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纳米微粒的基本性质
2013-10-22 | 阅:  转:  |  分享 
  
1.2纳米微粒的基本性质

一、电子能级的不连续性

二、量子尺寸效应

三、小尺寸效应(体积效应)

四、表面效应

五、宏观量子隧道效应

六、库仑堵塞与量子遂穿

七、介电限域效应

一、电子能级的不连续性

Kubo理论

1.简介:Kubo理论是关于金属粒子电子性质

的理论。

提出:该理论最初(1962年)由Kubo及其合

作者提出,后经他们发展。

发展:1986年,Halperin对这一理论又进行

了比较全面的归纳,并对金属超微颗粒的量子

尺寸效应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内容:

(1)对象:金属超微颗粒费米面附近电子能级状态分

布。与通常处理大块材料费米面附近电子态能级分

布的传统理论不同。

一条普遍的物理规律是:具有一维结构的材料,即使

每个原子都有导电的价电子,也不能导电[更准确的

是低温下不能导电]。

例:聚乙炔中的π电子可以在相邻碳原子之间跃迁,因

此π电子可以导电。但纯净的聚乙炔中虽然与碱金属

相似,有一个导电电子,却是绝缘体,电导率很小。

只有掺入受主杂质[缺电子体]或施主杂质[给电子体],

聚乙炔的电导率才会有大幅度的提高。

设一维体系的长度为L,其中有N个可以自由运

动的电子,当电子运动时,设其动量为P,波

数K与P之间的关系:用K=P/h表示

电子波函数:也可以转化为用波数表达的形式。

当电子在长度为L的直链中运动时:其波函数要

满足周期性的边界条件,即要求在链的两端波

函数要相等。根据这一条件得到波数K只能取

分立值。

K空间:固体物理中常用K作为坐标轴来表示电

子的运动状态,以K为坐标轴的空间称为K空

间,也可称为动量空间,对于一维空间,动量

空间也是一维的。

波数K只能取分立值→动量空间中,电子的状态

只能取一系列分立的点→N个电子将按能量

的大小依次从K小的状态向K大的状态逐一填

充(如此分布的状态,其整体能量最低,称为

体系的基态。)→N个电子填完后最大动量

是PF,其对应的最大波数为KF;

费米动量:N个电子填完后最大动量PF;

费米能EF:根据PF可以求出电子的最大能量

对二维体系和三维体系作类似的处理也可以得

到类似的结果。

费米球:对一、二和三维情况,可以看到电子

体系的基态填满了动量空间中的一个有限区域

[三维是球,二维是圆,一维是线段],这个填

满电子的区域都被称为费米球

费米面:这个填满电子的区域的边界都称为费

米面,实际上是k空间占有电子与不占有电子

区域的分界面。

实际费米面的形状:三维的费米面是球面,二

维的费米面是圆周,一维的费米面只是两点,

不同维度电子体系的费米面的这种差别特别重

要,这与一维体系具有派尔斯相变直接有关。

(2)内容:对于金属超微颗粒,费米面附近电子

能级状态分布与块体材料截然不同。

(3)原因:由于颗粒尺寸进入到纳米级时,量

子效应导致原块体金属的准连续能级产生离散

现象。

处理方式:有人将低温下单个小粒子的费米

面附近电子能级看成等间隔的能级,由此计算

出单个超微颗粒的比热容



2.等能级间隔模型(传统模型)

c(T)=kBexp(-δ/kBT)(1.1)

