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七续2
2013-08-28 | 阅:  转:  |  分享 
  
一、居住区公园设计二、居住区小游园设计三、居住区组团绿地设计四、居住区宅旁绿地设计第二节居住区组织结构与布局7、综合式布
局各种布局形式,在实际操作中常常以一种形式为主兼容多种形式而形成组合式或自由式布局。重庆龙湖
花园小区:一轴线式、隐喻式和片块式相结合。利用自然地形和水景,以一景观轴线顺着地势叠落直泻湖心,构成控制小区全局的中心,两侧四个组
团呈片块式对称格局,其盘旋状和缠绕状住宅群体因“S”形住宅更添动感,如同四条盘龙,高耸的四栋点式住宅楼位居高昂的龙首,簇拥着中心圆
形大平台如同群龙戏珠,阐述着“龙吐戏珠,湖生瑞云”的隐喻。第三节住宅用地规划设计一、居住区基本住宅类型1、单元式住宅类型
(1)梯间式每层联系的住户数一般在2-4户之间。公共楼梯间对住户的影响较少。住户有较好的私密性和
良好的通风采光条件。一般在多层住宅中采用较多。(2)外廊式每层联系的住户数一般在4户之上,且每户都能
得到均等的居住条件。但公共外廊对住户的私密性有一定影响。高层建筑的公共外廊应考虑对步行的安全性设计。第三节住宅用地规划设计
一、居住区基本住宅类型2、低层花园式住宅类型亦称别墅,层数一般为1-3层,每种类型的住宅用户都占有一块独
立的住宅基地。每户都有前院和后院。有以下三种形式:(1)独立式(2)并列式:为两栋住宅并列建造。(3)联列式:为一栋栋住宅相
互连接建造。二、居住区建筑的平面布置形式2、周边式布置利于节约用地,形成封闭半封闭的
内院空间,有利于布置室外活动场地、小块公共绿地。但较多的居室通风、日照不好。一般较适合于寒冷多风沙地方。海口奥林匹克花园二、居
住区建筑的平面布置形式3、点群式布置高层建筑群常采用散点式布置。日照和通风条件较好,对地形的适应能力强,但外墙面积大,太
阳辐射较大,视线干扰较大,识别性较差。二、居住区建筑的平面布置形式4、混合式布置综合行列式与周边布置,能发挥各自的长处。
二、居住区建筑的平面布置形式5、自由式布置结合地形,考虑通风、日照要求,布局自由灵活。二、居住区建筑的平
面布置形式6、庭园式布置形成庭园的布置,有许多院落,绿化条件较好。第四节道路用地及停车设施规划一、居住区道路
构成居住区道路有车行道和步行道(一)道路尺寸(1)机动车行道:单车道宽3-3.5m,双车道宽6-6.5m(2)非机动
车道:自行车单车道宽1.5m,双车道宽2.5m(3)人行便道:设于车行道一侧或两侧的人行便道最小宽度为1m,其他地段人行步道最
小宽度可小于1m(4)人行梯道:当坡度≥8%时,应辅以梯步并附设坡道供非机动车上下推行,长梯道每12-18级需设一平台。一、
居住区道路构成(二)线型控制1、转弯半径:道路转弯或交叉处的平曲线半径的大小,又叫缘石半径。安全视距计算公式:一、居住区道
路构成(二)线型控制3、道路尽端:尽端式道路为方便车进退、转弯或调头,应设置回车场。二、居住区道路分级
一般可分为三级或四级。即:居住区级道路、居住小区级道路、居住组团级道路、宅间小路。二、居住区道路分级及绿化1、居住区级道
路路宽:为居住区内主要道路,也可视为城市的支路或次干道。最小红线宽度不宜小于20m,车行道宽一般为9米。绿化:
(1)一般车行频繁,三角区内不宜选用体形高大的树木。(2)行道树主干高度的确定,离车行道近的可定为3米,离车
行道远、分枝角度小的也不能低于2米。(3)在人行道和居住区之间,可多行列植或从植乔灌木、以
草坪、灌木、乔木形成多层次复合结构的带状绿地。三、居住区组团绿地设计1、组团绿地的特点:用地小、投资少、
见效快,一般用地规模不小于0.04公顷;人口规模1-3千,服务半径小,100-200米,步行时间2-3分钟,使用率高。2、
