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骨伤2005年12第18鲞(鲞终)箜塑i塑』!!P鱼!!!笪:!:!:·733·
·I临XOT-究·
重组合异种骨修复良性骨肿瘤术后骨缺损的
疗效观察
焦锋
(广州市花都区中医院骨伤科,广东广州510800)
摘要目的:观察一种复合异种骨修复良性骨肿瘤手术切除后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重组合异
种骨(RBx)治疗36例良性骨肿瘤手术后的骨缺损,其中男20例,女16例;年龄8~62岁,平均31岁。
观察手术后的并发症及骨愈合情况。结果:获得随访32例,平均随访时间12个月,最短10个月,最长
24个月。有一例并发术后感染,26例在第9个月经x线片和CT证实获得骨性愈合,在随访期内未发
生肿瘤复发。结论:RBX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骨缺损修复材料,对良性骨肿瘤术后骨缺损的修复具有较
为可靠的疗效。
关键词骨瘤;骨移植;移植,异种;手术后并发症
Therapeuticeffectsofrecombinationgraftingofheteroiogousboneforrepairingofpostoperativebonedefects
ofbenignbonetumorJlnOFeng.,f『lPHuaduTCMHospitalofGuangzhou,Guangzhou510800,C-uang一
面g,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studytherapeuticeffec~ofrecombinationheterologousbonegraftingforrepair—
ingofpostoperativebonedefectsofbenignbonetumor.Methods:Thirty-sixpatientswithpostoperativebone
defectsofbenignbonetumorweretreatedwithrecombinationheterologousbonegrafting.Amongall36pa—
tients,20weremale,16werefemale,withagesfrom8to62years,averagely31years.Postoperativecomplica—
tionsandbonehealingwereobserved.Results:Thirty-twopatientswerefollowedupfrom10to24months,
withanaverageof12months.Postoperativeinfectionoccurredin1patient.and26patientsobtainedbone
healingwhichwereconfirmedbyX—rayandCTexaminationat9thmonthaftertreatment.Therewerenotu—
motrecurrenceduringfollow-upperiod.Conclusion:Recombinationofheterologousboneisanidealmethodto
repairbonedefect,basedonthepresentresultsthatitwaseffectiveinrepairingoperativebonedefectofbenign
bonetumor.
KeyWOl''dsOsteoma;Bonetransplantation;Transplantat~,heterologous;Postoperativecomplications
处理病理性骨缺损是手术治疗良性骨肿瘤遇到
的一个难点,自体骨移植从骨愈合情况及免疫排斥
反应方面来说都是最好的选择,但自体骨的骨量常
受到限制,同时又给患者带来一定的痛苦,因此目前
已不作为首选方案。而重组合异种骨(RBX)既能消
除异种骨的抗原性,同时又具有良好的骨诱导和骨
传导能力,已成为有着广泛应用前景的植骨材料。
2000—2004年用复合异种骨诱导活性材料移植充填
良性骨肿瘤及瘤样病变骨缺损36例,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36例,男20例,女16例;年龄8--62岁,平
通讯作者:焦锋Tel:020—868885652121E—mail:queenjj一1987@ya
hooCO1TIcn
均31岁。病变部位:股骨15例,胫骨13例,桡骨、肱
骨各3例,掌骨2例。病理诊断:骨巨细胞瘤12例,
骨囊肿8例,骨纤维异样增殖症2例,动脉瘤样骨囊
肿12例,内生软骨瘤2例。
2材料
RBX由天津中津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物医材科
技分公司提供[国药管械(准)字2000第310025号],
呈条状,大小不等,每包2g。主要为松质骨骨条,可
用于骨缺损充填、脊柱融合、创伤性骨折植骨等。
3方法
骨肿瘤的范围在术前应作充分的估计,必要时
延长切口以便广泛显露,同时又要保护好周围正常
