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孟子
2013-07-18 | 阅:  转:  |  分享 
  


孟子

?

?第一篇(下)??梁惠王章句下凡十六章第一章庄暴见到孟子,对孟子说:“齐王接见我时,对我说他喜好音乐,我没有话对答他。”庄暴紧接着又问道:“喜好音乐好不好?”孟子说:“齐王要特别喜好音乐,那齐国治理好就几乎没什么问题了。”过了几天,孟子见到齐宣王,问道:“您曾对庄子说过,您喜好音乐?有没有这回事?”齐宣王一听,马上变了脸色,说:“我怎敢喜好先王的古典音乐呢?只是喜好世俗的流行音乐罢了。”?孟子说:“齐王您要是特别喜好音乐,那齐国治理好就几乎没什么问题了。现代的流行音乐,是由古典音乐演变而来的。”齐宣王说:“您说来我听听。”孟子说:“您独自享受音乐,与和别人一起享受音乐,您那种情况高兴?”齐宣王说:“我独自享受音乐,不如与和别人一起享受音乐高兴。”孟子说:“与少数人享受音乐,与很多人一起享受音乐,那种情况高兴?齐宣王说:“与很多人一起享受音乐高兴。”孟子说:“请我现在给您讲讲有关音乐的问题。假如现在大王您在此奏乐,百姓听见您的钟鼓之声,管乐之声,就会抬起头痛的脑袋,皱着眉头相互转告说:‘我们的大王这么喜好鼓乐,怎么把我们弄到这种极端痛苦的地步呢?父子、兄弟不能相见,妻离子散。’假如大王在此田猎,百姓听见您的车马声,看见鲜艳美丽的旗帜飘扬,就会抬起头痛的脑袋,皱着眉头相互转告说:‘我们的大王这么喜好田猎,怎么把我们弄到这种极端痛苦的地步呢?父子、兄弟不能相见,妻离子散。’出现这种情况,没有别的,就是您不能与百姓同乐啊。假如现在大王您在此奏乐,百姓听见您的钟鼓之声,管乐之声,都兴高采烈地喜形悦色地相互转告说:‘我们的国王肯定是无疾病啊,要么何以能奏乐呢?’假如大王在此田猎,百姓听见您的车马声,看见鲜艳美丽的旗帜飘扬,都兴高采烈地喜形悦色地相互转告说:‘我们的国王肯定是无疾病啊,要么何以能在此田猎呢?’出现这种情况,没有别的,就是您能与百姓同乐啊。现在大王您真的与百姓同乐了,那您就是真正的国王了。“???????第二章齐宣王问孟子道:“据传,周文王豢养宠物、种植花草树木的园子,方圆有七十多里,???????????????????是真的吗?”孟子回答说:“据史书上传,是真的。”齐宣王说:“若是真的,那可够大的。”孟子说:“老百姓还嫌小呢。”齐宣王说:“我的园子,方圆才四十里,可老百姓嫌大,这是为什么呢?”孟子说:“周文王的园子,方圆有七十多里,然而割草的、打柴的都可进出,打猎野鸡、野兔的也都可出入,这个院子,为周文王与老百姓所共有,老百姓嫌小,不正好在情理之中吗?我刚一走进齐国境地,就询问贵国有哪些重大的禁令,然后才敢进来。我打听到,都城远郊有一个方圆四十里的园子。但是,对敢于捕杀园子里麋鹿的,以杀人罪惩罚。这不等于在国中设了一个方圆四十里的大陷阱吗?老百姓嫌大,这当然在清理之中了。”??????第三章齐宣王向孟子问道:“与邻国打交道,有什么原则和方法可以遵循吗?”孟子回答说:“有。只有以仁爱为怀的君主才能做到以大国的身份去奉事小国,所以商汤奉事过葛伯,周文王奉事过混夷。只有有智慧的君主才能做到以小国的身份去奉事大国,所以古公亶父奉事过獯鬻,勾践奉事过吴国。