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仙人衣裳弃刀尺——白居易讽喻诗《上阳白发人》赏析
2013-10-21 | 阅:  转:  |  分享 
  
仙人衣裳弃刀尺

——白居易讽喻诗《上阳白-SL.人》赏析

◎赖庆沅

批评时政,为民请命,是个得罪人甚至得罪当局的差事,需要有胆有识,目光锐利,说别人不敢说的话,写别

人不敢写的文。在用诗歌评议时政的诸多古代诗人中,唐代自居易当属佼佼者之一。其创作的大量讽喻诗。就是

唐朝的时评,影响深远。



自居易继承了以《诗经》为主旨的比兴美刺的传统诗论,十分强调诗歌的现实内容和社会作用。他说:“文章

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因此,自居易的诗歌不仅真实反映社会现实,而且敢于批判现实。其诗一直以平

易通俗著称,大都深入浅出,连一些不识字的老人、儿童都能理解。即使是他的那些讽喻诗。也体现了“从群众中

来,到群众中去”,带有很浓的现实色彩;

自居易的讽喻诗,既塑造典型,又构架情节;既突出对比,又结合议论。当然,最大的艺术特色还是塑造典

型。白居易说他的《秦中吟》“一吟悲一事”,其实不止《秦中吟》,他大部分讽喻诗基本都这样,一诗只写一件事。

但这“一事”,不是信手拈来的,而是从很多真事中选取最悲伤、最真实的来作代表。现以《上阳白发人》为例,看

看诗人怎样选择题材,塑造典型。

上阳人,红颜暗老白发新。

绿衣监使守宫门,一闭上阳多少春。

玄宗末岁初选入,入时十六今六十。

同时采择百余人,零落年深残此身。

忆昔吞悲别亲族,扶入车中不教哭:

皆云入内便承恩。脸似芙蓉胸似玉。

未容君王得见面,已被杨妃遥侧目。

妒令潜配上阳宫。一生遂向空房宿。

宿空房。秋夜长,夜长无寐天不明。

耿耿残灯背壁影,萧萧暗雨打窗声。

春日迟,日迟独坐天难暮;

宫莺百啭愁厌闻,梁燕双栖老休妒。

莺归燕去长悄然,春往秋来不记年。

唯向深宫望明月.东西四五百回圆。

今日宫中年最老。大家遥赐尚书号。

小头鞋履窄衣裳,青黛点眉眉细长;

外人不见见应笑。天宝末年时世妆。

上阳人.苦最多。

少亦苦,老亦苦,少苦老苦两如何?

君不见昔时吕向《美人赋》,又不见今日上阳白发歌

这是自居易《新乐府》五十首

中的第七首.是一首著名的政治

讽喻诗。诗中没有一般化地罗列

所谓“后宫人”的种种遭遇.而是

选取了一个终生被禁钢的宫女作

为典型。以一当十、当百、当干。并

且不写她的青年和中年,而是写

她的垂暮之年。不写她的希望,而

是写她的绝望之情。通过这位老

宫女一生的悲惨遭遇。极形象而

又富有概括力地显示了所渭“后

宫佳丽三千人”的悲惨命运(这就

叫作典型).深刻地揭露了封建最

高统治者摧残无辜女性的罪恶行

径。

开头八句,以简洁的追述。勾

勒了上阳宫的环境和老宫女的身

世。上阳宫已没有往日的豪华。再

不见喧嚣的车马。更没有轻妙的

歌舞,诗人看到的是绿衣监使严

密监守下“一闭多少春”的宫门。

【高中生之友2011·1·2·下半月刊1曼露

‘叩、潘

万方数据

上阳宫死一般的沉寂.简直像一

座监狱。一座活坟墓。诗人以无限

忧郁、哀叹的调子。弹出了全篇作

品的主旋律。上阳女子进宫时是

。16岁的妙龄少女.如今变成了白

发苍苍的60岁老人。在深宫内院

幽禁了44年。并且当时被采择进

宫的同命运的女子.如今全部都

被摧残而凋零殆尽了.活在世上

的只剩下她一人了。一个“残”字。

透露出多少悲苦!