软组织,尽可能避免肿瘤细胞在软组织中种植。病
维普资讯http://www.cqvip.com
·734·2005年l2月第18卷
变部位的骨膜常可呈不同程度的受损,因肿瘤性质
及病变部位的不同而有所改变。手术时应将受累的
组织尽量清除。切除肿瘤病灶部位一定要彻底,可
使用不同型号和不同弯头角度的大、中、小刮匙反复
彻底搔刮肿瘤病灶,将肉眼可见的肿瘤完全刮除,直
至正常组织为止。对有骨间隔、多房性的肿瘤需要
用骨刀、骨凿等进行清除。清除干净后,可用蒸馏水
高压反复间断冲洗瘤腔,之后再用95%乙醇纱布擦
拭瘤腔壁,以杀灭残存于周围组织中的肿瘤细胞。
植入RBX时可根据不同部位而选用,植骨时植入量
必须足够,与骨床充分紧密结合。一旦植入后则不
能再冲洗,以免活性物质流失。
另外,对于一些特殊部位,如2例股骨颈骨囊肿
的患者来就诊时已发生病理性骨折,均属于Garden
Ⅲ型,股骨头、股骨矩远端和大转子外侧顶点下皮质
骨尚保持完整,术前经牵引使骨折复位。术中先在C
形臂X线机引导下经皮打人导针2枚,分别经过大
转子外侧顶点下皮质骨、骨折端并行于股骨颈上下
侧皮质,止于股骨头内软骨下0.5em。导针打人后
再做皮肤切开,直视下清除病灶,将RBX咬碎成颗
粒填入骨缺损处并打压使其紧密接触。选择合适长
度的钛合金空心钉沿导针方向攻人固定骨折端,被
动活动患髋骨折端无异常活动,固定牢靠,关闭切
口。本方法中的导针可起到临时固定的作用,同时
又不会妨碍病灶清除,给以后的复位及固定带来方
便,可以减少损伤出血,节约手术时间。
4结果
4.1术后情况体温36~38-8℃,2~7d恢复正
常,伤口引流量10~100ml/d,肢体肿胀2~9d。发
生术后切口感染1例,经拆线充分引流换药后愈合。
4.2治疗结果获得随访病例32例,平均随访时
间12个月,最短10个月,其中26例在第9个月经X
线片和CT证实获得骨性愈合,亦未发现肿瘤复发。
5讨论
5.1骨缺损受区的条件除骨肿瘤的原发灶必须
清除彻底外,受区还必须有良好的血供,皮肤及软组
织瘢痕粘连过多不利于骨缺损修复。骨缺损区越
大,移植骨的数量越多,所需软组织的条件也就越
高。其周围软组织条件的好坏及血运是否丰富直接
影响移植骨的愈合。RBX松质骨具有天然多孑L结构
特点,微孑L大小、形状规则,适宜于细胞调节因子的
&TraHID~,Dec.2005,V01.18.No.12
复合及新生骨组织的长人。
5.2骨膜组织对植骨表面的覆盖情况骨膜不仅
是骨的重要血供来源组织,而更重要的是有很强的
成骨作用。骨膜中具有无须诱导、可自行成骨的前
体细胞(DOPC),它有较强的成骨作用,同时,其对
BMP高度敏感,可增强BMP的诱导作用。带血供骨
膜包裹RBX,同时具有良好的骨生成、骨传导及骨诱
导的作用,对骨缺损修复的机制同时包括了骨膜的
膜内成骨及BMP诱导的软骨内成骨两种方式。对
于我们遇到的病例中,骨皮质尚保持完整、病灶范围
不大、在手术中外骨膜可以保留的4例患者,我们在
植入RBX后予以骨膜覆盖,随访结果证实愈合速度
较快,外骨痂的生长和RBX与正常骨质的融合出现
较早。可能与带血供骨膜受骨区建立血液循环快、
成骨早,RBX具有高效诱导成骨活性和骨传导作用,
两者联合具有协同和叠加作用有关…1。
5.3感染是移植失败的重要原因要降低骨床的
感染率,必须采取一定的有效措施,包括严格的无菌
操作,准确判定肿瘤的边缘,植骨时保护骨膜,保证
骨块良好的稳定性,保持松质骨的自然孑L隙,也可以
应用抗感染重组合异种骨l2-4J。
5.4如何解决骨肿瘤的复发是术后的一个关键问
题袁志等5在RBX研究基础上,结合抗生素缓释
技术,将庆大霉素、明胶、聚己内酯按特定工艺与
RBX复合,研制出ARBX。经过前期系列实验研究,
已证明ARBX仍保持高效诱导成骨活性,同时可在
体内及时降解吸收,无须二次取出。如果能在植骨
材料中复合人抑制肿瘤生长的缓释药物,或许有益
于对这一问题的解决。我们的病例随访时间比较
短,对于RBX本身对肿瘤复发的影响观察不足,有
待于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谭金海,陈振光,曾俊,等.带血供骨膜包裹骨形态发生蛋白联合修
复四肢骨缺损的实验研究.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03,26(4):287—
288.
2刘继中,王臻,胡蕴玉,等.异体骨关节移植修复肢体大段骨缺损的
术后并发症.中华外科杂志,2000,38(5):332—335.
3张磊.复合异种骨的相关研究和进展.国外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分
册,2004,27(4):242—245.
4孙效棠,赵黎,胡蕴玉,等.磷酸钙骨水泥载药核心的型块重组合异
种骨体内缓解及修复兔长段感染性骨缺损的研究中国修复重建
外科杂志,2005,19(3):165—169.
5袁志,胡蕴玉,雷伟,等抗感染重组合异种骨对兔胫骨近端骨髓炎
的预防作用.中华外科杂志,2002,40(8):596—599.
(收稿日期:2005—09—20本文编辑:李为农)
维普资讯http://www.cqvip.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