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宋词复习
2013-06-15 | 阅:  转:  |  分享 
  
宋词复习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散文家,名列唐宋八大家、三苏之一,豪放派词人。

本词借太守出猎的雄伟壮阔场面,抒发由打猎激发起来的胸襟抱负。

表现了诗人渴望亲临战场、卫国杀敌、建立功业的豪情壮志。

江城子:词牌名。

老夫:作者自称。

聊:姑且。

狂:狂放的豪情。

黄:黄狗。

苍:苍鹰。

锦:华美鲜艳。

裘:皮衣。

骑:一人一马。

平冈:平野山冈。

卷:席卷。

报:报答,

倾城:满城人。

孙郎:孙权,这里作者自喻。

太守:指作者自己。

酣:畅饮,

胸胆:胸怀胆识。

尚:更。?

开张:开阔雄伟。

霜:白。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是说朝廷何日派遣冯唐去云中郡赦免魏尚的罪呢?典出《史记》,此处苏轼以魏尚自比,希望能得到朝廷的信任。

节:传达命令的符节。

云中:汉时郡名(非“云之中”)

会,会当,将要。

挽:拉。

雕弓,弓背上有雕花的弓。

满月:圆月。

天狼:星名,这里隐指西夏等侵略者(另一说法:隐指辽国和西夏)

如梦令《漱玉词》

李清照,南宋婉约派词人,号易安居士。

本词表达自己爱春惜花的真情(对风雨中花朵凋零的惋惜,对春天逝去的无奈。)

试:将词人关心花事却又害怕听到花落消息、不忍亲见落花却又想知道究竟的矛盾心理,

却:表明侍女对女主人委曲的心事毫无察觉,对窗外发生的变化无动于衷,也表明词人听到回答后疑惑不解。

骤:快速,急速;

浓睡:酣睡。

消:消失;

残酒:残余的酒意。

卷帘人:主人公的侍女;

绿肥红瘦:绿叶繁茂而红花凋零,肥:茁壮,此指繁茂;

瘦:清瘦此指凋零。

蝶恋花柳永,宋

上阕写主人公登高望远油然而生离愁别绪,

下片写主人公为消释离愁决意痛饮狂歌,并衣带渐宽终不悔,表现了主人公锲而不舍的坚毅性格与执着态度。

"危楼",暗示抒情主人公立足既高,游目必远。

"伫倚",则见出主人公凭栏之久与怀想之深。

"春愁",即怀远盼归之离愁,"春愁"是由天际景物所触发。"草色烟光"展示主人公望断天涯时所见之景。而"无言谁会"句既是徒自凭栏、希望成空的感喟(kui),也是不见伊人、心曲难诉的慨叹。

"无言"二字,若有万千思绪。从"拟把"到"无味",笔势开阖(he)动荡,颇具波澜。

"衣带渐宽"二句以健笔写柔情,自誓甘愿为思念伊人而日渐消瘦与憔悴。

"终不悔",表现了主人公的坚毅性格与执着的态度,词境也因此得以升华。

王国维在《人间词语》中谈到"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被他借用来形容"第二境"的便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这大概正是柳永的这两句词概括了一种锲而不舍的坚毅性格和执着态度。

伫:久立。

危楼:高楼。

望极:极目远望。

春愁:相思之离愁(离别后的相思之愁)

黯黯:心情沮丧忧愁。

会:理解。

拟把:打算。

对酒当歌:对着美酒,伴随着歌舞语出曹操《短歌行》。当:与"对"意同。语本《古诗》:"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烟光:飘忽缭绕的云霭雾气。疏狂:狂放不羁。消得:值得,能忍受得了1.簌簌(su4):象聲詞,形容棗花紛紛落下的樣子。2.繅車:繅絲的工具。3.牛衣:給牛御寒用的覆蓋物,這裡形容在古老的柳樹下賣黃瓜的人衣衫襤褸。4.漫:隨意地、不由地。



判断正误(将错误指出划出)

