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15第十五讲 土壤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2013-07-08 | 阅:  转:  |  分享 
  
第七章土壤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教学目的要求:对土壤资源合理利用与保护是发展农业和保持良性生态循环的基础和前提。
应了解土壤资源的现状;如何对土壤资源进行利用和保护。教学重点:土壤资源存在的问题;如何合理
利用与保护土壤资源。第一节土壤资源的现状一、世界土壤资源的现状:1、世界土壤资源的概况耕地面积小,而且
分布不均匀,具体表现为:陆地面积:14900万km2;无冰覆盖陆地面积13000万km2;可耕地3000万km2;已耕1400万k
m2;未垦地难以利用,如冻土、裸岩、陡坡山地等耕地面积小,且分布上很不均衡2、我国土壤资源的特点(1)土壤资源
丰富,类型多样:我国国土辽阔,自然条件复杂多样,故土壤资源极为丰富,类型也多种多样(2)山地面积多,平原
面积少:平原盆地占全国国土面积的26%;丘陵占10%;山地高原占64%(3)耕地面积少,分布不平衡:
全国耕地面积约100万km2,占全国总土地面积的10.41%;人均耕地低于世界人均水平,1.4<4.3亩,85%集中分布于国
土面积44%的东部季风区3、土壤资源存在的问题:(1)耕地逐年减少,人地矛盾突出工业和城市发展占用耕
地;另土壤侵蚀、水土流失等,使得我国人地矛盾更为突出;工业、城市占地、农村建房占地、同时人口增加很快。(2)土壤侵蚀严重,危害巨
大A土壤侵蚀危害:土壤退化;生产力下降;生态环境恶化;泥砂淤塞水库,抬高河床;淹没农田B土壤侵蚀类型:溶蚀、溅蚀、冲蚀、风蚀
等C影响土壤侵蚀的因素:气候:降水、风;土壤:透水性、抗蚀性和抗冲性;地形:坡度、坡长、坡形;植被D土壤保持的措施:以工程
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同时注意耕作技术措施的应用(3)土壤资源退化,肥力下降由于土壤侵蚀和垦殖利用不
合理,使土壤退化,生产力下降。土壤退化实际上包括了土壤环境以及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等特性劣化综合表现特征:如表现在有机质含量下降
、营养元素短缺、土壤结构破坏、土壤侵蚀、土层变薄、土壤板结、土壤碱化、砂化等方面特征。(4)土壤盐碱化沙化加剧
世界上各大洲干旱、半干旱地区均有不同程度的盐碱土分布,其面积约占干旱区面积的39%,主要分布在欧亚大陆、北美大陆西部、非洲
大陆北部。我国盐碱土主要在黄淮海平原、东北西部、河套地区,西北内陆干旱、半干旱地区,以及滨海地带,估计面积达20万km2以上。
土壤沙化也是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壤资源的一种退化现象。估计沙漠化威胁着世界上土地表面的1/3,并影响至少8
5000万人的生活。我国使是世界上沙漠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我国沙漠化土地面积为33.4万km2,根据50年代与70年代的航片对比分
析,我国沙漠化土地每年约1600km2的面积扩展,首都已经出现沙尘暴天气(5)土壤受污染日益严重、农田生态恶化A土壤污染
的危害:随着工农业的发展,工业“三废”剧增以及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加之管理不善,进入土壤的有害物质逐年增
多,致使有毒、有害物质在土壤中的含量达到危害植物正常生长发育的程度,并通过食物链的传递,从而影响到人类的健康。B土壤污染物质的
来源:工业和城市废物与土壤污染,尤其是“三废”污染;化肥、农药与土壤污染;放射性物质及有害微生物与土壤污染
;C土壤污染的防治:控制和消除土壤污染源:应控制和消除工业“三废”;加强污染区的监测和管理;控制化学农药的
使用;合理施用化学肥料。防治土壤污染的措施生物防治:土壤污染物可通过生物降解或吸收而净化土壤;施加抑制剂:可改变污染物在土
壤中迁移、转化方向,促进某些有毒物质的移动、淋洗或转化为难溶物质而减少作物吸收,一般施用抑制剂有石灰、碱性磷酸盐和石灰性物质;增
施有机肥,改良沙性土壤:有机胶体和粘土矿物胶体对土壤中重金属和农药有一定的吸附力;加强水浆管理:水稻土的氧化还原状况,可控制水稻
土中重金属的迁移、转化;改变耕作制度:通过改变耕作制度,改变土壤环境条件,可消除某些污染物的毒害;换土、深翻第二节土壤资源
的利用与保护一、利用和保护相结合,防治土壤的侵蚀二、采取多种措施,改变盐碱土及沙土1、改变盐碱土的措施:冲洗:利用
灌溉水;排水:可排走土壤盐分,也可降低地下水位,脱盐;井灌井排:加强土壤水的垂直下降运动,脱盐;合理耕作合
理施肥,改善土壤结构加速盐碱土改良;生物措施:合理轮作,可加速脱盐和提高盐碱土肥力;化学改良措施:如可施用酸性肥料进行
改良盐碱土。2、沙漠化的治理:采取综合性措施,生物固沙或采取掺粘土,改洪漫淤,施用有机肥料,施用固沙剂等改良三、培肥土壤,提
高单位面积产量四、防治结合,减少土壤污染五、扩大耕地面积,限制乱占农业用地六、综合整治,合理布局复习思考题1、世界土壤资源的存在的问题如何?2、对土壤资源应如何进行合理利用与保护?3、我国土壤资源有哪些特点?
献花(0)
+1
(本文系静默坊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