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山西剪纸艺人辛爱英
2013-09-02 | 阅:  转:  |  分享 
  
山西剪纸艺人辛爱英作者:叶文运国际在线报道:今年五十多岁辛爱英剪纸的经历已经有四十多年,她回忆道:每当快过年的时候,我和母亲、姥姥以及我女儿祖孙四代都要聚在一起,不过不是做家务准备过年,而是忙着和图样、剪刀、红纸打交道。这些就是我们的年货,有了它们,心里才安稳。辛爱英的生活始终与剪纸相伴。

辛爱英出生于山西省忻州地区豆罗镇,一个民风淳朴,古意盎然的地方。姥姥、母亲都是当地有名的剪纸艺人。逢年过节,娶亲嫁女,街坊乡邻都会来央求她们做些剪纸。幼时的辛爱英就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很自然地,辛爱英天生就对剪纸有着浓厚的兴趣和过人的天分,小小年纪,她已经能剪得有模有样了。她说:“我在农村长大,那时候家里都没有电,一到晚上农闲的时候我们围坐在煤油灯底下,我姥姥拿个剪刀剪一剪,我妈也是拿个剪刀剪一剪,不用画,就能出来这么漂亮的剪纸。因为我姥姥在村里头特别有威信,谁家办喜事要是贴个窗花,捏个花馍都要去找我姥姥,一到过年大年初一那天,小孩子们拉着手要过来看一看,村里头那年轻的姑娘也要来了瞅一瞅,哎呀,说我姥姥剪的特别漂亮,我也要剪。”

1980年,当地的文化馆成立了民间艺术培训班,从全县选拔、培养民间艺术家,辛爱英有幸成为其中的一员。在此之前,在辛爱英看来,剪纸只不过是自己的一个爱好,跟艺术无关,更谈不上有什么厚重、高尚的意义。而经过老师点拨,她的创作热情被彻底地激发出来。那段时间,她的作品纷纷在本地和省城太原的报纸上刊登、发表,这让辛爱英深藏在心底多年的艺术种子开始萌芽了。一年后,辛爱英成为一名银行职员,但她对剪纸艺术的热爱却一点没有减少,一有闲暇便拿起剪刀剪个不停。

真正让辛爱英的剪纸艺术走向全国,为更多的人所了解,源于她的一次毛遂自荐。1997年,山西太原的儿童公园迎来了一场中国大型民间艺术全国巡回展,其中就有剪纸。辛爱英饶有兴趣地在剪纸展览前欣赏起来。一番思考过后,辛爱英径直找到了组委会的负责人,颇为自信地说:“这种水平的剪纸,我也能做。”辛爱英当场用自己“剪走龙舌”的表演和“精确到位”的刀功征服了组委会负责人。随后,组委会当即拍板,邀请辛爱英参加“全国剪纸艺术巡回展湖北十堰站”的展出。从此,辛爱英的剪纸便一发不可收。

紧接着,已经在中国剪纸界小有名气的辛爱英收到了“中国大型民间剪纸艺术展”的盛情邀请,让她在北京紫竹院做40多天的现场表演。

在北京的这一个多月,辛爱英的作品受到了现场观众的热烈欢迎,看到辛爱英几分钟就把一张红纸变成各种复杂图案,观众为之赞叹,并爆发出阵阵掌声,辛爱英内心深深地被观众的热情所感染。她明白,剪纸不仅仅是一门民间艺术,而且是人类的文化的精华,她要做的不仅仅是创作优秀的剪纸作品,而是要把这门传统艺术传承下去,让世界为之惊叹。辛爱英说:“当时我很激动,我就一点也没有想到,仅仅就会个剪纸,过去叫剪窗花,能受到北京那么多人的关注和尊敬。北京紫竹公园做这40天的现场表演以后,我觉得,这个剪纸将来有很大市场。我一定要好好地把这个剪纸传下来,一定要挖掘出来,弘扬出去。”