式中,δ为能级间隔;kB为玻尔兹曼常数;T为

绝对温度。

在高温下:kBT>>δ,c∝T,此时超微颗粒与

块体金属的比热容关系基本一致。

在低温下:(T→0),kBT<<δ,c(T)呈指数关

系。

事实上:根本无法用实验验证(1.1)式,这是

因为我们无法对单个超微颗粒进行实验。

Kubo模型的两点假设:对小颗粒的大集合体

的电子能态。

3.Kubo模型

(1)简并费米液体假设

Kubo认为,超微颗粒靠近费米面附近的电子状态是受

尺寸限制的简并电子气,他们的能级为准粒子态的

不连续能级,准粒子之间交互作用可以忽略不计。

当相邻二能级间平均能级间隔kBT<<δ时,这种体系

费米面附近的电子能级分布服从Poisson分布,即

式中△为二能态之间间隔;Pn(△)为对应△的几率

密度;n为这二能态间的能级数。若△为相邻能级间

隔,则n=0。

Kubo指出,间隔为△的二能态几率Pn(△)与哈

密顿量的变换性质有关。在自旋与轨道交互作

用较弱和外加磁场小的情况下,电子哈密顿量

具有时空反演的不变性。进一步地,在△比较

小的情况下,Pn(△)随△减小而减小。

显然,Kubo的模型优于等能级间隔模型,它

可以较好地解释低温下超微颗粒的物理性能。

(2)超微颗粒电中性假设

Kubo认为,对于一个超微颗粒,取走或移入

一个电子都是十分困难的。他提出了一个著名

公式

kBT<
式中,W为从一个超微颗粒取走或移入一个

电子克服库仑力所做的功;d为超微颗粒的直

径;e为电子电荷。

由式(1.3)可以看出,随着d值下降,W增加。

所以低温下热涨落很难改变超微颗粒的电中性。

有人曾作出估计,在足够低的温度下,当颗粒

尺寸为lnm时,W比δ小两个数量级,由式

(1.3)可知kBT<<δ,可见lnm的小颗粒在低

温下量子尺寸效应很明显。



二、量子尺寸效应

1、定义:

当粒子尺寸下降到某一值时,金属费米能级附近的

电子能级由准连续变为离散能级的现象;以及纳米

半导体微粒存在不连续的最高被占据分子轨道和最

低末被占据的分子轨道能级。这些能隙变宽现象均

称为量子尺寸效应。

2、量子尺寸效应发生的原因

(1)能带理论:

金属费米能级附近电子能级一般是连续的(高温或

宏观尺寸),宏观物体包含无限个原子(即导电电子

数N→∞),能级间距δ→0,即对大粒子或宏观物体

能级间距几乎为零;

(2)纳米材料

对于只有有限个导电电子的超微粒子来说能

级是离散的(低温下)

纳米微粒,所包含原子数有限,N值很小,这

就导致δ有一定的值,即能级间距发生分裂。

(3)产生量子尺寸效应的条件

当能级间距大于热能、磁能、静磁能、静电

能、光子能量或超导态的凝聚能时,这时必须

要考虑量子尺寸效应。

(4)产生影响:

会导致纳米微粒磁、光、热、电以及超导电

性与宏观特性有着显著的不同。

量子尺寸效应产生的最直接影响:纳米材料吸

收光谱的边界蓝移

原因:在半导体纳米晶粒中,光照产生的电

子与空穴不再自由,而是存在库仑作用,此电

子—空穴对类似于宏观材料中的激子。由于空

间的强烈束缚导致激子吸收峰蓝移,边带以及

导带中更高激发态均相应蓝移。

例:上节中提到的纳米微粒的比热容、磁化率

与所含的电子奇偶性有关,导体变绝缘体等。

有人利用Kubo关于能级间距的公式估计了Ag

微粒在1K时出现量子尺寸效应(导体→绝缘体)

的临界粒径d0:Ag的电子数n1=6×l022cm-3,

由公式

当T=lK时,能级最小间距,代入上式求得

d=l4nm。

根据Kubo理论,只有δ>kBT时才会产生能级分

裂,从而出现量子尺寸效应,即

由此得出,当粒径d0<14nm,Ag纳米微粒变为

非金属绝缘体,如果温度高于lK,则要求

d0<<14nm才有可能变为绝缘体。

实际情况下金属变为绝缘体的条件:

(1)δ>kBT,(2)电子寿命τ>?/δ。

实验表明:纳米Ag的确为绝缘体,这就是说,纳

米Ag满足上述两个条件。

三、小尺寸效应(体积效应)

1、定义

当超细微粒的尺寸与光波波长、德布罗意波长以及

超导态的相干长度或透射深度等物理特征尺寸相当

或更小时,晶体周期性的边界条件将被破坏;非晶

态纳米微粒的颗粒表面层附近原子密度减小,导致

声、光、电、磁、热、力学、化学活性、催化性及

熔点等特性与普通材料相比都有很大变化,称为纳

米材料的小尺寸效应。

2、分类

(1)一种是物质本身的性质不发生变化,而只有那些

与体积密切相关的性质发生变化;(如半导体电子

自由程变小,磁体的磁区变小等)

(2)另一种是物质本身的性质也发生了变化,因为纳

米粒子是由有限个原子或分子组成,改变了原来由

无数个原子或分子组成的集体属性。

3、举例:

(1)光吸收显著增加并产生吸收峰的等离子共振频

移;磁有序态向磁无序态转变;超导相向正常相的

转变;声子谱发生改变。

(2)人们曾用高倍率电子显微镜对超细金颗粒(2nm)

