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杜拉克新講
2013-07-09 | 阅:  转:  |  分享 
  
杜拉克家族的家庭教育







我的一位長輩邵先生與杜拉克家族是非常好的朋友,直到杜拉克先生去世之後,邵先生仍與杜拉克家族有密切地往來。

有一年耶誕節的前夕,杜拉克夫人桃莉絲杜拉克,帶著女兒去拜訪邵先生,由於桃莉絲杜拉克與杜拉克先生一樣,是個非常謙遜、有禮且替人著想的長輩,因此桃莉絲堅持要親自做一個家族口味的水果派,送給邵先生當禮物。

當大家享受完美味的點心之後,杜拉克家族準備要離開,邵先生送她們到門口,當時正值耶誕節,天氣非常冷,邵先生站在屋內,穿的是短袖,而杜拉克家族因為準備離去,所以穿的是大衣,一行人站在門口聊了許久。(請試著想像一下美國電影中,屋外大雪紛飛,屋內暖爐烘烘的景象。)

細微處可見良好家教

約莫過了20分鐘,杜拉克的女兒與邵先生仍持續進行對話,此時桃莉絲對女兒說:「哎呀!你跟人家站在門口聊這麼久,你也想一想你穿的是大衣,邵先生穿的是短袖,你爸爸如果還在,一定不會讓你這麼做的。」

當我一聽到這個故事的時候,有很深的感觸,彼得杜拉克從其祖父那一輩到他的孫子,都是當時具有一定生活水平與影響力的人。杜拉克的奶奶是個樂手,替慈善團體表演過,爺爺是當時奧地利一家銀行的創辦人,父親是奧地利政府經濟部門的高級官員,母親則是醫生,杜拉克的孩子在各方面也各有成就,有一個孫子在14歲的年齡,就被挖角到蘋果當顧問。

種種的成就,顯示這樣的一個家族,一定有其獨特的教養方式。

在杜拉克的自傳型小說《旁觀者》一書中,提到一個故事:二次大戰之際,因戰亂與通貨膨脹的緣故,老奶奶即使有許多財富,因為貶值的關係,她住在類似當今40幾年的老公寓裡。

大氣度處處為人著想

當時在公寓街角,有一個拉客的妓女,有一天,老奶奶發現妓女喉嚨沙啞,便拖著年邁的身子,爬上階梯,回到公寓裡找咳嗽藥,再辛苦地一步步爬下去把藥交給那個妓女。老奶奶的姪女覺得奶奶是銀行創辦人的夫人,是知書達禮、有教養的女性,與像妓女這樣的女人談話有失老奶奶的身分。

但老奶奶回答:「對人禮貌有什麼好失身分的呢?我又不是男人,她跟我一個笨老太婆能有什麼搞頭?雖然我無能為力,可是至少我可以使她快點好起來,不讓那些男孩被她傳染得了重感冒。」

從彼得杜拉克的自傳裡,可以看出老奶奶對彼得杜拉克的影響很大,我們也在其後續著作裡,發現處處都有老奶奶的影子,是一種謙遜、有禮、替人著想、以最多數人利益為原則的氣度。

關懷心企業社會責任

杜拉克的觀點,就像老奶奶的智慧一樣,非常樸實而且平易近人,他們並不以「我」為中心,而是用心地體會周遭的環境與需要關心的人,但他們不是盲目地犧牲奉獻,她們有一定的原則,就像有達官貴人要求見彼得杜拉克時,如果彼得杜拉克覺得見這個人對社會沒有貢獻,他可能會說:「Mytimeissoldout.」

我想是這樣的根基,支持著杜拉克家族,讓他們能用謙遜的態度,面對世界的變化,並且,在其領域中仍保持著卓越的績效。

從杜拉克的家族身上,我思考著我們的教育與杜拉克式的教育有什麼不同?

我們是教導孩子認真念書、上好大學、考好研究所、找份好工作,然後呢?我們思考過背後真正的目的嗎?

是不是因為這樣「你」可以有分好薪水、好的社會地位?我們曾教過自己的孩子念好書,是為了以後可以幫助多少人?能夠造福多少社會大眾嗎?

