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碧庐 > 馆藏分类
配色: 字号:
陈宝琛《沧趣楼诗集》注译61
2013-09-11 | 阅:  转:  |  分享 
  
何粮储成浩以《广雅丛书》捐置鼇峰书院,赋谢



圣清解经轶唐宋(1),

仪徵帅粤开讲堂(2)。

手裒鸿籍授铅椠(3),

千四百册森琳琅(4)!

儒风津逮亘岭海(5),

东塾晚出扬芬芳(6)。

节楼黤黮六十载(7),

谁其嗣者南皮张(8)。

威弧外弦内缮政(9),

树人本计无时忘。

大营精庐署广雅(10),

建局益揽东南良(11)。

燹馀孤本慎讐勘(12),

水木如画罗朱黄(13)。

就中乙部十居七(14),

治史欲絜揅经长(15)。

鼇峰藏书始清恪(16),

洛闽道脉存缥緗(17)。

后来左海倡汉学(18),

一径乍闢寻榛荒(19)。

通经致用士所职,

韦传弗读终回惶(20)。

佉卢立学未百稔(21),

犹庋十万夸谟觞(22)。

觥觥邹鲁付挦撦(23),

望海无乃航绝潢(24)!

圣明清朝经学的解释超越唐宋,

阮元广东为帅就开设了学海堂。

亲手收集大型书籍来排版刊刻,

一千四百册之多精美的书籍呀!

儒学之风凭此津梁横扫到两广,

陈灃后出又继续发扬美好风气。

从此而后帅府却暗淡了六十年,

谁是接续者?是南皮的张之洞。

兵威对外张扬,对内修好善政,

育人的根本大计没一时来忘记。

大力营造学堂并起名叫作广雅,

建设广雅书局更广招东南良才。

乱后故本书籍谨慎地校雠勘对,

在水木如画的园林中排放书籍。

这其中史部的书籍占十分之七,

史学的研究想汲取阮元的优长。

鳌峰书院的藏书开始于张伯行,

程朱力学的学统保存书籍之中。

后来的陈寿祺提倡两汉的经学,

在榛莽荒地中开辟了一条小路。

通经学致用本是读书人的职责,

柳带韦的传记不读终究会彷徨。

西方的学问建立还不到一百年,

才藏了十万册就夸说石室宝藏。

壮盛的孔孟儒学扔给东扯西摘,

岂不是眼望大海,却船行死水!

育才报国非二事,

培育人才与报效国家本非二事,

刀笔筐篚吾何望(25)!

君怜横舍割清俸(26),

远致如馈贫家粮(27)。

山渊渔猎各餍愿(28),

九数教艺重彷徨(29)。

同声倡和各有分,

积石便可规曹仓(30)。

三年祠禄愧殖落(31),

炳烛东壁分馀光(32)。



成筐的文章,我还要盼望什么?