的结构非稳定性进行观察,实时地记录颗粒形态在

观察中的变化,发现颗粒形态可以在单晶与多晶、

孪晶之间进行连续转变,这与通常的熔化相变不同,

从而提出了准熔化相的概念。

4、应用

纳米粒子的这些小尺寸效应为实用技术开拓了新领域。

(1)磁性材料:纳米尺度的强磁性颗粒(Fe-Co合金,

氧化铁等)。当颗粒尺寸为单磁畴临界尺寸时,具有

很高的矫顽力,可制成磁性信用卡、磁性钥匙、磁性

车票,还可以制成磁性液体,广泛地用于电声器件、

阻尼器件和旋转密封、润滑、选矿等领域。

(2)冶金行业:纳米微粒的熔点可远低于块状金属。

例:2nm的金颗粒熔点为600K,随粒径增加,熔点

迅速上升,块状金为1337K;纳米银粉熔点可降低到

373K,此特性为粉末冶金工业提供了新工艺。

(3)吸波材料:利用等离子共振频率随颗粒尺寸变化

的性质,可以改变颗粒尺寸,控制吸收边的位移,制

造具有一定频宽的微波吸收纳米材料,用于电磁波屏

蔽、隐形飞机等。

四、表面效应

1、定义:

当粒子直径减小到纳米级,引起表面原子数的

迅速增加,而且纳米粒子的比表面积、表面结

合能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此会引起种种

特异效应,统称为表面效应。

2、举例:

纳米微粒尺寸小,表面能高,位于表面的原

子占相当大的比例。表1.3给出纳米微粒尺寸

与表面原子数关系。

例:粒径为l0nm时,比表面积为

90m2/g;粒径为5nm时,比表面

积为180m2/g;粒径下降到2nm时,

比表面积猛增到450m2/g。这样高

的比表面,使处于表面的原子数越

来越多,同时表面能迅速增加,如

表1.4所示。由表看出Cu纳米微粒

粒径从l00nm→l0nm→lnm,Cu

微粒的比表面积和表面能增加了2个

数量级。



3、引起的特性

(1)表面原子数增多、原子配位不足及高的表面能,使这些

表面原子具有高的活性,极不稳定,很容易与其他原子结合。

(2)金属的纳米粒子在空气中会燃烧,无机的纳米粒子暴露

在空气中会吸附气体,并与气体进行反应。

例:图1.4为单一立方结构的晶粒的二维平面图,假定颗粒为圆

形,实心圆代表位于表面的原子,空心圆代表内部原子,颗

粒尺寸为3nm,原子间距约为0.3nm,很明显,实心圆的原

子近邻配位不完全,缺少一个近邻的“E”原子,缺少两个近

邻的“D”原子和缺少三个近邻配位的“A”原子。像“A”这样

的表面原子极不稳定,很快跑到“B”位置上,这些表面原子

一遇见其他原子,很快与其结合,使其稳定化,这就是活性

的原因。这种表面原子的活性不但引起纳米粒子表面原子的

变化,同时也引起表面电子自旋构象和电子能谱的变化。



五、宏观量子隧道效应

1、定义:

隧道效应:微观粒子具有贯穿势垒的能力。

宏观量子隧道效应:一些宏观量(例如微颗粒的磁化强

度,量子相干器件中的磁通量等)也具有隧道效应,

称为宏观的量子隧道效应。

2、应用:

早期:用来解释超细镍微粒在低温继续保持超顺磁性。

近年来:解释高磁晶各向异性单晶体在低温产生阶梯式

的反转磁化模式,以及量子干涉器件中一些效应。

原因:人们发现Fe-Ni薄膜中畴壁运动速度在低于某一

临界温度时基本上与温度无关。有人提出量子力学的

零点振动可在低温起着类似热起伏的效应,从而使零

温度附近微颗粒磁化矢量的重取向,保持有限的弛豫

时间,即在绝对零度仍然存在非零的磁化反转率。

3、意义

宏观量子隧道效应的研究对基础研究及实用都有着

重要意义。

它限定了磁带、磁盘进行信息贮存的时间极限。量

子尺寸效应、隧道效应将会是未来微电子器件的基

础,或者它确立了现存微电子器件进一步微型化的

极限。当微电子器件进一步细微化时,必须要考虑

上述的量子效应。

总结:

上述的小尺寸效应、表面界面效应、量子尺寸效应

及宏观量子隧道效应是纳米微粒与纳米固体的基本

特性。它使纳米微粒和纳米固体呈现许多奇异的物

理、化学性质,出现一些“反常现象”。

例:

(1)导电性:金属为导体,但纳米金属微粒在低温

由于量子尺寸效应会呈现电绝缘性;

(2)磁性:铁磁性的物质进入纳米级(约5nm),由

于由多畴变成单畴显示极强顺磁效应;纳米磁性金

属的磁化率是普通金属的二倍,而饱和磁矩是普通

金属的1/2。

(3)活性:化学惰性的金属铂制成纳米微粒(铂黑)

后却成为活性极好的催化剂;

(4)光学性能:金属由于光反射显现各种美丽的特

征颜色,金属的超微粒光反射能力显著下降,通常

可低于1%,因为小尺寸和表面效应使纳米微粒对光

吸收表现极强能力;

