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过伸中风患者的膝过伸多数是继发于小腿三头肌痉挛导致的足下垂。请注意检查踝关节的活动和小腿三头肌的痉挛情况。如果存在足下垂,请特别关注跟腱牵张。必要时可以采用局部神经阻滞注射。如果膝过伸是由于足下垂引起,那么膝支具就不宜使用,否则将影响患者的步行。
临床上其实有很多膝过伸的病人并不是参与膝关节本身肌肉的无力或痉挛为主,而是胫前肌无力,在步态周期中支撑相的末期重心从足跟到足尖前倾过程中,胫前肌无力造成负重过渡到膝关节,很难控制不过伸,强化胫前肌是一方面.早期可以半负重练习,注意角度控制.“如果膝过伸是由于足下垂引起,那么膝支具就不宜使用,否则将影响患者的步行。”
如选用背屈角度5度左右的提足矫形器,对以上情况应该还是有效果的吧!在步态周期中支撑相的末期重心从足跟到足尖前倾过程中,胫前肌无力造成负重过渡到膝关节,很难控制不过伸,强化胫前肌是一方面.早期可以半负重练习,注意角度控制.强化胫前肌,最好的主动训练是生物反馈,它可以显示出一个阈值,让病人主动做踝背屈训练(坐位即可),通过视觉反馈,使病人不断往高的阈值努力,达到主动锻炼的效果,如果没有生物反馈,只能让病人自己主动踝背屈,主动能力差者,可先用中频电刺激,刺激胫前肌,半负重训练,注意角度控制是针对膝关节的,患侧负重,略微屈曲站力.练习屈伸训练,伸在5-10度角范围内.
防止膝过伸的训练方法:
床边桥式运动,增加伸髋屈膝的控制。
患腿站立时充分伸髋,重心要在伸髋前移至患足前部。
站立小范围的膝屈伸控制训练。
患腿在前的交差站立训练。
当分离运动较好时要加强控制膝的肌力训练。
很多膝过伸的病人并不是参与膝关节本身肌肉的无力或痉挛为主,而是胫前肌无力,在步态周期中支撑相的末期重心从足跟到足尖前倾过程中,胫前肌无力造成负重过渡到膝关节,很难控制不过伸,强化胫前肌是一方面.早期可以半负重练习,注意角度控制.请各位老师多指教膝过伸是由于颈前肌无力造成的,颈前肌无力可引起摆动相时足尖抬起障碍,步态,和足跟着地后不能控制足尖着地的速度,造成全足拍地。
另外对已形成的过伸,首先要保护膝关节,防止行走时反复引起膝关节反复反向用力,引起膝过伸加重,如有可能建议教给患者走屈膝步态,即行走时膝关节不完全伸直对病人来说比伸直膝关节走路要明显费力,仅有部分患者可以做到。
及时解除小腿三头肌痉挛对膝过伸的治疗和预防非常重要在实际中发现有膝过伸的偏瘫病人往往存在屈髋、伸髋不充分及胫前肌无力引起的足下垂或小腿三头肌痉挛导致足遮屈状态,也是支撑相重心转移的一种代偿表现。
一些病人具有膝关节过伸。发现膝关节过伸的原因除了因小腿三头肌痉挛造成踝关节背屈不足而引起外,还可能由于本体感觉障碍、膝关节控制较差、髋关节控制太差、训练不足等多方面原因造成。必须找准原因才能针对性治疗。建议1检查在患腿承担一半负重时,其足跟能否着地,在着地时能否较容易完成一定的踝关节背屈(不管主动还是被动)。如不能完成,则应考虑小腿三头肌痉挛所致。此情况应作好三头肌的牵张、肉毒素的使用。如果挛缩明显,则可考虑作跟腱延长术。2检查本体感觉,如有障碍,则应进行本体感觉的训练。如平卧位作患下肢的轻度屈膝--伸膝(15--30度)。3检查臀部肌肉,如发现为伸髋太差引起。则以桥式运动为主,另可使用一些跪式训练(两点跪位)。4如排除上述因素,则应考虑膝关节控制不足及训练不足。可使用一定的股四头肌训练、双足站立位的重心转移(注意此时不能让患膝过伸)。如有一定能力则可进行单足站立(当然是患腿)。也可进行起站训练(一定注意:在起站时,双下肢应平均负重,防止过分依赖健侧),还可进行三椅法训练(并列三张椅子,让病人坐在中间一张,然后前倾身体,抬起臀部,分别向左或向右旋转一定角度再慢慢坐到左或右面的椅''上;再前倾身体、抬起臀部、反向旋转、慢慢坐到中间椅子上。不断反复。)要找出发生膝反张的原因,然后对症下药
另外,好象楼上各位没有提到髋、膝、踝的运动时序。如果在行走时伸膝先于伸髋必定会发生膝反张。
所以根据本人的经验,矫正膝反张要:1.恢复踝背屈ROM,降低小腿三头肌过高的张力;2.训练伸髋(膝屈位);
3.步行训练时,要保证正确的关节运动时序
如果病人情绪特别重,在迈步之前就有明显的心理紧张,那么他迈步时的步态基本就是伸膝先于伸髋,因为他们知道如果不这样,步行的危险性就大了.因此这一点是最难解决的.
膝关节过伸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膝关节的主动肌(股四头肌)拮抗肌(蝈绳肌)在0至15度之间的控制差引起的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