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护理安全 (缺陷、意外、不良)
2013-09-04 | 阅:  转:  |  分享 
  
护理安全(缺陷、意外、不良)

事件主动报告制度



1.发生护理安全事件后当事人应立即报告主管医师积极采取补救措施,以减少或消除因护理不良事件所造成的不良后果。

2.当事人要立即向护士长报告,造成严重后果的安全事件,护士长立即口头或电话报告科主任及护理部,6小时内填写《护理安全(缺陷、意外、不良)事件报告单》,根据不良事件的严重程度逐级向上级领导及主管副院长报告。未造成不良后果的事件在72小时内报告。

3.院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根据事件的性质、是否主动报告、报告的先后顺序以及事件是否得到持续改进等方面,给予报告的个人或科室一定的奖惩建议。有意隐瞒,发现后视情节轻重从严处理。

4.发生不良事件的有关记录、化验及药品、血液制品、器械等应妥善保管,不得擅自涂改、销毁,并保留病人的标本,以备鉴定研究之用。

5.各科室应严格差错事故登记报告制度,建立差错、事故登记本。责任者要及时登记差错事故的经过、原因、后果。护士长定期组织分析讨论会,提高认识,吸取教训,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

6.院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对发生的护理安全事件,定期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分析和定性,并制定相关事件的质量持续改进措施或建议进行可操作性流程改进。

7.为了实现最大限度地收集、分析、交流、共享安全信息,需要建立“安全文化”的新理念,创造条件逐步建立不以惩罚为手段的护理“不良事件”自愿报告机制,促进管理系统的持续改进。

(一)皮肤压伤主动报告制度

1.发现皮肤压力伤,无论是院内还是院外带来的,均要及时上报登记。

2.24小时内通知护理部,由质控员到科室核查。

3.填写皮肤压伤登记表。

①在“压伤来源”一栏中,科外发生的要填清科室,院外发生要注明医院名称。

②在“转归”中,要填写清楚皮肤状况。

③皮肤状况根据皮肤压伤危险因素评分表及分期,按要求填写。

4.积极采取措施密切观察皮肤变化,并及时准确记录。

5.当患者转科时,请将观察表或记录交由所转科室继续填写。

6.当患者出院或死亡后,将此表及时交回护理部。

7.如隐瞒不报,一经发现与科室月质控成绩挂钩。

8.对可能发生皮肤压力伤的高危患者实行评估,并给予预防措施。

9.对高危患者要及时评估,监控措施要到位,体现预防为主。

(二)跌倒/坠床的主动报告制度

1、医务人员本着预防为主的原则,认真评估患者是否存在跌倒/坠床危险因素,填写跌倒/坠床危险因素评估记录单。

2、如存在上述危险因素,要及时制定防范计划与措施,并做好交接班。

3、对患者及家属及时进行宣教,使其充分了解预防跌倒/坠床的重要意义。

4、加强巡视,随时了解患者情况并记好护理记录,对存在跌倒/坠床危险因素的患者,根据情况安排家属陪伴。

5、护士要熟练掌握跌倒/坠床的紧急处理预案,当发生患者跌倒/坠床时,要本着患者安全第一的原则,迅速采取补救措施,避免或减轻对患者身体健康的损害或将损害降至最低。

6、当事人要立即向护士长汇报,并将发生经过、患者状况及后果及时报护理部;按规定填写患者跌倒/坠床报告单,24-48小时内交护理部。

7、护士长要组织科室工作人员认真讨论,提高认识,不断改进工作。

8、发生跌倒/坠床的单位或个人,有意隐瞒不报,一经发现将严肃处理。

9、护理部定期组织有关人员进行分析,制定防范措施,不断完善护理管理制度。

(三)导管滑脱主动报告制度(中心静脉插管、气管插管等)

1、医务人员应本着预防为主的原则,认真评估患者是否存在管路滑脱危险因素。

2、如存在上述危险因素,要及时制定防范计划与措施,并做好交接班。

3、对患者及家属及时进行宣教,使其充分了解预防管路滑脱的重要意义。

4、加强巡视,随时了解患者情况并记好护理记录,对存在管路滑脱危险因素的患者,根据情况安排家属陪伴。

5、护士要熟练掌握导管脱落的紧急处理预案,当发生患者管路滑脱时,要本着患者安全第一的原则,迅速采取补救措施,避免或减轻对患者身体健康的损害或将损害降至最低。

6、当事人要立即向护士长汇报,并将发生经过、患者状况及后果及时报护理部;按规定填写患者管路滑脱登记表,24-48小时内交护理部。

7、护士长要组织科室工作人员认真讨论,提高认识,不断改进工作。

8、发生管路滑脱的单位或个人,有意隐瞒不报,一经发现将严肃处理。

9、护理部定期组织有关人员进行分析,制定防范措施,不断完善护理管理制度。

10、导管滑脱还包括胃管、尿管、胸腔引流管、腹腔引流管、脑室引流管、T型管等其它管路滑脱事件。

(四)输血、输液反应的主动报告制度

(1)输液反应的主动报告制度

当输液病人可疑或发生输液反应时,及时报告当值医师,积极配合对症治疗,如寒战者给予保暖,高热者给予冰敷,必要时吸氧,并按医嘱予药物处理,同时做好下列检查工作:

