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生化集锦
2013-08-28 | 阅:  转:  |  分享 
  
TPP(硫胺素焦磷酸)

黄素单核苷酸FMN

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FAD

功能:脱氢酶辅酶,传递H

辅酶A(CoA~SH)功能——酰基转移酶辅酶,传递酰基

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辅酶I)NAD+

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辅酶Ⅱ)NADP+功能:脱氢酶辅酶,传递H

四氢叶酸(辅酶F、CoF)功能:一碳单位脱除酶的辅酶传递一碳基团

②DNA组成的差异决定:细胞中蛋白质、RNA的结构特征

cAMP3’,5’环腺嘌呤核苷一磷酸cGMP3’,5’-环鸟嘌呤核苷一磷酸——细胞间信使

DNA一级结构是指DNA上的核苷酸排列顺序。(核苷酸相当于氨基酸、单糖的角色)

核苷酸顺序又称碱基顺序核糖核苷酸通过磷酸二酯键相连形成的长链

tRNA的功能:结合活化氨基酸(3′-CCA-OH),搬运氨基酸到核糖体;识别mRNA密码子。参与蛋白质的翻译。

mRNA一级结构的特点:

(1)真核细胞mRNA①5′末端帽子结构:m7GpppN②3′末端有多聚腺苷酸尾巴结构(polyA)

③单顺反子(一条mRNA链上有一个编码区)

帽子结构:识别翻译起始polyA:维持mRNA的稳定性

mRNA的功能★蛋白质合成的模板。超螺旋是DNA三级结构的主要形式。

RNA通常是单链线形分子自身回折形成局部双螺旋(二级结构)进而折叠(三级结构)

多数形成核蛋白复合物(四级结构),如核糖体、拼接体、编辑体等。

RNA病毒是具有感染性的RNA复合物(一)tRNA的高级结构

11、二级结构①氨基酸臂:由7对bp组成,富含G,末端为CCA,接受活化AA

②二氢尿嘧啶环(D环):由8-12个核苷酸组成③反密码环:识别密码子

④额外环:大小是tRNA分类的重要指标⑤假尿嘧啶核苷-胸腺嘧啶核苷环(TΨC环)

(一)核酸的变性(denaturation)

1、DNA的变性:在某些理化因素作用下,DNA双链解开成两条单链的过程。2、变性的实质

某些理化因素破坏了氢键和碱基堆积力,使核酸分子高级结构改变、理化性质及生物活性发生改变。

不涉及磷酸二酯键断裂,一级结构不变DNA变性的本质是双链间氢键的断裂

由于变性或降解引起紫外吸收增加的现象称增色效应

二)核酸的复性

变性DNA在适当的条件下,两条彼此分开的单链重新缔合成双链——复性。

热变性的DNA经缓慢冷却后即可复性,这一过程称为退火(annealing)。

减色效应(低色效应)复性时紫外吸收减少的现象

















































































































(一)葡萄糖的磷酸化己糖激酶的作用需Mg2+(或其他二价离子)(hexokinase)意义:活化葡萄糖;磷酸化后葡萄糖无法出细胞,——是细胞的保糖机制。



二)G6P异构化成果糖-6-磷酸意义:使羰基从1位C上转移到2位C上,1位C上-OH游离——为第二次磷酸化打基础

(三)F6P形成果糖-1,6-二磷酸

葡萄糖(1,6-二磷酸果糖



















(四)F-1,6-BP裂解















两个磷酸丙糖的互变















五、糖酵解第二阶段的反应——放能阶段



















(一)甘油醛-3-磷酸的氧化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产生1,3-BPG,还原性辅酶Ⅰ



二)高能磷酸基团的转移糖酵解中第一个产生ATP的反应底物水平磷酸化











(三)3-磷酸甘油酸转变为2-磷酸甘油酸







3-磷酸甘油醛((2-磷酸甘油酸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生成

烯醇化酶与2价离子结合后才有活性氟化物——抑制剂



(五)丙酮酸及ATP的产生



2-磷酸甘油酸(丙酮酸







六、由葡萄糖转变为丙酮酸的能量变化

















































无氧条件丙酮酸的去路







八、糖酵解作用的调节



限速反应/关键反应

在物质代谢整个反应链中,某一步反应速度决定整个反应链的速度,这一步反应称~

催化该反应的酶称限速酶/关键酶

糖酵解途径限速酶:己糖激酶、磷酸果糖激酶、丙酮酸激酶

1.磷酸果糖激酶

最重要的调节酶(变构酶)

