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9
2013-07-04 | 阅:  转:  |  分享 
  
19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茅盾《水浒》简介茅盾概要分析扩展练习思考讨论目录思考分析练
习节选自《茅盾评论文集》原载1950年4月10日《文艺报》。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思考分析练习
施耐庵(约1296-1370),元末明初小说家。原名耳,又名子安,兴化(现今江苏)人。原籍苏州。相传他是元至顺进士,曾出仕钱塘两
年,因与官场不合,便弃官还乡闭门著述。《水浒传》是明代著名小说,又名《水浒全传》、《忠义水浒传》,约成书于元末明初。版本繁
多,较重要的有三种,即百回本、百二十回本和七十回本。施耐庵和《水浒传》《水浒》是我国元末明初小说家施耐庵的一部长
篇小说。又名《忠义水浒传》。是在《宣和遗事》和有关话本、故事的基础上再创作而成的。作品写一个以靠踢球被皇帝看中并被提拔
为殿帅府太尉的破落子弟高俅为代表的统治集团,和他们手下的贪官污吏,土豪恶霸一道,狼狈为奸,残害忠良,欺压百姓,以至许多英雄豪杰被逼
上山落草,主持正义,反抗压迫,终于汇成声势浩大的梁山泊起义的斗争故事。全书具有高度的艺术表现力。语言生动丰富,明快洗练,
情节波澜起伏,引人入胜。这部小说塑造出了众多生动形象、个性鲜明的英雄形象。《水浒》《水浒》目录茅盾(1896—19
81)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与社会活动家。原名沈德鸿,字雁冰。1896年7月4日出生于浙江省桐乡县义乌镇一个中医家庭。1913
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毕业后因家境窘迫而辍学谋生。1916年到上海商务印书馆工作。1920年主持大型文学刊物《小说月报》的编辑工作。
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1940年曾到延安讲学。1946年到苏联访问。1947年赴香港。中华人民
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长,历届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常委和第四第五届政协副主席,全国文联名誉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19
81年因病在京逝世。茅盾(1)“个个面目不同”是谁的观点?“面目”是什么意思?答:传统观点。面目:即面貌。①长相
。~狰狞,~可憎。②A身份。政治~。B特点、实质。不识庐山真~。C形态~全非。这里①②两个意思都有。概
要分析1(2)作者对最高评价的所谓“一百单八个人个个面目不同”是怎么看的?是肯定还是否定?答:开始否定“言之过甚”,用“
但”字一转折后,基本肯定“至少有一打以上各有各的面目,却是事实”。2(3)对于杜撰的施耐庵请高手画像的故事,作者持什么态度?怎
么看出来?答:否定。因“杜撰”和“附会”都是贬义词。杜撰:没有根据地编造、虚构。附会:把没有关系的事物说成有关系的;把没有某
种意义的事物说成有某种意义的。揣摩画像是不足取的,因为展示人物个性的不是人物的长相,而取决于人物的性格。概要分析3(4
)为什么作者说“个个面目不同”是一句“笼统”的评语?这样评价有什么作用?答:“笼统”的意思是简单、粗陋、表面化。这表明作者
不同意这种评价,是一种否定。这样评价为下面举例分析作了铺垫,等于说“这个不对,那么什么对,请看我的分析。”4(5)作者为什么说
施耐庵朝夕揣摩的是民间流传的口头文学,而不是三十六人的图象?答:因为靠图象不能解释人物的性格,要真实生动地再现人物的形象,还要从
内在的性格去考察。概要分析56(6)为什么作者在举例分析人物描写特点时先从三个人的相同点入手?答:都是军官
,都有一身好武艺,都终于落草。这说明仅仅从人物的相貌上和性格上分析,传统的分析方法还不足以说明人物描写上“个个面目不同”的特点。
有那么多的相同点,而为什么又“个个面目不同”呢,这就为作者另辟蹊径的深入分析做了准备。(7)作者列举了林冲、
杨志、鲁达三个人落草的不同原因,是想说明什么问题?答:落草的原因不同,说明了三个人所走的道路不同。一个是“求苟安而不得
安”(林冲),一个是“向上爬而未能爬上去”(杨志),鲁达是“要打尽天下不平事而终不能实现”,但都“殊途同归”走上了落草的
道路。《水浒》从三个人不同的遭遇中刻画了人物的性格,所以三个人物的不同(个个面目不同),不是由性格决定的,只从性格上孤
立地分析“个个面目不同”是不对的。概要分析7(8)两个“不但如此”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答:提起了深入论证的第二层和第三
层。第二层,从这三个人不同的思想意识上表示出三个人之不同遭遇的必然性。就是说三个人遭遇的不同,是由思想意识的不同决定的。第三层“又
从这三个人的思想意识上说明了这三个人出身于不同的阶层。”就是说三个人的不同的思想意识是由三个人不同的出身决定的。概要分析8
(9)这三层意思之间是什么关系?为什么要按这样的顺序来写?答:是层进关系。遭遇(所走的道路)是由思想意识支配的,而思想意识是由
阶级出身决定的。层层深入地剖析了人物身上最本质的东西。9扩展练习1.下列带横线的字读音正确的一组是()
A.杜撰(zhuàn)揣摩(mó)栩(xǔ)栩如生B.遒(qiú)劲骤(zhòu)
然封妻荫(yīn)子C.鄙(bì)薄绚(xuàn)烂摇曳(yè)多姿D.倾(
qīng)轧逻辑(jì)腾挪跌宕(dàng)2.文章评论的中心点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关于《水浒》的人物描写,作者指出的特点是:①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
者评论《水浒》的结构特点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这篇评论文章的结构形式是()A.并列式B.对照式C.层进式D.总分(分总)式扩展练习目录思考分析练习
献花(0)
+1
(本文系sino张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