从北京回来之后,辛爱英名声大振,络绎不绝的求学者几乎踏破了她家的门槛,各种推脱不掉的剪纸订单几乎挤占了她全部业余时间,辛爱英便再也不能安心地做金融工作了。于是,辛爱英决定放弃工作,在外面租了个铺面一门心思搞剪纸,拓宽剪纸艺术市场和品牌影响力。

2006年,在太原举行的山西省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示会上,辛爱英简洁、准确的剪纸手法,生动传神的剪纸作品再一次引起了不小的轰动。登门要求讲学的单位、社团让她应接不暇。

在辛爱英的学生中,有年过六旬的老人,更有刚上幼儿园的孩子;有机关单位的干部,还有社区里的阿姨主妇;有风华正茂的大学生,还有整日围着锅台的农妇。但无论学生是谁,辛爱英都会手把手地,一刀一剪地传授。在她的眼里,每一个学生都是传承民间剪纸艺术的希望,她希望剪纸艺术这一饱经智慧的劳动成果能为大家带来更多收益。

辛爱英的丈夫辛润才也是一位剪纸爱好者,因为有着共同的爱好,这对二十多年的伉俪配合无比默契。辛爱英举着一幅“百福绕虎”图说:“这幅剪纸就是我设计图样,我丈夫完成的。”2009年,山西省太原市有一家大酒店开业在即,酒店的策划人在太原市广发“英雄帖”,寻找能够在一个月之内完成1万件作品的剪纸艺人。消息发出后,很长时间内,无人应战,辛爱英和丈夫辛润才一合计,便爽快地应承下这件差事。辛爱英告诉记者,辛爱英说:“我就和商家说,你要想叫我们两个人把这1万张做出来,样子必须由我来设计。我给他设计了两套十二生肖。因为我设计出来的这个,我两个人拧起一股劲来,能够给他一个月做出来。我和我爱人一个剪,一个刻,一个设计。我们答应下来以后,太辛苦了,我俩人孩子也顾不上,老人也顾不上,我们两个人低下头来不停地做。”

在辛爱英和丈夫辛润才的共同努力下,他们仅用25天时间就完成了手工制作一万张剪纸的订单,商家满意,创作者得实惠。最主要的是这次夫妻联合套剪作业,开创了剪纸行业大批量制作剪纸的先河。辛爱英从中发现商机,她希望用剪纸艺术帮助农村妇女脱离贫困,她说:“所以近几年我就带出来了上千个学生,一个剪纸,一个“中国结”,我们走进贫困山区,让农闲下的妇女们把剪纸呀、“中国结”呀当成一项产业,把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弘扬、弘扬。”

辛爱英非常热爱剪纸艺术,通常要完成一幅剪纸作品,从构思、设计到剪出成品,至少要花掉一整天的时间。日积月累的低头静坐,手腕和颈椎都有了毛病,她对钟爱的剪纸始终无法割舍。

在2010年11月结束的中国首届民间艺术节上,辛爱英的作品《红楼梦大观园》和《忻州家》荣获了剪纸艺术铜奖。专家评价她的作品“线条流畅、不留剪痕”,剪锋走处“弯如弦、直似尺”,内容极具民俗特色。说,奖项不在高低,只要专家们能够认可,自己就很满足了。她说:“我们做的是文化,不单单是一个剪纸了.所以我们割舍不下,放不下。我们既然走到这条路上,我一定要把他做下去。”

从事剪纸四十多年来,辛爱英共创作了五千多幅剪纸作品,其中《山西民歌》、《山西风情》、《百虎图》等多幅作品成为德国、澳大利亚、日本及中国台湾众多剪纸爱好者争相收藏的佳品。从十几年前的《百猪图》开始,她现在已经陆续剪了‘十二生肖一千二百图’系列剪纸。如今,已经是中国民间剪纸研究会会员的辛爱英,最大的梦想就是开一家培训机构。这样,不但可以把这项民间艺术发扬光大,而且有更多的财力对剪纸进行包装、设计,提升其品位。尽管这是一个短时间里无法实现的心愿,但她相信,只要努力,没有办不成的事。我们也祝愿辛爱英早日梦想成真。

献花(0)
+1
(本文系老刻刀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