抑制剂:ATP、柠檬酸(碳骨架)

激活剂:AMP、ADP

6-磷酸果糖、2,6-二磷酸果糖





前馈刺激作用;抵消ATP的抑制。

果糖-6-磷酸激酶ATP



位于一条多肽链上

Ser-OH磷酸化:水解活性激活,激酶活性抑制



胰高血糖素G过剩,则去磷酸化,协同控制

2.己糖激酶乙酰CoA和脂肪酸对酶有抑制作用产物6-磷酸葡萄糖是变构抑制剂



果糖-6-磷酸



果糖-1,6-二磷酸

——只出现在糖酵解中葡萄糖-6-磷酸参与很多代谢途糖酵解最关键酶:磷酸果糖激酶不是己糖激酶

3.丙酮酸激酶

变构抑制剂:ATP、丙氨酸、乙酰CoA、脂肪酸

变构激活剂:6-磷酸果糖、1,6-二磷酸果糖

共价修饰—磷酸化后失活

九、其他六碳糖进入糖酵解的途径

1、果糖肌肉中在己糖激酶作用下形成:果糖-6-磷酸

十、糖酵解的意义

1.为机体供能生成2ATP,如果是从糖原分解开始,生成3ATP。

2.某些厌氧生物及组织细胞生活所必需所需要的能量完全依靠糖的无氧代谢

少数组织:视网膜、肾髓质及成熟红细胞主要依靠葡萄糖的酵解作用。

柠檬酸循环

糖有氧氧化的反应过程

柠檬酸循环(CitricAcidCycle)

三羧酸循环(TricarboxylicAcidCycle)

Krebs循环

在好氧真核生物线粒体基质或好氧原核生物细胞质中,酵解产物丙酮酸脱羧、脱氢,彻底氧化为CO2、H2O并产生ATP的过程。

一、丙酮酸氧化脱羧形成乙酰-CoA

多酶复合体位于线粒体内

原核细胞在胞液中



功能——脱羧酶辅酶将底物移入(出)脱羧酶的活性中心。



TPP的作用

分步反应:①

















































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的调控:

1、产物控制:NADH、乙酰-CoA2、丙酮酸脱氢酶组分的磷酸化(失活)和去磷酸化(激活)

由E2上的激酶和磷酸酶起作用

(一):乙酰CoA、NADH、ATP、PDH激酶(+):AMP、PDH磷酸酶、Ca2+、胰岛素



二、柠檬酸循环概貌













三、柠檬酸循环历程1、草酰乙酸与乙酰CoA缩合成柠檬酸柠檬酸合酶是变构酶变构抑制剂:ATP、NADH、琥珀酰CoA、酯酰CoAAMP可解除抑制

氟乙酰辅酶A:底物,形成氟柠檬酸,不能往下反应,称致死性合成2、经顺乌头酸生成异柠檬酸

3、异柠檬酸氧化形成α酮戊二酸

4、α酮戊二酸氧化脱羧形成琥珀酰-CoA

5、琥珀酰-CoA转化为琥珀酸6、琥珀酸脱氢形成延胡索酸FAD与酶共价连接丙二酸为竞争性抑制剂——抑制细胞呼吸(Krebs)

7、延胡索酸水合生成L-苹果酸8、L-苹果酸脱氢形成草酰乙酸被草酰乙酸与乙酰CoA缩合(高度放能)反应所推动糖酵解1G→2ATP+2NADH+2H++2丙酮酸

→7ATP

三羧酸循环2丙酮酸→25ATP











CO2来自草酰乙酸而不是乙酰CoA

但净结果是氧化了1分子乙酰CoA

五、柠檬酸循环的调控

限速酶:

1.柠檬酸合酶

变构抑制剂:ATP、NADH、琥珀酰CoAAMP可解除抑制

2.异柠檬酸脱氢酶变构抑制剂:ATP、NADH变构激活剂:ADP

3.α—酮戊二酸脱氢酶系抑制剂:ATP、NADH、琥珀酰CoA激活剂:AMP、ADP、Ca2+

六、柠檬酸循环的生物意义

1)是好氧生物体内最主要的产能途径!(2)是脂类、蛋白质彻底分解的共同途径!

