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课题研究的意义、主要研究内容及分工、计划安排
2013-06-17 | 阅:  转:  |  分享 
  
课题研究的意义、主要研究内容及分工、计划安排



一、课题研究的意义和目的(见申报表)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同上)

三、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及预计可能有哪些突破(同上)

四、课题组分工

顾问:

蒋庐生政策文件的落实,协调各方面工作,研究课题的规划、内容,指导、督促课题研究的计划和进展。

刘典松研究课题的规划、内容,指导、检查、分析阶段成果。

组长:

束义福设计、研究课题规划、内容及研究手段、方法、措施,召集有关会议,安排、落实具体计划,实施科学分析、处理、解决具体技术问题,全面处理研究全过程相关问题,并具体研究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中的一、二、三、六、九内容,收集整理课题所需信息资料、文件及阶段成果和最终成果研究报告。

成员:

姚维民研究撰写论文,在网上搜集、下载资料、信息,指导辅导学生物理竞赛,开相关竞赛讲座,力争学科竞赛有等级奖,科技竞赛中有获奖。

周大勇课件制作加工、资料打印,上网查阅、下载有关资料,负责收集、统计各阶段有关资料成果等。

张年安设计、指导学生实验,设计指导教师、学生自制教具、学具,编写实验补充教材或讲义。

徐济政设计、指导学生实验,设计指导教师、学生自制教具、学具。辅导学生学科竞赛,开相关讲座,力求获奖,有相关论文发表,参加市自制教具评选,拟定相关论文(三)

张茂生设计、指导学生实验,设计指导教师、学生自制教具、学具。撰写相关论文(四)

张向东设计、指导学生实验,设计指导教师、学生自制教具、学具。撰写相关论文(八)

五、阶段计划安排

(一)申报阶段2000.12—2001.1.15

申报表、附注、学校有关文件、政策

(二)准备阶段2001.1.15—1.20

课题组成员会议、集中座谈、人员分工、明确任务

(三)调查分析阶段(1.20—2.20)

1、学生问卷调查

(1)学习动机方面调查

表1对物理学科认识

表2对发展个人素质意义的认识

表3对社会职业、毕业、升学需要的认识

表4属于情感获得良好评价方面认识

(2)学习方法方面调查

表5学习方法情况调查

(3)对课外活动兴趣方面的调查

表6对课外活动兴趣情况的调查

(4)实验等综合方面调查

表7实验综合调查

2、教师座谈调查

教师座谈会

3、学生问卷调查及教师座谈情况统计

4、分析阶段(2.20—2.25)

各成员根据情况统计分头按各自课题展开分析,需形成文字,宽力求发表

(四)理性思考阶段(2.25—10.25)

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理性思考,依据学生心理、生理特点及认识规律,依据教育教学规律,结合实验及教学的特点,按照各自的课题进行深入全面研究,有理性思考,有具体方略措施,有较好的实践性、可操作性的具体内容、方法,思路清晰,重点突出,着重解决一两个问题,论文应有一定的学术性和较强的实用性,要有新意,要有深度。

(五)全面研究、探索实践阶段(2001.11—2002.4)

1、讲座:(根据需要适当制作课件或录相、照相)

(1)创造发明讲座

(2)科技、科普讲座

(3)学科竞赛讲座

(4)实验技巧、自制教具讲座

(5)实验室、教材、讲座材料编写

2、实验实作:

(1)开放实验室学生实验

(2)加强演示实验,增加小实验

(3)改验证性实验为探索性实验

(4)辅导、指导学生设计性实验

(5)辅导、指导学生学具教具制作

3、学习参观:(认真组织,注重实效,保证安全)

组织部分学生参观省科技馆、科大科技园等

组织部分学生到水厂了解自来水生产过程及我县

水资源水污染及节约情况

到活塞厂参观工厂生产线及了解日常工具使用情况

4、竞赛、展评

理、化、生学科竞赛(作为省赛的选拔赛),评出

一、二、三等奖

“四小”展评(小实验的设计及实际操作、小论文、

小发明、小制作展览)

“四小”各评出一、二、三等奖及班级团体奖,并

送县市比赛或向有关报刊投稿

(六)阶段成果形成阶段(2002.5---2002.9)

1、收集、整理、统计相关的教材、讲稿材料,自

制教具学具及“四小”资料、实物,教师的论文

及实作的统计,有关课件、录相等的统计

2、各成员写出各自相关课题的小结及辅导学生情况

小结

3、阶段研究报告

(七)成果扩展提高阶段(2002.10—2002.11)

(八)总结、报告阶段

收集、统计、整理

各自课题的总结

研究报告

结题







1









献花(0)
+1
(本文系深情厚谊360...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