管肺泡癌。影像学上常按肺癌的发生部位分为3型:①中央型肺癌:发生于肺段支气管的近端,早期局限在支气管内,可无异常X线征象;肿瘤阻塞支气管,出现阻塞性肺气肿、肺不张或肺炎的间接X线征;肿瘤若向支气管外生长,则见肺门增大和肿块;晚期肺不张和肿块同时存在,产生典型的横“S”征。②周围型肺癌:早期呈边界不清的结节或片状影,以后出现典型分叶状肿块,边缘毛刺形成,中心部坏死形成癌空洞。细支气管肺泡癌表现为孤立性结节、肺炎样浸润、弥漫粟粒、结节或斑片状影,病变融合形成癌性肺实变。③弥散型肺癌:X线表现为两肺广泛分布的细小结节,多不对称,有融合倾向。融合病灶肿块状,甚至整个肺叶实变。

(2)肺癌转移征象包括:①淋巴转移:表现为肺门和(或)纵隔淋巴结肿大,或癌性淋巴管炎。②胸膜转移:表现为胸膜结节和(或)癌性胸腔积液。③肺内转移:呈单个(母子灶)或多发性转移灶。④骨骼转移:侵犯邻近骨骼引起溶骨性破坏和病理骨折。⑤远处转移:经血行转移至脑、肝、肾上腺等部位。



80.纵隔肿瘤常见有哪些?有何X线特征?

常见的纵隔肿瘤有神经纤维瘤、恶性淋巴瘤、胸腺瘤、畸胎瘤、胸内甲状腺肿瘤、支气管囊肿等,各种纵隔肿瘤有其好发部位。

(1)前纵隔肿瘤:①胸腺瘤:呈圆形、椭圆、梭形或薄片状,恶性者分叶,密度均匀,可有斑片或弧形钙化。②畸胎瘤:可为囊性或实性,实性者密度不均匀,内含脂肪、骨骼、牙胚等多胚层组织结构。③胸内甲状腺肿瘤:位于上前纵隔,和颈部甲状腺相连,随吞咽上下移动,推压气管向侧后方移位,肿块内常见钙化。

(2)中纵隔肿瘤:①恶性淋巴瘤:常见有淋巴肉瘤、霍奇金病和网状细胞肉瘤。肿大淋巴结融合成巨大分叶状肿块,突向两侧肺野,可伴有肺门淋巴结肿大,肺内浸润,胸膜或心包积液。②支气管囊肿:多位于气管旁和分叉部,呈均匀性含液囊肿,随呼吸运动而变形。

(3)后纵隔肿瘤:主要是神经源性肿瘤。良性者有神经纤维瘤、神经鞘瘤和节神经细胞瘤等。恶性者有神经纤维肉瘤和神经母细胞瘤等。X线上良性者边缘清楚,压迫椎间孔使其扩大,肋骨和脊椎产生光滑压迹。恶性者常引起骨质破坏,肿块较大且分叶,神经母细胞瘤可见肿瘤钙化。



81.试述一侧膈肌升高的常见原因。

(1)胸腔内疾病:①肺不张或发育不全:可见患侧肺野密度增高,对侧代偿性肺气肿,患膈升高,纵隔向患侧移位。②胸膜肥厚、粘连:可见肺野密度增高,胸膜钙化,患膈升高且固定。③肺纤维化:可见肺野密度增高且不均匀,肺萎陷缩小,膈肌升高,通常继发于肺结核或放射治疗后。

(2)膈肌疾病:①膈肌膨出:系膈肌先天性发育不全,升高的膈肌表面光滑,有矛盾运动。②膈神经麻痹:由于纵隔淋巴结肿大压迫或手术损伤膈神经所致,可见膈肌升高和运动减弱。③膈疝:可为先天或外伤性,疝囊内容物为胃肠道时,X线上见空气影和液面,钡剂造影可明确诊断。如为实性脏器,则显示为突人肺底的半圆形密度增高影,气腹造影可证实诊断。

(3)腹腔疾病:①胃底或结肠胀气。②膈下或肝脓肿:可见膈肌升高,膈面模糊,运动受限,肺底和胸膜炎性反应。③腹内脏器增大:如肝肿大、巨脾、肾盂积水等,可使一侧膈肌升高。大量腹水和妊娠则引起双侧膈肌升高。



82.CT检查对于胸部哪些疾病诊断有较高价值?

CT检查可用于胸膜、肺部、纵隔等部位疾病诊断。其中对于胸膜肿瘤、肺部弥漫性疾病,肺癌、纵隔肿块的鉴别诊断有较大价值。

CT检查可鉴别包裹性胸腔积液与实性肿块,有助于肺癌的鉴别和确定分期,可发现胸片不能发现的肺部弥漫性间质病变的早期表现,能发现胸片不能发现的转移瘤。CT可鉴别纵隔肿块的性质(如脂肪、囊性、实性及血管性),增强扫描有助于区别血管性疾病与肿瘤,可发现胸片上难以发现的纵隔肿瘤或淋巴结增大。此外,CT对肺门区肿块的鉴别诊断明显优于胸片。



83.早期肺癌在影像学上有何表现?

早期肺癌的中央型其影像学表现为肺段、肺叶阴影,可逐渐发展,也可在同一部位反复出现,在病理上为肺不张或阻塞性肺炎,CT扫描可见肺段或肺叶支气管狭窄或梗阻。部分隐性肺癌胸片或CT扫描可正常,仅在痰中找到癌细胞。周围型病灶直径小于或等于2cm,影像表现为孤立结节或片状影,有分叶征、毛刺征、小泡征,胸膜凹陷征等,无肺门及纵隔淋巴结增大。



84.简述支气管扩张症的影像学特点。

(1)X线平片表现:①肺纹理改变,紊乱或呈网状。②病变区内合并肺内炎症。③病变区合并肺不张。

(2)高分辨率CT表现:①柱状,双轨征。②囊状,合并感染时囊内可出现液平面。③曲张形,支气管径粗细不均。④棒状或结节状影(管腔内充满粘液栓)。



85.试述心脏大血管在3个标准心脏照片位上的正常投影。

(1)后前位:心影2/3位于中线左侧,1/3位于右侧。右心缘上段代表上腔静脉,较平直;下段为右心房,呈弧形突出。左心缘上段为主动脉弓,呈弓形隆起;中段为肺动脉段,低平或略突;下段为左室,明显向左突出。

(2)右前斜位:心前缘自上而下分别是升主动脉前缘、右心室漏斗部和左室下部。心前缘与前胸壁之间尖端朝下的三角形透明区为心前间隙。心后缘上部为左房,下部为右房。心后缘和脊柱之间的透明区为心后间隙,食管在其中通过,左房食管压迹浅。

(3)左前斜位:心前缘上段为右房,下段为右室。心后缘上段为左房,下段为左室。在此位置上,胸主动脉各部均清楚显示。



86.简述心脏各房室增大的X线表现。

(1)左室增大:后前位上左室段延长,心尖左下移位,相反搏动点上移。左前斜位上心后缘下段向后下膨隆重叠于脊椎,室间沟前下移。

(2)右室增大:后前位上肺动脉段突出,心尖圆隆上翘,相反搏动点下移。右前斜位上心前缘向前隆起,心前间隙缩小。左前斜位上心前缘下段向前膨隆,室间沟后上移位。

(3)左房增大:后前位上右心缘出现双房或双边影,左心缘肺动脉段与左室段之间产生第三弓突出。右前斜位上食管受压后移。左前斜位上心后缘上段隆起,左主支气管受压抬高。

(4)右房增大:后前位上右心缘下段向右膨隆并向上延长。右前斜位上心后下缘向后膨隆,但无食管受压移位。左前斜位上心前上缘膨隆延长。



87.何谓肺动脉高压?X线表现如何?

