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从“寡言少语”到“能说会道”
2013-09-24 | 阅:  转:  |  分享 
  
从“寡言少语”到“能说会道”

黄树正

摘要:在新课改的今天,小学生口语表达能力仍不容乐观,教师重视不够、学生个体差异等不利于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所以在教学中要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充分挖掘教材,合理利用教学方法,注重朗诵,丰富积累,开展扎实有效的综合性学习,是十分必要的。关键词:口语表达调查分析挖掘教材教学方法语言积累口语表达能力是现代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基本要求,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诙谐幽默的交谈,让人轻松愉悦;抑扬顿挫的语调,让人心潮激荡;言简意赅的表达,让人思路清晰;妙语连珠的口才,让人五体投地。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必备的能力。应培养学生的倾听、表达和应对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告诉我们:“要解放儿童的脑子,使之能思,要解放儿童的嘴巴,使之能说。”注重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是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小学生正处在口语表达能力提升的黄金阶段。所以,积极探索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方法,是摆在每位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一、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现状分析1.现状调查随着社会的发展、素质教育全面实施,课程改革不断深入,“一言堂”的理念已成为历史。在课堂上学生得到一定程度的解放,合作交流、争辩等学习方式全方位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水平。然而,近阶段听了几节公开课,我明显地感触到地处农村的孩子“寡言少语”的现象依然严重,口语表达水平仍然令人担忧。例如在听五年级老师所讲《西门豹治邺》一课时,整堂课没有发言的同学大有人在。即使有同学发言,大多断断续续,前言不搭后语或内容不完整。特别是当姚老师引导学生对西门豹进行评价时,只有几位同学举手发言,有的说:“很聪明。”有的说:“很有才能。”……仅此而已,可见其语言的匮乏。为此,我做了一番调查,结果如下:(1)不知怎样表达。学生碰到问题不知怎样回答才好,一些方言不知不觉走进课堂,有时所回答的与心中想的不一致,更表达不出有深度、有新意的观点。(2)不愿表达。有些学生面对问题显得非常紧张,怕让他起来发言。我找了几名学生问其原因,有的说:“怕回答不好而被老师批评。”有的说:“怕同学们耻笑。”有的说:“没有勇气和信心起来回答。”自信心严重缺失。(3)不会表达。有些学生只听别人如何回答,自己却无动于衷。归根结底是心中无语。2.原因分析(1)教师重视程度不够。受传统教育的影响,特别是一些老教师,认为学生听老师的话天经地义,课堂上有创意的表达便是抢头说话,出风头,长期的压抑抹杀了学生表达的愿望;在考试检测制度仍是考评教师与学生的主要手段下,一些教师钻空子、走捷径,不讲究教学方法,只重视书面测试能力的培养,口语交际课形同虚设,更谈不上在语文课中对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教师重视程度不够,致使学生“寡言少语”。(2)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因个性差异而在课堂上的表现各不相同。有些学生性格开朗,善于表现自己,而乐于表达;相反,有些学生性格内向,或基础较差,或有先天发音缺陷而产生不同程度的自卑心理,怕暴露自己的缺陷与不足,怕其他同学讥笑,而不敢开口表达。例如:我校三年级学生田晓蓓就因口吃,整天沉默寡言。当学生心理上紧张、怕犯错、信心不足时,其心理语言活动、说话的能力自然受影响,“寡言少语”便是必然的事。(3)知识储备。口语表达能力的良好发挥,有赖于良好的知识与技能基础的形成。有些小学生的语言积累过少,虽然心中有想法,有见解,但是因找不到合适的语言来表达,而吞吞吐吐,前言不搭后语。知识影响到了表达,“寡言少语”源于语言储备的“贫瘠”。(4)语言环境。语言环境对口语表达水平的提高也有很大的影响。特别是农村学生用方言表达很流畅,用普通话交流就有一定的难度,归根结底是语言环境造成的。二、提高学生口语表达水平的可行性策略1.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学生乐于表达大部分学生不愿意说话,尤其在课堂上,羞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生怕被老师批评,被同学嘲笑,这是出于一种胆怯的心理。这就需要我们做好引导工作,创造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教学中,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与选择。努力与学生沟通,关心每一位学生,给他们尽可能多的自由度和自主权,使作为主体的学生敢于参与,乐于参与,成为课堂的主人。例如:我班有个性格内向、胆子又小的学生叫胡洁,上课回答问题时,她总是哆哆嗦嗦,说不出个所以然,但她能认真听讲,成绩不错。我便抓住这闪光点,予以鼓励:“你上课听讲很认真,一定学到了很多知识吧,如果你能大胆发言,相信你的表达会令同学们刮目相看的……”课下我尽可能抽时间与她交流,谈理想,谈观点……在我的多次鼓励下,课堂上她的发言渐渐多了起来,每一次发言我都及时表扬,现在她已是课堂上的佼佼者。教师只有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正确肯定对待学生回答,不讥讽、不嘲弄,“多一些赞扬,少一些批评”。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畅所欲言,才会促使学生从“寡言少语”到“能说会道”的转变。2.充分挖掘教材,拓宽口语表达训练渠道小学语文教材选文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充分利用教材来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是十分必要的。在这方面,从近十年教学中,我积累了一点经验:(1)课文句段评论“说”。语文教材中,有些文章时代性很强,有些文章思想内涵比较深刻,有韵味;有些文章表达了作者独特的观点。在教学中,我适时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的看法,让学生多说,从而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如《阅读大地的徐霞客》一课有这样一句话“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上课时我设计这样的问题训练学生的“说”:这是封建科举制的真实写照,你赞同这种观点吗?有的同学说:“我不赞同,在这种观念影响下,人们都成了书呆子。”有的同学说:“我赞同,只有拼搏努力,才能取得成功。”……我不失时机地鼓励不同观点的同学发表见解,课堂顿时活跃起来,形成了两派对立,各抒己见,讨论变成了争论,争论变成了辩论。这样既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又开阔了思路,丰富了语言,让学生变得“能说会道”。

