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资源开发对环境的影响
2013-08-05 | 阅:  转:  |  分享 
  
资源开发对环境的影响

王朝阳

一、资源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资源开发与环境的关系

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大规模、高强度的开发与利用,创造了灿烂的工业文明。发达国家所走的发展模式是“高耗能、高污染、高产出”的模式,虽然经济得到了飞跃的发展,但是发展以后所造成的环境的问题是需要花更大的代价和更多的时间来解决的。

资源过度使用才使得环境更加恶化,具体表现为1、土地资源减少、质量持续下降,致使土地荒漠化、石漠化。2、矿物能源濒临枯竭。3、森林、草地被破坏。4、海洋资源被污染,海洋捕捞过度,一些物种灭绝。5、水质污染,可用水减少,城市水荒严重。6、空气污染。

目前工业废弃物,生活垃圾的处理问题还无法解决;水资源污染与稀缺,大气臭氧层破坏,全球气候变暖,南北极冰雪融化全球海平面上升等问题,已经成为全球性的问题。

(二)、发展中国家资源过度使用与环境恶化的问题

资源过度利用和环境恶化已经成为整个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

1、农村贫困与环境的破坏

农村环境的恶化主要原因是农村人口压力造成的农村人口的贫穷。穷人是最需要环境资源的人。发展中国家的农村适合耕种的土地供给与人口增长对土地和粮食的需求之间产生矛盾。

2、工业化与环境污染

发展中国家的目标与解决贫困的根本途径仍在于实现工业化,在工业化的过程中,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工厂排放的有害气体、污水、悬浮颗粒,污染着城市空气;乡村人口向城市的流动过程中,形成的城市“贫民窟”地区,卫生设施缺乏,无干净的饮用水,对人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为诱发流行病提供条件;城市生活垃圾得不到有效处理,垃圾包围着城市;现阶段还存在着在国际贸易中,发达国家对环境污染大的产品转移到发展中国家进行生产、处理。

(三)、发展中国家环境恶化状况

1、水污染

(1)由于贫穷,特别是在落后农村,卫生设施差和饮水不清洁,对人的健康构成巨大危害

(2)工业扩张,有机污染物大量流入江河湖泊,使饮用水收到严重污染。在许多地区,地下水也受到污染。

2、大气污染

三个主要人为来源:能源使用、车辆排放废气和工业生产。

主要有五种:悬浮颗粒物、铅污染、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室内空气污染。在室内使用生物质燃料而产生的烟气,污染更为严重,受害最深的是女性和儿童。

3、土壤退化

(1)最明显的表现是水土流失。

(2)过量使用化肥改变土壤化学性质,农药中毒也经常发生。

(3)过度砍伐森林,洪涝灾害频繁,水浇地水渍和盐碱化严重。

4、森林毁灭

森林毁灭,沙漠推进,是生物多样性减少的重要原因。

5、生物多样性丧失

生物多样性丧失的结果是环境变化中最难预测的。

(四)、环境恶化对经济发展的危害

1、环境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主要有三个方面:维持人类健康;促进生产率提高;给人类带来舒适,提高人类生活质量。

2、从反面来说,环境恶化则对人类健康、生产率和舒适造成损失。

3、对人类健康损害本身不仅导致人类痛苦增加和寿命缩短,而且也降低了人力资本存量和劳动生产率。

二、全球环境问题的特点

全球环境问题虽然是各国各地环境问题的延续和发展,但它不是各国家和地区环境问题的简单加和。整体上不寻常的特点有;全球化、综合化、政治化、社会化。

1、全球性

全球性环境问题,如臭氧层耗竭、温室效应和酸雨等涉及到高空、海洋、臭氧层,其影响的时间和空间尺度远非过去一般的环境问题所能比拟,其影响范围是全球性的,对人类社会经济、人群健康、生态、环境变迁等的影响也是全方位的。

2、综合化

过去,人们主要关心的环境问题是“三废”污染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危害。而全球环境问题已经远远超出了这一范畴,涉及到了人类生存的各个方面。因此,解决当代全球环境问题不能只寄希望于“三废”的治理,而是要将一个区域。流域、国家乃至全球作为一个完整的包括自然、社会、经济和生活等在内的复杂系统来进行统一规划和综合整治,才能较好的解决环境与发展的协调问题。

3、社会化

环境问题已经影响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政治、经济、法律、教育、科学、文化等领域。所以,环境问题需要全人类,全社会共同的关注主题

4、政治化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和全社会对环境保护的认识的提高,各个国家也越来越重视环境保护。环境问题已经演化为国家安全问题的一部分,成为需要政党和政治家出来解决的政治问题。

总之,环境问题成为了需要国家通过其根本大法、国家计划和综合决策进行处理国家大事,成为了国际政治、外交、贸易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也成为评价政治人物,政党政绩的重要内容,成为社会环境是否安定,政治是否开明重要标志之一。

三、资源过度使用与环境恶化的原因分析

资源过度使用造成环境恶化是人类经济活动的结果。自从有了人类的生产活动,人类就一直在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影响自然生态系统的循环。尤其是工业革命之后,现代工业一方面为人们提供了空前的物质文明,另一方面对环境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例如,增加了对能源、原材料、中间产品的需求;排放大量的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释放了噪音、电磁波;占用自然空间,减少了林地、草场、水面等。这些压力将通过环境的自我循环和消纳过程而得到缓解。但如果超过了缓解能力,就会导致环境变化;如果这些变化造成了环境质量下降,就形成环境恶化。