肺动脉收缩压超过30mmHg或平均压超过20mmHg为肺动脉高压。肺动脉高压的X线表现是:①肺动脉段突出。②肺动脉扩张,搏动增强,右下肺动脉干增粗>15mm。③右心室增大。④外周血管改变:由肺循环血流量增加引起者,肺中心动脉和外周分支一致性扩张。由肺血管阻力增加引起者,外周分支不成比例地变细。



88.何谓肺静脉高压?X线表现如何?

肺静脉压力超过10mmHg者称为肺静脉高压。X线表现因肺静脉高压程度不同而异。轻度肺静脉高压表现为肺淤血,肺静脉增粗模糊,下肺静脉反射性痉挛变细,肺野透亮度降低,肺门影增大模糊。当肺静脉压超过25mmHg时,可出现间质或肺泡性肺水肿,除上述肺淤血改变更加明显外,在间质性肺水肿可见间隔线,少量胸腔积液,叶间胸膜增厚。肺泡性肺水肿表现为以两肺门为中心向肺野蔓延的大片模糊影,呈蝶翼状,也可为局限或弥漫性斑片状浸润影。



89.二尖瓣狭窄与狭窄合并关闭不全的X线表现有何不同?

二尖瓣狭窄合并关闭不全与单纯二尖瓣狭窄,两者X线上均可见左房、右室增大和肺淤血。其主要区别点是前者尚可见左室增大,透视下可见心室收缩时左房出现扩张性搏动。左房和右室扩大较单纯二尖瓣狭窄为显著。



90.原发性心肌病可分为哪几型?各型X线表现如何?

(1)扩张型心肌病:心脏呈普大—主动脉型,中至重度扩大,各房室均大,以左室增大为主。透视下心搏快、弱且不规则,左心衰时可见肺淤血和肺水肿。

(2)肥厚型心肌病:心脏呈主动脉型或主动脉—普大型,以左室增大(肥厚)为主,可有左房和右室增大,心搏慢而有力,左心衰出现肺淤血和肺水肿表现。

(3)限制型心肌病:可以右房重度扩大为主,肺血减少,类似Ebstein畸形;也可以左房增大为主,伴肺静脉高压,类似二尖瓣狭窄表现;或兼有上述两种改变。原发性心肌病的X线表现缺乏特征性,诊断是在排除其他原因心脏病的基础上建立诊断。



91.如何从X线平片上分析先天性心脏病?

先天性心脏病的种类繁多,根据肺血情况和有无发绀,首先将其分为5类:①肺血增加非发绀类:常见有房、室间隔缺损和动脉导管未闭症。②肺血增加发绀类:常见于艾森孟格综合征、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大血管转位等。③肺血减少非发绀类:常见于肺动脉狭窄、三尖瓣低位等。④肺血减少发绀类:如法洛四联征。⑤肺血正常类:如主动脉缩窄。

其次,仔细分析心脏的大小形态,各房室增大情况,主动脉弓的位置和形状,肺动脉段突出或凹陷,透视下心脏和大血管的搏动等,并结合临床听诊杂音性质,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等资料,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



92.房间隔缺损在X线上如何诊断?

心脏摄片上,房间隔缺损典型X线表现是:心脏呈二尖瓣心形,中等程度扩大,以右房扩大为主,右室也增大。肺动脉段膨隆突出,肺门血管扩张,常有“肺门舞蹈”现象。肺外周纹理增粗,主动脉弓较细小。

右心导管检查,右房血氧含量较上腔静脉增高,导管可通过右房进入左房。左房造影可见左房和右房同时显影,有时直接见到缺损部位及大小。



93.室间隔缺损和动脉导管未闭的X线表现有何不同?

室间隔缺损和动脉导管未闭均可有左、右室和左房增大,以及肺血增多表现,二者主要X线鉴别点是:

(1)室间隔缺损者主动脉弓正常。动脉导管未闭者主动脉弓增大,搏动加强,且可有“漏斗征”出现。

(2)室间隔缺损者右室增大比左室明显,动脉导管未闭者左室增大比右室明显。



94.肺动脉狭窄有何X线表现?

(1)肺血减少,肺纹稀少。左、右肺门可不对称。左侧肺门血管扩张,搏动增强。右侧肺门血管变细呈静止状态。

(2)心脏呈二尖瓣型,轻度增大,以右室增大为主,可有右房增大。

(3)肺动脉段明显膨出,肺动脉下缘切迹样内陷。



95.何谓法洛三联征、四联征、五联征?法洛四联征的典型X线表现如何?

法洛三联征是指肺动脉狭窄合并房间隔缺损或者卵圆孔未闭以及右室肥厚。法洛四联征包括肺动脉狭窄、室间隔缺损,主动脉骑跨和右室肥厚。法洛五联征是在法洛四联征的基础上,加上卵圆孔未闭或房间隔缺损的一组畸形。法洛四联征的典型X线表现是:①肺血减少,肺纹纤细、稀少,可出现侧支循环的网织状纹理,双肺门细小。②心脏呈靴形,主动脉弓增宽右移或右位,心腰凹陷,心尖圆隆上翘。③心脏轻度增大,以右室增大为主,右房可轻度增大,左房和左室不大。



96.多层螺旋CT在心脏大血管检查中有何特点?

多层螺旋CT能观察心脏大血管形态,可显示心脏和大血管壁、房室间隔和瓣膜运动;能计算心功能,分析血流动力学改变;能发现冠状动脉小片钙化。在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瓣膜病、心肌病、心脏肿瘤、心包疾患、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血栓栓塞和大血管疾病诊断中有重要价值。



97.MRI在心脏大血管应用中主要优点有哪些?

