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常用基础知识
发表者:赵东奇(访问人次:406)
〈1〉第一部医学著作《黄帝内经》:确立了中医学理论基础;对妇科的生理、解剖、病理、诊断、治疗都有论述。
?
〈2〉第一首治疗妇科的方剂:四乌贼骨藘茹丸。?
?
〈3〉昝殷《经效产宝》:现存第一部妇产科专著。
宋代?陈自明《妇人大全良方》:妇科杰作代表,描述深刻。松原市中医院推拿按摩科赵东奇
?
〈4〉胞宫含义:是妇女排出月经和孕育胎儿的器官。
?
〈5〉胞宫功能:(1)排出月经(按时)。
??????????????(2)孕育胎儿:妊养胎儿、娩出胎儿(足月顺产)、排出恶露。
??????????????(3)泌出生理性带下:润泽外阴、阴道;防御外邪入侵。
?
〈6〉冲为血海,任主胞胎:
(1)冲为血海1冲脉与十二经脉相通,为十二经脉气血的汇聚之所,脏腑十二经气血皆汇于冲脉,故称为血海。
2先天肾中真阴,滋于其中;后天脾胃的濡养(足阳明胃经与冲脉会于气街),“冲脉隶于阳明”。
?功能小结:1无妊主行经。???2有妊主养胎。???3产后主化生乳汁。
(2)任主胞胎1任起于胞中,与三阴经交会,又主一身之阴,凡人体精、血、津、液,均由任脉听司,对胞宫有濡养功能。
2任脉能输注精、血、津、液,胎儿靠精血滋养(任脉为妊养胞胎的主要经脉)。
?
〈7〉任为阴经之海,督为阳经之海:
(1)任为阴经之海1任脉与三阴经交会,承受阴经之气;阴经之总纲。
????????2任主一身之阴,凡人体精、血、津、液,均由任脉听司,并有输注阴液之作用。
(2)督为阳经之海督脉总督人体的一身之阳,有温化作用。
?
〈8〉天癸的含义:天癸是肾脏产生的一种能促使人体生长发育、繁衍后代的物质。(来源于先天肾,培育于后天脾)
?
〈9〉天癸的作用(功能):
(1)月经正常来潮天癸能够:1使任脉所司的精血津液旺盛?
2与冲脉相资,因冲为血海????????使血海由满而溢月经。
3得到肾精的充实,聚脏腑之血
(2)具有孕育能力:1天癸本身就是孕育胎儿的重要物质(阴精)。
2正因为它能使月经正常来潮,所以能孕育胎儿。
?总结:月经的产生是脏腑、天癸、经络、气血协调作用于胞宫的结果。
?
〈10〉初潮:第一次从阴道内排出的血性液体(11~14岁)。初潮的早迟可受气候、禀赋、营养、地域的影响。
?
〈11〉月经的特殊生理:由王叔和《脉经》首提
(1)季经(按季):三月一行。
(1)避年:一年一行。
(1)暗经:终生没有月经而能受孕。
(1)激经(盛胎、垢胎):妇女怀孕后,仍按月有少量月经排出,而无损于胎儿的发育。
?
〈12〉月经产生机理(生殖生理轴):肾气盛天癸至任通冲盛月事以时下有子。
肾为产生月经之源泉。???
?
〈13〉妊娠受孕机理:
(1)机理:男精及女血肾气盛,天癸至,任通冲盛男则精气溢泻,女则月事以时下男女交媾,两经结合。
(2)时机:中医絪缊期;西医排卵期(两次月经的14至16天)。
?
〈14〉妊娠的生理变化(诊断):
(1)早期(3个月):乳房胀大,乳头、乳晕颜色变深,呈棕褐色;白带量增多;恶心、呕吐、头晕等症。
(2)中期(4个月):小腹膨隆,可触及胎动,听到胎心音;面、颊、额部、腹中线有色素沉着。
(3)晚期(3个月):眼睑、足部浮肿(子肿);压迫造成的尿频、便秘。
?
〈15〉分娩前的假像:弄胎妊娠月份已足,腹痛时作时止,而腰不痛者。
?
〈16〉恶露:妇女分娩后,遗留在胞宫内的余血浊液。
?
〈17〉病因:淫邪因素、内伤七情、生活所伤、体质因素。
??(1)淫邪因素(风、寒、暑、湿、燥、火):以寒、热、湿三邪最易搏于妇女血分。
(2)情志因素:以怒、思、恐对妇女气分最有影响。
?
〈18〉病机特点:为冲任二脉损伤,
病机内容:为气血失调、脏腑功能失常、冲任损伤。
?
