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小学班级管理
2013-07-25 | 阅:  转:  |  分享 
  
一、名词解释:

班级:学校根据管理的需要把年龄相近、文化程度大体相同的学生分割成一个个有一定人数规模的学生集合体。班级是学校组织系统中最基层的正式组织,也是学生交往的基本场所和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

班集体:一个拥有共同的发展愿景和共同奋斗目标,形成了为每一位成员所接纳的一系列价值观、班级成员之间彼此和谐相容的心理文化氛围,拥有高度凝聚力的群体。

班主任:中小学班主任是中小学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班集体建设的指导者、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是中小学思想道德教育的骨干,是沟通家长和社区的桥梁,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力量。

班集体建设:班级成员在学校教育和管理过程中,在正确思想观念和价值观的引导下,以促进集体中每个成员的个性和谐发展为宗旨,在共同的学习与生活、活动与交往中,通过发挥学生集体与个体的主体性,形成和发展班集体的过程。

健康的班集体:班集体及其成员的生活方式应当是健康的。(可从合作原理、横向关系、尊重与信赖、鼓励勇气、责任心、民主的法治主义、作为调节者的教师等纬度理解。)

学习型组织:

认识和了解学生:认识学生的社会性层面,如学生家庭社会经济背景、性别、民族、残疾、同辈群体之间的人际关系等诸多因素。

班集体文化:

学习指导:广义:包括针对获得经验的学习指导和获得学习机制的学习指导。

狭义:专指获得学习机制的学习指导。

按学理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控制、创造、引导影响学生学习的内部和外部

因素,引导学生按照学习的过程和规律,采用科学的学习方法来学

习,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素质,利于现在和今后的学习与发展。

学习动机: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是激励和指引学生学习的需要。分为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

态度:个体对某一对象所持的评价和行为倾向,是调节外界刺激与个体反应之间的中介因素,是由认知、情感和意向三个成分所构成的比较持久稳定的个性倾向性。

学习态度是影响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它受学习动机的制约,是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通过获得一定的经验而习得的,通常可以从学习者对待学习的注意状况、情绪倾向和意志努力状态等方面来加以判定和说明。

学习总结:学习者对学习活动进行的反思和评价。是在学习过程完成后元认知的监控。

具体活动或方法:检查、评价、修正补救。有大也有小(一个学期的总结;一节课的总结)(1、对学习结果的检查与评价2、对学习过程表现进行评价3、对学习成功与失败;学习过程中表现进行归因分析4、提出改进和补救措施)

学习困难学生:智力正常,学习效果低下,达不到国家规定的教学大纲要求的学生。

“狄德罗效应”(“配套效应”):人们在拥有了一件新的物品后不断配置与其相适应的物品以达到心理平衡的现象。

在学校教育中,对学生要设置合理的目标。尤其是对学困生,过高或过低的目标都不是一件合适“睡袍”,适时、适当的“睡袍”,才能让学困生的行为和语言与这件“睡袍”出现一致的配置,这样也就不会因“睡袍”的不合身而让他们无所适从,适时抛给学困生的“睡袍”,还能激发起他们自我转化的内在动机,主动实现前后一致的良好表现。教师应为学困生准备几件有价值的“睡袍”。

随机性品德发展指导:班主任及时捕捉学生品德发展的契机,或是及时发现学生品德存在的问题,采用合适的方法给予指导,从而促进学生品德发展的一种活动。

班级活动:在班主任的指导下开展的、根据国家课程目标和学校培养目标,有目的、有计划地为实现班级教育目标而举行的各种教育、教学实践活动。

班级文化:班级内部形成的独特的价值观、共同思想、作风和行为准则的总和,它包括班级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

积极的班级文化:符合社会主流价值体系并为班集体成员认同的价值观、共同理想、作风和行为准则的总和。包括积极的班级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三个层面,以自律、自强、进取为核心价值取向,鼓励整个班级集体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努力,是一种健康向上、团结友爱、公平正义的集体氛围。

班级博客:是教育博客(edublog)的一种,,以文字、多媒体等形式,将班级日常生活的感悟、课堂实录、课件等上传发表,超越传统时空局限(课堂范畴、讲课时间等),并让全班、全社会可以共享知识和思想。

班主任评价:班主任依据国家教育目的、学校培养目标和班级建设愿景,通过各种途径收集班级建设和学生发展等方面信息,对班集体、班级中的学生群体和学生个体给出评判,进而促进后继班级建设和学生发展的班主任常规活动。