很多時候,我們當父母的替孩子想的太多,可是教他們替別人想太少,因為可能連我們自己都不是這種人,但我在杜拉克家族的身上,看到樸實而真摯的一面,或許那是真正出自於內心裡滿滿的愛,那種愛,不是單單愛自己,而是替對方著想的愛。

社會裡需要更多這樣的「以大多數人福利」為前提的愛,期許每個企業、授薪族都能有這樣的氣度,把杜拉克的智慧帶給更多人。

彼得杜拉克教你時間管理







彼得杜拉克一生的著作多達40幾本,有許多強調「自我管理」的章節,其中又以「時間管理」最讓人感到挑戰,因為時間是最稀有的資源,無法逆轉,逝去的時間無法再回來;時間管理也是個人績效、企業成長的關鍵基礎。

「如果無法管理時間,就無法管理其他事情!」這是彼得杜拉克留給後世的警語。

要了解個人的績效好壞,需要先看我們平常都把時間花在哪裡?要看一個公司的未來願景,只要看員工與老闆在上班時把時間花在哪裡?便可一窺究竟。

一個人的時間花在哪裡,成就就會在哪裡,如果立志成為創業家的人,將瑣碎的時間花在處理「別人可以代勞」的瑣碎事務上,而不認真思考企業未來的願景,則這樣的創業有極大的風險!

時間花到哪去了

一個企業內的員工,將大多數的時間花在處理機械式的程序,缺少凝聚意識,有許多的時間聊天、閒扯,這是企業的危機!

以下的方法,可以幫助你了解自己的時間究竟花在何處,企業也可以診斷員工是否有效能:

1.詳細記錄時間運用的實況,詳細的記錄下每天你在做的事。曾經有律師事務所要求以「10分鐘」為一個單位,只為徹底記錄員工把時間花在哪些事情上。建議初學者可以將時間先以「小時」為單位,如此可以簡單而明確地看出自己一整天的時間分配。另外一個小撇步,可以開啟錄音,錄下一整天的經過,然後重複播放一次(當然可以快轉),這可以幫助你回想這一天做了哪些事,經常有人驚訝地發現,一天內需要快轉、讓你聽到厭煩的時間,真是多到數不清。

2.系統化管理時間。時間記錄完成之後,就要把無生產力、浪費時間的活動找出來,杜拉克在其著作中提到,可以問自己以下幾個問題,藉以判斷事情重要與否:「如果不做這件事會怎樣?」、「哪些活動可以交由別人代勞?」、「哪些事情對你或組織最終要到達的目標毫無貢獻?」



一般來說,我們可以上方的表格作為輔助,橫軸為重要程度,直軸為緊急程度,將一天的事項劃入這四大領域,讓我們清楚地了解哪些事情是我們首要該做的事,哪些事情可以交由別人協助。

3.找出完整的時間區塊。定義出事件的輕重緩急之後,有些事需要大塊的時間來整理,例如思考企業未來方向、個人人生規畫等,此時固定每天撥出一段時間,處理與最終目標有關的重要事項。

4.重要的事優先,一次只做一件事。杜拉克先生認為,很少有人可以同時專注在三件事情以上,因此他認為,人生有效能的關鍵,在於「專注」!當我們能夠專注處理重要事項,效能就愈高,實際完成的進度就愈多。

時間管理最重要的,不是分析事項,而是「放棄」!

放棄對許多人來說是困難的,對更多經理人而言,要把這些事情假手他人,是沒有安全感的,然而,在時間管理的過程裡,我們要會找出拖延我們進度的時間小偷與自己人格上的弱處。

懂放棄效率更高

舉例來說,假設你是一個企業裡的高階主管,正在協調處理廠商開票的時間,這攸關到公司周轉金的儲備問題。此時,人事部主管走進來,找你討論某員工的職務調度,這位人事部主管深受老闆喜愛,許多人都不敢得罪他,此時你是要完成手上的任務,還是打斷自己先與他討論人事調動?

我們可能會基於人情壓力而屈就,但我們必須時刻提醒自己:這樣處理事情的決定,是讓我離目標更近還是更遠?

當我們愈常問自己這個問題,就愈能把自己拉回到正軌上,避免去處理與目標不相干的事件。

再舉例,如果你希望有一個美滿和樂的家庭,當與丈夫、妻子或孩子發生一些不愉快時,你是要任憑情緒波動,浪費時間在吵架上?還是給自己冷靜的空間,去思考更好的溝通品質?