“忆昔”以下八句。转入对往

事的追忆.重现一个如花似玉的

少女。在被胁迫离家入宫时,那种

与亲人告别的悲恸场面。据记载。

唐天宝末年,朝廷专设所谓“花鸟

使”,到民间专为皇帝密采美女。

这个上阳女,被掠夺离开亲人时。

连哭都不准哭。。皆云人内便承

恩”,实际上只是哄骗之词。结果

连君王的面都没见着。就被当时

专宠、嫉妒的杨妃,瞒着皇帝把她

暗地里打人冷官。

“秋夜长~春日迟”两节.以

两个具体场景。极写上阳女子一

生被幽禁的凄怨生活。一是以情

景交融的手法写秋夜:秋风.暗

雨,残灯,空房,长夜不寐,形影相

吊。这里。环境的凄凉、冷落与主

人公内心的寂寞、孤苦融合在一

起.写景与抒情巧妙地交织在一

起,制造出一种浓郁的悲剧气氛。

二是以情景映衬的手法来写春

日:春光里,绕梁燕子双双飞.宫

中黄莺自在啼,衬托了这个宫女

被遗弃,被监禁,不得自由。愁苦

寂寞的心情。黄莺动人的呜叫.本

会引起人们的无限欣喜、愉悦.可

嚣肿生之直∞11.1-2.下拳删

是却“愁厌闻”;梁燕成双作对地

同飞同栖。会引起一个年轻女子

的羡慕、向往,甚至嫉妒,可是对

于这位老宫女.却再也惹动不起

这种感情。这是十分委婉含蓄而

又深入细致的心理刻画。

“今日宫中年最老”等句.诗

中主人公却以貌似轻松的El吻。

开始自嘲,与前文淋漓尽致地抒

发寂寞苦闷形成“合理”的反差。

由于“年最老”。得到了“大家”(官

内对皇帝的习称)的恩典,从京都

长安发旨到洛阳上阳宫.“遥赐”

给“女尚书”的空衔,可是。以垂暮

之年。担着一个所谓“尚书”的虚

名。能抵偿一个人一生被幽禁的

悲哀吗?这恰恰证明了“皇恩浩

荡”的极端虚伪。“外人不见见应

笑”,其中无疑是饱含着眼泪的。

这也许不符合一般生活逻辑.然

而却是生活的真实。同是悲哀。不

一定都痛哭流涕;同是愤怒,不一

定都横眉竖目。悲哀时可能笑,快

乐时可能哭;有人倾诉苦难,声泪

俱下,痛不欲生;有人却把痛苦拿

来消遣,愤世嫉俗。这里以貌似轻

松的自我解嘲的口吻.表现主人

公沉痛的感情。把她悲痛到接近

变态的心理完满地表现出来

了。

诗的尾声部分.用感叹的情

调和语词,写出诗人的一片恻隐

胸怀和“救济人病。裨补时阙”的

社会理想,显示出诗人“惟歌生民

病,愿得天子知”的良苦用心。

自居易的诗歌.在他生活的

时代就被广泛传诵.受到人们的

喜爱。但在20世纪80年代.很多

人对白居易的评价却不高.主要

是说他的诗歌。特别是他的讽喻

诗政治性强,缺乏审美价值。也就

是说。思想性虽高,艺术性不足。

到今天。持这种观点的,依然大有

人在。其实,自居易的《秦中吟》,

尤其是《新乐府》中的大量诗篇,

以及其他一些讽喻诗,在艺术性

上相当讲究。刘禹锡甚至曾用“天

衣无缝”四个字来高度赞扬白居

易讽喻诗的艺术特色。比如这首

《上阳白发人》集真实性、生动性、

典型性、文学性、政论性于一身,

浑然天成.不失为一篇“有时有

评、有事有论”的“完美时评”。

当然.一个写作者的选择与

风格,是浪漫的,还是现实的,是

欣赏的,还是讽刺的,与他早年的

梦想和经历密切相关。自居易少

年时期家境贫寒.过着颠沛流离

的生活。他从小刻苦学习,十几岁

就能写出很好的诗,他的《赋得古

原草送别》曾得到当时大诗人顾

况的好评。从此进入仕途。社会现

实和个人闻见,使诗人立志要“为

民请命”。他针对当时社会存在的

问题,写成《策林)75篇,向朝廷提

出了改革意见。同时又利用诗歌

的特点来配合斗争。《秦中吟》和

《新乐府》等一批讽喻诗,就是这

个时期写出来的。这些诗像弩箭

一样射向黑暗的现实,刺痛了权

贵们的心。自居易自己很清楚,他

遭受贬谪的真正原因是那些。为

民请命”的意见和讽喻诗。所以他

自己说:“始得名于文章,终得罪

于文章。”

万方数据

仙人衣裳弃刀尺——白居易讽喻诗《上阳白发人》赏析

作者:赖庆沅

作者单位:

刊名:高中生之友(青春版)

英文刊名:FRIENDFORMIDDLESCHOOLSTUDENTS

年,卷(期):2010(1)



本文读者也读过(5条)

1.赵雪莹.ZHAOXue-ying不同时代的女性悲歌--论《上阳白发人》和《陪衬人》的人本意识[期刊论文]-洛阳大

学学报2005,20(3)

2.高文汉论平安诗人菅原道真[期刊论文]-日语学习与研究2002(4)

3.窦世兵略论白居易的讽喻诗[期刊论文]-现代语文(文学研究)2006(4)

4.杨虹白居易讽喻诗的忧民情结[期刊论文]-现代语文(文学研究)2008(1)

5.李再新论白居易的讽喻诗[期刊论文]-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gzszy-qc201101030.aspx

献花(0)
+1
(本文系唐诗宋词白...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