你可怜我在学堂教学花费俸禄,

远寄书籍如馈赠粮食给穷人家。

各地各类人的需要各满足愿望,

算学的教授需要又再操心不宁。

众口同声倡议呼应,个个有份,

就可以犹如曹曾建成积石书仓。

三年挂名官俸,惭愧学问倒退,

老来勤学,像徐女向东壁借光。

【题解】

何成浩,粤西人,举人,清末广雅书局所刻光绪十二年(1887年)三月,时任两广总督的张之洞带头捐资创办广雅书局。次年奏设广雅书院。解释经。清戴震《书〈小雅·十月之交〉篇后》:“病在析理未精,猥以为经解不可尽拘以理,是开解经者之弊也。”阮元(17641849),扬州仪征人,字伯元,号云台、雷塘庵主,晚号怡性老人,谥号“文达”,清代嘉庆、道光间名臣。嘉庆二十二年(1816年)两广总督。嘉庆廿五年(1820年)在粤创立学海堂书院。古人书写文字的工具。铅,铅粉笔;椠,木板片。语出《西京杂记》卷三:“掦子云好事,常怀铅提槧,从诸计吏,访殊方絶域四方之语。”主辑《皇清经解》七十三家,一百八十三种著作,凡一千四百卷。精美的玉石。借指美好的事物。指优美诗文、珍贵书籍。晋葛洪《抱朴子·任命》:“崇琬琰於怀抱之内,吐琳瑯於毛墨之端。”由津渡而到达。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河水二》:“悬巖之中多石室焉,室中若有积卷矣,而世士罕有津逮者。”比喻引导(后学)。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五:“二百年来通儒辈出,述作连楹,观玩全书,瑜百瑕一,津逮来学,诚为有裨。”指两广地区。其地北倚五岭,南临南海,故名。陈澧(1810-1882)清代著名学者。字兰甫、兰浦,号东塾,出生于广州木排头。清道光十二年(1832)举人,六应会试不中。先后受聘为学海堂学长、菊坡精舍山长。著有《东塾读书记》、《汉儒通义》、《声律通考》等比喻美好的德行或名声。汉崔瑗《座右铭》:“行之苟有恒,久久自芬芳。”唐代,州县迎接节度使设节楼,以存放“旌节”。《唐书·百官志》:“节度使掌总军旅,专诛杀,辞日赐双旌双节,行则建节树六纛,入境,州县筑节楼,迎以鼓角。”。晋刘伶《北芒客舍》诗:“泱漭望舒隐,黤黮玄夜阴。”陈澧张之洞(1837~1909)字孝达,号香涛、香岩,又号壹公、无竞居士,晚年自号抱冰。汉族,清代直隶南皮(今河北南皮)人,洋务派代表人物之一张之洞与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并称晚清“四大名臣”。1883年中法战争爆发,因力主抗争任两广总督。星官名。即弧矢。共九星,在天狼星东南,八星如弓形,外一星象矢,分属于大犬、南船两星座。《汉书·扬雄传上》:“掉犇星之流旃,彏天狼之威弧。”指兵事。南朝宋裴骃《史记集解》:弧九星,在狼东南,天之弓也。以伐叛怀远,又主备贼盗之知奸邪者。弧矢向狼动移,多盗;明大变色,亦如之。矢不直狼,又多盗;引满,则天下尽兵也。学舍,读书讲学之所。《后汉书·姜肱传》:“盗闻而感悔,后乃就精庐,求见徵君。”李贤注:“精庐即精舍也。光绪十二年,张之洞在广州创办广雅书院。指朱黄两色笔墨。古人校点书籍时用之以示区别。古代群书四部分类法的第二部。隋以前称子部书为乙部,唐以后称史部书为乙部。《隋书·经籍志一》:“秘书监荀勖,又因《中经》更著新簿,分为四部,总括群书,一曰甲部……二曰乙部,有古诸子家,近世子家、兵书、兵家、术数。”《旧唐书·经籍志上》:“四部者,甲乙丙丁之次也。甲部为经……乙部为史。”张伯行(1651—1725)字孝先,晚号敬庵,河南仪封(今兰考)人。生于清世祖顺治八年,卒于世宗雍正三年,年七十五岁。康熙二十四年(公元一六八五年)进士。累官礼部尚书。。”康熙四十六年(1707)官福建巡抚时,建鳌峰书院,置学舍,自己向鳌峰书院捐赠古今书籍余种,数万卷。搜罗前代文人的文集刊印成《正谊堂丛书》。洛学和闽学的合称,即程朱理学。北宋程颢、程颐为洛阳人,南宋朱熹曾侨居、讲学于福,因有此称。犹道统。元戴良《哭汪遯斋二十四韵》:“儒言存道脉,野趣任天真。”