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全面育人教育体系的构想与实践
2013-08-29 | 阅:  转:  |  分享 
  
全面育人教育体系的构想与实践

赵新泽

摘要:构建全面育人教育体系是三峡大学近年来在本科人才培养领域具有开拓性的构想和实践。三峡大学以新版《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的颁布为契机,推动教育教学理念更新,为全面育人体系提供思想引导;抓紧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为全面育人体系提供纲领框架;整合各类教育教学资源,为全面育人体系提供课程支撑;促进教育教学管理创新,为全面育人体系提供了基本保障。关键词:全面育人教育体系;人才培养;三峡大学

构建全面育人教育体系是三峡大学近年来在本科人才培养领域具有开拓性的构想和实践。早在2011年,三峡大学就拟分步推进,逐步实施,以2012版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为抓手,为全面育人教育体系的构建提供条件。伴随着新版《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的颁布,学校以2013版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为线索,围绕理念引导、体系建构、协同创新、制度激励等方面全方位推动全面育人体系建设。一、推动教育教学理念更新,为全面育人体系提供思想引导1.全面育人,就是要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素质是一个人通过后天环境影响和教育训练而形成起来的从事某种活动的基本品质或基础条件。换而言之,高素质是一个人专业成长的前提。全面育人就是要为学生的专业成长提供基本品质或基础条件,就是要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也正是基于此,学校将“高素质、强能力、应用型”作为人才培养的基本目标,且将“高素质”置于第一位。目前,该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学校上下已经形成共识。2.全面育人,就是要推动人才培养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全面育人不是关门办学。全面育人必须紧贴社会需求。当前,伴随着社会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的调整转型,学校专业结构的调整转型也显得日益迫切,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和调整也势所必然。学校领导在多种场合强调,人才培养要坚持社会需求为导向;要建立适应社会需求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要积极推动人才培养的“双服务”,为区域和行业作出应有的贡献。三峡大学也积极贯彻该理念,引导各专业以该理念为指引,推动2013版人才培养方案修订。3.全面育人,就是要调动全体员工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全面育人也是全员育人。学校的核心使命是教书育人,各个部门、各项工作必须始终围绕教书育人来开展。各学院、教务、学工、团委、后勤等都是人才培养的重要主体。各部门、各教学单位的工作有的是直接培养学生,有的是间接影响学生。但无论直接和间接,都应以人才培养为目的,为学生发展为宗旨。建立全面育人教育体系就必须要调动全体员工教书育人的积极性,要让全体员工意识到工作的职责和其内涵的使命。二、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为全面育人体系提供纲领框架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的纲领性文件,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学校、学院和专业开展人才培养的宪法。三峡大学在2012版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基础上起草了《三峡大学关于修订2013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性意见》,并通过校内通知、教务QQ群、教务网络、组织座谈会等方式进行了为期半年左右的反复征求意见。目前,2013版人才培养方案编制工作正在实施过程中。该培养方案的构建为全面育人体系提供了纲领框架。全面育人的课程体系由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组成。其中通识教育由通识核心课程+素质拓展课程组成。专业教育由学科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拓展课程组成。各级各类的实践育人课程和环节不再作为某一个独立环节,而是全部纳入课程体系中,从而形成了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全程贯通式的育人框架。1.通识教育学校在思政、外语、体育、军事训练、军事理论、计算机基础、大学生就业指导等传统公共必修课程的基础上增设了创业基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程基础训练等课程,形成了通识核心课程。其中,工程训练基础课程2012年已经面向全体本科生,分文理科开设,得到了学生的高度认同。本次通识教育突出创新在于形成了素质拓展课程体系。素质拓展课程体系旨在拓展传统的“教师、教材、教室”为主线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将课堂学习、宿舍生活、校园活动、社会实践结合为一体,为学校人才培养提供重要支撑。素质拓展课程由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组成。第一课堂由科技普及与知识拓展类、文艺欣赏与人格熏陶类、公民教育与身心发展类组成;第二课堂由社会实践与调查研究类、学科竞赛与创新创业类、职业资格与技能培训类组成。两大课堂在完成规定的学分基础上可以学分置换,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自主选修课程,自主置换学分。2.专业教育一般专业学分占全部学分的60%左右。本次培养方案修订,学校在控制总学分的基础上,严格将专业学分控制在60%左右。整体上,各专业平均专业学分在110左右,相较于以往的培养方案而言,专业学分压缩了10个学分。这也是目前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的基本趋势,目的之一就在于将更多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成才。大类招生和大类培养是培养宽口径人才的基本方式。本次培养方案修订,学校要求各专业必须建立学科基础课程,为即将进行的和拟将进行的大类招生、大类培养作准备。专业的本质是课程的组合。专业的特征首先体现在专业核心课程上。专业特色不明显,很大原因在于专业核心课程不明朗。本次培养方案修订,在专业教育领域中突出表现为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提炼专业核心课程,并原则性规定了专业核心课程学分占专业学分的比例。新版《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的颁布也为核心课程的提炼提供了参考。三、整合各类教育教学资源,为全面育人体系提供课程支撑