心脏大血管MRI检查的主要优点如下。

(1)具有良好的组织对比,能够清楚显示心脏解剖形态,检查诊断心脏肿瘤、脂肪浸润、组织变性、囊肿和积液。

(2)可迅速获得三维图像、实现心脏大血管的实时动态成像。

(3)无射线损伤,无需含碘对比剂。

(4)对血流具有特殊敏感性,能够评价流量、流速,甚至血流方向。

(5)能够准确显示心脏功能,血流灌注及心肌活性。



98.试述心包积液的CT表现。

心包积液CT表现是心包腔增宽,心包壁脏间距大于5mm以上,心包腔内液体呈水样密度,血性及渗出液密度较高,漏出液及乳糜液CT值较低。少量积液仰卧位主要集中在左室背侧,中量积液可扩展至心脏腹侧。大量积液时可包裹所有心腔及大血管根部,下部可达膈水平。



99.试述缩窄性心包炎X线、CT及MRI的表现。

缩窄性心包炎X线检查可见心缘异常,一侧或两侧心缘变直,各弓界限不清,局部异常膨突或成角,左房增大,心脏搏动减弱或消失,上腔静脉影增宽和肺淤血等征象。心包可见钙化。

CT和MRI表现为心包出现粘连、增厚、钙化,表现为片状、斑点状、线条状,心脏各房室的舒张功能明显受限,心包增厚达数毫米或数厘米。



100.如何检查食管阴性异物?

食管阴性异物是指X线不能直接显示的异物,例如果仁、小鱼刺和其他透X线异物。这类异物需行钡剂造影才能诊断,其造影检查方法如下:

(1)较大异物吞服钡剂透视下可见钡剂流至异物处受阻,并呈分流或偏流绕过异物下行。

(2)细小异物可于钡剂中加入棉絮,透视下若见钡絮钩挂,虽经吞咽或饮水后仍不下行,即指示为异物所在位置。

(3)若异物位于主动脉弓附近,勿大口服钡絮且不可强行吞咽,以防止异物刺破血管引起大出血。



101.如何检查贲门失弛缓症?

贲门失弛缓症或称贲门痉挛,其病因未明,由于食管贲门正常弛缓功能丧失,引起通过障碍和食管扩张。X线检查方法如下:

(1)早期病人可采取呼吸运动观察,呼气时贲门开放,可见钡剂通过。吸气时钡流被切断。

(2)中晚期病人服第一口钡剂可有少量钡剂通过贲门进入胃内,以后便不易通过。此时可服大量钡剂达主动脉弓水平,利用钡剂重力强使贲门开放让钡剂通过,或者给病人饮温开水,或注射解痉药物,促使贲门开放,钡剂呈喷射状流人胃内。



102.试述X线检查食管静脉曲张的方法。

食管静脉曲张钡剂检查的重点是观察食管粘膜,特别是中下段食管粘膜,其检查方法如下:

(1)检查前肌内注射山莨菪碱lmg,降低食管张力,减少分泌,以利于显示食管粘膜。

(2)一次咽下小口钡剂,避免反复吞咽动作,以免吞人气泡影响观察。

(3)卧位观察容易显示病变,以右前斜卧位为佳。

(4)利用深呼气或乏氏呼吸法(即深吸气后关闭声门,用力作呼气动作),可使曲张静脉充盈,容易显影。

(5)取不同体位和呼吸相,进行多轴点摄片。



103.试述食管癌的X线表现。

(1)早期:①食管粘膜增粗、迂曲或中断。②增粗粘膜面上出现小溃疡,大小2~4mm。③边缘不齐整的小充盈缺损。④局部管壁僵硬,扩张度减弱。⑤病变区钡剂流动缓慢。

(2)中晚期:①局限性管腔不规则狭窄,管腔内充填缺损。②粘膜增粗、中断或破坏。③管壁僵硬,扩张度差,蠕动减弱或消失。④钡剂通过受阻,阻塞上端食管扩张。⑤食管外软组织块影。



104.列表比较良、恶性胃溃疡的K线检查表现。

图略



105.列表比较胃窦部良、恶性狭窄的X线检查表现。

图略



106.何谓十二指肠淤滞症?

十二指肠淤滞症是指钡剂通过十二指肠的动力性障碍,其发病机制是由于肠系膜上动脉机械性压迫或神经调节功能的紊乱。

X线表现:轻型者十二指肠轻度扩张,蠕动亢进,并见逆蠕动。重型者十二指肠显著扩张,可见气钡面,蠕动和逆蠕动发作频繁,钡剂在十二指肠内来回往返呈钟摆样运动,伴随逆蠕动钡剂可自十二指肠反流胃内。由肠系膜上动脉压迫引起者,十二指肠远端呈笔杆状阻塞,若让病人取右侧卧位或膝胸位则可见钡剂顺利通过。



107.试述肠结核的X线表现。

肠结核好发于回盲部,其次是升结肠,分为溃疡型和增殖型肠结核。

(1)溃疡型肠结核:由于炎症和溃疡的刺激,钡剂迅速通过回盲部,通过仅有少许钡剂存留,呈线形充盈,称为“跳跃征”。盲肠亦有痉挛缩小。若有小溃疡形成,肠管边缘呈锯齿形。

(2)增殖型肠结核:回肓部粘膜呈息肉样增粗,肠管缩短增厚,向上移位,回肠末端与盲肠排成直线。伴有肠粘连时小肠聚集,位置固定不能分开。小肠功能紊乱表现为小肠分节,斑片状充盈,动力过速或过缓。



108.结肠癌可分为哪几型?各型的X线改变如何?

(1)增生型:X线表现为充填缺损,偏于肠管之一侧。病变区肠管僵硬,粘膜破坏或不规则增粗,有时见浅表性溃疡。

(2)浸润型:局部管壁增厚、僵硬,并出现不规则环形狭窄,粘膜破坏或肥厚增粗。

(3)溃疡型:肠腔内不规则龛影,有环堤征、指压征、屋檐征,病变和正常区分界明显。

(4)混合型:上述各型混合存在,是结肠癌的晚期表现。



109.为什么说没有游离气腹征象并不能排除胃肠道穿孔?

(1)小肠和阑尾,正常时一般无气体,穿孔后很少有游离气腹征象。

(2)胃后壁溃疡穿孔,胃内气体可进入小网膜囊,如网膜孔不通畅,气体则局限在网膜囊内,并不进入大腹腔。

(3)腹膜间位空腔器官或腹膜后空腔器官向腹膜后间隙穿孔,出现腹膜后间隙充气征象,而腹腔内并无游离气体。



110.肠梗阻行影像学检查的目的是什么?

(1)明确有无肠梗阻,若有梗阻则应进一步明确梗阻的类型,是机械性抑或动力性。(2)若为机械性,应确定是单纯性还是绞榨性。(3)若为动力性还应确定是痉挛性还是麻痹性。(4)明确梗阻是完全性还是不完全性。(5)此外,还需确定梗阻的位置并寻找梗阻的原因。



111.试述肝硬化的典型影像学表现。

全肝或部分肝叶萎缩,多以右叶为主,尾叶、左叶外侧段则可增大。肝各叶大小比例失调,肝轮廓凹凸不平,肝门、肝裂增宽。脾大,腹水,出现食管和胃底静脉曲张等门脉高压征象。



112.动态增强扫描图像上,肝血管瘤的典型表现是什么?