時間管理的博大精深,處處可見,掌握自己的優勢領域,投入在最擅長的事項,並且隨時隨地警醒自己,才能成為一個有效能的人。

記住!先管好時間,才能管好財富!彼得杜拉克的經典名言:「我拒絕浪費時間!」與你共勉之!

管理法則雕塑健康人生







忙碌的工商社會,許多人只專注在賺錢,鮮有人把時間花在注重健康上,然而,彼得杜拉克說過:「管理的目的不在於知,而在於行。」我們的生活裡,處處都用得到管理,從個人、家庭、工作、職場等,若我們將管理的法則落實在生活中,將會擁有一個更平衡健康的人生。

我曾觀察到台灣一個有趣的現象,很多在教生機飲食、自然醫學的老師,或是有機店那些婆婆媽媽,甚至是醫院裡的醫生護士,許多人的體型都接近肥胖邊緣,他們應該比我們更具有專業素養,更知道如何控制飲食體重,為何仍然敵不過身材變形的宿命?或許這與管理的效能有很大的關係。

無數營養學家、醫生告訴我們,基礎代謝卡路里──攝取的卡路里少於消耗的卡路里,在這範圍之內,就會變瘦,光憑這一點,管理學就可以大大地幫助我們控制飲食與體重。

彼得杜拉克建議所有的經理人,應該記錄自己每天把時間花在哪裡,藉此分析自己的時間分配是否有效率,同樣地,飲食控制與體重管理也有異曲同工之妙,每日記錄飲食,你會驚訝地發現,一小包餅乾、一小條巧克力、同事分的甜甜圈等,這些看似無傷大雅的零食,累積起來竟然占這麼多熱量。

隨著醫學、農業科技日益進步,每一個環節都會影響我們的身材和健康,包含食材的來源與清洗方法、烹調方式、攝取的份量、進食的順序、生活作息等,我們可以做的,是藉由反饋分析法,了解我們到底攝取多少營養與毒素,當我們試著了解每一口食物的來源,我們會更小心謹慎地挑選每一口吃進去的食物。

這就像公司裡的每一分錢,都必須有清楚的交代,每一位員工都必須對組織帶來效益,如果我們的身體是一個組織,那麼每一口食物、每一種營養素,都會對組織帶來影響。

要有好的管理績效,首要之務是訂立目標,只有清楚地知道目標,我們才能帶領身體這個組織往前進,這些目標可以包含健康狀況、體重、身體質量指數(BMI)、三圍尺寸、血壓、血糖等,任何與你自身健康有關的數值。

其次,任何目標都有可能達成,但必須先訂立合理的期限,例如3個月瘦下3公斤。最後,當你完成一個月的飲食記錄,開始分析自己的生活作息、攝取的食物與運動量,並擬定最適合自己的計畫,例如先從不吃甜食或是擁有充足睡眠開始。

每個人的身體狀況、生活環境都不同,你無法按照任何人曾使用過的方法,達到和他完全相同的結果,就像每個人才能與優勢不一樣,即使用相同的方法做完全相同的工作,也可能造就完全不一樣的績效,但是管理的原則是一體適用的,只要靈活應用管理的原則,在平凡的生活中也能處處創造驚人績效。

不連續的人才







最近重讀了管理大師彼得杜拉克的《不連續的年代》,有很多新的啟發,這是一本論述過去,但是卻可以從過去看到許多未來的書,正如彼得杜拉克的智慧一樣,每當遇到事業上的挑戰,拿出杜拉克的著作,總是能夠在其中找到答案,當今的美牛、豪雨停課、油電雙漲、證交稅等,幾乎都可以在杜拉克的著作裡找到新解。

近來醫療體系的護士荒,造成許多就醫病患的不便,懷孕生子甚至需要先行預約。護士是標準的「知識工作者」,具備高度專業知識、專業教育,然而台灣的整體醫療體系,卻讓護士疲於奔命。不是只有醫療體系出現此現象,以往被視為熱門行業的科技產業,也屢屢發生拿命換生存的事件,到底是政府、企業還是工作者出現問題?