资源的过度利用和环境恶化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但在发展中国家表现得最为突出,并形成了“贫穷→人口增长→环境恶化→贫穷”的恶性循环。这主要是因为:(1)发展中国家对环境问题缺乏足够的认识,至今仍认为发展中国家的首要任务是发展经济,只要经济发展上去了环境问题也就自然而然的解决了。(2)发展中国家的技术水平低,能源消耗以污染严重的煤炭、柴草为主;资源的综合利用率低下,许多资源尚未充分利用就被作为废物排放到自然环境中;而且,即使对污染进行了治理,但效果还是很差,甚至有些污染还根本无法治理。(3)发展中国家资金短缺,用于发展经济的资金本来就严重不足,用于环境防治的资金就更少了。尽管很多理由可以解释资源过度利用和环境恶化,但是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这些现象是由于制度安排出了问题,即经济过程中的运行机制,以及经济过程中的各种社会和政治力量的运作,不利于环境保护。具体说,资源过度使用与环境恶化的经济原因是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

(一)、市场失灵

市场失灵在环境问题上表现为市场在以社会最大利益角度配置资源方面的失灵,即市场在引导经济过程走向社会最优化方面的无能为力,从而造成资源过度开发利用、污染和生态系统的破坏。

市场失灵,首先是市场建立方面的失灵。很多资源的市场不存在或没有发育起来。如空气、地下水的产权是不明确的;大片森林、大量地下矿藏,虽宣布国有,但产权实行时存在困难。产权是有效利用、保存、管理资源和对资源进行投资、资源增值的前提条件,明确的、专一的,可实行的产权,是市场机制正常发

挥作用的基本条件。由于产权的不完备,资源价格难以确定,形成事实上的零价格,因而资源被浪费、被滥用。

有些资源虽在一定意义上存在市场,比如许可使用、按量付费,但由于使用权垄断、价格偏低等问题,没有反映生产中资源耗费的机会成本,市场竞争不足,市场名存实亡,难以有效配置资源,损害了社会利益。

市场失灵,其次是现有市场的失灵。主要原因是外部性的存在:外部效果无法在成本和价格中反映,或者是减少了效用和利润,使得那些并不直接参与市场交易或有关活动的当事人的福利受到这些外部效果施加的影响。这里的外部性主要指负外部性。

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厂家,所需考虑的仅自己的、直接的私人成本,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废气、废水等造成的危害所形成的环境成本,属于社会成本,不在厂家考虑范围之内。厂家受益,他人则受到危害,被迫承担成本。例如,河流上游的使用者砍伐森林污染水体,造成下游水土流失,居民生命受到威胁。下游居民则被迫承担上游居民形成的成本。外部性造成“成本转移”,使环境成本游离于市场关系之外,受益者并无改善环境的压力。

环境是典型的公共物品,由于消费中的“搭便车”现象,大家都乐于享受高质量的环境,但任何消费者都不愿意付费。另一方面,受环境恶化损害的往往不是一个人或少数人,而是很多人。这许多人集中起来,形成统一意见,去与危害方交涉,交易费用太高,甚至是不可能的。过高的交易费用,使危害方与受害方难以在市场关系下达成妥协、产生“成本置换”,结果导致市场失灵,污染、损害资源成为现实。

从自然资源的保护和环境的优化中受益,是未来的事情。未来存在不确定性和风险。这些不确定性和风险既包括由于市场失灵,不能提供价格信息的不确定性,也包括资源利用的环境影响的信息的不确定性,使用者目前行为的未来结果的贴现率的不确定性以及对个人行为规范进行规定和限制的法规的不确定性。这

些不确定性使决策者注重现在利益,偏好当前的资源消费。

外部性是无意识却是有害的行为。资源的使用者的决策从个体角度看是合理的,但有时这些决策可能对社会是有害的。外部性的存在,使市场机制在调节这些资源使用时发生异常。

(二)、政策失灵

市场失灵为政府干预提供了机会和理由。当然,政府干预也需要具备两个的条件:一、政府干预的效果必须好于市场机制的效果;二、政府干预所得到的收益必须大于政府干预本身的成本。然而,现实中,政府并不都是负责的,当政府没有有效地把产品和资源配置给政府的服务对象,就出现了政府失灵。

政府失灵指政府干预并没有解决环境恶化问题,甚至加速了资源的减少,增加了环境成本。政府失灵的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类:

1、目标偏差。纠正市场失灵很少是政府干预的唯一目标,其中的环境问题又很少是重视的中心。部门利益、社会团体利益、党派利益等的存在和冲突,往往使环境成为牺牲品。

2、政策的副作用。政府干预在其它方面是成功的,但对环境产生了不利影响。例如,为促进农业发展,对化肥、农用水的补贴,可能对土壤和水资源产生不良影响,造成环境污染。为开发落后地区,积极引进资金、放宽污染限制、廉价出租出售土地、发放公共资源使用许可证,这可能引发资源过度利用、废弃物迅速增加、污染加重。

3、人们对政策作用的预期。政策作用于独立决策的个体,政策的效果取决于人们对政策的反应。比如,人们认识到随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上升,对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国家管制手段会越来越严,经济处罚也会越来越重。在目前情况下,厂商的对策,则是加快资源利用,不采用或少采用降低污染的措施,

以获取环境管制的“时间收益”。

政府干预的缺乏。当市场失灵需要政府干预时,政府却没有干预。

资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但资源开发过程又会对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程度的污染和破坏作用,因此在开发时应合理。

献花(0)
+1
(本文系鼎立王朝阳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