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东郭 > 馆藏分类
配色: 字号:
征管基础建设考试090、
2013-06-22 | 阅:  转:  |  分享 
  
征管基础建设完善税收管理员工作评价机制的思考 ?

?孙庆华???

???一、税收管理员工作评价的作用

税收管理员工作评价是指通过科学设计能够体现税源监控质量的指标体系,并通过有效方式获取各项指标的实际信息,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据以对税收管理员一定期间的工作成果做出客观分析和评价的过程。税收管理员评价工作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要科学有效地使用和开发现有税收管理人力资源,必须科学准确地评价他们的工作能力和工作业绩,形成工作压力和动力机制,促使税收管理员顺利完成工作目标。只有建立和完善对税收管理员工作的评价机制,科学衡量税收管理员的工作业绩,奖励先进,鞭策落后,完善激励和约束机制,才能强化税收管理员的责任意识,充分调动其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保证各项征管措施和制度的有效执行和落实到位。

工作评价是领导和上级了解把握税收管理员工作能力、工作过程和结果、工作质量和效率的可靠途径,只有通过合理考核工作实绩,将评价结果作为对税收管理员奖惩和使用的重要依据,才能充分调动税收管理员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使税管员将主要精力和时间用在落实自己的工作职责上,实现科学精细管理的目的。工作评价搜集的信息具有客观性、全面性和准确性,既有定量分析,又有定性分析,这不仅为领导和上级了解税源管理情况提供了材料,更为决策提供了可靠的依据。通过对税收管理员的工作评价,可以对税源监控的质量和效率进行客观的、全面的、正确的评价,从而及时发现税收征管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以便于制定措施,纠正偏差,不断提高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

二、应坚持的基本原则

一是方向性原则。税收征管活动的根据是国家税收法律法规。任何形式的评价,特别是对税收管理员工作的评价,其最终目的都是为提高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更好地贯彻落实国家税收政策。因此,工作评价必须坚持税收大政方针,保证评价的正确方向,发挥工作评价的导向作用。通过工作评价,坚决纠正任何偏离党的路线方针、偏离税收政策目的做法,从而保证税收征管活动沿着正确的方向进行。

二是客观性原则。工作评价必须做到公正、客观,否则,难以得出一个科学的准确的评价结论。对于评价主体来说,必须深人、细致,真正体现工作质量高低。考核标准要适度,实事求是测算,不能高到摸不着边际。考核标准既定,要严格考核,做到不为情、不为上、不为权、不虚夸、不缩小。广泛搜集评价信息,信息越多,来源渠道越广泛,工作评价的客观性越容易得到保证。坚持这一原则,就要切忌搜集信息时定调子、划框框,而应扎扎实实地作好调查研究工作,努力把握评价对象的真实的、全面的、客观的信息,并在此基础上,按照评价的标准,做出符合客观事实的评价结论。

三是发展性原则。工作评价本身不是目的,而其真正目的是通过工作评价,促进税收管理工作水平的提高。评价不仅是管理的过程,而且是强化管理的重要手段。通过税收管理员工作评价,不仅要了解实际的税源管理水平,而且要从评价过程和结论中发现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改进和提高管理工作。如果工作评价只满足于评价结论的获得,不重视研究新情况、新问题、不能促进发展,工作评价也就失去了意义。

四是连续性原则。税收管理员工作评价是循环往复的过程,上一次评价的结束是下一个管理过程的开始。要坚持前后两次评价在内容、结论和建议等方面的相互衔接,在这种相互衔接和联系中,促进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每一次评价结束后,都要根据评价中发现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经过一定的时间和阶段运行后,同原有基础相比,看有哪些改进和提高,为此,需要对管理工作连续跟踪评价。

三、工作评价机制的构建

(一)明确税收管理员工作职责。应根据税源管理的具体方式,围绕“税管员管什么、怎么管、管到什么程度、管好管不好怎样奖惩”四个环节,按经济区域或按行业明确税源管理人员工作职责,对纳税人实行包户到人,实行责任人管理。实行税收管理员职责鉴定制度,明确税收管理人员执法权力的职能、界限和作用范围,实现税管员的职能权限具体化。实行工作日志制度,要求税收管理员下户实地调查核实、巡查了解情况时,必须做好工作底稿和管理日志,完整记录纳税人的基本生产、经营情况和税收管理员实施税收管理工作情况,以便于对税收管理员的日常工作进行详细了解和监督。

