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Z一值和T.值在骨密度测量中的意义
2013-08-16 | 阅:  转:  |  分享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3年8月第9卷第3期ChinJOsteoporos,August.2003Vol9,No.3

Z一值和T.值在骨密度测量中的意义

向青李春岩苏楠潘子昂ThomasVSanchez王敬玫刘忠厚

光密度法主要有3个用途。第一,光密度法可

以用来测定常规的骨密度值;第二,光密度法可以用

来鉴别相对的骨脆性和治疗的急迫性;第三,光密度

法可以检测骨密度值随时间的变化,但在本文中没

有进行探讨。正常值的确定和脆性的测定涉及到将

待测人骨密度与参考值进行比较。

个体骨密度测量后往往与同年龄、同性别对照

组及同性别年轻人对照组进行比较。这些值或用百

分比,或用标准差表示,称为Z.Scores或T-Scores,即

z值或T值。

z值表示被测人的骨密度与同性别、同年龄对

照组的平均骨密度差别,即

z值(标准差)=P_z值(%):P

"-''Am而”Am

其中P是被测人的值,M^是同性别、同年龄对

照组的平均值,SAm是对照组的标准差。T范围表示

被测人的骨密度与同性别年龄人的对照组之差别。



T值(标准差)=T值(%)=丽P

其中P是被测人的骨密度,M是同性别年轻人

对照组的平均值,SDY是对照组的标准差。



、z.值的用法

在常规的光密度法研究中,z.值是根据同年龄、

同性别和同种族分组,将相应病人的骨密度值和其

参考值比较。z.值+0.00SD就意味着病人的结果

正处于依年龄、性别和种族分组人群的中间值。Z.

值.2.00SD则意味着病人的结果处于依年龄、性别

和种族分组人群底部2.5%的范围内。当处于按年

龄、性别和种族分组人群底部或顶部2.5%的范围

内时,并不意味着骨密度自身有问题,而表明机体处

于异常状态。这样,将病人的骨密度与相应同年龄、

性别和种族分组进行比较,如结果处于-I-2.00SD范

作者单位:100029北京中日友好医院临床医学研究所(向青、

李春岩、苏楠、潘子昂、刘忠厚);美国Norland公司(ThomasVSanchez、

王敬玫)

271

·资料·

围内时,表明统计学上是正常;如处于上述范围之

外,则说明统计学上是异常。这个测定是假设参照

人群处于一个统计学正态分布并假设病人来源于统

计学正态分布的人群。

对于病人来说,低z.值的临床意义是什么?

Gruber和Baylink的研究报告回答了这个问题。在

10年的研究中,他们检查了1000例非临床病例,这

些病例z.值低于一2.00,但还没有患病倾向…。对

这些病例是否在2年内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进行观

察发现:低z.值,包括1000病例中999人发生骨质

疏松性骨折的事实,成为评估病人和考虑治疗方案

的1个警戒值。在统计学上,异常低的z.值,应引起

病人和临床医生的注意。

但z.值正常并不能表明完全没有问题。例如,

老年人z.值正常不能代表其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

的可能性很小。老年人随着骨量丢失,骨密度减少,

骨的脆性增加,因此,临床上利用T.值来准确地解

决这个问题。

二、T_值的用法

通常光密度法研究的T.值是将病人的骨密度

与相应性别和种族青年人的骨密度参考值进行比

较。Kanis等报道的T_值用法已被骨质疏松和骨疾

病欧洲基金会、美国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和世界卫

生组织所接受。Kanis等提出:青年健康参考人群的

骨密度值可用做评估异常危险增加的转折点L2J。有

资料证实:骨折的危险性与许多吸收度测量法测定

的骨密度有直接和有意义的关系,即当骨密度SD

(危险率)减少时,骨折的危险性增加。随骨密度的

减低,危险率通常在1.53.0之问【0剖。这一危险

水平,将使具有低骨密度人群中的25%发生骨折的

危险增加10倍。Kanis等对白人妇女进行研究,并

根据其发生骨折的危险性在临床上分成4个水平,

即WHO采用的T.值指导标准。正如指导标准中所

描述:当个体骨密度值T.值大于一1.0SD(约为正常

青年女性的85%)时,则认为是正常,没有骨量丢

失,根据年龄和危险因素,这部分个体可在以后的某

维普资讯http://www.cqvip.com



272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3年8月第9卷第3期ChinJOsteoporos,August.2003Vol9,No.3

