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文化书法的灵魂
2013-08-25 | 阅:  转:  |  分享 
  
文化是书法的灵魂

/马志斌

(作者:马志斌,五台山居士,1957年出生于河北赵县,研究生学历。自幼爱好书法,现为河北省书法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河北省书协会员。近年来,致力于书法文化的研究,深化自己对书法的理解。)

?http://www.hebei.com.cn?2012-11-2810:56?长城网

要弄明白文化是书法的灵魂这个问题,必须先从书法说起。“书法”一词最早见于宋梁间著作,如南齐王僧虔论谢综书“书法有力,恨少媚好”;宋虔和论二王书“桓玄爱重书法,每宴集辄出法书示宾客”。可见,书法的文化精神已触动了当时人们的心灵,视书法已不再是单纯表达语言的工具了。但是,现代一些著作对书法理解浅表化了,如1931年出版的《中国文艺辞典》中说“所谓书法即写字用笔的方法”;1979年出版的《辞海》释为“指用毛笔写字的方法”。就连复旦大学的《大学书法》也解释为“以汉字为表现对象,以毛笔为表现工具的线条造型艺术”,等等。之所以这些定义对书法只从技巧层面去理解,是因为它没有看到,汉字在被宣纸、碑板等载体所承载的同时,它本身也是一个载体,成为书法表现的形式对象了。书家在书写它时,就被寄托、灌注了丰富的内涵,这个内涵就是文化。所以,书法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传统文化的表现形态,是书家把自己的内心世界,通过软笔线条艺术在宣纸、碑版这一载体上有机地表现出来。顾名思义,书法中的“书”,指书写技巧的层面,“法”既有书写中的“法度”的掌握,又有书法所折射出的文化精神。所以,书法是一个文化的综合体。

文化是人类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积累的成果和成就。文化的本质是“人化”和“化人”。王岳川先生说:文化价值的主要功能是表达心灵境界和精神价值的追求,反映生命的时代本质特性和走向未来之境的可能性。纵观中国汉字演变和书法史,汉代时就已把单纯“写字”升华到很高的境界之中,愈往后赋予她的涵义就愈深刻。汉杨雄曰:“书,心画也”。宋苏东坡论书时说“聊寓其心,忘忧晚岁”.清刘熙载在《书概》中说:“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还说:“笔性墨情,才学以其人之性情为本。是则理性情者,书之首务也。”这就强调了人的思想、性情,是书法中最重要的。由此可见,古人已实实在在把书法从写字层面置入到文化的视野中了。如东晋玄学与佛学广泛传播,成为当时的主要思潮。士宦子弟、文人雅士俱深受影响。他们雅集高论,放浪形骸,蔑视礼教,张扬个性,追求自由。并努力从真率性情中发掘人生的意义。永和九年,三月初三,王羲之在浙江会稽兰亭,为41位名士的诗集所作的序,成为令人神往的书坛佳话,这就是被后人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序》。它所浮现出的冲和恬淡之美令后人无法企及。这种无形之美是来自书家自己对人生的感悟,对社会、对自然现象的理解。难怪颜真卿说;“夫书道之妙,焕乎其有旨焉,字外之奇,言所不能尽”。颜氏也强调了真正的书法功夫在字外,人文修养,道德情操那些很难用语言表达的东西才是最重要的。其侄颜季明在安史之乱中殉难后,他扶思郁恸,悲愤交加,血泪并涌,国衰亲亡之痛不胜其悲,便挥毫纵横,一泻千里,写出了千古绝唱并被誉为天下第二行书的《祭侄文稿》。此书妙就妙在颜氏直泻真情而忘我为书,其悲郁天成之美跃然纸上。

由于中国书法被赋予了文化的内涵,才有了中国书法几千年的经久不衰,并愈来愈焕发出勃勃生机的根源所在。也正因为此,在中国历史上才有东晋“二王”、唐宋“八大家”等建造的举不胜举的历史丰碑。他们的功绩不仅有令后人敬仰的品德与才情、兴趣与审美观综合素质的展示。更重要的是推动了中国传统文化向深层次的发展。据了解,我国著名书法家、书法教育家欧阳中石,碑帖研究专家、著名书法家卜希旸教授,在上世纪末率先提出“书法文化”这一命题,在两位先生主编的《书法文化教程》总序中,对书法与文化的关系论述地十分精妙:“‘书法’的作品从内容到形式,离开了文化的支柱他将只剩下一具毫无生机的躯体。书法只有在充满了勃勃生机、切实而壮丽的文化蕴含条件下,才有可能在历史上闪烁出她的艺术光辉”。并经过这些有识之士的摸索,在当今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时期,书法文化终于成为了一门学科。

综上所述,书法是文化的书法,其历久弥新的生命力,来源于“文化”这个灵魂。它不仅是对个人气质、风格与学养的展示,更重要的是至高无上的文化承载、精神承载和历史承载。认识到这一点,对于书法家、书法爱好者加深对书法的理解和书法实践具有不可或缺的指导作用,对于书法文化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

?

http://shuhua.hebei.com.cn/system/2012/11/26/012277178.shtml

献花(0)
+1
(本文系贾子慧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