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周易文化--太极阴阳
2013-09-13 | 阅:  转:  |  分享 
  
太极阴阳2567字

目录:

太极;

阴阳。



一:太极



《系辞》中讲:“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太极是由无极而生。在无极的状态下,天地间一片混沌,模糊不清,由于天地未分,故称之为“无极”,意义为无到极点之意。而无极演变成太极之后,在无限的空间和时间里的万事万物(包括天与地、日与月、风与云等等),清气上升,浊气下降,便逐渐分开,各自有了各自的位置分配,以及正常不变的运行规律,这样即称为“太极”:“太”者“大”也;极者,尽也。意义为宇宙间的发展、演变等,已经大到极点而能小,小到极点而能大,物极必反,这种变化称为太极。

太极又称阴阳二气的分布,即是说太极内所有物质都有阴性和阳性的两种属性。古人云:“无处不太极”,说的就是任何一个地点、任何一个部位,都分阴性和阳性两种,而只要是分有阴、阳的事物,又都可以称为太极。故人们常说:宇宙是一个大太极,而人体是一个小太极,意思即是根据宇宙间任何事物内含有阴阳的道理而言。

太极,是《易经》首先提出来的一个哲学概念。又称太一、大一。大即太。太,至高至上的意思。一,整体或绝对唯一的意思。

《易经·系辞上传》:“《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这段话除了说明预测方法这层意义之外,还有一层意义就是说明宇宙万物生成原理。从宇宙万物生成论的意义上说,太极指天地万物的本原,由太极产生天地阴阳,天地阴阳产生四象即四季,四象即四时产生天、地、雷、风、水、火、土、泽八种自然物(以八卦为象征)。这就是说,天地万物都是从太极产生出来的,太极是天地万物产生的本原。太极图,俗称“阴阳鱼”。旧传约有三种,即“周子太极图”、“先天太极图”、“来氏太极图”。这三种太极图,以“先天太极图”流传最广,几乎与八卦并列而家喻户晓。此图被称为“天地自然之图”,其黑白两部分正好把一个圆等分为两半,“熟玩之有太极涵阴阳,阴阳涵八卦之妙”,设计是非常精巧的。关于其寓意,清人胡渭曾广采众说:其环中为太极,两边黑白回互,白为阳,黑为阴。阴盛于北,而阳起薄之:震东北,白一分,黑二分,是为一奇二偶;兑东南,白二分,黑一分,是为二奇一偶;乾正南全白,是为三奇纯阳;离正东,取西之白中黑点,为二奇含一偶,故云对过阴在中也。阳盛于南,而阴来迎之:巽西南,黑一分,白二分,是为一偶二奇,艮西北,黑二分,白一分,是为二偶一奇;坤正北全黑,是为三偶纯阴;坎正西,取东之黑中白点,为二偶含一奇,故云对过阳在中也。坎、离为日、月,升降于乾坤之间,而无定位,故东西交易,与六卦异也“(《易图明辩》)”由此可知,图中黑白表示阴阳二气的运行情状。而太极是浑沌为一的,此图既表示阴阳之状,已非太极本相,似不应以“太极图”名之。所以有人认为,“可谓之‘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之图”。不过此图“流传既久且远,世俗已无人不认此为“太极图”,我们也只好依从世俗,仍称之为“太极图”了。但是观此图时,务必详究其义理,因名责实,求其真谛即辨明它的寓意。



二、阴阳:

大约在两千年前已经有了阴阳学说。阴阳是自然界中同类事物的相互关系及一种事物内部对立双方的概括,或者说阴阳是由两种不同物质的运动所产生,它们起着互相对立、互相生扶、互相影响、互相转化的作用,阴中含阳,阳中含阴,阴极变阳,阳极变阴的往复循环特点,宇宙中一切事物的发生,发展和变化、都是阴阳互相对立统一运动的结果。

阴阳学说认为,世界是物质性的整体,自然界的任何事物都包括着阴和阳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而对立的双方又是相互统一的。阴阳的对立统一运动,是自然界一切事物发生、发展、变化及消亡的根本原因。正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所以说,阴阳的矛盾对立统一运动规律是自然界一切事物运动变化固有的规律,世界本身就是阴阳二气对立统一运动的结果。阴和阳,既可以表示相互对立的事物,又可用来分析一个事物内部所存在着的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一般来说,凡是剧烈运动着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明亮的,都属于阳;相对静止着的、内守的、下降的、寒冷、晦暗的,都属于阴。以天地而言,天气轻清为阳,地气重浊为阴;以水火而言,水性寒而润下属阴,火性热而炎上属阳。

任何事物均可以阴阳的属性来划分,但必须是针对相互关联的一对事物,或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这种划分才有实际意义。如果被分析的两个事物互不关联,或不是统一体的两个对立方面,就不能用阴阳来区分其相对属性及其相互关系。

事物的阴阳属性,并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这种相对性,一方面表现为在一定的条件下,阴和阳之间可以发生相互转化,即阴可以转化为阳,阳也可以转化为阴。另一方面,体现于事物的无限可分性。

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包括阴阳对立、阴阳互根、阴阳消长和阴阳转化四个方面。

阴阳对立即指世间一切事物或现象都存在着相互对立的阴阳两个方面,如上与下、天与地、动与静、升与降等等,其中上属阳,下属阴;天为阳,地为阴;动为阳,静为阴,升属阳,降属阴。而对立的阴阳双方又是互相依存的,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而单独存在。如上为阳,下为阴,而没有上也就无所谓下;热为阳,冷为阴,而没有冷同样就无所谓热。所以可以说,阳依存于阴,阴依存于阳,每一方都以其相对的另一方的存在为自己存在的条件。这就是阴阳互根。

阴阳之间的对立制约、互根互用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始终处于一种消长变化过程中的,阴阳在这种消长变化中达到动态的平衡。这种消长变化是绝对的,而动态平衡则是相对的。比如白天阳盛,人体的生理功能也以兴奋为主;而夜间阴盛,机体的生理功能相应的以抑制为主。从子夜到中午,阳气渐盛,人体的生理功能逐渐由抑制转向兴奋,即阴消阳长;而从中午到子夜,阳气渐衰,则人体的生理功能由兴奋渐变为抑制,这就是阳消阴长。

阴阳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还可以互相转化,即所谓物极必反。比如,某些急性温热病,由于热毒极重,大量耗伤机体元气,在持续高烧的情况下,可突然出现体温下降,四肢厥冷、脉微欲绝等症状,就是由阳证转化为阴证的表现。可以说,阴阳消长是一个量变的过程,而阴阳转化则是质变的过程。阴阳消长是阴阳转化的前提,而阴阳转化则是阴阳消长发展的结果。















《三易占断》系列丛书………《易占入门》









1









献花(0)
+1
(本文系周易文化大...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