〈19〉脉诊:(1)月经脉:月经将至或正值经期滑利(弦滑或滑数)。
(2)妊娠脉:滑脉(滑利平和)。
(3)临产脉:离经脉(浮数散乱)。
(4)产后脉:脉虚缓平和。
?
〈20〉妇科疾病的治疗原则:滋肾补肾法、疏肝养肝法、健脾和胃法、调理气血。????????????
?
〈21〉月经病涵义:指妇女月经的期、量、色、质出现异常,同时伴有全身症状者(伴随月经周期出现)。
?
〈22〉月经病治则:重在调经以治本。
?
〈23〉月经病治法:补肾、疏肝、扶脾、调理气血;以补肾扶脾为要。
又一妇人.经候过期.发热倦怠.或用四物、黄连之类.反两月一度.且少而成块.又用峻药通之.两目如帛所蔽.薛曰.脾为诸阴之首.目为血脉之宗.此脾伤五脏皆为失所.不能归于目矣.遂用补中益气、济生归脾二汤.专主脾胃.年余寻愈.
震按此案可比人天法眼.若不补脾胃而用血药凉药以治目.亡无日矣.
妇人多怒.经行或数日.或半月方止.三年后.淋沥无期.肌体倦瘦.口干内热.盗汗如洗.日晡热甚.用参、、归、术、茯神、远志、枣仁、麦冬、五味、丹皮、龙眼、炙草、柴胡、升麻.治之获愈.此证先因怒动肝火.血热妄行.后乃脾气下陷.不能摄血归源故用前药.若胃热亡津液而经不行.宜清胃.若心火亢甚者.宜清心.若服燥药过多者.宜养血.若病久气血衰.宜健脾胃.
震按前案治血热生风.此案治脾虚下陷.迥然不同.但前案易认.此案内热倦瘦.盗汗口干.日晡热甚.已近痨怯病形.幸未咳嗽经停耳.若认为痨怯而用清火.则必死.
立斋曰.一妇性急.每怒非太阳耳项喉齿胸乳作痛.则胸满吞酸.吐泻少食.经行不止此皆肝火之证.肝自病则外证见.土受克则内证作.余先以四物加白术、茯苓、柴胡、炒栀、炒龙胆.清肝养血.次用四君子加柴胡、芍药、神曲.合左金以培土制肝.渐愈.惟月经不止.是血分有热.脾气尚虚.以逍遥散倍用白术、茯苓、陈皮.又以补中益气加酒炒芍药.兼服而安.
一妇人月经不调.晡热内热.饮食少思.肌体消瘦.小便频数.服济阴丸.月经不行.四肢浮肿.小便不通.曰.此血分也.朝用椒仁丸.夕用归脾汤.渐愈.乃以人参丸代椒仁丸.两月余将愈.专用归脾汤五十余剂而痊.
一妇月经不调.小便短少.或用清热分利之剂.小便不利.三月余.身面浮肿.月经不通.曰.此水分也.遂朝用葶苈丸.夕用归脾汤.渐愈.乃用人参丸间服而愈.以上二证作脾虚水气.用分利等药而没者.多矣.
震按立斋治病.善于温补.若攻伐之药.非其所长.今此三案.首案是其本色.后二案全宗陈氏良方治法.其椒仁丸中有芫花、青、斑蝥、信砒峻毒之品.竟毅然用之.虽兼佐归脾汤.而毒药力猛.甚为担险.即葶苈人参二丸.亦非轻剂.乃二病皆痊.譬之名将.或攻或守.或奇或正.总操必胜之着.虽履险而如夷也.
一妇内热作渴.饮食少思.腹内近左.初如鸡卵.渐大四寸许.经水三月一至.肢体消瘦.齿颊似疮.脉洪数而虚.左关尤甚.此肝脾郁结之证.外贴阿魏膏.午前用补中益气汤午后以加味归脾汤.两月许.肝火少退.脾土少健.仍与前汤送下六味地黄丸.午后又用逍遥散送归脾丸.又月余.日用芦荟丸.以大皂角、青黛、芦荟、朱砂、麝香各一钱.另以干虾蟆用皂角等分烧存性.为末一两.入前项药.同为末.蒸饼丸如麻子大.每日二服.空腹以逍遥散下.日晡以归脾汤下.喜其谨疾.调理年余而愈.
震按古方治瘕.有芦荟丸.用芦荟、黄连、胡黄连、木香、芜荑、青皮各五钱.当归茯苓、陈皮各一两五钱.炙草七钱.米糊丸云.治疳瘕.肌肉消瘦.发热.饮食少思.口干作渴.齿颊生疮等证.与此方大同小异.而叙证悉同.济阴纲目注.谓小儿疳积腹胀者宜用.疑与妇人非宜.意其误收.今观此案.而后知集书者之不误收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