(3)提供合成其他化合物的碳骨架











一、戊糖磷酸途径磷酸己糖支路己糖单磷酸途径戊糖支路戊糖磷酸循环生物氧化

由呼吸链生成水

代谢脱下的成对氢原子(2H)通过多种酶和辅酶所催化的连锁反应逐步传递,

最终与氧结合生成水,在此过程中有ATP的产生(狭义的生物氧化);

(2)酶和辅酶按一定顺序排列在线粒体内膜;传递氢的酶和辅酶——递氢体传递电子的酶和辅酶——递电子体

(3)此过程与细胞呼吸有关,此传递链称为呼吸链。递氢体、递电子体都起传递电子的作用,又称电子传递体。

加水脱氢方式为代谢物提供了更多的脱氢机会,使生物获取更多的能量。

C6H12O6脱6次

每2个氢原子氧化成水生成2.5分子ATP糖代谢生成30/32个ATP

二)呼吸链

由供氢体、传递体、受氢体以及相应的酶催化系统组成的代谢途径一般称生物氧化还原链,当受氢体是氧时,称为呼吸链。

(四)电子传递链的组成成分

1、NADH-Q还原酶(NADH脱氢酶、复合体Ⅰ)

从NADH?O2产生3个ATP从FADH2?O2产生2个ATP



氨基酸的分解代谢













(一)脱氨基作用





















1、转氨基作用

氨基转移酶(aminotransferase)转氨酶(transaminase)



(五)联合脱氨基作用



















































































嘌呤核苷酸循环













































1)氨基甲酰磷酸的合成:氨甲酰磷酸合成酶Ⅰ

反应部位:线粒体



















(2)瓜氨酸的合成



(3)精氨酸的合成(胞质)













































(4)精氨酸水解生成尿素































































核酸的降解和核苷酸代谢

外切核酸酶对核酸的水解位点

限制性内切酶:主要降解外源DNA具有严格的碱基序列专一性



二、核苷酸生物合成

(一)嘌呤核苷酸的合成途径











核苷酸的合成及相互关系































遗传密码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2)变偶性



(一)蛋白质合成的分子基础

1、模板是mRNA含有密码子阅读方向5’到3’起始密码和终止密码

3’端:真核生物有PolyA尾巴

5’端:决定起始密码的选择



真核生物

5’端有核糖体进入部位帽子结构帮助识别

向3’扫描至AUG













(四)甘油的氧化分解与转化









二、脂肪酸的氧化

(一)脂肪酸的活化脂肪酸进入细胞,在胞浆中被活化,形成脂酰CoA





(二)脂酰CoA转运入线粒体

(三)脂肪酸的β氧化

脂酰CoA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氧化

反应历程:脱氢、水化、再脱氢和硫解

反应产物:释放出1分子乙酰CoA比原脂酰CoA少2个碳脂酰CoA

①脂酰CoA脱氢氧化

在脂酰CoA脱氢酶的催化下,在?-和?-碳原子上各脱去一个氢原子,生成反式?,?-烯脂酰CoA,氢受体是FAD。

②水化在烯脂酰CoA水合酶催化下,(,(-烯脂酰CoA水化,生成L(+)-?-羟脂酰CoA。

③再脱氢在(-羟脂酰CoA脱氢酶催化下,脱氢生成(-酮脂酰CoA。反应的氢受体为NAD+。

此脱氢酶具有立体专一性,只催化L(+)-(-羟脂酰CoA的脱氢。

④硫解

在(-酮脂酰CoA硫解酶催化下,生成乙酰CoA和比原来少两个碳原子的脂酰CoA。





(四)脂肪酸?-氧化产生的能量

软脂酸(16碳)经7次?-氧化生成:

8个乙酰CoA(10)80

7分子FADH(1.5)10.5108个ATP

7分子NADH(2.5)17.5

活化消耗1分子ATP中两个高能磷酸键

106个ATP

三、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

奇数碳原子脂肪酸氧化

奇数碳原子FA的氧化



















一、甘油代谢



二、脂类的合成

1、乙酰CoA的转运























献花(0)
+1
(本文系静默坊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