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如何把握正常的心理年龄
2013-07-29 | 阅:  转:  |  分享 
  
如何把握正常的心理年龄

我历来认为,人有三种年龄,一是自然年龄、二是生理年龄、三是心理年龄。大家都清楚,自然年龄是客观存在,谁也无法改变;生理年龄与多种因素有关,最基本的要素有:遗传基因、个人体质、周围环境、生活习惯等诸方面,这其中一些是非人为可以设定的,唯独心理年龄则可以由本人左右。

所谓心理年龄,指的是人的整体心理特征所表露的年龄,它可能与实际的生理年龄并不完全一致。有学者将人一生的心理年龄划分为8个时期:胎儿期、乳儿期、幼儿期、学龄期、青少年期、青年期、中年期、老年期。每个心理年龄段都有不同的特点,比如幼儿期天真活泼;青少年期关注自我,强调个性,叛逆心强,思想活跃动荡;而进入中年期,心态成熟稳定,行为举止老成持重,考虑问题时顾及的方面多了。当然,这些描述只是对心理年龄一个大致的概括,代表了大多数的情况。

实际上,心理年龄并不是一个固定值,它是可以变化的。一个30岁的人,他的心理年龄可以停留在18岁,也可以“增长”到50岁。心理年龄到底大一些好,还是小一些好,这是难以一概而论的。其实,不管哪种情况,只要你的心理年龄没有给生活造成消极影响,就是可以接受的。而如果你不幸被心理年龄的副作用缠身,你唯一能做的,就是改变。

长不大的成年人不能有效地进行社会交往,很少交到真正的朋友,具有强烈的孤独感。他们不会为人处世,不知如何与他人和睦相处,缺乏与人交流的经验和技巧,所以总感到自己不被所在的群体接纳。由于依赖性强,他们虽已到成年人的年龄,有的已就业,甚至结婚、生儿育女,但在物质上和心理上仍高度依赖父母。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一个成熟的人的最基本特征是独立自主,在思想上、经济上、生活上不依赖别人。不妨从日常小事做起,有了难处自己想办法解决,衣服自己洗,想要的东西,自己挣钱买。

心理年龄大于实际年龄的人,常常给周围人沉稳、厚重、阅历丰富的感觉。但是,也有一些人会不小心误入“心理早衰”的境地,人们会觉得他没有活力、老气横秋,甚至未老先衰。

心理衰老常出现在30—40岁的年龄。这个时期,正是生活压力大的突出阶段,要抚养孩子、照顾老人、承受按揭贷款、顾全事业。对于“心理衰老”的人来讲,学会为自己减压、增加活力是非常重要的。

合理安排生活:如果说,20岁的青春是用来挥霍的,那么到了30岁,一定要学会珍惜青春了,所谓的“三十而立”,就是指到了三十这个年龄段就应该自立自强,确立自己的事业。同时要合理规律的生活,这是让身体保持年轻活力的秘诀。几点起床,几点入睡,早餐吃什么,该进行怎样的运动,这些都是应该掌握的。规律的生活会增加对生命的控制感。

对于老年人来说,保持心态年轻是健康长寿的前提。假如能做到:老有所养不攀高;随遇而安心态好;生活习惯讲科学;养生健身最为妙;糟糠夫妻相伴老。何愁不能健康长寿?

























1









献花(0)
+1
(本文系孺子牛1015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