(1)平扫病灶表现为境界清楚的低密度肿块。(2)增强扫描病灶强化从周边部开始,早期呈周边结节样强化,并不断向中央扩大,强化密度接近同层大血管的密度。(3)病灶长时间持续强化,整个强化过程呈现…陕进慢出”的特征,最后可与周围正常肝实质形成等密度。



113.试述在肝脏三期增强扫描图像上,原发性肝癌的典型表现。

(1)动脉期:病灶很快达到其强化峰值,出现明显的斑片状、结节状强化,与正常肝实质相比呈高密度。(2)门脉期:正常肝实质明显强化,病灶与正常肝实质相比呈低密度。(3)平衡期:病灶强化水平继续下降。整个强化过程呈“快进快出”的特征。



114.何谓ERCP?ERCP检查的并发症是什么?

ERCP即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是将内镜送至十二指肠降段,经十二指肠乳头插入导管注入对比剂(一般选用30%的复方泛影葡胺),以显示胆管或胰管的方法。

ERCP检查的并发症主要是急性胆管炎和急性胰腺炎,但程度大多较轻,经药物治疗多能缓解。其他少见的并发症有上消化道出血、菌血症等,严重者可发生败血症。



115.何谓MRCP,其主要成像原理是什么?

MRCP即磁共振胆胰管成像。MRCP技术是通过增加TE时间扫描,获得重T2WI,突出显示胆胰管内静态水的信号,与肝实质低信号背景形成鲜明对比而清晰显示胆胰管的MRI图像。



116.静脉尿路造影一侧肾脏不显影,常见于哪些原因?

(1)先天性孤立肾或一侧肾脏手术摘除。(2)异位肾,肾脏常异位于盆腔或胸腔。(3)一侧肾脏发育不全。(4)肾盂积水,继发于结石、肿瘤、炎性狭窄所致尿路阻塞。(5)肾脏疾病,例如肾结核自截、肾盂肾炎后萎缩、肾血管疾病等。但需注意,常规静脉尿路造影未显影者尚不能判定该肾无功能,因为如果采取双剂量造影及延迟摄片仍有可能显影。



117.先天性肾脏畸形常见有哪些类型?

(1)数目异常:例如孤立肾、额外肾等。(2)大小异常:例如肾发育不全等。(3)形状异常:例如分叶肾、马蹄肾等,后者两肾下极联合,肾纵轴由外上向内下斜行,伴肾脏旋转不良,常合并尿路阻塞、结石和感染。(4)位置异常:例如游走肾、异位肾、肾脏旋转不良等。(5)结构异常:例如肾囊肿、多囊肾、海绵肾等,后者系集尿管先天性扩张,呈海绵状改变,平片可见弥漫微小结石形成。



118.肾孟积水按X线检查如何分度。

静脉尿路造影上的肾盂积水程度分为4度:(1)I度积水:肾小盏杯口变平或稍突出,肾盂下缘平直或外隆,肾显影功能正常。(2)Ⅱ度积水:肾小盏杵状膨大,肾盂扩张,肾显影功能延迟。(3)Ⅲ度积水:肾盂肾盏呈球形膨大,肾皮质变薄,肾显影淡簿,功能严重受损。(4)Ⅳ度积水:肾盂肾盏扩张融合,肾皮质萎缩,肾功能完全丧失,肾脏不显影。



119.试述肾癌的影像学表现。

肾癌以腺癌多见,亦称肾透明细胞癌,其X线表现如下:

(1)腹部平片上可见肾影增大,边缘隆起或分叶,肾上、下极多见,可有钙化。

(2)静脉尿路造影可见局部肾盂肾盏受压变窄、伸长,呈蜘蛛足样。侵入肾盂者可见充盈缺损,侵犯输尿管引起肾盂积水。

(3)肾动脉造影可见肾动脉扩张,肿瘤血管和肿瘤染色。

(4)肾脏CT扫描可见肾脏增大,轮廓不规则,肾实质内见边界不清之肿块,可突出于肾轮廓外。侵犯肾静脉可见瘤栓,增强CT显示清楚。



120.试述肾结核的X线表现。

(1)早期病变位于肾皮质,形成结核结节,继而中心部干酪坏死形成脓腔,此时因未与肾盏相通,造影上无异常改变。

(2)皮质脓肿侵犯邻近肾盏,引起该肾盏轻度扩大,杯口模糊,显影浅淡,如与肾盏穿通,则见不规则脓腔充盈显影。

(3)病变如涉及大部分肾盏,则可见多发大小不等的脓腔显影,称为结核性脓肾。输尿管可呈串珠状改变,膀胱挛缩缩小。

(4)晚期肾萎缩并钙化,肾功能丧失,是为肾自截。



121.子宫、输卵管结核碘油造影有何表现?

(1)输卵管结核:早期见输卵管壶腹部扩张,边缘毛糙;继而波及输卵管全长,管腔狭窄并扩张,呈串珠状变形。广泛瘢痕增生时输卵管僵硬呈绳索状,管腔狭窄或闭塞。

(2)子宫结核:早期无异常改变。子宫内膜炎可见内缘毛糙。肉芽增生和瘢痕形成时,子宫腔缩小变形,内缘凹凸不平。

(3)合并盆腔结核:造影后24小时摄片,显示盆腔内碘油分布不均匀,聚集成团。



122.如何利用X线检查判断避孕环位置异常?

(1)腹腔内避孕环:①用手推压,环的活动度增加,并超出正常子宫范围;②挤压环可见变形,以宫颈钳牵拉子宫,环影不移动;③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显示环位于官腔外。

(2)宫颈管避孕环:①环中心位于耻骨联合上缘10mm以内;②立位和卧位环影位置无上下移动变化;③环影变形呈长圆形或“8”字形。



123.眼部外伤后可能出现哪些病变?

眼部外伤可能同时伴有以下病变包括:①眶骨骨折。②异物存留。③软组织挫裂伤:眼球损伤如晶状体、玻璃体挫伤,晶状体脱位,视网膜脱离等。④血肿。⑤气肿。⑥合并症:脑脊液漏,脑膜脑膨出,泪囊瘘管、颈动脉海绵窦瘘,眶内感染等。



124.简述眼部良性与恶性肿瘤的影像学特点。

(1)良性肿瘤:表现为边缘清楚、光滑、密度均匀的高密度肿块。囊肿为边缘清楚圆形低密度区,靠近眶壁时可出现凹窝,外围以硬化带。

(2)恶性肿瘤:形态不规则,密度不均匀,边界不清楚,常有眶骨破坏,并向颅内、鼻窦延伸。



125.眼型Grave病有哪些影像学表现?

眼型Grave病可见以下影像表现:①多为双眼受累。②眼球突出。③眼外肌肥大,多为双眼多肌受累,单肌受累时以下直肌最常见。增粗的眼外肌呈梭形,仅肌腹增粗,肌止点和起始点均不增粗。④视神经增粗。⑤多无眼环增厚和增强。



126.乳突在影像学中有哪些分型?各有什么X线和CT表现?