1、立即停止输液,启用新的输液器,改用静脉滴注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并通知值班医生。

2、配合值班医师,对症治疗、抢救。

3、留取标本及抽血培养。

4、检查液体质量,输液瓶是否有裂缝,瓶盖是否有松脱;记下药液、输液器及使用的注射器的名称、剂量、厂家、批号,用消毒巾、胶袋把输液瓶(袋)连输液器包好放冰箱保存,与药剂科检验科联系,填写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单。药品由药剂科转交相关部门抽样检查,输液器等用具应由检验科细菌室做相关的细菌学检验。

5、上述各项均应填写输液反应报告表,24h内上报护理部,并做好护理记录及交班工作。

6、准确记录病情变化及处理措施。

(2)输血反应的主动报告制度

输血过程中应先慢后快,再根据病情和年龄调整输注速度,并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输血不良反应,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

1、减慢或停止输血,用新的输液管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道。

2、立即通知值班医师和输血科值班人员,报告医务处、护理部,及时检查、治疗和抢救,并查找原因,做好记录。

3、疑为溶血性或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启用新的滴管滴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及时报告上级医师,在积极治疗抢救的同时,做以下核对检查:

①核对用血申请单、血袋标签、交叉配血试验记录。

②尽早检测血常规、尿常规及尿血红蛋白,如怀疑细菌污染,除上述处理外,应做血液细菌培养。

③将血袋连输血管包好送血库做细菌学检验。

④准确做好护理记录。

附:护理差错事故定性标准

护理事故和护理差错均属于护理缺陷,即在护理工作中出现技术、服务、管理等方面的失误。因此,护理人员必须加强责任心,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严防差错事故的发生。并要加强学习,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以保证医疗护理质量。

(一)差错、事故的分类及评定标准

根据差错、事故发生的原因分为两类:由于工作责任心不强而造成的为责任差错、事故;由于设备条件或技术水平所限而造成的为技术差错、事故。差错和事故的区分主要根据其性质、后果的轻重不同而确定。

1、事故:凡在护理工作中,由于不负责任,不遵守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作风粗暴或业务不熟悉而给病人带来严重痛苦,造成残废或死亡等不良后果者。

(1)事故等级分类:

一级事故:由于护理人员的过失,直接造成病人死亡者。

二级事故:促使病人死亡或造成重度残疾者。

三级事故:造成轻度残疾或严重痛苦者。

(2)责任事故范围:

①护理人员工作不负责任。交接班不认真,观察病情不细致,病情变化发现不及时,以致失去抢救机会,造成严重不良后果者。

②不认真执行查对制度而打错针,发错药,输错血液;护理不周到,发生严重烫伤或Ⅲ度褥疮;昏迷躁动病人或无陪伴的小儿坠床,造成严重不良后果者。

③对疑难问题,不请示汇报、主观臆断,擅自盲目处理,造成严重不良后果者。

④延误供应抢救物资、药品;供应未灭菌的器械、敷料、药品或因无菌操作不严而发生感染,造成严重不良后果者。

⑤不掌握医疗原则,滥用麻醉药品,造成严重不良后果者。

⑥手术室护士点错纱布、器械,因而遗留在体腔或伤口内,造成严重不良后果者。

(3)技术事故范围:

凡确因设备条件所限或技术水平低或经验不足而导致上述不良后果者。

2、差错:凡在护理工作中因责任心不强,粗心大意,不按规章制度办事或技术水平低而发生差错,对病人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但未造成严重不良后果者,称为差错。如:

(1)错抄、漏抄医嘱,而影响病人治疗者。

(2)错服、多服、漏服药(包括未服药到口),按给药时间拖后或提前超过2小时者。

(3)漏做药物过敏试验或做过敏试验后,未及时观察结果,又重做者。错做或漏做滴眼药、滴鼻药,冷、热敷等临床处置者。

(4)发生Ⅱ度褥疮、Ⅱ度烫伤,经短期治疗痊愈,未造成不良后果者。

(5)误发或漏发各种治疗饮食,对病情有一定影响者;手术病人应禁食而未禁食,以致拖延手术时间者。

(6)各种检查、手术因漏做皮肤准备或备皮划破多处,而影响手术及检查者。

(7)抢救时执行医嘱不及时,以致影响治疗而未造成不良后果者。

(8)损坏血液、脑脊液、胸水、腹水等重要标本或未按要求留取、及时送验,以致影响检查结果者。

(9)由于手术器械、敷料等准备不全,以致延误手术时间,但未造成不良后果者。手术标本丢失或未及时送验,增加病人痛苦,影响诊断者。

(10)供应室发错器械包或包内遗漏主要器械,影响检查、治疗者;发放灭菌已过期的器械或器械清洗、灭菌不彻底,培养有细菌生长,但未造成严重后果者。







献花(0)
+1
(本文系梁润军图书...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