以大国的身份去奉事小国的,是喜爱天的美德的人;以小国的身份去奉事大国的,是畏惧天的威严的人;喜爱天的美德的人可以保住天下,畏惧天的威严的人则可以保住自己的国家。《诗经》上说:‘畏惧天的威严,于是可保住国家。’”齐宣王说:“您的话说得太伟大了!我有个毛病,喜好勇敢。(按您说的去做不容易)”孟子说:“请大王您不要喜好小勇,有这么一个人,他用手按着剑怒目而视,说道:‘他怎敢抵挡我呢?’此乃匹夫之勇,只能敌一个人而已。我恳请大王您要崇善大勇。《诗经》上说:‘文王赫然发怒,于是整治好军队,以遏制讨伐莒国的敌寇,为周朝谋幸福,以回敬天下。’这就是文王的大勇呀,文王一怒,就安顿好了天下的百姓。《尚书》上说:‘上天降生下民众,为他们立一个国君,再选一个老师,说给国君和老师要做的事只是协助上帝宠爱人民。四方的人不管有罪的还是无罪的,有我姬发在,天下有谁敢超越上天的意志而造反呢?’一人横行于天下,周武王对之耻此以鼻,这就是周武王的大勇。武王一怒,也就安顿好了天下的百姓。当今,大王您也要是能以一怒而安顿好天下的黎民百姓,百姓们会唯恐您不喜好勇呢。”???????第四章齐宣王在雪宫接见孟子。对孟子说道:“贤者也想有像我这样到外巡视住行宫的享乐吗?”孟子回答说:“有。人们得不到这种享乐时,就会埋怨君主。得不到就埋怨君主,是不对的;为百姓着想的君主而不与百姓同乐的,也是不对的。乐民之乐的君主,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的君主,民亦忧其忧。乐与天下的人同乐,忧与天下的人同忧,这样做的君主要当不好君主,从未有过呀。从前,齐景公问大臣晏子说:‘我想到转附(芝罘)山、朝舞(召石)山去观赏,然后沿海而南,到琅邪邑。我应如何做才能比先王观赏得好一些呢?’晏子回答说:‘您问得太好了!天子到诸侯那里去叫巡守——巡守,即天子视察诸侯所把守的疆土。诸侯上朝拜见天子叫述职——述职,即诸侯向天子汇报自己的工作。这些无非是:春天视察春播并补充农具、种子不足的农户,秋天检查收割并补助劳力、口粮不足的农户。夏朝有谚语说:我的大王不出游,我何以能得休养?我的大王不闲逛,我何以能得补赏?一个出游,一个闲逛,为诸侯所效法。现在不同了,天子一出来巡视,就兴师动众,一路上拨调大批粮食。这样一来,饥饿者吃不到粮食,劳动者得不到休息。这样做的后果必然导致民众怒目而视,怨声载道,哭爹骂娘,逼得百姓起来造反。君王放弃了先王的遗命,虐害百姓,豪饮暴食,粮食像流水一样浪费掉。这种流连荒亡的状况,让诸侯们担忧。什么是流连荒亡呢?从上游放舟流下游乐而忘返谓之流,从下游挽舟往上取乐而忘返谓之连,贪得无厌得田猎谓之荒,贪得无厌得酗酒谓之亡。古代先王不搞这种流连之类的游乐,荒亡之类的旅行。应该怎办,大王您自己决定吧。’”齐景公听了非常高兴,在国内做好了赈济饥民的准备,也搬到了郊外居住。于是开始兴农发展生产,开仓拿出粮食赈济饥民,还召来乐师,说:‘为我奏一曲君臣同乐的乐曲!’大概就是《徵招》、《角招》两首乐曲。其中的歌词说:‘限制君主的物欲有何过错?’——限制君主的物欲,是为君主好呀。”??????第五章齐宣王向孟子问道:“人们都让我拆了明堂,我是拆,还是不拆?”孟子回答说:“明堂,是王者之堂啊。大王您要想行仁政,就不要拆它。”齐宣王说:“请您说说仁政给我听听。”