乳突分气化型、板障型、混合型和硬化型4型。气化型为发育良好型,后3型属发育不良型。各型X线和CT表现如下。

(1)气化型乳突:乳突内有很多透明、清晰、间隔完整锐利的含气小房,呈蜂窝状。

(2)板障型乳突:乳突较小,皮质较厚,其结构如颅骨之板障,乳突内不含或含少量小房,小房透明、清晰。

(3)硬化型乳突:乳突致密、硬化、皮质厚,小房缺如。

(4)混合型乳突:界于板障型与气化型之间。



127.简述慢性中耳乳突炎的分类及其影像学表现。

(1)单纯型:鼓膜增厚、穿孑L、内陷。鼓室鼓窦粘膜增厚,或鼓室鼓窦内积液。乳突气房密度增高,骨间隔增厚。听骨链固定。

(2)肉芽肿型(又称坏死型、骨疡型):除粘膜炎症外,尚有不同程度的鼓室、鼓窦、听小骨骨质破坏,骨壁边缘模糊,骨质增生轻微。鼓室鼓窦内肉芽肿形成呈片网状、条索状。增强后软组织影不同程度的强化。

(3)胆脂瘤型:扩大的鼓室鼓窦内出现软组织块影,增强后块影无强化。听小骨移位、破坏。软组织块影周围有时见低密度圈,相邻骨壁骨质吸收凹陷,边缘骨质硬化较明显。鼓窦人口扩大。



128.化脓性鼻窦炎一般有哪些影像学表现。

(1)急性期:鼻窦密度增高,边缘模糊,窦腔外围可出现与窦壁平行的环形软组织影像,可见液面。窦壁骨吸收,骨密度减低、模糊不清。

(2)慢性期:粘膜增生形成息肉或粘膜下囊肿,则可见圆形或半圆形软组织块影突人窦腔。窦壁骨质增生,密度增高。粘膜肥厚。CT增强后息肉有强化,粘膜下囊肿无强化。



129.简述鼻咽痼的影像学表现。

(1)鼻咽腔形态异常:常见于鼻咽顶后壁,其次为侧壁,咽隐窝变浅、消失。

(2)鼻咽部软组织改变:鼻咽部粘膜增厚或形成软组织肿块,CT呈软组织密度,MRI呈长丁1长丁2信号,增强后有强化。

(3)其他改变:粘膜下和咽旁间隙软组织浸润,邻近受侵犯部位骨质破坏,颈淋巴结转移。



130.颞颌关节紊乱综合征有哪些X线表现?

①功能紊乱期:张、闭口位许氏位片见髁状突运动异常。②结构紊乱期:髁状突运动异常,关节间隙增宽或变窄。③器质性改变期:髁状突运动受限,关节间隙变窄,骨质增生、硬化、破坏。



131.甲状腺痛有哪些CT表现?

甲状腺癌CT表现为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的混杂密度肿块,常有坏死、囊变和钙化,呈不均匀性强化。可侵及喉、气管、食管,并引起颈部淋巴结肿大。



132.中耳乳突癌有哪些X线表现?

中耳乳突癌多为鳞癌,少数为未分化癌和腺癌。主要症状为耳痛、血性耳漏和面瘫。

X线表现:早期可见中耳腔密度增高、骨壁吸收、听小骨破坏。侵犯周围乳突时致使气房破坏消失,产生骨质缺损,并迅速发展扩大。晚期骨质广泛受损,向前累及颞颌关节和蝶骨大翼,向上破坏颞鳞部和岩骨嵴,向后波及乙状窦壁和枕骨,向内破坏岩锥和内耳,向下破坏颈静脉孔及其周围结构。



133.何谓茎突过长综合征?X线如何诊断?

茎突位于茎乳孑L前方,出上向前下斜行,其长短粗细不一,茎突舌骨韧带附于其尖端。茎突过长、弯曲、骨折、邻近瘢痕增生,均可压迫周围血管和神经引起咽痛,吞咽和转头时加剧,并向耳后、颈肩部放射,舌有烧灼感,味觉障碍及流涎、咽下困难。扁桃体窝可触及索状物,压之症状加重,称为茎突过长综合征。

X线可观察茎突的长度、位置、粗细、迂曲情形、茎突舌骨韧带钙化和假关节形成。正常茎突长2~3cm,超过3cm为茎突过长,但需要有相应的临床症状,并且排除了颈椎和鼻旁窦疾病产生相似症状的可能性,才可确立诊断。



134.试述咽后壁脓肿的X线表现。

咽后壁脓肿儿童多见,急性脓肿多继发于扁桃体周围脓肿、咽炎、中耳炎和食管异物。慢性脓肿多来源于颈椎结核和咽后淋巴结核。咽后壁脓肿X线表现如下。

(1)咽后壁软组织增宽,其内可出现气液面,有时可见异物存留。(2)颈椎伸直或病理性后突,可合并环椎半脱位。(3)脓肿向纵隔伸延可见纵隔增宽,气管受压移位。



135.喉癌分为哪几型?各型的X线表现如何?

喉癌的分型,通常是将喉室、声带和声门下区的肿瘤归为喉内型,其上部肿瘤为喉外型,晚期广泛侵犯的肿瘤称为混合型。

(1)喉内型:起自声带的肿瘤,可见声带增厚变形,声门裂移位或闭塞,声带功能障碍。声门下区肿瘤可见软组织肿块。

(2)喉外型:喉前庭可见菜花样肿块,梨状窝变窄或闭塞,甲状软骨破坏。

(3)混合型:肿瘤广泛侵犯,形成巨大不规则形肿块,边界不清,正常喉结构消失。



136.如何诊断颞颌关节脱位?

正常颞颌关节在张口位时,髁状突沿关节凹向前滑动,位于关节结节下方或前下方。闭口位时髁状突自动回复至关节凹内。如果髁状突活动范围过大,且不能自动回复关节凹内,称为颞颌关节脱位。按脱位情况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完全性脱位:张口位髁状突超越关节结节之前甚至达于颧弓下,闭口位髁状突停留在原位不能还纳入关节凹。由外伤引起者可见骨折;先天性者见关节凹浅,髁状突和关节结节细小。

(2)部分性(半)脱位:张口位髁状突位于关节结节前方,闭口位髁状突部分回复。

(3)习惯性脱位:张口位髁状突位于关节结节前方,闭口位自动回复于关节凹内。



137.简述牙根周病的X线表现。

牙根周病系指牙髓炎侵入齿根,引起根尖周围组织炎症的疾病。

(1)牙根周炎:可见根周间隙增宽、模糊、不连续或中断。

(2)牙根周脓肿:根周牙槽骨质破坏,形成边缘模糊的透亮区。

(3)牙根周肉芽肿:根周可见圆形或卵圆形边界清楚的小透亮区,无硬化带。

(4)牙根周囊肿:根周可见边缘光滑锐利的透亮区,可有硬化圈,伴残根牙、龋洞或齿根骨质吸收。

(5)牙根周致密骨炎:根尖周围骨质增生,密度增高,小梁增粗,牙髓腔狭窄或闭塞。



138.颅脑病变如何选择影像检查方法?