形成性评价:班主任通过诊断班级教育方案或计划、班级教育过程与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为正在进行的班级教育活动提供反馈信息,以提高班级教育活动质量进而促进学生发展和班级建设的评价。

总结性评价:班主任在班级教育活动开展一段相对长的时间后,综合性评判学生发展和班级建设状况,为学校管理人员、学生家长提供学生发展和班级建设分等鉴定信息的评价。

制度性评价:班主任根据学校教育工作的具体制度规定和要求,在规定时间以特定的形式对学生做出的评价。

日常性评价:班主任除了根据教育制度的规定,定时以特定方式评价学生外,在教育过程中还会随时根据教育情况对学生做出即时性的评价。

量化评价:把复杂的现象简化为数量,从数量的分析与比较中推断某一评价对象的成效。

质性评价:力图通过自然的调查,全面充分地揭示和描述评价对象的各种特质,以彰显其中的意义,促进理解。

学生个体评价:班主任依据国家教育目的、学校培养目标、班级建设愿景和学生个体发展史,通过收集和分析学生近期发展的资料信息给出有针对性评判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班主任常规活动。

学生群体评价:班主任依据国家教育目的、学校培养目标、班级建设愿景和学生群体发展史,通过收集和分析学生群体近期发展的资料信息评判班级内的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发展状况从而促进学生群体成员、学生群体和班集体健康发展的班主任常规活动。

班集体评价:班主任依据国家教育目的、学校培养目标、班级建设愿景和班集体发展史,通过收集和分析班集体近期发展的资料信息评判班级建设状况从而促进班集体健康发展的班主任常规活动。





1、班级为学生的成长提供了空间

1)班级是一个物质存在

2)班级是一个精神存在

班级中的集体与个体

3、失乐的家园

1)压力扭曲的家园

2)情感缺失的家园

3)暴力侵蚀的家园







班主任(个人影响力是班主任威信的根本且长久的源泉。)

重要性:

中小学班主任是中小学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班集体建设的指导者、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是中小学思想道德教育的骨干,是沟通家长和社区的桥梁,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力量。

基本任务:

按照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要求,开展班级工作,全面教育、管理、指导学生,使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体魄健康的公民。

职责:

向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保护学生身心健康,教育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逐步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的志向,培养社会主义道德品质和良好的心理品质,遵守《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二)教育学生努力完成学习任务。会同各科教师教育、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成绩。

(三)教育、指导学生参加学校规定的各种劳动,协助学校贯彻实施《体育卫生工作条例》,教育学生坚持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

(四)关心学生课外生活。指导学生参加各种有益于身心健康的科技、文娱和社会活动。鼓励学生发展正当的兴趣和特长。

(五)进行班级的日常管理。建立班级常规,指导班委会和本班的团、队工作,培养学生干部,提高学生的自理能力,把班级建设成为奋发向上、团结友爱的集体。

(六)负责联系组织科任教师商讨本班教育工作,互通情况,协调各种活动和课业负担。

(七)做好本班学生思想品德评定和有关奖惩的工作。

(八)联系本班学生家长,争取家长和社会有关方面配合,共同做好学生教育工作。

工作的中心任务:班集体建设



担任班主任的作用:

1、担任班主任有助于提升教师的职业素养

2、担任班主任有助于增强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3、班主任之责是每一位教师的天赋使命



班集体

本质:学习型组织



什么是学习型组织?

学习包括两个层面:为学、为人。

是一种组织学习,有别于个体学习。

学习型组织:

基础——团结、协调及和谐。

核心——在组织内部建立完善的“自学习机制”。

精神——学习、思考和创新。

关键特征——系统思考。

组织学习的基础——团队学习

五项要素:1、建立共同愿景2、团队学习3、改变心智模式

4、自我超越5、系统思考

以学习型组织的视野来认识和理解班集体:

作为学习型组织的班集体是一个自组织,是生物学意义上的自组织,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生命体和组织体。健康班集体一经形成,便无需外部的指令就能够自行适应、自行复制、自行演化、自主地从无序走向有序。

班集体建设的基本内涵:

1、以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作为班集体的最大利益;

2、寻求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的和谐统一;