真正原因在於我們對時代變遷的反應太慢,早在數十年前台資、人才外流,就已經提供我們嚴重的警訊。彼得杜拉克曾提到:「知識分子不會單純地因為薪資就到其他國家工作,真正的原因是為不滿既有環境允許的個人效益、不滿注重知識的程度,也不滿知識對社會的影響程度。」

無論哪一個領域,每個人的特質、能力和興趣都不同,但學校的標準教育,只像機器般重複教學,把每個人教成一個「看似符合職場」的知識分子,卻忽略了資本家與知識工作者間巨大的鴻溝。知識分子認為自己具備高學歷,理應享有更高的待遇與尊重;但對資方來說,這些頂著高學歷的知識分子,充其量只是過去農業時代與工業時代裡勞力工作者的延伸。知識分子在職場中並沒有發揮其應具備的素質,而造就此一現象的真正根源是教育。

這是一個不連續的年代,12年國教正在研擬,看似「連續」,其實將會是另一種現實與學校間更嚴重的斷層;房價的漲幅也不連續,甚至應說是跳躍性的成長,面對不連續的房價、物價、現實環境的重大變革,我們唯一的方法,就是在斷層之中找機會。

彼得杜拉克提到:「現代社會需要的是能創造新知識的偉人與把知識變成日常行動的老手。」當社會進入不連續階段,我們不能期望自己還像過去一樣靠著連續累積的年資而加薪,也無法再用過去的思維判斷未來;當學校無法提供職場所需的競爭力,我們必須學習創造自我價值。

知識工作者無法完全控制大環境的走向,可是我們可以先學會控制自己的工作效能,從學習跨領域的技術開始,利用各種時事話題訓練思考能力,不斷地問自己:「如果我在那個位置上,我會怎麼做讓這件事情更好?我可以如何整合這些資源?」讓自己成為一個「不連續的人才」,做創新的改革,無論大環境再怎麼變,不連續的知識工作者,永遠都可以保持卓越的競爭力。

顧客放在利潤前面







隨著財報週、股東會紛沓而至,大家的焦點莫不關注在企業的獲利能力上。

松下幸之助的經典名言:「企業不賺錢是罪惡。」我非常認同其所提出的論點,但其實我更認同管理大師彼得杜拉克先生提出的「創造客戶」。

客戶是企業的根本,服務好客戶,利潤才有真正的意義,否則也只不過是財報上空轉的數字罷了。大家還記得黑心奶粉、黑心水果、黑心起雲劑、黑心油、黑心肉品嗎?相關的企業賺了很多錢,可是怎麼賺來的錢,就會怎麼再回到社會,並且賠上大眾的時間、健康與人生。企業如果只追求財報上的獲利數字,就會產生更多的黑心事件,企業身處社會中,除了獲利以外,還有更多的責任與義務,這不代表企業一定要轉型為社會型企業,而是必須先思考清楚,誰才是商業社會中真正的主角。

待客如親

一個企業的客戶,不是只有單單金錢上往來的名字而已,管理者、企業家應該把他們視為家人,提供服務與產品,如果是以要製作一個產品給家人吃的心態,就不會一味追求最低成本的原料,而是會認真思考這個原料的來源、品質,是否真正安全?如果我們要做一台智慧型手機給我們的家人,我們就會認真考慮要用什麼樣的晶片、處理器,可以讓手機發揮最大的功能。

創造客戶是企業真正的根本,亞馬遜書店創辦人貝佐斯的信念是打造「最以客戶為中心」的企業,因此在金融海嘯中,展現了傲人的成績。一個企業家的勇氣、遠見、膽識,有時候無法從財報數字上衡量,但企業家信念裡的核心價值,才是一個企業獲利與否真正的根本。

星巴克在幾年前股價滑落,其執行長霍華舒茲展開了傳統連鎖店最大規模的教育訓練,當時的他發現星巴克已經煮不出「一杯令客戶滿意的好咖啡」,等於星巴克的經營,完全悖離了其核心價值,因此,重新啟動教育訓練。

滋養客源

2008年2月26日,星巴克採取一項史無前例的行動,同步關閉7,100家門市,目的是為了訓練各家門市夥伴調理濃縮咖啡,期待夥伴能做出合乎客戶口味的飲料。霍華舒茲說:「星巴克經營的不只是咖啡事業,但如果做不出美味的咖啡,我們就沒有存在的理由。」

事後證明,霍華舒茲的判斷與膽識是對的,關掉所有連鎖店重新教育雖然損失不少,但換來長久經營與客戶滿意度,霍華舒茲成功地把星巴克導回「以客為尊」的企業價值裡,而這樣的教育訓練不僅提供員工向心力,提高工作效能,也做了最好的行銷。

