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四当 > 馆藏分类
配色: 字号:
为何平民出身的开国皇帝更爱杀功臣
2013-09-25 | 阅:  转:  |  分享 
  
为何平民出身的开国皇帝更爱杀功臣



据统计,自前221年秦王嬴政称皇帝始,开国皇帝约有100位(包括割据政权和少数民族政权)。绝大多数开国皇帝是宗室或贵族出身,真正平民出身的只有两位,即汉高祖刘邦和明太祖朱元璋。刘邦,农家出身,从小就是一个无赖,不事生产,早年当过亭长(相当于现在的村主任)。朱元璋出身更苦,家里穷得没饭吃,十六岁时被送入附近的佛教寺做小行童,当杂差。可见,刘邦和朱元璋虽然都是平民出身,但都属不务正业型,都有点无赖与豪气。

有人会说,东汉的开国皇帝刘秀以及三国蜀汉的开国皇帝刘备也是平民出身。其实不然。刘秀身为一介布衣却有前朝血统。刘备呢?虽然他已穷到“织席贩履”的地步,但他毕竟是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而且他早年家里也并非一贫如洗,十五岁时曾外出行学,与同宗刘德然、辽西公孙瓒一起拜卢植为师,并与公孙瓒结交为好友,可见其家贵族门风仍在。如果没有这些资本与阅历,刘备想在东汉末年政治舞台上出头那是根本不可能的。

宗室或贵族出身的开国皇帝刘秀、刘备及赵匡胤(庙号宋太祖)等对功臣都采取优容的态度。

有人说刘秀“堪称中国帝王中的顶峰人物。文才武略相貌人品,都达到了无人企及的程度”,这绝不是过誉之词。刘秀最大的特点,就是以仁德待人,爱民如子,同时也真心善待功臣,在政治上给予崇高荣誉,在政务上给予一定权力,在生活上给予特别关心。刘秀命人为手下28位功臣绘了画像,悬于凌云阁内,人称“云台二十八将”。这些功臣也非常“识大体”,大都善始善终,留下了千古佳话。

刘备也是仁德之君。刘备建立蜀汉后拜诸葛亮为丞相,临终又托以国事;对关羽、张飞等属下推心置腹。君待臣以礼,而臣必侍君以忠。诸葛亮联吴抗魏,六出祁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关羽、张飞为蜀汉立下赫赫战功,威震四方。

赵匡胤对功臣同样非常优待。赵匡胤采用“杯酒释兵权”的高招,一举化解了五代十国以来将士骄主、擅自废立的传统,使中国结束了几十年来动荡不安的政治局面。

平民出身的刘邦和朱元璋却大开杀戒,几乎把功臣杀得干干净净。先说刘邦。刘邦几乎杀尽了功臣,而以杀头号功臣韩信最具代表性。韩信自领兵以来,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如果没有韩信平定北方、夹击项羽,刘邦根本无法取得天下。但天下方定,刘邦就马上拿掉韩信的楚王头衔,贬为淮阴候,闲置长安。吕后又污韩信谋反而杀之。韩信当年曾防了刘邦一手,向刘邦讨了个“三不杀”,即见天不杀、见地不杀、见铁不杀,刘邦也满口答应。韩信的意思是,只要天在地在,刘邦就不能杀他。结果,吕后把韩信的双眼蒙上白布——不见天了;把他悬掉在一个笼子里——不见地了;再用削尖的竹子把他捅死——不见铁了。欲加之罪,何患无词?欲致人死,何患无方?头号功臣既被杀,其他人只是挨日子罢了。

再说朱元璋。朱元璋也许是开国皇帝中出身最低贱的,而杀起功臣来又是最心狠手辣的。天下方定,他就开始清洗功臣。先是华云龙、廖永忠被杀,接着刘伯温在家乡不明不白地死去。

朱元璋杀功臣的大手笔,是胡惟庸案和蓝玉案。先以“谋不轨”罪诛胡惟庸九族,并杀御史大夫陈宁、中丞涂节等数人。后以伙同胡惟庸“谋不轨”罪,处死韩国公李善长、列侯陆仲亨等。又以胡惟庸通倭、通元(北元)罪,究其党羽,前后共诛三万余人。朱元璋通过胡惟庸案,铲除了文臣,随即把目标对准了武将。那时,徐达、李文忠等已死,领兵大将是冯胜、傅友德、蓝玉三人。蓝玉是朱元璋的得力干将,朱元璋曾经把他比作卫青。然而朱元璋还是对他举起了屠刀。1393年,朱元璋以谋反罪将蓝玉剥皮实草,传示各地。究其党羽,牵连致死者达到一万五千余人。蓝玉死后不久,定远侯王弼被赐死,冯胜和傅友德也被杀。

功臣中得以保全性命的仅为汤和、沐英。汤和虽心直口快,但是个聪明人,既知朱元璋要诛尽功臣,乃自解兵权,谦卑恭顺,终得以安死枕上。而沐英得以世领云南,是因为朱元璋需要一个懂得领兵打仗之人应付西南军务。

由于滥杀,清代学者赵翼说朱元璋“借诸功臣以取天下,

及天下既定,即尽举取天下之人而尽杀之,其残忍实千古所未有。”此言非谬也。

为什么平民出身的开国皇帝一旦得了天下就要杀功臣?此无他,刘秀、刘备、赵匡胤等都是见过大世面的,对权力有一种平常心,愿与别人共享太平。而平民出身的开国皇帝以前没见过大世面,不知道权力会给自己带来如此大的幸福,因此更怕别人染指。同时,他们缺乏运用权力的经验,总是神经过敏,一语不合就举起屠刀。

但我们也看到,滥杀功臣的开国皇帝只是极少数。渴望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激励着一代代忠臣为了江山社稷而励精图治、肝脑涂地。















































献花(0)
+1
(本文系四当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