3、班级成员共同塑造班集体之观念。

初建的基本目标:健康班集体

主要内容:1、初步认识与了解学生的策略

2、班集体建设规划的制订

3、班集体组织初建的策略

4、班集体规章制度的初步制订与执行

5、班集体文化的初步建立

策略:

(1)班主任要善于发现和培养积极分子,组建起一支能热心为集体服

务、能团结同学、具有一定组织管理能力的班干部队伍。

(2)要把对积极分子的使用和培养结合起来。既要鼓励他们独立开展工

作,又要努力帮助他们提高工作能力;既要维护他们的威信,又要

对他们提出更加严格的要求;既要肯定他们的工作成绩,又要指出

他们工作中的不足。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一支为班集体成员一致

认可、心悦诚服的班干部队伍。

(3)班主任要认识到,积极分子可以是多种类型的,可以是全面发展型

的多面手,也可以是单向突出的个体,而且,积极分子的队伍也是

动态发展的,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注意不断吸纳优秀学生加入到班

干部队伍中来。



健康班集体的基本原则:合作原理(健康班集体的基础:合作原理是)

竞争的弊病:制造了大批失败者、导致班级人际关系(生生关系、师生关系)的普遍恶化



培养心态超脱的合作者:“我可以为他人做些什么?”

1、认识和了解学生

2、班集体建设规划的制定策略



班集体建设规划与swot分析法: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威胁(Threat)

新手班主任如何运用swot分析法?

1、客观评价自己;

2、区分现实与未来;

3、系统思考;

4、避免将简单的问题复杂化;

5、定位班集体建设的近期目标。



班集体规章制度的初步制订与执行

原则:1、内容的合理性

2、制订程序的民主性3、执行的严肃性和平等性

班集体初建:典型问题与对策

一、如何让学生接纳新手班主任

(一)树立威信

(二)民主管理

(三)批评有方

二、新手班主任如何对待“问题学生”

(一)防止自己曲解学生

(二)与问题学生一起寻找“病因”

(三)真诚地尊重问题学生

三、怎样才能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

(一)让学生找到“家”的归属感

(二)在人际交往和活动中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

学习指导:

主要内容

1.学习动机的指导

2.学习态度的指导

3.学习方法(策略)的指导

4.个体差异的指导

5.学习环境的指导与调节

类型

从知识到能力的重要条件之一是学习方法。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是培养能力的重要策略。

课程式2、规程式3、讲座式4、渗透式5、治疗式6、交流式

意义

1、学习指导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2、学习指导有助于学生学会学习

3、学习指导是解决学生心理问题、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我国目前主要的学习方法:

译学习进程的特点为标准:观察法、思维法、记忆法、技能形成法

以课堂学习进程的特点为标准:预习法、听讲法、复习法、作业法

以各科学习特点为标准:语文学习方法、数学学习方法、英语学习方法

译学习类型特点为标准:摹仿性学习方法、抽象概括学习方法、解决问题学习方法、逻辑推理学习方法、总结提高学习方法

以学习目标指向为标准:语言符号学习方法、操作技能学习方法、态度情感学习方法、学习策略学习方法

a、根据学习使用范围大小:一般的学习方法、特殊学习方法

b、根据学习方法在学习活动中所发挥的功能:

控制学习活动的方法(辅策略):指向学习任务与内容的方法;只想学习环境与条件

的方法;指向学习者自身的方法;

执行学习过程的方法(主策略):输入信息、加工信息、存贮信息、提取信息

丹瑟瑞将学习策略分为:基本策略:领会、保持策略、提取和利用策略;

辅助策略:计划和时间安排、专心管理、监视与诊断

迈克卡将学习策略分为:认知策略:复述、精细加工、组织策略

元认知策略:计划、监视、调节策略

资源管理策略:时间、学习环境、努力管理,寻求他人支持

刘电芝将学习策略分为:信息选择:划线、做笔记、写提要、自我提问

高效记忆策略:识记、保持、提取策略

信息编码策略:组织、精加工策略

思维策略:一般、创造性思维策略

元认知策略

阅读理解策略

制定较大计划一般程序:前提:1、情况分析:理想目标、长处与不足、有利与不利条件

2、确定学习任务与内容

3、制定完成学习任务的条件、策略方法、具体措施

制定具体学习活动计划:1、对学习任务与材料进行分析(数量、难度、材料性质)

2、联想自己特点(学习风格、是否具备学习有关材料的旧知识)

