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奇经八脉
2013-08-21 | 阅:  转:  |  分享 
  
奇经八脉



督脉



一、循行





营气运行示意图





两目之

下中央起于睛明

(承泣)⑤

龈交



入脑风府



陶道

①风门



中身柱



(♀)(♂)腰中

溺孔阴腰俞



阴器茎

⑥②③

会阴绕臀长强会阳④贯脊属肾





①起源②本支③旁支

④与足少阴沟通⑤与足太阳沟通⑥与任脉沟通





督脉循行示意图







二、联系脏腑器官

生殖器,肾,脊,脑,心,目(睛明,承泣),喉,唇

三、腧穴

本经穴:28

交会穴:会阴,风门,会阳(膀胱经,原属督脉),

另:后溪通督脉

被交会穴:

龈交←—任脉

水沟←—手阳明

神庭←—足阳明、足太阳

百会

←足太阳

脑户

风府

←阳维

哑门

大椎←—手足三阳

陶道←—足太阳

长强←—足少阴

四、作用

1.统率、督领诸阳经脉气

“总督诸阳”,“阳脉之海”,“阳脉之都纲”

2.督领经脉之海

3.调补脑脊

4.调节脏腑功能通过膀胱经背俞穴

督脉本身有支脉,“并于脊里”





五、病候

六、用药

鹿角胶

鹿角霜皆通阳生精补髓,养血益阳,强筋健骨

牛、羊、猪脊髓

督脉病多从足少阴、足太阳论治叶天士称为“直入奇经”

通阳刚药:多入太阳,如附子、肉桂、干姜、川椒、桂枝、细辛、蒿本等

通阳柔剂:多肾经药,如牛、羊、猪脊髓、麋角胶、熟地







任脉



一、循行



承泣



环唇



承浆



咽起

喉于①





阴器

曲骨②会阴



①起源②前行支(本支)



任脉循行示意图

二、联系脏腑器官

生殖器,咽喉,目

三、腧穴

本经穴:24

交会穴:承泣另:列缺通任脉

被交会穴:

承浆←—足阳明

廉泉

←阴维

天突

上脘

←足阳明、手太阳

中脘

下脘←—足太阴

阴交←—冲脉

关元

←足三阴

中极

曲骨←—足厥阴

会阴←—督、冲脉

四、作用

1.总揽、总任诸阴经脉气

2.主胞胎和冲脉同为妇人生养之本

五、病候

六、用药

龟甲、鳖甲、阿胶、鱼胶、淡菜、蚌水

知母、黄柏、玄参、生地等降肾火药可参用,其成方有大补阴丸(黄柏、知母、熟地黄、龟板)

紫河车、紫石英、艾叶等暖宫药均属任脉药,又入冲脉

冲脉



一、循行

二、联系脏腑器官

生殖器(胞中),咽喉,唇口,目,脊

三、腧穴

交会穴:14

气冲(足阳明)

横骨、大赫、气穴、四满、中注、肓俞、商曲、石关、阴都、

通谷、幽门(足少阴)

会阴、阴交(任脉)

公孙通冲脉。

《素问·气府论》:“冲脉气所发者二十二穴:侠鸠尾外各半寸至齐寸一,侠齐下傍各五分至横骨寸一。”

《针灸甲乙经》卷三:“腹自幽门侠巨阙两旁各半寸,循冲脉下行至横骨凡二十二穴。”

四、作用

1.调节十二经气血

2.调节生殖功能及经带



五、病候

六、用药

冲任并提,用药多互相结合

冲为血海,运行于全身,其病为“冲疝”、“逆急”,故其用药多以利气通络为主,如

延胡索、川楝子、香附、郁金、降香、茺蔚子、台乌、桃仁、当归、青皮、吴萸、青葱、小茴香一类均是。









络唇口



出颃颡



会咽喉



至胸中而散循

④脊

幽门里



肓俞



阴交



中注于①



横骨中



气冲②会阴

⑤沿







大指间内踝后



足下



①起源②前行支(本支)③后行支(伏冲脉)