(2)课文插图巧练“说”。小学语文几乎每篇课文都有形象的插图,这些插图往往是训练说话的好材料。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插图,或启发学生绘声绘色讲故事,或引导学生身临其境谈感受。如:我在教《普罗米修斯的故事》一课时,首先指导学生观察插图,学生被眼前的一切震撼了。此时,我问:“看到了画面,你想说些什么?”同学们纷纷发言:“是谁这么狠心,把他用铁链拴在悬崖上?老鹰在啄他,真残忍。”“他全身是伤,却不肯低头,这样的坚强不屈,真是位了不起的大英雄。”……这样,就较好地进行了“说”的训练。(3)课本剧编演诱导“说”。表演是小学生最喜欢的一种学习方式。表演的本身就有着很强的互动性,能训练学生口语表达,促进语言与肢体的协调。把一些蕴含感人故事情节的课文创编成课本剧,让学生演一演,对于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非常有利。如:在教《生死攸关的烛光》一课时,我先让全班学生充分朗读;在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再让学生自由组合,依据课本,发挥想象,组织语言,编排并表演伯瑙德夫人一家与德国军官斗争的故事。学生兴趣盎然,把故事表演得惟妙惟肖。在故事中领悟,同时口语表达能力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4)课文结尾延伸“说”。有些课文的结尾意犹未尽,给人以遐想的空间。教学时,应抓住这一契机,引导学生进行续说。例如,《修鞋姑娘》一文结尾写道“然而,我还在找,走遍长街,望穿深巷。修鞋姑娘,你在哪儿?”教学时,我问:“假如‘我’找到了修鞋姑娘,见面时的情形会怎样?”学生话匣子打开了,有的说:“作者见到修鞋姑娘后非常的激动,他会说‘姑娘,我终于找到你了,你的诚实令我感动。’然后把钱还给了修鞋姑娘。”有的说:“此时,修鞋姑娘不再修鞋了,而是开了家鞋店,由于她讲信用,生意非常红火。作者看到后非常高兴。”还有的说:“修鞋姑娘已成为著名的企业家,她的鞋厂已遍布全国,走向世界……”这样,在想象中,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水平。另外,概括、复述、评析,也是训练学生“说”的重要手段。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捕捉训练“说”的契机,以此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水平,使学生“能说会道”。3.恰当运用教学方法,提高口语表达水平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找准教学契机,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日常教学中,我一般采用以下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水平。(1)小组合作交流法。《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合作学习是口语训练最好的学习形式,教学中我经常采用这种方法。让学生根据不同性格、不同学习层次、不同爱好等自由组合,通过双人学习、多人学习、小组竞赛学习,以及讨论、争辩等形式,加强学生与学生间的交流,从而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水平。(2)多元智能促进法。美国哈弗大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指出:“智力不是一种能力或以某一种能力为中心的能力,而是‘独立自主、和平共处’的多种智能。”山东小语会理事长李家栋先生也在《多元智能理论与小学语文教学》一书中指出:“激发每个学生的各种智能来发展其语言智能,从而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在教学中,我经常采用讲故事、音乐渲染“说”、辩论、观察表达、角色扮演等形式,使学生多种智能共同、协调发展,提高学生口语表达水平,达到“能说会道”的目的。(3)创设情境体验法。良好的教学情境就像一个“磁场”,它吸引学生进入一个充满问题、充满思考和探究的科学世界,并激发学生“说”的欲望。在教学中,我采用多媒体、语言描述、学生表演等形式,创设“说”的情境。例如在教《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时,我将以前深圳贫穷落后的渔村面貌,人们落后的生活,用多媒体在大屏幕上展现出来,再将高楼大厦、焕然一新的现在深圳展现出来,然后引导学生说说深圳的变化。学生带着情感,怀着浓厚的兴趣,入情入境,双向互动自然而然生成,口语表达水平也随之提高。此外,角色扮演法、环境熏陶法等也是训练学生口语表达的有效方法。引导学生营造讲普通话氛围,使学生变得“能说会道”。4.注重朗读与背诵,丰富积累,提升口语表达水平《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寡言少语”源于语言储备的“贫瘠”。因此,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对于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是十分必要的。