3、选择该学习材料的学习策略(时间安排、效率预期、结果预期)

小学生在学习方法上比较突出的问题:

(1)预习方面:多数不预习,预习的也只是简单翻翻,深度不够。

(2)作业方面:不复习就做,边做边查书;完成任务赶进度,或拖沓没效率;对作业不善归纳、总结。

(3)听课方面:专心听下来的少,易分心;被动听课,主动思考、提问题少,往往是老师提问,而学生不提问,缺少主体参与和精加工;笔记简单,对笔记很少整理、加工;笔记就是抄板书。

(4)复习方面:不复习;简单翻翻:没有再加工;缺少科学记忆方法,死记硬背多。

(5)元认知方面:自我监控能力差,缺少自我规划和自我定向,被动接受任务;不注意系统归纳总结;只对答案正误,不反思为什么。

(6)自我学习方面:由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学生的自学能力差。



学习过程的四种机制

奠基。即灌输最基本的东西,作为某一方面经验的生长点。

认知学派和建构主义主张人的学习是一个建构的过程,是用已有的知识去同化新知识、建构自己的意义的过程。奠基性的学习主要靠教育、靠灌输、靠环境的反复刺激,通过不断的重复而在脑中打下深刻的印记。由于奠基性的学习是一个人经验的生长点,所以,早期教育就显得格外重要,奠基越宽广,可以生长的点就越多,经验的生长就越快越好。当然,早期教育必须正确,不正确的认识与不良的习惯比没有认识和习惯更麻烦。

(2)累积。是在原有经验基础上的生长、添加和丰富。

(3)更新。是对原有经验的修改、变更乃至更换。当原有的经验随着时间的推移、科学的发展、社会的变化而变得过时、陈旧时,当原有经验和新的知识、观念发生矛盾和冲突时,就需要修改、变更乃至更换。

(4)重构。对原有经验知识的重新组织。



内部学习动机激发的主要方法:

维持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设置适合的目标定向,使学生获得成功体验,鼓励学生自我强化;

(3)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形成恰当的自我效能感。

外部学习动机激发的主要方法:

提供学习结果清楚、具体、及时的反馈信息;

正确运用表扬与批评;

(3)营造适度紧张的竞赛或竞争气氛,调动学生的好胜心。



班主任培养学生学习态度的四种方法

1.认知法

2.强化法

3.榜样示范法

4.集体熏陶法



品德发展指导

(一)班主任在学生品德发展中的特殊意义与责任

1、品德指导首先是解决“信不信”的问题,班主任要成为学生最信任的人

2、观察学习和模仿是品德发展的主要途径,班主任要成为品德的示范者

3、班集体的氛围对学生品德发展影响巨大,班主任要成为健康班集体的建设者

主要内容

1、是非观

2、责任感

3、爱心

4、尊重

随机性品德发展指导的要义随机性品德发展指导步骤

1、捕捉道德事件

2、提升道德认知

3、强化道德体验

4、引导道德行为





心理健康指导

意义

1、促进学生学业成功

2、保证学生健康地生活与成长

3、适应当前社会变动时期的需要



身体健康指导

1、营养指导

2、体育锻炼指导

3、健康用脑指导



班级活动类型(班主任应是班级活动的策划者和指导者)

1、班队会活动

2、学习活动

3、科普活动

4、文化体育活动

5、社会实践活动

6、社会公益活动

设计与要求

1、班级活动应从学生的需要出发

2、体现时代的特征与要求

3、坚持全员参与,切实关注每个学生

4、精心准备每次活动,抓住每次教育契机

班级活动多多益善?

1、开展班级活动并不是多多益善,而是需要班主任的精心设计、安排和组织。

2、班级活动在不同的年级在形式、内容和活动次数上应有所不同。

3、盲目的班级活动不仅会使得活动本身流于形式化、表面化,白白浪费了学生的宝贵时间,丧失了活动本身的教育意义,甚至还会抹煞学生进一步参与班级活动的热情。



主题班会的选题因素:

(一)班级整体发展的需要。

(二)班级学生发展的需要。

(三)结合社会热点问题进行教育的需要。

(四)学校教育常规管理的需要。

开好主题班会要做到:

(一)紧扣教育的主旨

(二)以真实、真诚、真效为活动原则

(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与家长沟通,整合家庭教育力量

家长应该知道的事:

1.教师对学生的期望

2.期望达成的方式

3.子女在学校的表现

4.他们所能提供的协助

家长无法参与的原因:

1.不愿去干预

2.不知做什么及如何做

3.他们没有充裕的时间

与家长联系的管道:

1.通信(电)联系

2.家访

3.家长会

4.其他方式(家长开放日、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父母志愿者)



新型家长会:新的形式就来自于、取决于新的观念———家长应是教师的合作伙伴。在新的观念下,家长会可以成为一座心与心之间的桥。

类型:

1、对话式:就班级学生教育中一些典型的问题,教师、家长、学生共同关注的问题进行对话、讨论。邀请家长代表发言,让家长们相互交流经验,发表意见和看法。

2、展示式:将学生的作业、作品、获奖证书等在家长会上展示,或让学生现场展现才艺等,让家长分享学生的成果,将家长会开成作品展示会。

3、专家报告式:请教育专家为家长做报告,为家长支招,提高家长的教育素质,将家长会开成教育讲座。

4、联谊式:家长会不仅是教师、家长、学生信息交流的场所,更是教师、家长、学生情感交流的场所。采用游戏、联欢的形式,将教师、家长、学生聚在一起,用这种轻松的形式,增进感情和了解。









“四有”家长会:

要“有看的”

学生近期的成绩展示出来:学生的作业本、课前演讲的资料、优秀作文集锦、调查报告等都是展示的主要内容,精心制作教室后面的宣传板,展示学生风采、回放精彩班会、班级DV秀,老师的作品,教师给学生的评语、鉴定,给学生的寄语,给家长的寄语等。2、要“有听的”

听学生讲:由班级干部汇报班级整体情况,请学生做学习经验交流,让学生做小记者针对班级的主要工作或存在的问题采访家长,让家长参与班级管理。听家长讲:注意典型引路。一些优秀家长的家教做法是最生动的教材,最易为其他家长学习仿效。听老师讲:对支持自己工作的各位家长表示感谢,感谢各科任教师认真负责,讲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学习情况的反馈。

要“有想的”相信每位家长看了孩子们的展示,听了孩子们的汇报后都会有所思索。同时家长在阅读有关培养教育孩子方面的好文章和好书的过程中,也会有更深层次的思索。还可以刻意给家长布置一些“思考题”,引导家长严肃认真地思考孩子的教育问题。4、要“有做的”家长会上要做的:请家长在家长会上当场写下自己对孩子的评语。

家长会后要做的:教给家长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如如何提高孩子的学习效率,怎样与孩子沟通等等,请家长尝试着去做,并反馈给老师。

班主任与家长约谈的内容

1.学习

2.常规训练

3.自我概念

4.家长如何提供协助

5.班上的消息

6.协调亲子关系



班级文化内容:1、精神层(班级目标、班级道德、班级舆论、人际关系和班级风气等)

2、制度层(一日常规、课堂常规以及各种奖惩制度等)

3、物质层(张贴名人名言、悬挂国旗及班训、出板报等教室内环境的布置)

功能:1、引导功能2、凝聚功能3、制约功能4、激励功能

特点:1、影响具有普遍性。

2、影响具有持久性。

3、影响性质具有双重性。

消极的班级文化:

1、集体涣散

2、组织乏力

3、效率低下

4、沟通困难

5、舆论偏差

6、环境脏乱



校园文化

1.学校文化界说

主体:全体共有与部分共有

性质:积极与消极

内容核心: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最具决定作用:思想观念特别是价值观念。

2.学校文化的特性

(1)是一种组织文化

(2)是一种整合性较强的文化:因为学校有明确的价值取向和目的要求。

(3)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己任(突出地表现在教材上;教师是活生生的文化拥有者)

学校传递文化的方式:学校集中文化-由教师传给学生(文化容器)-学生走向社会

(4)校园文化——学校文化的缩影

●学校物质文化(物质载体)(包括环境文化和设施文化)

●学校的组织和制度文化

●学校的精神或观念文化(核心)(包括认知、情感、价值、理想四种成分)



3.校园文化的意义



校园文化的建设架构

1.物质文化。学校物质文化是学校精神文化的基础,也是学校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

2.精神文化。精神文化是学校文化生成的核心。校园精神文化包括校园历史传统和被大多数人认同的办学理念、师生价值观念、理想信念、精神氛围、群体心态等,其集中体现就是人们所说的校园精神。

