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道感染为什么反复发作
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患儿,又称“复感儿”。0-5岁的小儿,上呼吸道感染6-7次,或下呼吸道感染2-3次,称为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常见的有鼻炎、咽炎、扁桃体炎、支气管炎、毛细支气管炎等。其反复发生的原因主要有:
营养不良是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主要内在因素。婴幼和在母乳不足又没有及时添加必要的辅食时,或长期只吃淀粉类食物的孩子,因缺乏必要的蛋白质,脂肪而造成营养不良。同时党政军可能伴有佝偻病及铁、锌等多种微量元素缺乏,继而对免疫系统造成损害,使免疫功能降低,抗病能力下降而易发生感染。
环境危害环境中的大量烟雾,如二氧化碳及一氧化碳等有害物质,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当有害物质超过一定浓度时,使机体抵抗力下降,从而诱发呼吸道感染。有资料表明,以煤为主要燃料的家庭中,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发病人数比别的家庭高19倍之多。
被动吸烟尼古丁对呼吸道造成的影响已人所共知。孕妇或基周围的人吸烟时,血液中的尼古丁可直接或间接地作用于子宫和胎盘动脉,导致胎儿慢性缺氧。呼吸生理功能先天不足,在婴儿期就易反复发生呼吸道感染。如室内不定期通风换气,或阳台封闭,或用空调,使室内空气不新鲜,这样会降低小儿机体抵抗力。周围有呼吸道或化脓性疾病患者时,病菌经空气传播,也可增加小儿呼吸道感染的机会。
治疗不当在反复呼吸道感染,特别是细菌性感染时,有些家长给孩子服用中药或抗生素,疗程不充分,用药2-3天后,热一退就停药,虽使致病菌暂时受到抑制,却没有被彻底消除,这样反而形成了慢性病灶,如慢性扁桃体炎,慢性咽炎及慢性鼻窦炎等,细菌长期处于潜伏状态,一旦受凉、劳累或抵抗力低下时,就又会发病,但如果给患儿滥用抗生素,又会导致细菌产生耐药性。使感染难以控制。
另外,反复呼吸道感染还与哮喘有关,哮喘患儿免疫功能低下,肺通气功能差,发病过程中极易并发感染。哮喘患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机会比正常小儿要高32倍
流鼻血的处理
流鼻血是一种常见症状,尤其是在儿童方面。鼻粘膜不但很薄,血管分布特别丰富,而且埋藏得很浅,尤其是鼻子前端,所以很容易穿破流血。大部分的鼻出血都由这儿产生,故又称出血区~
原因:孩子打架,撞伤,挖鼻孔,天气干燥,还有进食过多热的东西等等。
病理性原因:
血压高,血管硬化,血液病,鼻肿瘤,鼻膜炎。
外理方法:
1、保持镇定:因为惊慌会使心跳加快,输往血管的血量增加,而流出的血量亦增加。
2、坐直姿势:如果没有其它外伤因素,直坐姿势最合适,而且最好把头部放平或稍为前倾。不应反头后抬,这样做,虽然血不会向前流出来,但坐向后流入口腔,吞进胃内,也不就躺下来,以免头部血压提高,增加出血。
3、指压法:用两手指把鼻子捏紧,压着出血区,持续10~15分钟左右,大部分鼻出血都能止住。
4、冷处理:假如上述方法仍不能止血,可以放置冰块在前额眉心之间,用冰水漱口,或把冰块含入口中。对一小部分的鼻出血,以上方法不能制止出血,需要找医生治疗。或做鼻腔填塞处理。假如经常鼻出血的现像,必须早日求医!
经期,爱自己多一点.
心情要舒畅,不要使精神过度紧张,否则会影响大脑皮层的调节机能,引起月经失调。
注意保暖,不要受凉(如淋雨、趟水、久坐湿地、用凉水洗脚等),因为经期身体抗病能力降低,受冷后会引起各种疾病,冷的刺激还可使子宫血管收缩,造成月经过少,甚至停经。
多吃有营养、富含铁质、易消化的食物,不要吃刺激性强的食物,如酸性或辣的食物。
按时休息,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避免剧烈运动或重体力劳动,否则可能引起经血过多或经期延长。
保持外阴清洁,用干净的温开水、盆和布,每天清洗外阴,不要用脏水,否则可引起生殖器官感染。
多喝开水,保持大便通畅,不要喝凉水及吃生冷食物。
选用质地柔软、清洁消毒的卫生巾。
月经期可以淋浴,但不宜盆浴或坐浴;应禁止性交和游泳,以防感染。
接种疫苗的注意事项
1、家长在孩子接种前应做好那些准备?
您带孩子打预防针前,最好给孩子洗一次澡,换件干净的衣裳,路上要根据天气变化情况注意保暖和防晒。到接种门诊后要如实向医生说清孩子的健康状况,如:小孩是否感冒、发热、咳嗽或腹泻和既往有什么病史,以及以往是否对某些药物或疫苗有过敏史。
2、孩子接种时家长应注意什么?
孩子打预防针时家长必须在接种现场,并配合医生完成接种工作,如稳定孩子害怕情绪,避免过度哭闹,固定好孩子的体位和注射部位的关节,以防孩子挣扎引起意外等。接种时不要让小孩进食或嘴里含有食物,以免发生气管堵塞等意外。
3、接种后家长应注意哪些事情?