存在於商業的法則是很奇妙的,我們看傳統百年老店,秉持用最貨真價實的原料,給客戶最好的產品,能夠屹立不搖數十年甚至上百年,一旦把利潤放在客戶之前,辛苦建立的百年基業就會有倒塌的危機。

社會型企業正逐步形成,在未來會成為趨勢與潮流,這股趨勢不單只是利用盈餘對社會貢獻,而是回歸到最原始以客戶為本的理念,真正的社會型企業,不是只有把出錢的人當客戶,甚至將環境、主要客戶背後所關心的人們,都當成服務的對象。如果你是一位便當店老闆,除了客戶要求口味,你或許還會關注他的健康與營養,因為購買便當的客戶背後,代表的可能需要足夠的力氣、均衡的營養來養活一個家。

如果企業營運像是一棵大樹,那麼客戶就是企業的根,服務與產品是養分與水份,利潤是果實,環境是土壤,唯有從根部給客戶充足的養分與水份,才是果實是否長得多與好的關鍵,我們不能奢求直接把果實變得又大又甜,這樣的利潤是短暫的,無法持久,也對環境帶來傷害,我們或許抱怨土壤不夠肥沃、大環境不好,但你是否看過在水泥地上生長的大樹,仍然枝葉茂密、突圍而出?這就是創造客戶所打造的企業生命力!

創造利潤能讓企業賺比較多,但不一定長久,利潤最終歸向何方尚是未知數,但創造客戶,會讓利潤源源不絕,賺得更長久,企業家能睡得安穩,對社會的影響力也更大,這才是企業存在商業社會裡,真正的價值。

人生管理大師做見證







今年年初,才剛從美國的杜拉克學院訪視回來,並且順道拜訪杜拉克的遺孀朵麗斯女士,漫步在這位管理之父門口的這條路上,總能激起特別多的想法,因為杜拉克先生還在世時,每天總是獨自在這條路上散步,並且不要其他人陪同。

前一陣子,從杜拉克女兒那裡得知,杜拉克太太剛過完101歲的生日,而杜拉克太太的新計畫,是回到網球場上。

我剛看到這個新訊息時,感到十分震驚,一個101歲的奶奶,還可以在網球場上打球?到底杜拉克先生與杜拉克太太大腦裡的思想,跟一般人哪裡不一樣?於是我從《五維管理》中找到了新的啟發。

《五維管理》首先談到的就是自我管理,並且開宗明義就告訴我們「改善我們的形象」,我想這是杜拉克與其夫人為何可以活到如此高齡的原因。他們一定非常重視自己的健康,這點從杜拉克清晨的步行,杜拉克夫人到90幾歲仍能拿到長青組網球冠軍,就能窺知一二。

此外,良好的時間分配也是重要關鍵。我的一個長輩曾經到克萊蒙大學,近距離與杜拉克學習。他說:「每晚9點,杜拉克家裡的燈就暗了,5點就看見房子的燈又亮了,他的生活十分規律,這是他的思緒如此清晰、觀察力如此透徹的原因之一。」

《五維管理》還提到幽默感的重要。杜拉克還在世時,有一次他的CEO學生們,正襟危坐地圍成一圈,準備聽老師上課,杜拉克一看到場的男士們如此嚴肅,便說:「我們到後院去游泳吧!」

這群掌握美國經濟、影響世界股市的CEO們一陣錯愕,直說:「可是我們沒帶泳衣。」

杜拉克笑一笑說:「反正都是一群男人。」於是杜拉克便與這群攸關世界經濟的翹楚們,一起裸泳。

當我看到這段記錄,內心裡有滿滿的激動,因為從這件事來看,杜拉克是一個如此真實的人,他對工作如此投入、熱忱,可是在該放鬆的時候,又是如此真實地面對自己,並且具有幽默感,他讓我看到的是一個十分平衡的人生,工作、家庭、健康,面面俱到。我想杜拉克與杜拉克太太,真實地用自己給世人一個「人生管理」的活見證。

台灣有多少企業家整年忙著賺錢,卻忘記了賺錢對自己、對家庭、對社會來說,真正的意義是什麼;又有多少人安於現狀,不再前進、不再成長、害怕改變,但杜拉克廣泛且大量地閱讀,提醒我們有效能學習的重要性,杜拉克太太用101歲的旺盛生命力,給了我很重要的啟發:永遠都要有新的目標、新的挑戰、新的願景。

在大多數人認為台灣的大環境惡劣的情況下,這何嘗不是給自己、給企業新的目標與挑戰?