汉代经学中注重训诂考据之学。清代乾隆、嘉庆年间的学者崇尚其风,形成与“宋学”相对的“乾嘉学派”,也称“汉学”。指荒草丛生之地。宋朱熹《白鹿洞赋》:“经北原以东騖,涉李氏之崇冈,揆厥号之所繇,得頽址於榛荒柳带韦(523—577),字孝孙,解人。眩惑而恐惧佉卢蝨吒梵语的音译,佛教传说中的人物,曾创制横书左行的古印度文字。《大方等大集月藏经》卷七:“佉卢蝨吒,驴神仙人,隋言驴脣。身体端正,唯脣似驴,是故为驴脣仙人。石室名。唐冯贽《记事珠》:“嵩高山下有石室名,内有仙书无数,方回读书於内壮貌。清龚自珍《题王子梅盗诗图》诗:“君状亦觥觥,可啖健牛百拉撕剥取。特指对他人的著作率意割裂,取用。宋刘攽《中山诗话》:“祥符、天禧中,杨大年、钱文僖、晏元献、刘子仪以文章立朝,为诗皆宗尚李义山,号‘西崑体’,后进多窃义山语句。赐宴,优人有为义山者,衣服败敝,告人曰:‘我为诸馆职撏撦至此。’闻者懽笑。”与水流隔绝的水池。唐韩愈《送王秀才序》:“故学者必慎其所道,道於杨、墨、老、庄佛之学,而欲之圣人之道,犹航断港絶潢,以望至於海也。”古代书写工具。古时书写于竹简,有误则用刀削去重写借指文章。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论说》:“夫説贵抚会,弛张相随,不专缓颊,亦在刀笔。”盛物竹器。方曰筐,圆曰篚。《诗·小雅·鹿鸣序》:“鹿鸣,燕羣臣嘉宾也,既饮食之,又实币帛筐篚,以将其厚意。然后忠臣嘉宾,得尽其心矣。”学舍。横,通“黌”。《后汉书·朱浮传》:“宫室未饰,干戈未休,而先建太学,进立横舍。”李贤注:“横,学也。或作‘黌’。义亦同。”旧称官吏的薪金。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三:“恁时节,奉还一年清俸。”赠给知识贫乏者的精神食粮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神思》:“是以临篇缀虑,必有二患:理郁者苦贫,辞溺者伤乱,然则博见为馈贫之粮,贯一为拯乱之药古算法名。后之《九章算术》本此。《周礼·地官·保氏》:“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郑玄注引郑众云:“九数:方田、粟米、差分、少广、商功、均输、方程、赢不足、旁要。”孙诒让正义:“先郑并本‘九章’,刘徽《九章算术注·叙》亦云:‘周公制礼而有九数,九数之流,则九章是矣。’”坐立不安,心神不定明李东阳《夜过仲家浅闸》诗:“我时兀坐惊舂撞,揽衣而起心徬徨。”曹家书仓。晋王嘉《拾遗记·后汉》载,曹曾书垂万馀卷,“及世乱,家家焚庐,曾虑其先文湮没,乃积石为仓以藏书,故谓曹氏为书仓。”后以“曹仓”泛指藏书的仓库。官名。宋制,大臣罢职,令管理道教宫观,以示优礼,无职事,但借名食俸,谓之“祠禄”。《左传·昭公十八年》:“夫学,殖也;不殖将落。”杜预注:“殖,生长也;言学之进德,如农之殖苗,日新日益。”原指学问的积累增进,后泛指学业、学问。汉刘向《说苑·建本》:“晋平公问於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长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后因以“炳烛”比喻老而好学。汉刘向《列女传》卷六《辨通传·齐女徐吾》齐女徐吾者,齐东海上贫妇人也。与邻妇李吾之属会烛,相从夜绩。徐吾最贫,而烛数不属。李吾谓其属曰:徐吾烛数不属,请无与夜也。徐吾曰:是何言与?妾以贫烛不属之故,起常早,息常后,洒陈席,以待来者。自与蔽薄,坐常处下。凡为贫烛不属故也。夫一室之中,益一人,烛不为暗,损一人,烛不为明,何爱东壁之余光,不使贫妾得蒙见哀之?恩长为妾役之事,使诸君常有惠施于妾,不亦可乎!李吾莫能应,遂复与夜,终无后言



献花(0)
+1
(本文系碧庐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