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飞虎英烈曝尸荒野让人情何以堪
2013-08-16 | 阅:  转:  |  分享 
  
飞虎英烈曝尸荒野让人情何以堪

学进2013-08-1408:35:43http://blog.ifeng.com/3844235.html



8月11日,微博上出现了一条名为“飞虎队70年,无法长眠”的长微博,大致内容是:坐落在昆明一座无名小山上的昆明飞虎公墓,因长期无人管理,导致下葬的英烈们尸骨曝野,棺材横陈……就这样,几近被人遗忘的昆明飞虎公墓突然以这种方式重新进入人们的视野。(8月12日《都市时报》)

之所以说“重新”,是指早在07年,在云南飞虎队研究会会长孙官生等人的努力下,在昆明近郊的石塘山上发现了1953年从小麻苴村的山上迁移过来的“飞虎公墓”,当时埋葬着500余烈士的遗骸,都是中国军人。08年时,孙官生他们在此立了个碑。此后,飞虎队研究会曾多次向相关部门反映情况,希望能够修缮公墓。反映结果是:08年8月,云南省政府在公墓遗址召开了现场办公会,表示要对公墓进行修缮维护,还初步拟定了公墓修缮规划设计图。但5年过去了,“保护公墓计划”仍停留在纸上,而公墓的状况更糟了。

现场办公会也开了,修缮计划也制订了(拟恢复为园林绿化式墓园),保护单位也落实了(昆明经开区民政局),可几年间没一点实质性的行动,这到底是什么缘故?是由于公墓位于滇池周边的昆明市规划禁建区,审批难以通过吗?不是的。虽然按规定,禁建区内严禁建造永久性建筑,但建园林绿化式墓园是允许的。是因为钱的缘故吗?不是的。飞虎队研究会副会长朱俊坤说了,“清除杂草,适当砍掉一些树木,对墓穴进行清理修缮,让棺材各自归位。然后再修建围墙,把墓地保护起来。另外,聘请专人专门维护。”这些用不了多少钱。

修缮计划迟迟落实不了,根本原因是当局对“飞虎公墓”的价值认识不到位。由于历史的原因,49年后,即便昆明市民也对飞虎队知之甚少,遑论外省人。直到上世纪90年代后期,随着思想解放运动的兴起,滇西战场和飞虎队的历史才被人们重新记起并挖掘,于是才有了孙官生他们发起成立的飞虎队研究会。但他们的研究活动仍是民间性质的,并没得到官方的大力支持,因而影响到了研究成效。譬如在呼吁保护“飞虎公墓”问题上,尽管努力了多年,仍没引起官方的重视,致使飞虎英烈至今还不能长眠地下。

人心都是肉长的,我相信,凡是在公墓遗址参加过现场办公会的官员不可能无动于衷。当他们面对数百个被掘开的墓穴,直面棺木上布满的青苔和撒落在杂草中的白骨,一定会悚然警觉,良心发现,于是当场做出了修缮决定。但事后为什么按兵不动了呢?答案就在朱俊坤的话里。他说,“可能认识上还有问题,所以一直没办。”

朱所说的“认识问题”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国共两党的意识形态之争。虽然这500来名的飞虎队队员都牺牲在抗日战场上,但由于他们属于国军阵营,不便以烈士待遇享受国家公祭。二是对飞虎队的历史功绩缺乏认识。有案可查,飞虎队在抗战中创下了辉煌的战绩:共击落日敌机2600架,击沉或重创223万吨敌商船44艘日军海军舰只,击毙66700名以上日军,毁损日军的13000艘100吨以下的内河船只,摧毁573座桥梁,另外如保护滇缅公路,开辟驼峰航线等,战功赫赫,名垂青史,每一个中国人都不应该忘记。所有这一切,进入历史教科书了吗?得到主流媒体的大力宣传了吗?被热衷拍摄抗日神剧的影视人搬上银幕了吗?答案不言自明。



献花(0)
+1
(本文系蚂蚁一族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