全面育人体系的实施最终依赖量多质优的课程供给,且这些课程不仅仅局限于第一课堂,还应包括第二课堂。为此,三峡大学大力推进课程资源的整合,多管齐下,尝试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课程供给平台。1.推进人文素质教育基地建设通识教育必须注重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目前学校的工程训练中心、临床技能训练中心等为实施科学教育提供了条件,但人文教育平台还相对缺乏,目前主要依赖于少数文科性学院开设一些以讲授为主的理论课程来推动。人文素养作为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构成,其涉及知识点多面广,教学形式、实验及训练方式多样,单纯靠文科性学院开设理论性课程难以完成或达到预期效果。为此,三峡大学正在努力推动学校建设人文素质教育基地,并拟与文科综合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一体化,从而为学生人文素质提升提供基于课程、项目、讲座、问题、实践等的多元化课程供给平台。2.推进公开课进校园、进选课菜单三峡大学拟初步选择国内外有影响的10门左右、以人文和科学教育为主题的国内外精品视频公开课、资源共享课等,纳入素质拓展课程体系中,供全校学生选修,并配备助教,从而既减少学校素质拓展课程供给压力又发挥了网络公开课的质量优势。3.对各类教学科研平台进行挖潜,鼓励其面向全校开设形式多样的素质拓展课程学校在2013年各学院目标管理中明晰和细化了素质拓展课程的开课门数,并积极鼓励各学院将一些专业知识普及类的课程面向全校学生开设,供学有余力或兴趣浓厚的同学选修;三峡大学尝试建构由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校级工程训练中心、临床技能训练中心、正筹建的人文素质教育基地、各校级创新实验室、各学院实验中心(室)以及相关教师的工作室等组成的素质拓展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的校内实践平台,从而提供内容更丰富、形式更多元的课程资源。四、促进教育教学管理创新,为全面育人体系提供基本保障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需要教育教学管理的同步跟进。为了调动全员育人的积极性,减少改革可能带来的压力和阻力,三峡大学积极推动教育教学管理创新。1.加强统筹为了保证人才培养方案的编制质量,三峡大学在学校发布的2013版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指导性意见基础上制订了人才培养方案编制的日程表和路线图。譬如,学校要求各专业要形成人才培养方案编制小组,其中用人单位专家不少于2人;各人才培养方案在编制前必须开展调查,并形成调研报告,调研报告必须附上不少于2所同类院校相同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同时,当人才培养方案编制完成后要及时推进课程说明和课程教学大纲的编制,学校为此提供了各类课程说明和课程教学大纲的模板。另外,学校也进一步规范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的管理,发布了《三峡大学关于调整人才培养方案的管理规定》,以减少变更作为压力,提升各学院、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编制工作的科学性。2.突出激励为了调动全体员工参与人才培养的积极性,发挥各部门、各学院人才培养的优势,早在2012版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时,学校就将通识教育中素质拓展课程的学分控制权分散到教务、学工、团委、各教学单位。其中,各教学单位可以控制8个学分。这就意味着各部门、各教学单位可以根据人才培养的需要,因材实教地提供专门性课程和项目供学生选修或置换。中国期刊库最权威期刊论文发表网。从目前实施效果来看,该措施得到了团委、各教学单位的积极响应和认同。3.协同创新全面育人的人才培养体系打破了过去的人才培养学分构架,尤其是素质拓展课程的实施将进一步加大了成绩管理、学分认证和置换的难度,这需要学工、团委、教务和学院乃至学生之间应该有一个共享的软件平台。学校拟将进一步推动平台建设,目前团委和教务正协同创新,共同打造素质拓展课程管理平台,拟对过去的教务管理系统进行更新改造,以提高管理效率。

献花(0)
+1
(本文系网罗期刊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