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诊歌
--《黄帝内经-灵枢篇面部反射区的定位与主治:头面:额正中点。主治头面病、脑病。咽喉:头面与肺连线的中点。主治咽喉炎、梅核气等。肺:两眉端连线的中点。主治咳嗽、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心:位于鼻梁骨的最低处,正当两目内眦连线的中点。主治心悸、失眠等。肝:心区与脾区连线的中点。主治肝病及两胁疼痛。胆囊:在肝区两旁,当目内眦直下,与肝区相水平。主治胆囊炎、胆石症等。脾:位于鼻尖。主治食欲不振、腹胀、消化不良等。胃:位于脾两侧,鼻翼的中央偏上方。主治胃痛、胃胀、恶心、呕吐。膀胱:在人中沟的上1/3与下2/3交点处,相当于水沟穴的位置。主治痛经、阴部痛、腰痛。子宫:与膀胱区重叠。大肠:目外眦直下,颧骨下缘。主治便秘、腹痛、泄泻等。小肠:在颧骨的内侧,与肝区、胆区在同一水平。主治泄泻。肾:在颊部,当鼻翼水平线与太阳穴的垂直线相交处。主治遗尿、癃闭等。脐:肾区稍下方。主治绕脐腹痛。胸(乳房):在目内眦稍上方。主治胸痛、胸闷、产后乳少等。背:在耳屏前方。主治背腰痛。肩:在颧部,目外眦直下,颧的上缘,平小肠区。主治肩臂疼痛、肩周炎。臂:在颧骨的后上方,肩区的后方,颧弓下缘处。主治臂痛。手:在臂区的下方。主治手背肿、手指是痛。股里:即大腿的内侧面。反向区在近口角旁约0.5寸。主治大腿内侧疼痛。大腿:在耳垂与下颌角连结的上1/3与下2/3交界处。主治大腿痛或活动不利。膝关节:两牙床的中央,相当于颊车穴的部位。主治膝并节痛。小腿:在下颌角的前方,下颌骨上缘处。主治腿肚转筋、小腿痛。足:在小腿反射区的前方,目外眦直下,下颌骨上缘处。主治足部肿痛。应用面部反射区诊断:
1面部与五脏
“肝热病者,左颊先赤;心热病者,颜【额部】先赤;脾热病者,鼻先赤;肺热病者,右颊先赤;肾热病者,颐【颐部、指颊、腮部】先赤。”
《黄帝内经-素问篇-第32篇刺热》
2脏腑肢节的病变相应于面部的情况
天庭,反映头面部的病;
眉心之上,反映咽喉的病;
眉心,反映肺脏的病;
两眉之间,反映心脏的病;
由两眉之间直下鼻梁的部位,反映肝脏的病;此部位的左边,反映胆的病;
鼻准,反映脾的病;
鼻准的两旁,反映胃的病;
面的中央,反映大肠的病;
挟两颊部,反映肾脏;
肾所属颊部的下方,反映脐部的病;
鼻准上方的两旁,反映小肠的病;
鼻准以下的人中穴,反映膀胱和子宫的病;
颧骨处反映肩病;
颧骨的后方,反映臂病;
臂下的部位,反映手的病;
内眼角以上的部位,反映胸乳的病;
颊的外部以上,反映背的病;
沿颊车以下,反映股的病;
两牙床的中央,反映膝的病;
膝以下部位,反映胫的病;
由胫以下的部位,反映足的病;
口角两侧的大纹处,反映股内侧的病;
颊下的曲骨部,反映膝盖的病。
“青黑为痛,黄赤为热,白为寒”。
《黄帝内经-灵枢篇-第49篇-五色的译文》
3慧眼识健康
“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精。”
骨(肾)之精,注于瞳孔;
筋(肝)之精,注于黑眼仁;
血(心)之精,注于血络;
气(肺)之精,注于白眼仁;
肌肉(脾)之精,注于眼胞。
《黄帝内经-灵枢篇-第80篇-大惑论的译文》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