(1)X线照片:主要观察颅骨病变如骨折、肿瘤,也可显示颅内钙化。

(2)CT:用于颅内病变和颅骨病变,与MRI相比,它对出血、钙化、骨质改变敏感。

(3)MRI:显示颅内病变优于CT,还可进行脑功能定位和显示脑组织代谢改变,但对急性出血、钙化、密质骨不敏感。

(4)DSA:显示颅内血管性病变和肿瘤的富血管程度,其准确度优于CTA和MRA。

(5)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或磁共振波谱(MRS):观察脑组织代谢改变。



139.颅内肿瘤钙化在颅骨平片上有何特征?

颅内肿瘤钙化的发生率,依颅咽管瘤、少支胶质瘤、星形细胞瘤、室管膜瘤、脑膜瘤、松果体瘤、垂体腺瘤和听神经瘤而递减。钙化形状不一,可呈零星小点、斑片、弧形或团块状。单从钙化形态上不能判断肿块的性质,若结合肿块部位和其他一些特点,可对某些肿瘤作出病理性质的推断。

颅咽管瘤钙化大都零星浅淡,或呈壳样钙化,出现于鞍上区。少支胶质瘤的钙化多实密粗大呈条带状。脑膜瘤钙化多位于脑周围或颅底区,形态不一,整个瘤体可呈团块状钙化。此外,松果体瘤、垂体瘤和听神经瘤等虽无恒定的钙化形态,但其钙化部位可协助诊断。



140.何谓颅底凹陷症?如何进行X线测量?

颅底凹陷症是指枕骨大孔区颅底向后颅窝内凹人,引起枕骨大孔狭窄,后颅窝缩小,斜坡升高和环枕重叠等一系列畸形。X线测量后颅方法如下:

(1)Chamberlain线:自硬腭后缘至枕骨大孔后唇作一连线,正常时枢椎齿状突的顶点不超过此线3~5mrn。

(2)McGregor线:自硬腭后缘至后颅窝底最低点颅骨外板作一连线,正常时枢椎齿状突的顶点不超过此线6mm。

(3)Klaus高度指数:鞍结节与枕内粗隆作一连线,正常时枢椎齿状突至此线的垂直距离不得小于30mm。

(4)外耳孔高度指数:外耳孔中心至枕骨大孔前后唇连线延长线间的垂直距离,正常时不应小于12mm。

(5)二腹肌沟线:颅骨正位上,两侧乳突内侧缘与颅底交界点的连线。正常枢椎齿状突的顶点不超过此线2mm。



141.试述颅窄畸形的分类及其X线表现。

颅窄畸形或称狭颅症,系因颅缝早期闭合所致颅骨畸形。

(1)尖颅畸形:冠状缝和矢状缝早闭,颅骨前后径和横径生长受限,高径增加,形成尖颅畸形。

(2)短颅畸形:冠状缝或伴有人字缝早闭,颅骨前后径缩短,形成短颅畸形。

(3)舟状颅畸形:矢状缝或伴有颞顶或蝶枕缝早闭,颅骨横径生长受限,前后径生长过度,头颅窄而长,呈舟状颅畸形。

(4)偏斜颅畸形:一侧颅缝早闭,对侧颅生长过度,颅骨两侧不对称,向患侧偏斜。

(5)小颅畸形:全部颅缝早闭,头颅对称性缩小,形成小颅畸形,经常伴有颅高压和智力发育障碍。



142.简述颅内血肿的分类及其影像学特征。

(1)脑内血肿:位于脑实质内,周围有脑水肿等占位效应。

(2)硬膜外血肿:位于颅板下,呈双凸透镜形或梭形,范围较局限,邻近脑水肿和占位效应相对较轻。

(3)硬膜下血肿:位于颅板下或大脑镰、小脑幕旁,呈新月形,范围较广泛,邻近脑水肿和占位效应明显。

(4)脑室和蛛网膜下隙出血:脑室内小量出血,多位于侧脑室枕角。大量出血可充满整个脑室并可引起急性梗阻性脑积水。蛛网膜下隙出血可见脑沟、脑池、脑裂积血塑形。



143.试述颅骨骨折常见的类型及其X线特征。

颅骨骨折以顶骨和颞骨常见,骨折类型有:

(1)线形骨折:表现为锐利的线形透亮影,行走不定,粗细长短不一。骨折线若横过血管沟,应考虑合并颅内血肿的可能。

(2)凹陷骨折:骨折块向颅内凹人,切线位骨折块向颅内凹人的深度超过1cm,应行手术复位。

(3)粉碎骨折:骨折自一个中心点伸向四周,并有碎骨分离、重叠或陷入颅内。

(4)穿通骨折:火器或锐器伤引起,可见颅骨缺损、颅内碎骨片或气颅,并发颅内损伤出血和感染机会多。



144.简述诊断颅底骨折的要点及其X线诊断要点。

颅底骨折不少是颅顶骨折线向颅底延伸所致,单纯颅底骨折的诊断较困难,宜注意颅底骨折的间接征象。

(1)鼻旁窦混浊或积液:额窦和筛窦混浊积液提示前颅底骨折,蝶窦混浊积液提示中颅窝底骨折,乳突气房混浊提示岩骨骨折。

(2)颅内积气和脑脊液漏:提示颅底鼻旁窦和乳突部位骨折伴有局部脑膜撕裂损伤。

(3)鼻咽腔顶部软组织肿胀增厚:提示中颅窝底骨折。

但需注意,上述征象缺乏时,并不能排除颅底骨折的可能性。



145.简述颅脑外伤的CT表现。

颅脑外伤依其伤情不同可能出现下列CT表现:①颅骨骨折。②脑挫裂伤。③脑外血肿: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④脑室和蛛网膜下隙出血。⑤弥漫性轴索损伤。⑥硬膜下积液。⑦脑震荡:CT无异常发现。



146.简述高血压性脑内血肿的CT表现。

高血压性脑内血肿好发于基底节和(或)丘脑,血肿易破人脑室,致脑室积血区域的密度增高,脑室扩大。出血灶CT表现与血肿的病期有关:①新鲜血肿:边缘清楚、密度均匀的高密度区。②2~3天后:血肿周围出现水肿带。③1周后:高密度灶向心缩小,边缘不清,周围低密度带增宽。④4周后:变成低密度灶。⑤2个月后:低密度软化灶。增强扫描吸收期有环状强化,软化灶无强化。



147.简述脑梗死的CT表现。

脑梗死CT表现与梗死类型及病期有关。

(1)缺血性脑梗死:脑血管闭塞后24小时内,CT可无阳性发现。24小时后呈低或混杂密度区,常并发腑水肿和占位表现。1—2周后边缘变清楚,2—3周后病灶变成等密度,4—6周则变为低密度软化灶。病侧脑室扩大。脑梗死3天至6周时低密度区中可出现脑回状、斑状或环状增强。

(2)出血性脑梗死:好发于皮质和基底节,为大片低度区中出现不规则的高密度出血斑。

(3)腔隙性脑梗死:多位于基底节与脑干,表现为直径小于1.0cm边缘清楚的低密度灶。



148.颅内化脓性感染有哪些CT表现?

