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顺序
?初学者,简单易记,依序操作可以避免遗漏,从上而下、由内而外顺序导引,既可促进血液循
环,又能达到“舒筋理气”的额外效果:
1.颈部以上器官的反应区(
1)脚趾腹:头(大脑、脑干、小脑)、颈部(甲状腺、副甲状腺、气管、食道、胸索乳突肌、血压调整
点)、眼、耳。
(2)脚趾背:井穴(经络脚趾端的穴位)、鼻、上颚、下颚、牙齿、扁桃腺、头夹肌、上身淋巴。
(3)脚趾侧:颈椎、喉头、声带、血压调整点。
2.脚内侧
(1)脚内侧:颈椎、胸椎、腰椎、尾椎、子宫或前列腺、淋巴反应区。
(2)跟骨、距骨、胫骨内侧:膀胱、尿道、阴道或阴茎、子宫或前列腺、内髋关节、腹部淋巴、内侧骨盘
腔淋巴、内尾骨、内侧坐骨神经、内痔、直肠等反应区。腔淋巴、内尾骨、内侧坐骨神经、内痔、直肠等反应区。
(3)腰椎、尾椎:腰椎、尾椎病理反应很敏感的患者,表示坐骨神经有问题,才需按摩内侧坐骨神经。
3.脚背
(1)蹠骨(中足骨):肋骨、胸乳部、横隔膜、肌肉、血管、神经、淋巴、内耳迷路、气管、食道等反应
区。
(2)楔状骨:腰痛点。
(3)内、外踝骨之间距骨前:腹部肌肉放松区、淋巴池、输精管、输卵管。
4.脚外侧(
1)脚外侧:肩关节、四肢、膝盖、卵巢或睪丸、淋巴。
(2)跟骨、距骨、腓骨外侧:躯干淋巴、鼠蹊淋巴、外髋关节、荐椎痛点、外侧骨盘腔淋巴、卵巢或睪丸、
外尾骨、外侧坐骨神经、小腹肌肉放松区等反应区。
(3)腰椎、尾椎:腰椎、尾椎病理反应很敏感的患者,表示坐骨神经有问题,才需按摩外侧坐骨神经。
5.脚底
(1)蹠骨上半部(肩、胸腔):左脚:斜方肌、左胸腔(肺、心、横隔
膜)。
?右脚:斜方肌、右胸腔(肺、横隔膜)。
(2)蹠骨下半部(上腹腔):左脚:贲门、胃(上半部)、十二指肠(后
段)、胰脏体、肾脏、肾上腺、脾。
?右脚:胃(胃后半部又称幽门前庭部)、幽门、十二指肠(前段)、胰脏头、肾脏、肾上腺、肝、胆、胆管。
(3)楔状骨、舟状骨、立方骨(下腹腔):右脚:输尿管、膀胱、盲肠、
回肠瓣膜、上行结肠、横行结肠、小肠。
?左脚:输尿管、膀胱、横行结肠、下行结肠、乙状结肠、直肠、左脚:输尿管、膀胱、横行结肠、下行结肠、乙状结肠、直肠、肛门、小肠。
(4)脚跟:骨盘腔内组织,内尾骨、外尾骨。
6.作整体性的整合依当时每个人所表现出来的各种病理现象,在相关的
反应区给予适当的补泻手法,加强特别需要的一些反应区,做重点按摩。
7.舒缓最后再以手掌在脚内侧由脚踝往脚趾,轻抚脚背三五下,在脚外
侧以手刀方式(第五蹠骨外侧肉厚的部分),由脚趾往脚跟轻摩几下,会有顺气的效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