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发展种草养畜 增加农民收入
2013-10-22 | 阅:  转:  |  分享 
  
发展种草养畜增加农民收入

——环县曲子镇草畜产业先进典型交流材料

“我家依靠10亩草地,养羊3年收入5万多元,是种粮食收入的3倍还多,家中一只母羊两年半五胎产羔12只,全部成活,现在最重的一只127斤,最轻的一只97斤,卖羊和羊绒收入算下来有16700多元。”曲子镇马家河村庙塬组胡喜林在接受采访时喜悦的说。

曲子镇位于环县南部,虽然过去群众也有养羊传统,但规模不大,养羊业收入仅占一少部分群众家庭收入的一小部分。早在几年前,环县县委、县政府在全县提出了三年实现“双二百万”(养羊200万只、种植紫花苜蓿200万亩)的宏伟目标,同时号召全县人民“把羊当猪养,把草当粮种”、“块块地边种草,家家设施养羊”。近几年,曲子镇党委、政府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采取政策扶持、利益驱动、大户带动、行政推动等综合措施,走出了一条“兴产业,引龙头,建基地,富农户”的“公司+基地+农户”种草养羊模式。每年全镇种植紫花苜蓿2万亩以上,累计种植多年牧草15.9万亩,养羊6.5万只,其中引繁绒山羊4.2万只,形成规模养殖大户678户,规模养殖场14家,养殖小区13处。2010年,国家老促会绒山羊产业化扶贫项目一次扶持1100户,调引优质绒山羊5026只,加上扶贫整村推进,草食畜牧业补助,近三年累计调引绒山羊种羊1万多只。目前,草畜产业已成为曲子全镇农民致富的支柱产业。

一、转变传统观念,发展草畜产业

长期以来,曲子的农业生产受制于天、遭受于旱,特别是2004年9月以来,连续五年大旱,庄稼几乎绝收,群众生活困难,经济收入微薄,可以说是年年抗旱,年年受灾,年年歉收。为了摆脱这一困境,变被动抗旱为主动抗旱,镇党委、政府立足实际,顺应自然,正视现实,着眼长远,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积极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将草畜业确定为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一项主导产业来抓,确立“立草为业、引草入田,草当粮种、羊当猪养,草田轮作、良性循环”的农业结构调整思路,并按照“大户带动、小区发展、农民投资、以奖代补”的运行机制,改变过去依靠行政推动为现在的优惠政策扶持激励和典型示范辐射带动,促进草畜产业在较短时间内能快速发展。

“饲草饲料是发展畜牧业的前提和基础。”曲子镇党委书记王鹏如是说。曲子镇将人工种草、饲草饲料建设作为推进草畜产业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首要环节来抓。首先,扩大种草规模。按照1只羊1亩草的配套标准,坚持林草套种,以林立草,以草养林。采取镇党委书记、镇长、主管副镇长、畜牧兽医站站长抓点示范,政府补助的措施,鼓励农民多种优质牧草;其次,强化草场管理。为使草场持续有效利用,制定出台了《封山禁牧舍饲养畜》政策措施,认真落实草原承包经营责任制,把草山承包到村到组到户,划定界限,夯实了各级管护责任,规范了草地的保护和利用;第三,加大对饲草饲料的收贮利用。为鼓励养殖农户收贮利用好饲草饲料,采取现金补贴的办法,全镇购置铡草机3100台,揉丝切碎机60多台,建青贮窖3800座,既解决了封山禁牧,保护了生态环境,又加快了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形成了“增加粮食和饲草→舍饲养羊→保护生态环境→增加农民收入”良性发展的路子,有力地促进了全镇饲草的加工利用。

截至目前,全镇建成以五里桥川台地连片种草为代表的千亩示范点4个,百亩示范点50个,其中西沟村崾岘组、五里桥村龙家塬组集中连片种草2000亩以上。全镇种草30亩以上的户超过1000户,40亩以上户达到749户,为壮大草畜业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政策激励带动,向规模要效益