3.智能文化。学校的智能文化指学术成果、学术体系、科学研究。

4.规范文化。规范文化是学校文化生成的保障。它主要包括各种校纪校规、制度、公约、行为规范及约定俗成的习俗等。如校训、学生守则、教学管理制度、文明行为准则等。

5.行为文化。行为文化是学校文化的实践与体现。它主要包括以教学为中心的各种行为方式和业余生活方式等。如校风、教风、学风、班风、学术风气、人际关系等群体行为和文体活动、社团活动、宿舍文化、网络文化、个人生活方式等等。



校旗与校微



学生文化的成因

特征:

1、过渡性(儿童向成人过渡。相异性,认同性)

2、非正式性(存在的形式,影响的方式)

3、多样性

4、互补性



形成良好班级文化的途径

1、美化班级物质文化

2、规范班级制度文化

3、构建班级的精神家园





构建班级的精神家园

精神文化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最高层次。它包括价值观、道德观、行为方式、人际关系、集体舆论以及各种认同意识。

其表现形式为管理理念、班训、班风、学风、班歌、班徽、班级简史、班级奋斗目标等。



班级精神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班级标识(班歌、班旗、班徽、班训)

2、班级活动

3、班级舆论

4、其他



班主任评价的标准:

1、国家教育目的

2、学校培养目标

3、班级建设愿景



班主任评价对象:

1、班集体

2、班级学生群体

3、班级学生个体

【美】格朗兰德(1971)评价=测量(量的记录)或非测量(质的记录)+价值判断。



班主任评价类型:

1、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

2、量化评价;质性评价

3、学生个体评价;学生群体评价;班集体评价

4、制度性评价;日常性评价



班主任为何要评价学生?

1、个体而言,班主任评价能使学生更好地认识、发展自我,是促进学生自我发展重要手段。

2、集体而言,班主任的评价也是促进班级建设的重要手段。



班主任评价原则:

发展性原则

注重评价的导向价值

注重评价的激励价值

充分认识表扬的激励价值

恰当选择表扬的场合

表扬要有具体内容

2、客观性原则

3、全面性原则

4、民主性原则

5、个性原则





活动时间:

活动地点:

活动主题:

活动组织:

活动目标:

参加人员:

活动过程:

活动小结:



要义

1、入趣

2、入情

3、入理

4、入境



基本方法

1、说服

2、示范

3、讨论



原则

1、适时性

2、情感性

3、差异性

4、细微性



要求

1.同理心

2.真诚

3.尊重



主要内容

1.少年期教育

2.情绪、情感教育

3.人际交往指导



意义

1、有利于班集体建设和班级文化建设

2、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培养

3、有利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4、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实现个体的社会化

5、有利于师生身心健康和谐地发展



设计的原则

1、教育性原则

2、合目的性原则/适切性原则

3、量力性原则

4、实效性原则

5、重在参与原则



班级教育力量整合

构建班级教师集体,整合教师教育力量

1、任课教师是班级重要的教育力量。

2、沟通任课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3、协调任课教师之间的合作。



三、利用社区资源,整合社会教育力量

充分利用社区资源

1、了解社区教育资源

2、聘请校外辅导员,参与班级教育

3、与社区有关单位建立联系,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二)帮助学生抵御不良诱惑

1、与社区建立社会教育协调组织,共同抵制社区内不良教育影响

2、提高学生对于不良社会影响的识别能力



教室座位:

1、直排座位式

2、半圆形座位式



规范班级制度文化

1、制定班级公约

2、明确岗位责任

注意事项:

1、学生的参与,可操作性,及时调整。

2、“硬制度”和“软管理”相结合,“他律”向“自律”的转变。

3、教师身教重于言教。



班级博客好处:

1、提高语文教学

2、提供一个与家长交流的平台



班主任评价的基础:

1、学生个体、群体和集体发展的真实、可靠信息是班主任评价的基础

2、班主任收集信息的对象是多元的

3、班主任收集信息的方式是多样的



选择评价方式:

1、评语

2、档案记录袋

3、奖惩

4、量化评价表格



收集评价信息:

(一)评价信息要:真实、详尽、全面

(二)评价信息的收集途径

1、观察

班主任观察学生是多时空,多方位的

班主任的观察是看、听、思的结合

2、访谈

3、文献阅读







献花(0)
+1
(本文系panda 书屋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