當一個101歲的長者,都願意再次站上運動場,我們的年齡是幾歲?我們企業的年齡又是幾歲?我們給自己設下的又是什麼樣的挑戰?

2012年已經過了一半,是時候檢視我們上半年的績效,並且為下半年設立新目標;設立目標的時候,也該想想杜拉克太太,101歲的高齡,可以重回網球場。我想,我們也可以用更高的標準,要求自己:設定一個有挑戰性的目標,讓2012年年底的時候,我們可以對自己說:今年,真是有效能又改變我人生的一年!

感謝杜拉克家族的教導。

向產業龍頭學行銷







彼得杜拉克非常強調「創造客戶」的核心理念,只要能夠創造客戶,業績自然會成長,但要如何創造客戶,將是所有企業會碰到的挑戰。

彼得杜拉克將行銷分為外部行銷與內部行銷,以外部行銷的觀點來看,杜拉克曾經說過:「一個有創造力的模仿者,可以破壞其他成功者,一個有創造力的模仿者,並不需要發明一項產品或服務,只是需要使這項產品或服務完美,並把它推向市場!」

「創新.行銷」是創造客戶重要的一環,如果你認真地研究市場上其他領域的龍頭業者,他們如何做行銷,如何運用各式各樣的方法成為業界的第一把交椅,你可以試著模仿他們的行銷策略,修改成適合自己產業的方法,加以套用。

如果你是婚紗業者,那麼應該跳出自己產業的框架,看看王品台塑集團如何打動客戶的心;你也可以觀察統一便利商店如何用簡單的方法吸引顧客不斷地回頭消費,並且願意提高自己的購買金額。如果你是房地產業者,那麼應該學習服務業裡的佼佼者,如何用微笑打動客戶的心。如何打造一個願意讓員工定下來的文化?

然而一個企業的業績要提升、要能夠成功地創新,是一連串緊扣的環節,包含:員工的服務態度與向心力、軟硬體設施的水準、企業文化與內涵等,這正是內部行銷的重要之處。杜拉克談行銷時,多次談到內部行銷,並且強調唯有先做好內部行銷,才能有好的外部行銷,而所謂的內部行銷最重要的環扣就是扎實的教育訓練。

IBM的總機小姐,會聘請退休的優秀空服員來擔任,因為這些空服員受過良好的禮儀訓練,進退得宜,見過大風大浪,危急時必須在第一時間,保護所有乘客的安全,這些空服員也知道碰到不可理喻的客戶,如何安撫人心,讓整個飛行過程平安順利。

然而一般公司為了節省成本,幾乎都是請個初出社會的年輕女孩,這些企業沒有想過,如果有一天一個非常重要的客戶打電話來,可是因為年輕人應對不得體,可能因此喪失大訂單。相反地,如果一個客訴的電話打來,由於資深空服員能夠耐心地安撫,可能會把公司的損失轉變成巨大的收入。

許多中小企業老闆很怕教會員工所有的事後,員工自己跑出去開一間公司跟自己打對台。當一個公司能夠提供優良與正確的價值觀與教育訓練,員工會有向心力並且不會輕易離開,當員工都能認同企業文化與組織,面對客戶時,就不會單單只想到自己的業績,而會設身處地替客戶著想,並且做出讓客戶感動的外部行銷。

曾經有記者問過松下電器的創辦人松下幸之助先生:「貴公司是做什麼的?」他回答:「難道你看不出我們是做教育訓練順便賣賣電器的。」除此之外,松下幸之助找人才,不排斥找70分人才,因為他懂得教育訓練,懂得把人放在最合適的位置上,創造組織最大績效,松下幸之助用成功的內部行銷,帶動外部行銷。

行銷不單單是為了賺錢與提高業績,而是增加組織向心力與客戶滿意的重要方法,透過觀察其他產業龍頭,你會找到不一樣的概念,但要記得的是,組織的內部行銷與外部行銷同等重要,唯有先做好內部行銷,才能做好外部行銷,提供最好的服務創造客戶,這才是一個企業的行銷真諦。