曲子把草畜业确定为覆盖全镇的农业主导产业后,实行以奖代扶、大户带动、小区发展、农民投资的办法,对拟发展的大户按照申报、论证、考察、审批、签约等程序实行,并实行项目管理。

据曲子镇政府镇长白兴时介绍,刘旗绒山羊繁育养殖场占地40亩,位于211国道线与杨演公路的交汇处,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水源、草场、用电便利,有着得天独厚的养殖优势,总投资350余万元,可存栏羊只4000多只,年出栏3万只以上,有员工32人,总建筑面积2.6万平方米,现存栏羊只1143只,其中绒山羊基础羊874只,小尾寒羊基础羊64只,商品育肥羊205只,当年产羔羊602只,产羔率达96.2%,建成办公用房600多平方米,各种农机具配套设备齐全,大小工作车辆5台,地下深水井1眼,青贮窖2处,贮草量220立方米,氨化池4处,每次氨化量20立方米,种植苜蓿2000多亩,并配有消毒、疫病防治等工作室,以及屠宰和羊肉深加工生产流水线。2011年基地为周边301户养殖户投放繁育羔羊532只,并紧紧围绕良种繁育、技术培训、疫病防治等三大服务功能,为1523户养殖户进行了技术培训,对9201羊只进行了疫病防治。

他介绍说,2010年,国家、省、市老促会扶持曲子镇7个行政村1100户贫困户实施绒山羊产业化扶贫开发项目,共调引绒山羊5026只,建成棚圈1100座、青贮窖1145座,购置小型铡草机1100台,投放揉丝机37台,种植紫花苜蓿5631亩,全膜玉米5780亩,成立绒山羊养殖合作社7个。其中,宋家塬村被镇党委、政府确立为全镇绒山羊养殖示范点,大规模发展草畜产业,宋家塬村王塬畔组已形成一个养殖示范小区,小区内有15户群众实现了人均6只羊、羊均1亩草的目标。45%的养殖户达到了40亩草、40只羊、1个标准棚圈、1个青贮饲草设施的“4411”标准,目前,该村全村养羊纯收入25.8万元,人均800元,占全年人均收入的27.9%。

目前,全镇已发展形成规模养殖大户678户,规模养殖场14家,养殖小区13处,大家畜存栏7804头(其中牛7100只),猪存栏6712只,羊存栏52000只,鸡存栏36100只,全镇养殖大户增加纯收入达2000余万元。

三、促进管理规范,实现标准生产

曲子镇把草畜产业列为全镇项目建设的重中之重,成立了专门的领导小组,负责草畜产业建设项目的管理、协调、指导及督促检查,各村也成立了相应的机构,按照“务实、求实、抓实、落实”的要求积极组织实施。为规范管理,促进草畜产业科学化管理、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曲子镇从五个环节入手,确保其规范化、科学化运作。

一是项目管理。对想发展草畜业的农户由本人向所在村申请,由村两委和镇政府及畜牧站对其饲草饲料来源、自筹资金情况等进行审查,审查合格后,确定为扶持奖励对象;

二是签订合同。确定的养殖大户和镇政府签订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三是跟踪监督。纳入奖励扶持的养殖户,由镇政府和畜牧兽医站实行进圈监督,给牲畜打耳标、上耳环、逐畜登记,建立档案,并落实包抓领导干部和技术人员;

四是配套服务。镇政府和畜牧站给养殖大户提供场址设计、饲养管理、种畜配备等技术服务,保证养畜大户标准化饲养、规模化生产;

五是严格把关。养殖大户的牲畜进圈后,镇、村、畜牧站抽调人员组成联合验收小组,坚持一套人马、一把尺子进行初验,现场评估,核定养畜数量,形成表册齐全的草畜业养殖大户鉴定书。