设计要点(1)应满足邻里交往与户外活动需要,设置草坪、桌椅、简易老幼活动设施等。(2)利用树木围合各种空间,靠
近住宅避免树种过密。(3)布置在住宅间的组团绿地及小块公共绿地的设置要满足“有不小于1/3的绿地面积在标准的建筑日照阴影
线范围之外”。独立式并列式联列式二、居住区道路分级及绿化2、居住小区级道路路宽:是居住区内的次干道,是小区内部的主
路,主要考虑小区内部的机动车、非机动车和人行交通,不允许引进公交车,路面宽度
宜为6-9m。绿化(1)树木配置要活泼多样,在树种选择上可多选择小乔木和开花灌木,特别是一
些开花繁密、叶色变化的树种。(2)每条路可选取不同的树种、不同断面的种植形式,
使每条路的种植各有个性。二、居住区道路分级及绿化3、居住生活单元级道路路宽:是居住小区的支路,居住组团的主
路,以通行非机动车和人流为主,车行道宽一般为3-5米。绿化:绿化与建筑的关系很密切,绿化以灌木为主,适当辅以乔木.二
、居住区道路分级及绿化4、宅间小路路宽:通向各户或单元门前的最末级道路,主要是自行车及人行交通,
宽度2.5-3m。绿化:绿化与建筑的关系最为密切,绿化多采用灌木为主。一、居住区公园绿地设计
1、功能贴近百姓生活需求,园内布局应结合不同年龄层次有明确的功能划分,构筑居民户外生活空间,增强市民的参与性
,提高居民的公共福利水平。2、设置内容:草坪、花坛、水面、凉亭雕塑、小卖部、茶座、
老幼设施、运动场地、停车场地和铺装场地等 3、人口规模:3-5万4、面积要求:≥1.0公顷
5、服务半径:500-1000米6、步行时间:8-15分钟二、居住区小游园设计1、设置内容:草坪、花坛水面、雕塑、老
幼设施和铺装地面2、人口规模:7千-1.5万3、面积
要求:不小于0.4公顷4、服务半径:300-500米5、步行时间:5-8分钟二、居住区小游园设计6、小区游园设置
位置及特点(1)“外向式”小区游园常设在小区一侧沿街布置,或设在建筑群外围。这种布置形式将绿化空间从居
住小区引向“外向”空间,与城市街道绿地相连,即是街道绿地的一部分,又是居住小区的公共绿地。优点:即为小区居民服务,又向
城市居民开放,利用率高;能美化城市街景;能分隔居住建筑与城市道路,使小区形成较幽静的环境。二、居住区小游园设计6、小区游园
设置位置及特点(2)内向式小区游园将公园设在小区中心,使公园成为“内化”空间。优点:小区公园至各个方向的服务距离均匀,便
于使用;小区公园位于建筑环抱之中,受外界影响小,能增强居民领域感与安全感;第五节居住区各类型绿地设计第五节居住区各类型绿
地设计第五节居住区各类型绿地设计第五节居住区各类型绿地设计第五节居住区各类型绿地设计二、居住区的规
划布局形式行列式布置第三节住宅用地规划设计第三节住宅用地规划设计第三节住宅用地规划设计第三节住宅用地规划设计第
三节住宅用地规划设计第四节道路用地及停车设施规划第四节道路用地及停车设施规划一、居住区道路构成(二)线型控制2、安
全视距与视距三角形的定义安全视距:司机从发觉对方汽车立即刹车而刚够停车的距离。视距三角形:根据两相交道路的两个最短视距,可在交
叉口平面图上绘出一个三角形,称为视距三角形。D=a+tv+ba——汽车停车后与危险带之间的安全距离,一般采用4米。t——驾驶
员发现必须刹车的时间,一般用1.5s。v——规定行车速度(m/s)b——刹车距离课程目录章节目录式中:D——最小视距(m)第四节道路用地及停车设施规划第四节道路用地及停车设施规划第四节道路用地及停车设施规划居住区级道路断面图第五节居住区各类型绿地设计第四节道路用地及停车设施规划居住小区级道路断面图第四节道路用地及停车设施规划居住组团级道路断面图第四节道路用地及停车设施规划
献花(0)
+1
(本文系静默坊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