④上行支(与任脉合并)⑤下行支





冲脉循行示意图

带脉

一、循行



季胁下带脉、五枢、维道

起于十椎②围腰腹一周

季胁下带脉、五枢、维道



①起源②本支(围腰腹一周)



带脉循行示意图





二、联系脏腑器官脊

三、腧穴

四、作用

1.总束诸经,健运腰腹、下肢

2.调节生殖泌尿功能(调经带)

张子和《儒门事亲》:

“冲、任、督三脉同起胞中而异行,一源三岐,皆入带脉。”

五、病候

六、用药

带脉主腰腹,其病有腹满、腰楚、带下、淋浊等;用药以固摄下焦为主,如

五味子;山药;湖莲肉、芡实、金樱子、覆盆子、桑螵蛸等

叶氏曾说,淋浊等病“当以任督冲带调理,亦如女子之崩漏带下”

《得配本草》将当归、白芍、川断、龙骨、艾、升麻、甘草都入带脉。



阳蹻脉



一、循行





睛明目系脑

风池

承泣



巨髎



地仓



肩髃



巨骨



臑俞



居髎



跗阳



申脉



仆参

起于跟中





阳蹻脉循行示意图





二、联系脏腑器官目,脑

三、腧穴

阴蹻脉



一、循行





随阳蹻上行



睛明



鼻旁



交贯冲脉



人迎前(咽喉)



上循胸里



入阴器



循阴股



交信



照海



起于跟中





阴蹻脉循行示意图







外踝(申脉)足太阳—阳蹻

跟中目—脑—项

内踝(照海)足少阴—阴蹻







阳少太心肺



明阳阳脾肝











二、联系脏腑器官

阴器,咽喉,目,脑,

三、腧穴

四、作用(阴、阳蹻)

沟通阴阳,运行卫气,主持阳动阴静

1.调节肢体运动(主要下肢运动)

2.司眼睑开合

3.司寤寐

五、病候(阴、阳蹻)





六、用药(阴、阳蹻)

阳蹻从足太阳分出,阴蹻从足少阴分出,当与足太阳、少阴用药相类。《杂病源流犀烛》

痫症昼发(属阳蹻),用麻黄、防风、苍术、炙甘草;

痫症夜发(属阴蹻),用“四物汤”(当归、川芎、白芍、熟、干地黄)

加延胡索、瓜萎、半夏、南星、知母、黄柏、

远志、枣仁、菖蒲等,

叶氏对“阳蹻不交于阴”的病症也是以益肾阴为主。

《得配本草》谓:

穿山甲、虎骨“入阴阳二蹻”,防己“入阳蹻”;肉桂“通阴蹻、督脉”;









维脉



一、循行(阳维阴维)

二、联系脏腑器官

阴维联络各阴部,包括胸腹部内脏

三、腧穴

四、作用

阳维主一身之表外关

阴维主一身之里内关

1.调节气血盛衰和溢蓄

2.维持阴阳平衡

五、病候







阳白风池风府

廉泉

本神哑门

天突

肩井

期门

天髎

腹哀

臑俞

大横

沿

身府舍



阳交冲门



金门起于筑宾





阳维脉循行示意图阴维脉循行示意图





六、用药(阳维、阴维)

两维“维络于身”’“阳维为病苦寒热,阴维为病苦心痛”,其用药,叶氏主要是从和络着手。

鹿角霜是通络兼入奇经的要药

小茴香、当归、桂枝、沙苑蒺藜等均主调肝肾以和络。

《得配本草》载,桂枝、白芍、黄芪均主阳维为病苦寒热。

叶氏就曾以当归桂枝汤治慢性寒热,说:“寒热时作,经岁不痊,且产后病起,阳维为病明矣。”可知“经岁不痊”的久病,是诊断维脉病,也是络病的一种依据;治疗维络之病,自当重在和络。







11











(伏冲脉)











































(阳蹻)



(阴蹻)



入循膂络



任脉行线



并于脊里旁支



起于



贯心



沿膀胱经第一侧线(直者)





























献花(0)
+1
(本文系天人合一888...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