(1)化脓性脑膜炎:早期CT常无异常发现,脑膜粘连可出现脑积水。典型表现为大脑凸面脑膜增厚、强化,可并发硬膜下或硬膜外积脓。

(2)化脓性脑炎:急性脑炎期CT为边缘模糊的低密度灶,伴占位效应。脓肿形成期,在大片低密度区内可见等密度环,环形强化,脓腔内可有气泡或气液平面。



149.颅内结核性感染有哪些CT表现?

(1)结核性脑膜炎:脑底池广泛或局灶性增强。

(2)结核性脑炎:脑内低密度灶,结节状强化。结核瘤呈等或混杂密度灶,可有钙化,均匀或环形强化。



150.简述脑变性疾病的分类。

(1)大脑变性疾病:如Alzheimer病(老年性痴呆)、Pick病(脑叶萎缩症)、Creutzfeldt-Jakob病(皮质—纹状体—脊髓变性病)等。

(2)基底节变性疾病:如Parkinson病(震颤性麻痹)、Huntington病(慢性进行性舞蹈病)、Wilson病(肝豆状核变性)、Leigh病等。

(3)小脑和脑干变性疾病:如橄榄体桥脑小脑萎缩、原发性小脑萎缩等。



151.简述脑白质病的分类。

(1)先天性髓鞘发育障碍:又称脑白质营养不良,有类球形细胞脑白质营养不良、异染性脑白质营养不良、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海绵状脑病等。

(2)后天性髓鞘脱失:称为脱髓鞘脑病,有多发性硬化、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进行性多灶性脑白质病等。



152.颅内肿瘤按组织学起源分哪几类?

(1)胶质类肿瘤:星形细胞瘤、少支胶质瘤、室管膜瘤、髓母细胞瘤、脉络丛乳头状瘤等。

(2)间叶组织肿瘤:脑膜瘤、脑膜肉瘤、蛛网膜囊肿等。

(3)脑垂体肿瘤:泌乳素瘤,促生长激素瘤、促肾上腺激素瘤、混合性瘤、垂体癌等。

(4)神经源性肿瘤:神经鞘瘤、神经纤维瘤、神经母细胞瘤、神经节细胞瘤等。

(5)血管性肿瘤:血管网状细胞瘤、海绵状血管瘤等。

(6)松果体区肿瘤:生殖细胞瘤、胚胎癌、松果体细胞瘤、松果体母细胞瘤等。

(7)先天性肿瘤:颅咽管瘤、胶样囊肿、表皮样和皮样囊肿、畸胎瘤、脊索瘤等。

(8)脑转移性肿瘤。



153.简述脑胶质瘤的影侮学表现。

(1)颅骨平片:颅高压征、颅内钙化。

(2)CT:低密度灶,可有坏死、钙化、出血,增强可无强化,或有片状强化、环形强化。

(3)MRI:丁IWI呈稍低或混杂信号,丁2WI呈均匀或不均匀性高信号。增强可无强化,或有片状强化、环形强化。



154.脑膜瘤有哪些影像学表现?

(1)颅骨骨质增生、破坏或缺损。

(2)肿块:类圆形以广基与颅板、大脑镰或小脑幕相连,CT呈均匀等密度或略高密度,MRI呈等长或稍长Tl、等长或稍长T2信号,边清,可有钙化、出血、坏死囊变。增强后呈均匀性显著强化,可见“脑膜尾征”。

(3)DSA见颈外动脉供血为主,肿瘤染色,静脉早显,脑血管受压移位如手抱球状。



155.简述垂体瘤的影像学表现。

(1)蝶鞍正常或扩大,鞍底下陷。

(2)鞍内肿块:可向上突人鞍上池,CT平扫呈等、低或高(瘤内出血)密度,MRI呈稍长Tl、等长或稍长T2信号,增强呈均匀性、不均匀性或环形强化,MRI动态增强对垂体微腺瘤的显示更佳。

(3)垂体柄偏移和视交叉受压移位。



156.简述脑转移瘤的影像学表现。

(1)脑内多发或者单个结节:CT平扫呈等密度或低密度,MRI一般呈长Tl、长T2信号,但黑色素瘤转移呈短Tl、短T2信号,瘤内出血则CT呈高密度、MRI呈短Tl长T2信号。

(2)增强:呈结节状或环形强化,且能比增强前发现更多小结节灶。

(3)瘤周水肿和占位效应:一般明显,也可缺乏。



157.简述椎间盘突出的分型特点及影像学表现。

椎间盘突出的影像学表现包括:①椎间隙:变窄或前后、左右不对称。②椎间盘:局限突出于椎体后缘,边缘光滑,突出缘与纤维环后缘呈钝角相交。③邻近结构:硬膜囊、神经根、脂肪等受压变形、移位,椎管、侧隐窝狭窄。椎间盘突出分下列5型,影像特点如下:①正中型:向后正中突出。②旁正中型:向侧后方突出,侧陷窝变窄,相应神经根鞘受压后移。③椎间孔型:椎间盘突向椎间孔致椎间孔变窄。①外侧型:突向椎体外侧,可压迫出椎间孔后的神经根。⑤游离型:椎间盘突出椎管内的髓核形成游离碎片,游离碎片密度较高,可位于相应椎间盘上或下几个层而的椎管内。



158.简述脊髓空洞症的影像学表现。

(1)脊髓空洞表现:位于脊髓中央,CT平扫呈脑脊液样低密度,MRI呈长Tl长T2信号,边界清楚,可有横行分隔呈腊肠状。

(2)脊髓改变:脊髓一般膨大,少数脊髓萎缩。

(3)蛛网膜下隙:受压变形、变小。

(4)合并症:Chiari畸形、脑积水、颅颈交界区畸形等。



159.简述脊髓内肿瘤的影像学表现。

(1)脊髓腔造影:①肿瘤处对比剂流动缓慢,出现边缘光滑的梭形充盈缺损。②完全性梗阻者阻塞端呈“大杯口征”。如有对比剂通过,则呈分流或偏流征。③病变区蛛网膜下隙变窄、外移。

(2)CT和MRI:①脊髓:局部对称或者不对称性增粗,周围脂肪间隙变窄或消失。②肿瘤:CT呈等密度或低密度,脂肪瘤出现负CT值。MRI呈长Tl、长T2信号。③增强肿瘤强化一般不明显,富血管肿瘤如室管膜瘤可出现强化。④CTM和MRM显示蛛网膜下隙变窄、闭塞或充盈缺损。