(5)力学性能:颗粒为6nm的纳米Fe晶体的断裂强度

比多晶Fe提高12倍;

(6)纳米Cu晶体自扩散是传统晶体的1016~1019倍,

是晶界扩散的103倍;

(7)纳米Ag晶体作为稀释制冷机的热交换器效率较传

统材料高30%;

(8)一般PbTiO3、BaTiO3和SrTiO3等是典型铁电体,

但当其尺寸进入纳米数量级就会变成顺电体;

(9)当粒径为十几纳米的氮化硅微粒组成了纳米陶瓷

时,己不具有典型共价键特征,界面键结构出现部

分极性,在交流电下电阻很小;

六、库仑堵塞与量子遂穿

1、背景

库仑堵塞效应是20世纪80年代介观领域发现的极其

重要的物理现象之一。当体系的尺度进入到纳米级

(一般金属粒子为几个纳米,半导体粒子为几十纳

米),体系是电荷“量子化”的,即充电和放电过

程是不连续的,充入一个电子所需的能量Ec为

e2/2C,e为一个电子的电荷,C为小体系的电容,

体系越小,C越小,能量Ec越大。我们把这个能量称

为库仑堵塞能,它是前一个电子对后一个电子的库

仑排斥能。这就导致了对一个小体系的充放电过程,

电子不能集体传输,而是一个一个单电子的传输。

2、定义:通常将小体系这种单电子输运行为称为库仑

堵塞效应。

3、量子遂穿:

(1)定义:如果两个量子点通过一个“结”连

接起来,一个量子点上的单个电子能穿过能垒

到另一个量子点上的行为称作量子遂穿。

(2)遂穿条件:在一个量子点上所加的电压

(V/2)必须克服Ec,即V>e2/C。

(3)观察条件:极低温,(e2/2C)>kBT。

如果量子点尺寸为1nm左右,我们可以在室温

下观察到遂穿效应;当量子点尺寸在十几纳米

范围,必须在液氮条件下观察。

(4)原因:体系尺寸越小,电容C越小,

e2/2C越大,则允许观察的范围则越大。

4、应用:可用于设计下一代纳米结构器件,单

电子晶体管、量子开关等。

由于库仑堵塞效应的存在,电流随电压的上升

不再是直线上升,而是在I-V曲线上呈现锯齿

形状的台阶。

七、介电限域效应

1、定义:

介电限域是纳米微粒分散在异质介质中由于界面引

起的体系介电增强的现象,当纳米微粒材料的介电

常数与介质的介电常数相差较大时,便产生明显的

介电限域效应。

2、原因

当介质的折射率比微粒的折射率相差很大时,产生

了折射率边界,这就导致微粒表面和内部的场强比

入射场强明显增加。

3、发生领域

一般来说,过渡族金属氧化物和半导体微粒都可能

产生介电限域效应。

纳米微粒的介电限域对光吸收、光化学、光学非

线性等会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分析材料光

学现象时既要考虑量子尺寸效应,又要考虑介

电限域效应。

E(r)=Eg(r=∞)+h2π2/2μr2-1.786e2/εr-

0.248ERy

式中E(r)为纳米微粒的吸收带隙,Eg(r=∞)为体

相的带隙,r为粒子半径,μ为粒子的折合质量,

第二项为量子限域能(蓝移),第三项表明,

介电限域效应导致介电常数ε增加,同样引起

红移,第四项为有效里德伯能。

4、产生影响

5、举例:

过渡族金属氧化物,Fe2O3,Co2O3,Cr2O3,

Mn2O3等纳米粒子分散在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DBS)中出现了光学三阶非线性增强效应。

Fe2O3纳米粒子测量结果表明,三阶非线性系

数χ(3)达到90m2/V,比在水中高两个数量

级。这种三阶非线性增强现象归结于介电限域

效应。

1、总体要求:

从下面题目中任选一个,作成ppt,讲述时间

为约15分钟。包括该题目涉及到的发展、合成、

制备、检测、应用及展望等各方面的内容

2、具体题目:(任选一个)

(1)量子点;

(2)一维纳米材料:纳米线(丝)、纳米带、

纳米管(碳纳米管除外);

(3)纳米薄膜;

(4)纳米固体材料;

课堂讲述作业要求

(5)纳米复合材料;

(6)纳米阵列;

(7)介孔材料;

(8)纳米组装体系;

(9)纳米加工与纳米器件;

(10)纳米医学;

(11)纳米生物学;

(12)纳米仿生学;

(14)纳米材料毒理学;

(15)分子纳米材料和器件;

(16)纳米材料或结构的表征检测方法;

献花(0)
+1
(本文系冬天云的窝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