孟子说:“当年周文王作西伯治理歧周之时,对耕田者只抽取九分之一的农业税,大夫以上的官员可以世袭爵禄,关卡、市场只稽察不收税,池沼鱼梁不禁止捕鱼,犯罪的人不株连家属。老而无妻叫鳏,老而无夫叫寡,老而无子叫独,幼而无父叫孤。鳏寡独孤这四种人,是天下穷得连告借的地方都找不到的最穷的穷人。文王发布政令施行仁政,对这四中人作为优先抚恤的对象。《诗经》上说:‘过得称心的人是富人,最可怜的人还是那些孤单者!’齐宣王说:“您说的话太好了。”孟子说:“既然大王认为仁政好?,那为何还不赶快施行呢?”齐宣王说:“我有个毛病,贪财爱货。”孟子说:“那不要紧,从前周朝王业的创始人公刘就贪财爱货。《诗经》上说:‘收拾好露囤和内仓,包裹好上路吃的干粮,装入无底的小口袋和有底的大口袋里。一心想安抚好人民使国家昌盛光大。弓箭如此拉张,抗起大盾长矛刀枪,起步出发上战场。’所以,安居时备有粮仓,打仗时备有装食物的裹囊,然后就可以起步出发上战场。大王您如果贪财爱货,而与百姓共享,对于大王您施行仁政有什么不可呢!”齐宣王说:“我还有个毛病,贪好女色。”孟子说:“那也不要紧,从前周朝王业奠基人之一的太王(古公亶父)也贪好女色,宠爱他的妃子太姜。《诗经》上说:“古公亶父想立业,避难来朝躲戎狄,沿着漆水边上走,一直走到歧山下,带着爱妃太姜女,仔细查看房宇间。’当时啊,在内无未结婚的女子,在外无不结婚的男人。大王您如果贪好女色,而与百姓一样,对于大王您施行仁政有什么不可呢!”???????第六章孟子对齐宣王说:“大王您的一个大臣,把妻子儿女托付给朋友,自己到楚国游学,到他返回来后一看,妻子儿女受冻挨饿。如何处理这件事?”齐宣王说:“这样的朋友就不能再交了。”孟子说:“管监狱的长官管理不了下属,那该如何办呢?”齐宣王说:“将他罢免。”孟子又说:“国家四境之内都没治理好,则又该怎办呢?”齐宣王(装着没听见),看看左右,说别的事情。??????第七章孟子谒见齐宣王,对齐宣王说:“所谓古老的国家,并不是说生长有高大树木的国家,而是说有世袭的老臣的国家。大王您没有亲近的大臣,以前您所提拔的,现在也都不知不觉地不在其位了。”齐宣王问道:“我如何识别这些人的无能而辞掉他们?”孟子说:“国君选进贤臣、选拔新秀,如果不得已,可使用出身卑下的超过原来有地位的,关系疏远的超过自己的亲戚,这能不谨慎对待吗?对于要选用的人,左右的大臣都说贤,那不一定就贤;诸位卿大夫都说贤,那也不一定就贤;国人都说贤了,然后进行考察,确实是贤了,然后再任用他。左右的大臣都说不贤,那不一定就不贤;诸位卿大夫都说不贤,那也不一定就不贤;国人都说不贤了,然后进行考察,确实是不贤了,然后再弃用他。,左右的大臣都说该杀,那不一定就杀;诸位卿大夫都说该杀,那也不一定就杀;国人都说该杀了,然后进行考察,确实是该杀了,然后再杀掉他。所以这叫国人杀人啊。如此,最后才可以真正成为人民的父母官。”??????第八章齐宣王问孟子说:“商汤王流放夏桀王,周武王讨伐殷纣王,这些事真的有吗?”孟子回答说:“据史书上记载,确有其事。”齐宣王问道:“臣弑君可以吗?”孟子说:“损害仁爱、暴虐无道的人叫‘贼’,损害正义、颠倒是非的人叫‘残’。残贼之人,又可叫‘独夫民贼’,我只听说过诛掉一个独夫民贼纣啊,没有听说过什么弑君。”?????