每次预防接种后要在接种门诊休息观察20—30分钟方能离开,在观察期间您要注意观察孩子的脸色、表情、体温、呼吸和哭闹等情况,如发现异常要立即报告医生进行进一步的观察和处理,防止接种异常反应的发生。脊髓灰质炎糖丸疫苗服食前后半个小时内除了凉开水外不能喂吃其他东西,如喂奶、吃饭等;孩子打过预防针以后要适当休息,避免剧烈活动,不要吃辣椒等剌激性食物,对孩子要细心照料,接种当天不要清洗接种部位,要注意保持针眼部位的清洁卫生,并留意观察。
4、小孩在什么情况下可以不接种或暂缓接种疫苗?
如发现儿童曾对某种疫苗或疫苗中含有的成份有过敏史,有癫痫(羊角疯)等脑病史,或有免疫缺陷症等"禁忌症"时,就不能接种。如儿童患有湿疹,疥疮等皮肤病,正在发高烧,患有其它疾病尚未痊愈,营养不良,体弱等,暂时也不能接种,以上情况要及时向医生说明和咨询,可推迟到孩子恢复健康以后再进行预防接种,推迟接种不会影响疫苗接种的效果。
5、接种疫苗会产生不良反应吗?应该如何处理?
有时小孩会发生"接种反应",如轻微发热,不想吃东西,哭闹、局部红肿、腋下淋巴结轻微肿大等,同时可能伴有全身不适、倦怠、食欲不振、乏力等症状,这属于正常反应,一般不需治疗或仅对症治疗,只要好好照料,多喂些开水,注意保暖,1-3天内会好,不会对孩子的身体造成危害。极个别儿童由于原有疾病或体质原因会出现高烧、过敏、头晕、恶心、紫癜、高热等严重反应或上述一般症状加重等情况,您首先要将孩子带到负责接种的预防接种门诊或当地卫生防疫站,向医生说明情况并咨询处理和治疗办法,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对症治疗。 乙肝“妈妈”应注意避免传染给宝宝
今天我遇到一位一月龄的乙肝患儿,他的妈妈就是一位乙肝小三阳患者。可以肯定是母婴传播造成宝宝患上乙肝,实在令人痛心。这样的乙肝患儿痊愈的可能性极少,但是这是可以预防的——乙肝病毒母婴阻断法。具体如下:
对于携带乙肝病毒的孕妇,可以从两个方面采取措施进行母婴阻断。一方面可以使用药物将孕妇体内的乙肝病毒传染给胎儿的能力降到最低。另一方面可以在婴儿出生后利用免疫方法阻断来自母体的乙肝病毒。
由于孕期使用抗病毒的药物风险较大,所以目前较普遍使用的方法是在妊娠后3个月采用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的被动免疫方法来降低孕妇体内乙肝病毒的传染能力。具体方法是:孕中期测定乙肝病毒DNA的浓度,如果高于500meq/ml,即可分别在孕7、8、9三个月各注射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200IU,用药期间要观察肝功、乙肝病毒DNA的浓度等。如乙肝病毒DNA浓度低于500meq/ml,有肝功异常且可除外重叠感染其他类型的肝炎病毒者,也可以按上述方法进行被动免疫。但是如果肝功正常,则可以不必进行此治疗。
孕期的治疗只是能够降低孕妇体内乙肝病毒的传染水平,并不能保证胎儿完全不被感染,很可能乙肝病毒正在新生儿的体内“旅行”,尚未“定居或繁衍”,所以当新生儿出生时除采取必要的产科措施外,采用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使用的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具体方法是:新生儿出生后于0、1月龄各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200IU,尤其第1针最好在出生的1小时内注射(越早越好);再于2、3、5月龄各注射重组乙肝疫苗10微克,然后在7月龄时取血化验乙肝病毒的保护性抗体,应该随访三年,如果观察孩子的保护性抗体低于或接近10IU/ML,可再次注射重组乙肝疫苗10微克。
近期也有学者根据乙肝免疫球蛋白在体内的半衰期设计出一套新的联合免疫方案,即在新生儿出生的0、2周龄各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200IU,再于1、2、5月龄各注射重组乙肝疫苗10微克,在7月龄时孩子体内保护性抗体的检出率较高,但是因为没有远期的效果结论,所以还没有被普遍的采用。
用乙肝疫苗阻断母婴传播,保护率可达87.8%。
春季保健应防三病
颜面防生癣
每当春暖花开,艳阳高照的季节,一些人尤其是20-40岁女性的面部、眼部周围常常出现一片片红斑,上面有细碎的鳞屑,奇痒难忍,俗称为“桃花癣”。“桃花癣”是由于花粉、灰尘等飘落在皮肤上,经日光照射分解后被皮肤吸收而产生的反应。防治办法:保持脸部清洁,平时多吃蔬菜、水果,以摄足维生素。一旦出现脸癣,应在皮肤科医生指导下外用无刺激的面霜,并忌食辣椒、生葱、生蒜。
老人防中风
进入春季,老年人须防脑血管病的发生。这是因为春季气温不稳定,常有寒潮入侵,气压变化大,在每次气温变化的过程中,可造成人体血管的伸缩难以适应而导致中风发生。防治办法之一:晚上坚持用温水洗脚。
婴儿防抽筋
每年春季,小宝宝患抽筋的症状明显增多,其祸根就在于维生素D和钙质的不足。原因是冬季出生的婴儿由于天气寒冷,缺少户外活动,日照较少,体表合成的维生素D较缺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