一时间进行再次检查;当个体骨密度值T一值在一

1.OSD与一2.5SD之间时,被诊断为有较低的骨矿和

发生骨质疏松的倾向(约为正常青年女性的

14.4%),根据年龄和危险因素,这部分个体将被鼓

励采取一些预防和保护措施;如个体骨密度值T一值

低于一2.5SD时将被诊断为骨质疏松(约为正常青

年女性的0.6%)。根据年龄和危险因素,这部分个

体将被进一步诊断或进行一些形式的治疗;第四类

是严重的骨质疏松(已发生骨质疏松),包括一些个

体,他们的骨密度T一值低于一2.5SD,并已发生一处

或多处骨折。我们注意到,虽然一些机构和组织已

接受这些指导标准,但他们指出:这些指导标准不是

诊断标准,而是根据发生骨折危险性进行临床治疗

的一个依据。

三、总结

临床医生利用光密度法如z一值和T一值可较好

地对骨骼疾病和骨折进行诊断。虽然,根据年龄、性

别和种族来评估病人的骨密度异常及发生骨折的危

险性非常重要,但Gruber等…研究指出:骨密度异

常减低,表明有较高的骨折危险性,需要进行进一步

的诊断治疗。Kani$等J认为:不依据年龄,临床医

生可用T一值的结果确认对个体进行积极的治疗和

预防。总之,z一值和T一值在光密度法中均有较大的

作用。

T一值和z一值在临床联合应用的解释见表1。

表1T-值和值在临床联合应用的解释

参考文献

1GruberH.BaylinkD.11lediagnosisofOsteopor,~is.AmGeriatrSoe.

1981,29:490-497.

2KanisJA,MeltonL,,ChristiamenC,eta1.1rhediagn~isofo~teoporo-

Bj8.JBone1MiherRes,1994,9:l137-1141.

3BlackDM,Cnmmin~gsSR,GenantHK,eta1.Axialandappendicular

bonedensitypredictfraetur~inolder''wolnen.BoneMinerRes,1992,7;

633-638.

4GardsellP,Johnell0,Nil~nBE.Predictingfracture8inwomenby1118-

ingforearmbonedemit~metry.CalciTi~ueInt,1989,44:235-242.

5CnmmiIl~gsSR,BlackDM,l~levittNC,eta1.Bonedensityatvarioussites

forpredictionofhipf/''actllFe.Llmcet,1993,341.72-75.

6Cnmmin~gsSR,BlackDM,l~levittMC,eta1.Appendieularbonedensity

andagepredicthipfracturein''women.JAmMedWomens/L~oe,1990,

263.665-668.

7CleghornDB,PolleyKJ,Be.1ionMJ,eta1.Fracturerates∞afUllClionof

forearmmineraldensityinnormalpostmenopamlalWOllflten.Retro6peetive

andprospectivedata.CalciTi~ueInt,1991,49:161—163.

8HuiSL,S1ellfltendaCW,JohnstonCC.BaselinemenlreInentofbone

ma8BpredictsfractureinwhitewOlilen.AnnInternbled,1989,l11-355-

361.

(收稿FI期:1oo3-o5-o7)

(上接第252页)

收,从而加速了骨质疏松性骨折骨的愈合。

本研究表明,通过对骨质疏松性骨折病人施行

针刺疗法,能增加病人饮食、止痛消肿、通调二便、促

进脾胃消化吸收作用,从而增强体质,改善局部血液

循环,间接地抑制骨吸收,促进了骨的形成,提高了

机体对创伤的修复能力,达到了预防和抑制骨质疏

松症的目的,同时加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愈合。且

因针灸具有双向良性调节作用,无副作用,简便且经

济,易于接受,可长期安全使用。有关针刺治疗骨质

疏松性骨折的机理还有待于更加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李平泽,李元校,译.美国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诊断和治疗现

状.国外医学情报,1999,2O(4):59-60.

2李平泽,李元校,译.吴良辉.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病因及针灸治

疗.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OO2,8(3):59-60.

3李平泽,李元校,译.刘献祥,吴明霞,吴炳煌,等.针灸对实验性

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影响.中国骨伤,2001,14(2):81.82.

4李平泽,李元校,译.陈起听,袁中兴,刘清,等.骨折愈合中修复

性细胞增殖与骨形成的关系.中华骨科杂志,1992,3(2).25.27.

5王长海,张仲海,李峰,等.针刺对肾阳虚骨密度作用的临床研

究.中国针灸,1998,19:270-272.

6larase.电针治疗自发性骨质疏松症.国外医学,1996,18(2):51.

53.

7张丽.隔药灸调节老年骨密度的研究.中医函授通讯,1997,16:

35-36.

8居贤水,丁菊英,王彩虹,等.试论艾灸对老年骨密度的调节作

用.针灸临床杂志,1995,11(9):37.38.

9坂井友实.针刺治疗退行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观察.FI本

东洋医学,1991,44(5):127.

1O李树成,老锦雄,袁训林,等.百分穴长时间留针配合速刺背部

俞穴治疗骨质疏松性骨痛.现代康复,2001,5(6):107.

11张作君,赵然,成传德,等.针刺、艾灸促进骨折愈合的临床研

究.中国针灸,1992,12(2):7-10.

12张作君,曾展鹏.针刺、艾灸促进骨折愈合的临床研究.中医正

骨,1992,4(2):7.8.

13岳延荣.针刺与雌激素改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对比研究.医

药导报,2OO2,20:641.642.

14RhinelanderFⅣ.Tibialbloodsupplyinrelationtohealing.ClinOrthop.

1974,34:105.

(收稿FI期:2003-04-01)

维普资讯http://www.cqvip.com



献花(0)
+1
(本文系专治牙痛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