(二)科学确定评价指标。税管员制度能否落实到位,关键之一在于考核标准是否公平、合理。因此,制定考核标准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反复多次修订、完善,直至公平合理、群众公认,才能最终形成统一标准。要以突出工作效能、考核工作实绩为出发点,完善税收管理员评价指标的内容。为使评价更加公正、合理,应坚持定性与定量指标考核相结合,对税收管理员所辖责任区的税源控管质量、工作量大小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价。一是基本素质的评价。实行税收管理员素质达标制度,定期组织税收管理员基本素质和技能测试,成绩合格者视为达标,成绩不达标的税收管理员待岗学习。二是税源监管质量的评价。将税收管理员的辖区内纳税人变动情况、发票领购使用情况、申报纳税情况等掌握是否准确,信息采集是否及时、真实、完整,对纳税人申报的初审、初评是否到位,监控笔记记录是否详实完整,对纳税人生产经营、财务核算情况和涉税信息变动规律了解是否清楚,对纳税人税款催报催缴进行的是否及时,责任区内是否有漏征漏管现象,征管“六率”指标的监控情况,税负明显高于与低于预警值情况,评估选案准确率是否达到标准等内容作为主要指标,以评价税收管理员税源监控的质量。另外,税收管理员管理的纳税人被稽查、审计等部门查出问题的,根据落实情况也作为评价依据。三是服务和形象的评价。将纳税辅导和政策宣传是否及时,工作态度是否文明规范,为纳税人办理的各项涉税事项是否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日常检查是否符合法定程序,是否存在不廉洁行为等内容作为主要指标,用来评价税收管理员的服务形象。

(三)工作质量评价方法。要不断完善税收管理员工作评价方法。一是运用信息化手段进行评价。负责评价的工作人员尽可能地从计算机系统直接收集各项评价指标信息,利用综合征管软件、分析监控应用系统、税负预警系统等,对纳税人的税负情况进行查询,查询税收管理员监管企业的情况,形成与同行业、其他税收管理员管理的各项指标的比对。例如税负指标的考核,对纳税人连续三个月达不到税负预警值的,应责令税收管理员说明原因,不能说明正当理由的则视为监管不力。二是实行税源监控情况讲评制度。以管理分局为单位或者县区局为单位组织讲评,税收管理员对所辖业户如何监控、监控关键点、怎样填写监控工作笔记等情况进行自我评价。三是积极拓展外部评价渠道。主要通过召开纳税人代表会议、评议小组成员走访纳税人、聘请执法监督员、向纳税人邮寄评议表、设置意见箱、监督电话及电子邮箱、在办税?务厅留置评议表等方式,结合纳税人和社会各界对税收管理员的监督意见和反映情况,将外部评价计出不同的分值进行评价??/P>

(四)充分发挥评价结果的作用。要体现“能者多劳,多劳多得”,按管户数量、规模、复杂程度、质量兑现奖惩,真正发挥奖优罚劣的作用。在按照标准严格考核的基础上,必须严格兑现奖罚,对于经考核税源管理成绩突出的坚决给予奖励;对于税源监控不力导致税款流失或造成税收大要案的,要坚决查明责任、严肃处理。建立督查制度,在落实税管员制度时,同步对督促检查工作做出部署,坚持在督促检查过程中掌握新情况、研究新问题,形成决策――督查――再决策――再督查的工作机制,切实起到激励先进、鞭策后进的作用。同时,将评价结果与能级管理、评先树优相结合,对每年税收管理员考核评价位于前10%的,直接确定为能级管理最高级别。严格落实责任追究,按照税收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办法的规定,对税收管理员工作存在过错的,采取经济惩戒、行政处理、行政处分等不同的追究方式进行责任追究。
献花(0)
+1
(本文系东郭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