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卢柳青-阴阳剪纸
2013-09-02 | 阅:  转:  |  分享 
  
卢柳青-阴阳剪纸

?

广州自古是个“大码头”,奇事多,奇人也多。

39岁的卢柳青坐在我面前,握着一把寻常的旅行剪,一张红纸片在他手中转瞬就化作一只小虾,小虾体态生动自如,虾须细过发丝,而地上竟无一点纸屑!再定睛一看,他剪出来的,不是一只虾,而是一阴一阳的两只。卢柳青说,他这种剪纸艺术,世界独一无二,与其他的剪纸都不同,叫做阴阳剪,不用刻刀只用剪,下剪不停不顿,一气呵成,完成的作品都是一阴一阳两件。

更令人惊奇的是,卢柳青并不是一个江湖艺人,而是广州一家大型外资企业的白领,他本人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橡胶机械专业!一个名牌大学出来的工程师,何以沉迷于剪纸这种乡下老太太的玩意儿,且玩得如此出神入化?这要从他的经历说起。

卢柳青在创作剪纸。

卢柳青虽是广东人,但因父亲在水电部门工作的关系,小时候曾随父母在浙江生活过一段时间。

那时他刚读小学,下午放学后,常常跑到附近的集市上去看热闹。有一天,他被一个剪纸摊吸引住了。那是一个慈眉善目的老人,一张张红纸片在老人的手中变成一只只鸟、一条条鱼、一朵朵花,他看呆了,直到天色已黑才恋恋不舍地离开。这之后,只要有空,他就跑到集市上去看老人剪纸。去得多了,他们渐渐熟悉起来。

“喜欢吗?”有一天,老人指着手里的剪纸这样问他。

“喜欢。”

“想学吗?”

“当然想!”卢柳青兴奋地回答。

就这样,卢柳青跟老人学起了剪纸。

“也许这就是缘分,”卢柳青回忆道,“老人从不收徒弟的,而一般的孩子也根本没有耐心和毅力坚持下来。要知道,学会剪条鱼并不难,但要让这条鱼在剪刀下活起来,生动起来,有神韵,那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后来,卢柳青了解到,老人名叫张旺达,是浙江人,但很早就在上海、安徽一带走江湖,靠唱戏和剪纸维生。老人没有妻子儿女,将剪纸技艺倾囊相授。卢柳青和老人学习了4年时间,直到老人去世。那段时间正值文革时期,学校没多少功课,父母觉得男孩子整天剪纸虽然不是什么值得鼓励的爱好,但这样可以避免在外面惹是生非,倒也不加干涉。就这样,卢柳青将全部业余时间都用在练习剪纸上。10年过去了,他终于能将一把小剪刀用得得心应手,让花鸟虫鱼、山树人物在自己的剪刀下动起来活起来,终于能够将一张完整的纸剪成一阴一阳完全对称吻合的两部分。

1991年底,卢柳青参加了在广州举行的“中华百绝”博览会,受到剪纸界的关注。也就是从那时起,他给自己的剪纸艺术命名为“阴阳剪纸”。他的师傅张旺达一生坎坷,悲苦凄凉,四处流浪,他的技艺也从来得不到尊敬和重视。他没有留下这种独特剪纸艺术的来历和说明,是师承而来,还是自己独创?这一切已经无从可考。

中国的剪纸艺术源远流长。一般认为,剪纸始于汉代,到南北朝时期已相当精熟,繁盛于清朝中期以后。古老的剪纸多在乡间,以剪刀铰出为主,趣味浑朴天然,多出自农家妇女之手,而在卢柳青的剪纸中,我们分明看到了另一种取向,那就是一种中国画意味的趣味,一种士人文人对于荒郊山野的情趣。是阴阳剪纸形成过程中有文人参与进来,还是阴阳剪纸本身不自觉地靠近了中国书画?这一切也无从可考。

卢柳青说,他喜欢剪纸,但他不像他的师傅要靠剪纸吃饭,剪纸对于他纯粹是业余爱好。他担心,这种来自民间的技艺恐怕要失传了,因为现在连他的儿子也没兴趣跟他学这个。他觉得对不起师傅。阴阳剪纸技法很复杂,剪花草有剪花草技法;剪百鸟有剪百鸟技法;剪动物有剪百兽技法。剪花朵、鸟羽又用另一种特别的剪法,剪刀剪下去又退出来,似断非断,但又前后关联。这既不同于刻纸窗花的锯齿纹、月牙纹,又不同于西方剪影中的黑体实心。“我大约用了前后10年多的时间,才完全掌握了老师的剪纸技法,如果将来后继无人,那就太可惜了!”(编辑:何静文)

献花(0)
+1
(本文系老刻刀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