杜拉克說:「未來是充滿變化無法預測的,但我們可以走在變化之前並且創造它。」就是這個道理。

高效能5大關鍵







杜拉克在《高效能的五個習慣》裡,提到5個提高效能的關鍵方法,分別是:了解你的時間、問「我有什麼可貢獻?」、善用人之所長、先做最重要的事、做有效的決策。

1.了解你的時間

彼得杜拉克在書中建議管理者,應該持續記錄幾個月時間分配的習慣,如果沒時間記錄,應該找秘書或助理協助記錄。

對一般人而言,這的確是件極具挑戰的任務,因為沒有助理也沒有秘書,有時一忙時間就過了。但了解自己時間的分配卻是提高效能裡最重要的第一步,建議初學者,先以小時為單位,詳實記錄自己做了哪些事?跟哪些人談話或開會?目的是什麼?成效如何?與自己的目標是否相關?成果如何?

許多人在記錄時間時,往往只記錄大方向,卻忘記判斷、分析這些時間分配的結果,是否與自己的期望相符。根據我個人的經驗,當一個人願意靜下心,好好記錄自己的時間,就會發現自己經常在瞎忙。

2.自問可以做何貢獻?

「貢獻」是彼得杜拉克在其著作裡不斷強調的重要概念,當團隊與個人,都專注在「貢獻」上,將會產生更多意想不到的成果。

無論是創業、帶領團隊、建立系統、管理專案,都需要訂立一個規則,這樣的規則,在美國叫做「榮譽典章」。榮譽典章可以用在團隊,也可以用在個人,當團隊成員願意遵守這樣的典章,「我可以有什麼貢獻?」在團隊中就會形成一種風氣,當每個人都聚焦在自己的貢獻時,業績、效能,就會產生很大的成長。當然制定榮譽典章需要經驗的累積與前輩的帶領,請教有相關經驗的人士,也會減少摸索的時間。

3.善用人之所長

一般人在組織內部,很容易抱怨某個下屬不靈光、某個上司很難搞、某個同事很麻煩…,管理者如果沒有把對的人放在對的位置上,就容易出現這些磨擦。

許多公司的主管,並不明白自己的下屬到底適合從事什麼工作,也沒有發現放錯位置的人才,對公司產生多大的危機。有的知識工作者則以為自己只能做某些工作,但卻忽略了自己最擅長的到底是什麼。

很多時候你最擅長的事,可能在現階段尚未被發掘出來。管理者可以從小事開始測試一個人的能力,有經驗的主管,甚至在飯桌上,就可以清楚知道一個人的教育、背景與優勢領域。管理者應該學習從小的任務開始交給其他人做,從這些小事上,很容易就可以判斷一個人的忠誠度、能力、態度,唯有透過細微的觀察,才能發現每個人的潛力。

4.先做最重要的事

根據統計,所有最有生產力的事,只占你工作時間的20%,有時甚至不需要,但大多數的人,卻覺得每天都好忙,因此彼得杜拉克才會建議管理者先做最重要的事。我們每天都習慣先把重要又緊急的事情做完,接著應該要花最少的時間處理其他的瑣事,方法有很多,無論是把這些事交給更適合的人去做,或是有計畫地放棄,都會讓效能大大提升。

彼得杜拉克在這個部分,特別強調專注的重要性,也就是聚焦最重要的事,但什麼是最重要的事?最重要的事具備幾種特性:與未來高度相關、新的機會、與設定的目標方向一致、能擴張潛能、發揮正面影響的事情。一旦專注在具備這些特質的事情上時,我們就會聚焦在更有貢獻、更有生產力,同時也是最重要的事。

5.做有效的決策

到底應該以哪個角度去思考,才算是最好的決策?公司、同事、客戶,哪一個是最應該考量的?

杜拉克在這部分提出的幾個條件,可以白話翻譯成:與設定的目標、核心價值緊密相關的決策。當我們把原則、價值、最終的目標放在首位,還要記得自問:什麼事情必須有系統、有計畫地放棄?這樣就能幫助我們做出最有利的決策,這無論用在組織或是個人,都大有功效。

杜拉克《高效能的五個習慣》雖然只有五點,卻十分精闢,唯有透過實踐,才能體會其中的道理。

今天,你準備好「高效能」了嗎?

献花(0)
+1
(本文系prs4568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