第九章孟子对齐宣王说:“要建巨大豪华的宫殿,则必须让主管建宫殿的工师寻找到巨大的木材,工师寻找到了巨大的木材,则大王高兴,就认为他能胜任自己的工作。一旦木匠由于技术不精将大木材砍小了,则大王就会发怒,认为他们不胜任自己的工作。所以,一个人年幼时学习(先王的治国本领),到了壮年想按先王说的去做,大王却说:‘你暂时舍弃你所学的本领,按我的要求去做。’您看如何?现在有一块没有雕琢过的璞玉在此,虽价值万镒,还必须叫雕玉的人来加工雕琢。至于要治理国家,您则说:‘你暂时舍弃你所学的本领,按我的要求去做。’这和叫雕玉的人按照您的吩咐去加工雕琢玉石有什么不同呢?”????????????????????????????第十章齐国讨伐燕国,并很快取得了胜利。齐宣王问孟子道:“有人同意我吞并燕国,有人不同意我吞并燕国,以万乘之国讨伐万乘之国,用五旬的时间就取得了胜利,(如果没有天助)

仅凭人力并不至于会这么快。如果不吞并,必然会有天灾降身。我吞并了它。您看如何?”孟子回答说:“吞并燕国,只要燕国人民高兴,您就可以吞并。古人有这么做的,那就是周武王。吞并燕国,燕国人民不高兴,您就就不要去吞并。古人也有这么做的,那就是周文王。以万乘之国讨伐万乘之国,人民拿着食品酒水来欢迎大王您的军队,能有什么别的用意吗?就是为了躲避像水灾火灾一样的战祸。如果燕国被吞并后,老百姓仍在水深火热之中,,那他们就只好外逃去躲避躲避了。”?????第十一章齐国讨伐燕国,并很快取得了胜利。诸侯们合谋要救燕国。齐宣王问孟子道:“诸侯们合谋要来讨伐我,应如何对付他们呢?”孟子回答说:“我只听说过以方圆七十里的小国统一天下的,那就是商汤。没有听说过一个拥有方圆千里的大国怕人的。《尚书》上说:‘商汤出征,始于葛伯。’天下的百姓都信赖他,当他向东征发的时候,西夷的人就埋怨他,当他向南征发的时候,北狄的人就埋怨他,都说:‘为什么把我们放在后边?’人民盼望他,就若大旱之年盼望下雨的云霓一样。于是,当他的军队所到之处,在市场上做买卖的人不停止营业,,耕田者照常不停止下田干活,他们只是弑残害人民的君主,安抚百姓。汤的到来,就像及时雨一样,人民极为高兴。正如《尚书》上所说:‘等待我的君主来,君主来了就有活命了!’当今的燕国国君残暴虐待本国人民,您吞并了燕国,人民认为是将把他们从水深火热的灾难中丞救出来,所以送饭送水欢迎大王的军队。假若杀他们的父兄,连累他们的子弟,拆毁他们的宗庙,迁移走他们的贵重物器,那怎么行呢?天下的诸侯本来就畏惧齐国的强大,现在齐国又扩张了一倍的疆土,要是不实行仁政的话,那就等于调动天下的军队一齐来打齐国。请大王您赶快发布命令,让耄耋老人和儿童返回家园,停止迁移走他们的贵重物器,与燕国的人民共同协商,拥立好君主,然后撤军,则还来得及阻止诸侯们前来攻打了。”??????第十二章邹国与鲁国打了一仗。对此,穆公对孟子说道:“这一仗,我的将领战死了33人之多,士兵没一个为救长官而死的。要杀他们吧,太多了杀也杀不过来,不杀吧,对他们这种以仇视的眼光眼铮铮地看着长官战死而不去援救的行为,怎么处置才好呢?”孟子回答说:“在灾荒的年岁里,您的老百姓中大批大批的年老体弱者被饿死,连埋葬都成了问题,只好把尸体扔到大山沟里,强壮者四处失散去逃荒,也几乎达千人之多。然而您的粮库满盈,国库充实,管钱粮的官员们也不把这严重的情况向您禀报,他们欺上瞒下,残害百姓。