MRI是目前脊髓肿瘤诊断的最佳影像检查方法。



160.简述髓外硬膜下肿瘤的影像学表现。

(1)脊椎平片:正位片可见椎弓根变扁变形,椎弓根间距增宽,椎旁软组织肿块。侧位片可见椎间孔扩大,椎体后缘弧形压迹。

(2)脊髓腔造影:对比剂梗阻面呈偏心性小而浅的杯口状压迹,脊髓受压向对侧移位,蛛网膜下隙患侧增宽、对侧变窄。

(3)CT和MRI:脊膜瘤CT平扫呈等密度或略高密度灶,MRI呈等Tl、稍长T2信号,明显均匀性强化。神经源性肿瘤CT平扫呈等密试或略低密度灶,MRI呈稍长Tl、稍长T2信号,瘤内可有钙化,均匀性或不均匀性轻度强化。可见椎间孔扩大,肿瘤向椎管内、外生长呈哑铃形。



161.简述硬膜外肿瘤的影像学表现。

(1)脊椎平片:转移瘤相应节段的椎体和附件骨质破坏。脊膜瘤及神经纤维瘤司有椎间孔和椎管扩大。

(2)脊髓腔造影:梗阻面呈斜坡状或梳齿状水平截面,脊髓和蛛网膜下隙同时向对侧移位,脊髓受压程度较轻,蛛网膜下隙外缘至椎弓根间的距离增大。

(3)CT和MRI:转移瘤椎骨呈溶骨性破坏,偶尔为成骨性破坏。可见椎管内硬膜外软组织肿块,有强化。脊索瘤呈膨胀性骨质破坏,软组织肿块不规则。神经源性肿瘤可单独生长于硬膜外,更多的同时生长于硬膜内、外,呈哑铃状。脂肪瘤CT呈均匀低密度肿块(CT值为负值),MRI脂肪瘤呈短Tl、长T2信号,脂肪抑制后其信号被抑制。上述肿瘤均可向内压迫硬膜囊和脊髓,使之移位、变形。



162.简述脑内动脉瘤的DSA、CT、MRI表现。

(1)DSA:DSA是脑动脉瘤诊断的金标准,可显示动脉瘤的位置、大小、形态,有无瘤蒂、血栓和动脉瘤破裂。

(2)CT:平扫呈等密度或混杂密度,可有钙化。增强扫描呈均匀性强化。血栓形成则呈中心、偏心性强化或无强化。

(3)MRI:TlWI和T2WI均呈低信号或混杂信号。



163.简述脑内动静脉畸形的DSA、CT、MRI表现。

(1)DSA:DSA是脑动静脉畸形诊断的金标准,可显示供血动脉、畸形血管团和引流静脉,邻近脑血管充盈显影不良。

(2)CT:平扫呈等密度、稍高或伴有钙化的混杂密度,增强扫描见扩张扭曲畸形血管影。血管破裂时脑内、脑室或蛛网膜下隙出血。

(3)MRI:TlWI和T2WI畸形血管扩张扭曲呈葡萄状或蜂房状流空信号影,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部分显示。



164.简述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DSA、cr、MRI表现。

(1)DSA:动脉期见大量对比剂进人海绵窦,瘘口多数不能辨认。眼静脉早显并扩张。大脑前、中动脉及其分支可因盗血显影不佳或不显影。

(2)CT和MRI:海绵窦增宽且显著均匀性强化。眼静脉曲张,眼外肌肿胀增厚,眼球突出。外伤性者CT尚见颅底骨折。MRI还可见颈内动脉的形态及信号异常。



165.何谓烟雾(Moyamoya)病?简述烟雾病的DSA、CT、MRI表现。

烟雾病又称脑底动脉环闭塞症,由日本铃木于1966年首先报道,以脑底部异常毛细血管网形成如同烟雾升起而命名,分为先天性和继发性。

(1)CT和MRI:脑萎缩,脑梗死,脑内和蛛网膜下隙出血,MRI还可见脑底异常毛细血管网呈蜂房状或网格状低信号。

(2)DSA:颈内动脉虹吸部末端狭窄或者闭塞,大脑前、中动脉分支显影不良。脑底部簇状扩张,毛细血管网如烟雾状,通过椎动脉和颈外动脉系侧支吻合,使大脑前、中动脉逆行性充盈。



166.何谓额极征?何谓大脑镰征?

(1)额极征:是指脑血管造影上,大脑前动脉向对侧移位。由于额极动脉牵拉,使侧移位的大脑前动脉呈反“3”字征变形,称为额极征。除了额极区病变外,其他任何脑部占位病变均可出现此征。额极区占位病变推额极动脉和大脑前动脉一起移向对侧,故额极征为阴性。

(2)大脑镰征:是指大脑前动脉向对侧移位时,其远侧分支胼缘支因受大脑镰阻挡不能移位,折曲而形成钩形,称为大脑镰征。除大脑镰旁占位病变外,其他任何脑部病变均可出现此征。大脑镰旁病变因推胼缘支及大脑前动脉一起移向对侧,故大脑镰征为阴性。



167.正常乳腺分哪几型?各型X线表现如何?

(1)青春型:乳腺未充分发育,呈均匀无结构的实密阴影。

(2)腺体型:成人后在片状脂肪内可见增殖的腺体,呈结节状致密影。

(3)退化型:绝经期乳腺腺体减少,结缔组织和脂肪成分增加,乳腺内出现索条状致密影或不规则的网状结构。

(4)萎缩型:绝经期后,腺体组织萎缩,为脂肪组织所取代,乳腺透亮度增加,其间可见稀疏的索条状影向乳头集中。



168.何谓乳腺小叶增生?简述其X线表现。

乳腺小叶增生是指腺泡和腺管末端上皮的增生过度,与内分泌功能紊乱有关,多发于卵巢功能不全、未婚、生育未哺乳及绝经前期妇女。主要症状是乳痛和硬块,故称乳痛症。乳痛在月经前加剧,月经后减轻或消失。X线表现:呈大小和数目不一、边界不清的结节影,广泛者整个乳腺受累。乳腺密度增加,腺体结构不清。伴有导管扩张时,可见自乳头向四周放射分布索条状影。乳腺导管造影可明确导管扩张的范围和程度。



169乳腺癌可见哪些X线改变?

(1)肿块:呈结节、团块或不规则形影,边缘模糊,伴长短毛刺,代表癌浸润,内部密度不均匀。X线上所见肿块比临床触诊为小,因触诊肿块包含了肿块周围水肿和癌周浸润在内。

(2)钙化:针尖大小钙化呈沙粒状是导管癌的早期诊断特征,此时肿块可不很明显。

(3)血管改变:乳腺静脉数目增多,管径增粗。

(4)乳头和皮肤改变:皮肤增厚,乳头下陷,肿块和下陷乳头间有条带状影相连。





































































27

















献花(0)
+1
(本文系qq1122787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