(1)注重朗读训练,培养语感,形成言语风格。语文课是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感受。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朗读的巨大潜能,让学生在朗读的训练中想、悟。不但使自己的口头语言表达得更规范,还能把朗读“内化”和“运用”变成学生自己的语言,从而增强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指导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必须善于启发学生理解所读的内容,全情投入,融自身感情于语言文字的描写叙述中,以准确地感受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意境和思想感情,最后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加以深化理解。如读到《十里长街送总理》时,要悲痛、深沉;读到《红树林》时,要喜悦、赞美;读到《狼牙山五壮士》时,要豪迈、悲壮;读到《卖火柴的小女孩》时,要低沉、缓慢……经过反复的朗读训练,学生就能带着自己的情感基调读,把对所读材料的理解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强化自己的朗读风格。(2)背诵积累,丰富语言,加强言谈修养。学生只要通过背诵就能较好地积累词汇,并在进行“内化吸收”的同时,使他们才思通畅而不枯竭。在语文教学中,我不但指导学生背诵的方法,而且要求学生全情投入地反复朗读课文的精彩片段。这样,使学生在不断提高言语表达水平的同时,逐步加强自身的言谈修养,培养了随机应变,才思敏捷的良好素质。(3)多听、多读、多练、多写,勤于积累。多看多听多练习,又是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相当重要的一个方面。多看有益的电视节目、报刊杂志;多听广播节目,听课文音带,听时事点评,听街谈巷议;多议时事政治,谈成功失落,背唐诗宋词,吟现代名篇;多体会人生百态、感受人间真情、品味生活甘苦。人们常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只要学生能做到“四多”,就有希望以“妙语连珠”去奏响丰富多彩的新乐章。5.以语文综合性学习为载体,使学生口语表达生活化《新课标》中指出:“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社会是最大的学校。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听到一些流传于老百姓口头的语言,如谚语、对联、歇后语,还有简短绝妙的广告词、精炼的标语等。这些丰富多彩的生活情景是学生“说”的源泉,教师要注意从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对学生进行“说”的训练。教学中,我要求学生做个生活中的有心人。时时学,处处学,平时注意观察周围的事物,生活中的一切都是一本大书,需要我们用心领悟。例如,电视文化中有着丰富的语文知识,通过观看《实话实说》、《焦点访谈》等固定栏目,举行观看电视交流会,畅谈观看心得;举行“蓓蕾读书”心得交流会,引导学生涉猎有益的课外书籍,博览群书,并养成好读书的习惯;开展朗诵会、演讲会、辩论会、小记者采访……这些活动,使学生掌握了不少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三、策略的使用注意要使学生的口语表达水平逐步提高,教师还要注意适时总结、评价、反馈。首先,对学生的“说”,教师要表现出极大热情,不能置之不理。其次,评价要得当,不要学生只要开口说话就叫好,这样会使学生的表达能力徘徊不前。反馈要及时,久而久之养成好习惯。给学生足够的语言表达时间。在教学中,老师们不要忽视了这一点。中国期刊库最权威期刊论文发表网。646779424思维有个过程,表达,特别是有意义的表达需要一定的时间去思考。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说”,绝非可有可无的,而是必须的。总之,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是一点一滴培养起来的。从“寡言少语”到“能说会道”的转变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教师去探究、去实践,去创造更多训练“说”的空间。教学中,教师要从激发学生兴趣入手,立足课堂,努力向课外延伸,讲究教学方法,并持之以恒坚持下去,一位位对答如流、能言善辩、出口成章的学生就会出现在我们面前。参考文献[1]李家栋等著《多元智能理论与小学语文教学》.山东教育出版社,2008年出版。[2]陈忠杰等著《本色课堂》.明天出版社,2008年3月出版。[3]陈志平等著《语文课程标准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出版。























献花(0)
+1
(本文系网罗期刊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