四、投资多元化,运作科学化

曲子镇紧扣农民增收、产业增效这一主线,突出体系建设和标准化养殖,以猪羊为重点,优化品种结构,培育龙头企业,全力实现草畜业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新格局。

镇党委、政府坚持以草定畜,草畜配套,大户发展,小区示范的原则,把畜牧兽医服务体系建设放在首位,依托发展标准化养殖,坚持多元化投资,扶持龙头企业。与此同时,积极引导和鼓励境内外投资商投资兴业,大力发展养殖大户与深加工项目,培养和发展草畜业龙头企业与经营管理人才,建立“公司+农户”生产模式,增强养殖业抗风险能力。

地处曲子的绿鑫草产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涉及五里桥、双城、刘旗、孟家寨四个行政村29村民小组2545户11267人,按照规模种草、土地流转种草、种商品草和农户联合经营的路子,共在川台水地和原地梯田种草14.8万亩,亩均年产干草1000公斤和600公斤,折合现金收入950元和570元,其中黄道咀湾倪兴宏流转租赁耕地410亩种植紫花苜蓿,年均向绿鑫草业公司交售商品草140吨收入13万元。在倪兴宏(去年养生猪490头,出栏肉猪330头,收入15万元,)带动下,五里桥村黄道咀湾组和刘旗村庙咀组共有30户农户联合养猪,规模3000多头,户均养猪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基地现有养羊农户160户,养殖绒山羊2260只、小尾寒羊1320只,每只绒山羊和小尾寒羊收入分别达到1500元和700元。另外,在刘旗村腾旗组、张旗组和孟家寨村孟家湾、孟家寨、念沟门、郭沟门、杨旗、马岗子组建成设施瓜菜基地1496亩,亩均收入0.5万元以上;发展林木育苗基地2400亩,亩收入3000元。整合个区域建成生猪养猪小区3个、千头猪场1个、养猪专业50多户,发展养羊农户878户,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869元。

曲子镇之所以将草畜产业作为农民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并形成良好的发展氛围,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因素: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统一思想认识。镇政府成立了专门机构统管产业发展全过程,制订了详细的发展规划和实施办法,正确处理舍饲养羊和退耕还林(草)的矛盾,把草畜产业发展作为镇村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激励了全镇对草畜产业的管理建设,确保了草畜产业作为主导产业得以长足发展。

二是增加资金投入,强化扶持政策。政府投资主要用于良种繁育、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和基础设施建设,扶贫资金向草畜产业倾斜,金融部门加大信贷投入,支持龙头企业和饲养小区的建设,支持企业销售本地畜产品。

三是依托项目带动,做好科技示范。曲子众联绒山羊繁育养殖合作社辐射孟家寨、刘旗、宋家塬、双城4个村,1200多户。合作社以众联绒山羊繁育养殖场为中心,投资180多万元,占地19.9亩,种草1300亩,建标准羊舍6个2001平方米,养殖绒山羊1000余只,今年出栏5000只,收入285万元。合作社长年引繁绒山羊,及时提供信息咨询服务和开展疫病防治,带动辐射周围群众自觉自愿实施耕地种草,建设标准棚圈和青贮窖,发展规模养羊。走“小群体、大规模、低成本、高效益“的路子,合作社目前已建成孟家寨专业养殖村、刘旗村张旗组绒山羊养殖、刘旗村庙咀组小尾寒羊养殖、双城村花旗组绒山羊养殖等4个示范基地,发展重点养殖户180户,种植紫花苜蓿14700亩,养殖户通过出售羔羊和羊绒,户均养殖收入1.4万元以上。为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起到了带头作用。

据悉,到2012年,曲子镇人工种草面积将达到17万亩,舍饲养羊存栏6万只,生猪饲养量达8000头,年实现人均牧业产值1200元,占纯收入的40%。



















-1-









献花(0)
+1
(本文系juhua68首藏)