“簌簌衣巾落枣花”从枣花落到衣巾上的开端,反映了一位关心人民生活的太守对雨后农村新景象的喜悦之情。“牛衣古柳”,。三句话,三个画面,似乎东鳞西爪,毫无联系。可是用谢雨的路上这条线串起来,就让人感到这幅连环画具有很强的立体感。这一组画面音乐美。无论是簌簌的落花声,嗡嗡的缲车声,还是瓜农的叫卖声,都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生动地展现出农村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上片写的是农村景象,下片转入写求雨途中行路的艰辛,突出作者的感受和意识活动。“酒困路长惟欲睡”是对上片的补充。在结构上,这一句又是倒叙,它说明前三句之所以从听觉方面来写,主要是因为酒意未消,路途遥远,人体困乏,故而写下来的只不过是睡眼朦胧中听来的片断,并非是视觉构成的完整统一的画面。“日高人渴”两句,虽然写的是由于口渴而急于到农民家里觅水的意识活动,但同时也反映了作者不拘小节、随遇而安的性格特征。“试问”一词用得十分讲究,既写出了作者满怀希望想讨杯茶解渴的心情,又担心农忙季节,农家无人,自己不便贸然而入的心情。信笔写来,不事雕琢,但却栩栩如生,刻画出一位谦和平易近人的知州形象,将一位太守与普通农民的关系写得亲切自然。“敲门试问野人家”,词到这里就戛然而止了留给读者去想像,更是余味无穷。这就是古典诗词中所讲究的“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浣溪沙》全词有景有人,有形有声有色,乡土气息浓郁。日高、路长、酒困、人渴,字面上表现旅途的劳累,但传达出的仍是欢畅喜悦之情,传出了主人公县令体恤民情的精神风貌。这首词既画出了乡间生活的逼真画面,又记下了作者路途的经历和感受,为北宋词的社会内容开辟了新天地。柳永北宋词人,婉约派创始人《乐章集》。词人把漂泊异乡的落魄感受,同怀念意中人的缠绵情思结合在一起写,采用“”的表现方式,抒情写景,感情真挚。上片写登楼伫望情景以细风、草色、烟光、残阳几个关合着相思离愁的意象,组成一幅春望图。上片以“春愁”为核心多层次地描摹春愁之景,春愁之态,笔意婉约。下片抒情,,写词人情深志坚。“为伊”,方始画龙点晴地道破春愁难遣全词成功地刻画出一个志诚子的形象,描写心理充分细腻,尤其是词的最后两句,,画龙点睛般地揭示出主人公的精神境界,被王国维称为“专作情语而绝妙者”。“伫倚危楼风细细”,“危楼”,暗示抒情主人公立足既高,游目必远。“伫倚”,则见出主人公凭栏之久与怀想之深。“春愁”,即。不说“春愁”潜滋暗长于心田,反说它从遥远的天际生出,一方面是力避庸常,试图化无形为有形,变具象为抽象,增加画面的视觉性与流动感;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其“春愁”是由天际景物所触发。“草色烟光”句展示主人公望断天涯时。而“无言谁会”句既是徒自凭栏、希望成空的感喟,也是不见伊人、心曲难诉的慨叹。下片写主人公,决意痛饮狂歌从“拟把”到“无味”,笔势,颇具波澜。结穴“衣带渐宽”二句以写情,自誓甘愿为思念伊人而日渐消瘦与憔悴。“终不悔”,表现了主人公的坚毅性格与执着的态度,词境也因此得以升华。

一)、文学常识

1、《蝶恋花》的作者是(柳永),(宋)代人

二)、解释词语

1、伫:(久立)

2、危楼:(高楼)

3、望极:(极目远望)

4、黯黯:(心情沮丧忧愁)

5、会:(理解)

6拟把:(打算)

7.强乐:(勉强欢笑)。强:(勉强)

8.衣带渐宽:(人逐渐消瘦)

9烟光:飘忽缭绕的云霭雾气。

疏狂:狂放不羁,粗疏狂放,不合时宜。

消得:值得,能忍受得了无限相思倚危楼,登高望远为春愁。借酒消愁何时休,无怨无悔人消瘦。我久立在高楼上微风拂面一丝丝一细细,望不尽的春日离愁,沮丧忧愁从遥远无边的天际升起。碧绿的草色,迷蒙的烟光掩映在落日余晖里,默默无言什么人会理解我独自凭栏的深沉含义?

打算让放荡不羁的心情喝得醉醉,举杯高歌,勉强作乐反而觉得毫无意味。他日渐消瘦下去却始终不感到懊悔,宁愿为她消瘦得精神萎靡神色憔悴。“春愁”的含义是(相思之愁)

2、“终不悔”表现了(主人公对爱情坚贞不渝的感情),表现了(主人公坚毅的性格和执着的态度)“伊”是指词人的(心上人)

3、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两句为人称道,请写出赏析文字,写出他们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1.最后两句在文中的表达特点是直抒胸臆,画龙点睛地揭示主人公的精神境界:甘愿为思念伊人而日渐消瘦与憔悴,表现了主人公对所爱之人一种忠贞不渝的爱情。自然也透露出这种“春愁”的含义.2.这两句心理描写细腻,刻画出了一位至诚男子的形象。)

4、结尾两句后被王国维借用,(说明成就事业、做学问要有锲而不舍、苦苦追求的精神。)



四)选择题

蝶恋花

1、下列对词内容的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B)。

A、“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两句为人称道,在文中的表达特点是直抒胸臆,画龙点睛地揭示主人公的精神境界,自然也透露出这种“春愁”的含义.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两句心理描写细腻,刻画出了一位至诚女子的形象。

