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京华时报 崔斌:对新媒体的研究分析
2013-06-29 | 阅:  转:  |  分享 
  
崔斌对新媒体的研究分析



经新闻出版总署报刊司批准,由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主办的2007年报刊经营模式创新论坛于2007年6月28日在长沙举行。全国近百家媒体和媒体集团的社总编辑出席会议,一同讨论数字化趋势下中国报刊的经营管理。以下为世通华纳副总裁崔斌先生演讲。



崔斌:



各位来宾大家好,我是世通华纳的副总裁,今天来参加报刊的经营创新的论坛,我觉得是非常有收获的,到这里来参加论坛的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媒体的本质上相同的,我们作为新媒体非常希望了解传统媒体经营的创新模式,而且传媒的一种创新一定是建立在对自身本质的理解,对传统媒体的理解继承和发展基础之上才能实现的创新,同时传统产业的发展向其他的产业、行业的学习和延展的过程。所以一直以来我觉得从传媒产业的本身来讲,我们的近亲繁殖和内部的发展,和外部的交流本身是比较缺乏的。



尤其从职业的经理人来讲,由于传媒体制的限制,同时也限制了传媒经理人和其他产业经理人的互通和流动,很难使好的经验带到传媒行业里面来。



随着近几年传媒行业大的发展,应该讲逐渐局面有所扭转,我应该说第七代传媒行业的经理人,也到新媒体来发展,新媒体就是世通华纳集团,我们的是做移动电视的。



让大家认识一下我们正在从事的媒体是什么样的媒体,然后再做具体的交流。



我们一直在讲传统媒体受到新媒体的挑战,确实是无处不在的,世通华纳起源于厦门,利润有1000多万,这样的营业额概念是厦门电视频道平均广告营业额也没有达到的数字,在上海东方移动电视广告营业额已经超过了1个亿,这个在中国刚刚兴起,会分割一部分的广告市场的份额。



我们在公交车上受众的群体一天就达到了200万,一个层次能够覆盖的人群到底有多大,和这样的媒体竞争是不是有它的优势,我觉得这种挑战确实是无处不在的。



我整个的职业生涯和职业路线暗和了职业传媒的脉搏,新一代职业经理人趋向的变化。



今天是探讨报刊传媒的经营创新,在研究创新话题之前,我认为首先在创新之前要认清楚传媒生产的本质。传媒创新的本质和其他的产业生产的本质应该说有一定的相似性。



传媒产业创造的产品是什么,这个问题首先要回答清楚,我们只有认清楚传媒本质才知道生产什么,才知道在整个的报刊经营,内部不同的价位当中如何产生不同的协同效应,如何为不同的产品提供不同的生产力量,我基本的观点是传媒生产的终极产品就是广告的价值。因为媒体主要的收入来源还是广告收入,基本的产品就是广告价值,广告价值是由两个发生的环节,一个是影响力,一个是有效性。像一般的产品一样,一方面具备实用价值,一方面具有附加文化的价值。共同塑造了广告价值,在报刊的经营当中,主要是有三种力量共同生产来的,一个是内容的生产,一个是渠道的生产,一个是推广的生产。



从影响力的角度来讲,社会干预度越高,影响力价值越多,本身的渠道也是一种塑造。发行人的行为本身就是一种影响力的塑造和推广,所以我们看到很多的小红帽之类的,做发行的时候就是一种推广,当然他能够把发行量做的更大,发行给目标人群,他的影响力肯定会越大。传媒越来越重视到传媒的本身因为它这种产品的因素,广告的价值是卖给广告主的,报纸是卖给老百姓的,所以更多的传媒意识到通过推广来弥补很多广告主无法接触到媒体本身的一种缺憾。



通过B2B来推广它的价值,同时包括广告的销售本身,以前做报纸,包括其他广告的销售,我总结了十个过渡,这里面分类广告就大量的销售人员向目标广告主的推广,这是目标的影响力,但是广告主给不给媒体广告费,主要是广告主对媒体的认知,再就是媒体能够给他有效的促销,媒体一方面要有影响力,另一方面要不遗余力帮助广告的有效性,这种有效性主要的发生环节是有效的发行。



现在越来越多的报业集团意识到,不是发行量越大越好,重要的是编辑成本等收益的。



如何来增加有效的发行才能够提升他的有效性。所以基本上我的观点就是媒介生产的基本本质,再就是生产的广告价值,生产的特性两个共同的部分,能够相应地指导整个传媒的事件。



包括我们做的公交移动电视,我们也是在考虑基本的内容,包括我们如何在内容提高广告的有效性。



以前我们经常用新媒体和传统媒体来区分,大体我把媒体分成两种形态。这种传统媒体的基本特征是依赖内容而存在的媒体,这样的媒体是通过提供有吸引力的内容来吸引受众让把受众转化为企业的消费者,也就是说转化为企业的消费群体,然后卖给广告主。第二种新媒体,主要是依赖于渠道而存在,包括我们知道的分众传媒,很多的户外媒体,应该讲都是不依赖于传统的而存在的,而是能够吸引受众的眼球,或者是强迫式的给受众的信息,包括世通华纳也是不依赖与而存在的,但是加载了内容,主要是依赖于能够吸引受众的眼球。这样的一种媒体他的价值在于一方面虽然没有因为内容对社会的干预力,或者是社会的影响力,但是他也同时不依赖于的存在获得广阔的发展空间,不受到国家相关新闻制度管制,同时产权非常的清晰,国际资本也好,民间资本也好都可以进入这个领域。同时也有非常好的机制体制,来到这个组织。



本身这个组织更是轻装上阵。很多的新媒体推动传统媒体的上市。有很好资本运作的空间,同时在财务的制度上作账方式和传统的产业不同,可以由很小的营业规模。从我们的角度来讲,我们这种媒体形式我们认为比分众传媒更具优势的媒体,我们也在实现大的跨越,我们去年吸纳了四家风险投资。不同的媒体同样还是具备不同的价值,从传播的本质来看,我觉得不同的媒体可以在传播的方式,传播的模式当中获取他的优势,通过一定的方式和载体将信息源传递给受众。从信息源的角度来讲,很多的媒体尤其是传统的媒体,他是通过提供信息这样的一种特征来获取他的市场价值,所以我们看到,在这个纬度上中国电视台的权威性和可信度比一般的媒体高,在这个领域上新媒体不具备这样的特征。



受众价值媒体,即通过对受众的精准分类,提高广告主投放的准确性,从而提高媒体的价值。



我们在船舶的过程当中来找到我们的价格,我们传播方式和传播途径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体现在我们在封闭的空间,选择强制性的信息,这是我们基本的特征,正是因为这种特征,从传播的效果上来讲,我们是具备优势的。在传统的媒体当中是很难实现全效的传播的,而我们的到达率目标实际受众吻合度比较高,有92%的到达率,在我们的传播方式当中找到我们在整个媒介生态环境当中我们生长的一种空间。



所以正是我们不断地强化全效传播的特点,而让我们有一席之地。



今天我想借这个机会向大家传递一下,作为一个新媒体经营的负责人,我们是怎么认识这个媒体的,以及我们如何在整个媒体生存环境中找到我们的生存空间的,希望以后有更多的机会和大家共同学习交流。谢谢大家。

献花(0)
+1
(本文系京华时报崔...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