曾子说过:‘要警惕呀,要警惕呀,你怎样对待人家,人家就会以同样的办法对待你。’民众受到他们的虐待之后的现在有了报复他们的机会,您甭责怪他们。假如您施行仁政,那百姓就会热爱大王您,而且会在战场上为抢救长官而献身。”?????第十三章滕文公向孟子问道:“滕国,是个小国,位于齐国和楚国之间,我是事奉齐王好呢,还是事奉楚王好?”孟子回答说:“这事需要谋划谋划,非我所能回答的。不得已,有一着:挖深护城河,建高加固城墙,与民众共同严防死守,民众誓死报效国家而不离去。这可能是一个办法吧”。?????第十四章滕文公向孟子问道:“齐国将修筑薛国都城的城墙以威胁我滕国,我非常恐慌,怎样做才可预防(他们的进攻呢)呢?”孟子回答说:“从前大王您的祖先居住在豳地,由于西狄人的侵扰,迁徙到歧山脚下定居。那并非自己明智的选择,为不得已呀。只要做善事行仁政,后世子孙必有王者出现。君子所创立的基业,传给其后代,世世代代传承下来。至于能否成功,那就是天意了。您对齐国现在又能怎么样呢?那就勉强行善推行仁政就是了。”?????第十五章滕文公向孟子问道:“滕国,是个小国,竭力事奉大国,还得不到幸免被侵,我们该怎么办才行呢?”孟子回答说:“从前大王您的祖先居住在豳地,西狄人老来侵扰,为了和好,向他们事奉狐狸皮及缯帛,不得幸免;向他们事奉犬马,不得幸免;向他们事奉珠宝玉器,也不得幸免。后来聚集起老人一起商讨对策,告知老人说:‘狄人所想要的,是我们的土地,我听说:君子不以其所以养人就去坑害他人,诸位何患无君呢?我打算迁走。’于是离开了豳地,逾越过梁山,建城于歧山脚下定居。豳地的人都说:‘古公亶父真是个仁人啊,我们可不能失掉他。’自愿追随他的人如同上集市一样。也有人不同意这种做法。说:‘国土是祖先传下来、由子孙世代相承、永保的基业,并非一个人自己就可决定放弃的,宁可为保住国土而牺牲也不能丢弃它。大王您从这两种办法中选择一种吧。”??????十六章鲁平公将出门,宠臣藏仓请示说:“以前君主您出门,必定要告知有司,您出门的去向。现在您乘坐的銮驾都备好了,可有司还不知您的去向,我敢大胆的问一问吗?”鲁平公说:“我将要去见孟子。”藏仓说:“为的什么呀,您要降低自己的身价而先见一个普普通通的人呢?您以为他贤吗?礼仪由贤人提出;然而,孟子办他母亲的丧事超过了为他父亲办丧事(这是不合乎礼仪的)。君王您就不要去见他了。”鲁平公说:“好吧。”乐正子进宫谒见鲁平公,说道“君主您为什么不去见孟轲呀?”鲁平公说:“有人告诉我说:‘孟子为他母亲办丧事超过了先前为他父亲办的丧事。’所以就不去见他了。”乐正子说:“您所说的超过指的是什么?指的是前头是以士的身份葬父,后来是以大夫的身份葬母,还是前以三鼎礼祭父,而后以五鼎礼祭母这件事呢?”鲁平公说:“不是,指的是棺椁寿衣之精美(后者超过了前者)。”乐正子说:“那不是超越啊,只是显示出贫富不同罢了。”乐正子见到孟子,说:“我已把您推荐给了鲁君,他本来要来见您。可是,宠臣藏仓这个人阻挡君主来见您,君主果然就没来见您。”孟子说:“他来,或让他来;不来,或阻止他来。这行与止,非人所能做到,我之所以见不着鲁君,是天意。藏家那小子怎能使我见不着鲁君呢?”

献花(0)
+1
(本文系笑龙图书馆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