词人心中的“伊”

本词从两方面来表现春愁:1、、把春愁视觉化、形象化,以细风、草色、烟光、残照几个意象隐含着离愁。2、从主人公的态度来表现春愁。



4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09中考E

8.下列对词句的理解,不妥当的一项是()(2分)

A“老夫聊发少年狂,一狂字笼罩全篇,抒写胸中雄健豪放的一腔磊落之气。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表达了自己强国抗敌渴望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

15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2011上海市B

7、词中“绿肥红瘦”的意思是

8、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浓睡不消残酒”是说一夜沉睡,早晨酒意仍然没有全然消退。

B、“试问卷帘人“句表达了欲知花事却又不敢直面残花的怯意。

C、“绿肥红瘦“运用夸张手法突出说话人对海棠的关切。

D、小令运用了寓情于景的方法来抒发作者的伤春之情。





判断题答案

“簌簌衣巾落枣花”从枣花落到衣巾上的声音开端,反映了一位关心人民生活的太守对雨后农村新景象的喜悦之情。“牛衣古柳”,作者换一个角度来写他对蔬菜丰收的喜悦心情。三句话,三个画面,似乎东鳞西爪,毫无联系。可是用谢雨的路上这条线串起来,就让人感到这幅连环画具有很强的立体感。这一组画面,不仅色彩美,而且有音乐美。无论是簌簌的落花声,嗡嗡的缲车声,还是瓜农的叫卖声,都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生动地展现出农村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上片写的是农村生产劳动的繁忙景象,下片转入写求雨途中行路的艰辛,突出作者的感受和意识活动。“酒困路长惟欲睡”是对上片的补充。在结构上,这一句又是倒叙,它说明前三句之所以从听觉方面来写,主要是因为酒意未消,路途遥远,人体困乏,故而写下来的只不过是睡眼朦胧中听来的片断,并非是视觉构成的完整统一的画面。“日高人渴”两句,虽然写的是由于口渴而急于到农民家里觅水的意识活动,但同时也反映了作者不拘小节、随遇而安的性格特征。“试问”一词用得十分讲究,既写出了作者满怀希望想讨杯茶解渴的心情,又担心农忙季节,农家无人,自己不便贸然而入的心情。信笔写来,不事雕琢,但却栩栩如生,刻画出一位谦和平易近人的知州形象,将一位太守与普通农民的关系写得亲切自然。“敲门试问野人家”,词到这里就戛然而止了留给读者去想像,更是余味无穷。这就是古典诗词中所讲究的“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浣溪沙》全词有景有人,有形有声有色,乡土气息浓郁。日高、路长、酒困、人渴,字面上表现旅途的劳累,但传达出的仍是欢畅喜悦之情,传出了主人公县令体恤民情的精神风貌。这首词既画出了初夏乡间生活的逼真画面,又记下了作者路途的经历和感受,为北宋词的社会内容开辟了新天地。柳永北宋词人,婉约派创始人《乐章集》。词人把漂泊异乡的落魄感受,同怀念意中人的缠绵情思结合在一起写,采用“曲径通幽”的表现方式,抒情写景,感情真挚。上片写登楼伫望情景。以细风、草色、烟光、残阳几个关合着相思离愁的意象,组成一幅黄昏春望图。上片以“春愁”为核心多层次地描摹春愁之景,春愁之态,笔意婉约。下片抒情,直抒胸臆,写词人情深志坚。“为伊”,方始画龙点晴地道破春愁难遣全词成功地刻画出一个志诚男子的形象,描写心理充分细腻,尤其是词的最后两句,直抒胸臆,画龙点睛般地揭示出主人公的精神境界,被王国维称为“专作情语而绝妙者”。“伫倚危楼风细细”,“危楼”,暗示抒情主人公立足既高,游目必远。“伫倚”,则见出主人公凭栏之久与怀想之深。“春愁”,即怀远盼归之离愁。不说“春愁”潜滋暗长于心田,反说它从遥远的天际生出,一方面是力避庸常,试图化无形为有形,变抽象为具象,增加画面的视觉性与流动感;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其“春愁”是由天际景物所触发。“草色烟光”句便展示主人公望断天涯时所见之景。而“无言谁会”句既是徒自凭栏、希望成空的感喟,也是不见伊人、心曲难诉的慨叹。下片写主人公为消释离愁,决意痛饮狂歌从“拟把”到“无味”,笔势开阖动荡,颇具波澜。结穴“衣带渐宽”二句以健笔写柔情,自誓甘愿为思念伊人而日渐消瘦与憔悴。“终不悔”,表现了主人公的坚毅性格与执着的态度,词境也因此得以升华。





















献花(0)
+1
(本文系江渚清风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